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综合评级

搜索文档
一季度险企“体检报告”出炉:偿付能力保持充足,4家机构因评级不达标亮红灯丨南财保险测评(第98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09:17
行业整体偿付能力情况 - 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6.5%,均高于监管红线 [1] - 财产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9.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9.5%;人身险公司分别为196.6%和132.8%;再保险公司分别为255%和221.6% [1][9] - 行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但仍有4家保险公司不达标(1家寿险+3家财险) [1] 偿付能力监管框架 - 监管指标包括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和风险综合评级(≥B类) [2] - 2025年一季度4家公司因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导致不达标:华汇人寿、华安保险、安华农险、亚太财险 [2][3][4] 不达标公司具体情况 - 华汇人寿连续12个季度评级为C,主因公司治理问题未完成整改,但资产流动性和偿付能力风险可控 [3] - 华安财险连续两季度评级为C,涉及可资本化风险、声誉风险和操作风险,计划通过经营改善逐步化解 [3] - 安华农险因公司治理风险被评C类,整改已取得实质进展 [3] - 亚太财险评级从2024年Q3的B类降至Q4的C类,计划加强数据管理和指标回溯分析 [4] - 前海财险未披露2024年Q4评级结果,但已针对前期C类评级问题落实整改 [5] 评级改善与优秀案例 - 珠峰财险、北大方正人寿和三峡人寿3家公司从C类提升至B类及以上 [6] - 北大方正人寿通过分类管理可资本化/难以资本化风险改善评级 [6] - 三峡人寿通过增资和业务恢复优化战略风险 [6][7] - 珠峰财险通过增资扩股降低可资本化风险,重点改进战略和操作风险 [7] - 13家公司在2024年Q4获AAA类最高评级,包括8家人身险公司和5家财产险公司 [8] 资本补充与监管动态 - 部分人身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如国联人寿仅54.74%(接近监管红线) [10] - 中华联合人寿拟增资12亿元,注册资本从29亿元增至41亿元 [11] - "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中小险企仍面临较强资本补充需求 [11]
156家险企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3家成功“摘帽”
证券日报· 2025-05-06 16:42
偿付能力总体情况 - 截至5月6日已有156家保险公司披露偿付能力报告其中5家因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而整体未达标 [1] - 偿付能力达标需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风险综合评级≥B类 [2] 风险综合评级分布 - 评级为A类的险企共54家包括6家财险公司和9家人身险公司获AAA级24家AA级15家A级 [2] - 评级为B类的险企共97家其中56家为财险公司41家为人身险公司细分包括23家BBB级49家BB级25家B级 [2] - 华汇人寿安华农险等5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主因涉及公司治理可资本化风险声誉风险等具体问题 [3] 评级不达标原因分析 - 5家未达标险企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已达标问题集中于公司治理整改未完成或操作风险等非资本指标 [3] - 普华永道指出低评级险企普遍存在"三会一层"运作不规范关联交易披露不全等治理问题需提升管理效果以改善评级 [4] 评级改善案例 - 三峡人寿北大方正人寿等3家险企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由C类升至B类三峡人寿通过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15.37亿元增至30.33亿元)改善战略风险 [5][6] - 北大方正人寿通过分类管理风险加强偿付能力管控及薄弱指标整改实现评级提升 [6] 行业未来趋势 - 中小险企资本补充需求将持续需通过股权融资引入战投等方式多元化补资本同时优化治理及投资组合以提升评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