AI人才争夺战

搜索文档
年仅24岁、博士退学、项目平平,却签下2.5亿美元天价Offer?Meta的这波操作,全网看懵了
36氪· 2025-08-04 08:32
在这场赛中,Meta 刚刚打出了一记最具冲击力的"王炸"——为年仅 24 岁的 AI 研究员 Matt Deitke,开出高达 2.5 亿美元的薪酬包,刷新行业纪录。 今年夏天,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亲自打电话给年仅 24 岁的 AI 研究员 Matt Deitke——当时,这位年轻人从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项目退 学,刚联合创办了一家初创公司。扎克伯格希望他能加入 Meta 新成立的"超级智能"研究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开发一种潜在超越人脑的 AI 系统。 Meta 最初为 Deitke 开出了为期四年、总价值约 1.25 亿美元的薪酬包(包括现金和股票)。但据《纽约时报》报道,Deitke 婉拒了邀请,坚持继续创业。 于是,扎克伯格亲自出马与 Deitke 会面。不久,Meta 加码至四年约 2.5 亿美元的总薪酬方案,第一年甚至可能兑现 1 亿美元。 这一报价震惊了 Deitke,他向圈内同行征求意见。经过一番权衡,有人劝他接下这个"天价 Offer"——最终他点头接受。随后,他的初创公司 CEO 在社交 媒体上发文调侃:"明年准备去 Matt 的私人岛上团建。" Meta 的 ASI(人工超 ...
硅谷 「AI 挖人」白热化,99% 的钱流向 1% 的人
美股研究社· 2025-07-16 11:49
核心观点 - 硅谷AI人才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巨头通过天价薪酬和收购手段争夺顶尖人才,99%的资金流向1%的顶尖AI研究员[7][45] - 华人AI研究员成为争夺焦点,Meta、谷歌等公司以超1亿美元总包挖角OpenAI、苹果等公司的华人技术骨干[22][34] - AI行业呈现两极分化:顶尖人才薪酬达职业运动员级别(如Meta开出4年3亿美元合约),而普通工程师面临裁员危机[38][44] 巨头人才争夺策略 Meta - 以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 49%股份,将其CEO Alexandr Wang直接任命为Meta首席AI官[8] - 针对OpenAI核心成员开出"4年3亿美元"级别合约,第一年可兑现1亿美元股票[10] - 从苹果挖走基础模型研究主管彭若明,总包超2亿美元,超过苹果除CEO外所有高管薪酬[14] 谷歌 - 支付24亿美元许可费收购Windsurf团队,阻止OpenAI 30亿美元收购计划[3] - 将AI岗位行权期限从4年缩短至3年以提高吸引力[15] - 打包招入Windsurf联合创始人Douglas Chen等华裔技术骨干[29][30] OpenAI - 被迫提供100-200万美元留任奖金及额外股权应对挖角[13] - 从xAI和特斯拉反挖高级VP及Colossus超级计算机核心工程师[13] - 高管称Meta挖角如同"入室盗窃",但强调顶级员工未被挖走[11] 华人AI人才现状 - 美国顶尖AI研究人员中超30%拥有中国背景,比例超过美国本土研究者[34] - Meta挖角名单包含多名清华姚班/北大/中科大背景的华人: - 余嘉辉(GPT-4o开发者)[22] - 常慧文(GPT-4o图像系统发明者)[24] - 任泓宇(GPT-4o mini开发者)[26] - Ji Lin(GPT-4.1/4.5核心开发者)[28] - xAI创始团队12人中有5位华人,包括Tony Wu等谷歌/OpenAI背景研究者[34] 行业薪酬结构 - Meta E7级AI工程师平均年包达154万美元[38] - 签约奖金普遍达数千万美元,部分offer设置24小时爆炸条款[17] - 对比传统岗位:资深AI工程师年薪可达普通软件岗3倍(100-150万 vs 50万)[38] 行业两极分化 - 微软20-30%代码已由AI生成,Salesforce称AI提升工程团队效率30%[43] - 2025年微软/亚马逊/谷歌累计裁员超3万人,资源向AI项目集中[40][41] - 普通工程师担忧被AI取代,论坛出现"AI大牛拿大包 vs 牛马怕被裁"讨论[39][44]
谷歌170亿收编Windsurf,硅谷「AI挖人」白热化,99%的钱流向1%的人
创业邦· 2025-07-15 10:30
核心观点 - 硅谷AI人才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巨头通过天价薪酬、股权激励和收购初创公司等方式争夺顶尖AI人才,形成金字塔尖1%人才获取99%资源的现象 [9][52][58] - 华人AI研究员成为争夺焦点,Meta、谷歌等公司以超亿美元总包挖角OpenAI、苹果等公司的华人技术骨干 [30][31][47] - 行业呈现高流动性特征,人才在谷歌、OpenAI、Meta、xAI等公司间频繁跳槽,部分案例出现24小时限时签约条款 [23][43] 巨头竞争格局 Meta - 采取最激进策略: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 49%股份并将其CEO任命为首席AI官,形成"买公司送高管"模式 [12] - 针对OpenAI核心成员开出4年3亿美元级别薪酬包,第一年可兑现1亿美元股票,已挖走7名OpenAI顶尖研究人员 [15][16] - 从苹果挖走基础模型研究主管彭若明,总包超2亿美元,超过除库克外所有苹果高管薪酬 [21] 谷歌 - 以24亿美元许可费+补偿金收编Windsurf核心团队,阻止OpenAI 30亿美元收购计划 [4][5] - 调整招聘政策,将AI岗位股权行权期从4年缩短至3年以增强竞争力 [22] - DeepMind团队吸纳多名参与Gemini项目的华人研究员 [30][43] OpenAI - 成为主要被挖角目标,被迫向关键员工提供100-200万美元留任奖金及额外股权 [20] - 反制措施包括从xAI和特斯拉挖走高级VP及Colossus超级计算机构建团队成员 [20] - 董事会危机和组织动荡削弱员工归属感,被猎头视为更容易挖角目标 [20] 人才流动特征 薪酬结构 - 顶尖AI人才年薪达数千万美元,签约奖金普遍在数千万美元级别 [18][22] - Meta的E7级AI工程师平均年包达154万美元,比传统软件岗高2-3倍 [52] - 薪酬组合包含股票、一次性签约奖金及短期行权条款 [22][23] 华人研究员 - 美国顶尖AI研究人员中超30%拥有中国背景,比例超过本土出身者 [47] - 典型案例包括:余嘉辉(Meta挖角价未披露)、彭若明(2亿美元)、常慧文(GPT-4o开发者)等 [30][31][35] - xAI创始团队12人中有5位华人,包括Tony Wu等谷歌/OpenAI背景人才 [48][49] 行业影响 效率变革 - 微软20-30%代码由AI生成,Salesforce AI代码占比达20%,工程效率提升超30% [56] - 导致企业缩减程序员招聘规模,2025年微软裁减数千工程师岗位 [55][56] 两极分化 - 普通软件工程师面临裁员风险,Meta/谷歌/亚马逊近年累计裁员数万人 [54] - Levels.fyi数据显示AI岗与非AI岗薪酬差距达2-3倍,引发职业危机讨论 [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