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为文化生态保护区注入新能量
经济日报· 2025-07-21 22:14
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意义 - 新增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及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七地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1] - 文化生态保护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孕育发展的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视为整体进行系统保护 突破以往仅聚焦单个项目或技艺的保护模式 [1] - 非遗承载民族或地区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1] 区域经济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拥有老陈醋、平遥牛肉、太谷饼等非遗"中华老字号"和"三晋老字号"各19个 [1] - 形成杏花村汾酒、祁县玻璃器皿、清徐老陈醋、平遥牛肉和平遥推光漆5个省级非遗特色专业镇 以及交城磁窑村等9个非遗特色村 [1] - 非遗相关产业链持续延伸 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并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文旅融合与区域活力提升 - 保护区依托独特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 开发沉浸式民俗文化体验产品 如平遥古城、晋商大院等文化旅游产品 [2] - 文旅融合显著提升区域知名度与影响力 带动就业并促进经济发展 实现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2] 可持续发展挑战 - 需平衡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 避免过度开发对文化生态造成破坏 [3] - 传统戏曲面临年轻受众断层问题 政府资金支持若未激发真实传承需求则难以持续 [3] - 文化保护需依赖人才梯队建设 让年轻人主动接触学习传统文化是维持文化生命力的核心 [3]
《中国绣娘》新书发布及非遗图书影像捐赠暨刺绣文化推广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能源网· 2025-07-21 13:33
非遗文化传承与推广 - 《中国绣娘》项目通过影视、图书、刺绣文创等多元形式实现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创新非遗保护路径 [1] - 创作团队历时3年跨越30余省市,访谈82位绣娘,成果包括2套丛书、5集纪录片及非遗刺绣展览,首次构建中国刺绣技艺全息基因图谱 [3] - 电子工业出版社将推动《中国绣娘》版权国际化,向世界传播中国刺绣文化 [5] 出版行业动态 - 电子工业出版社积极探索影像、图书、活动结合的立体化传媒模式,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6] - 《中国绣娘》图书以绣娘奋斗历程为载体,彰显中国文化韧性包容,新书发布仪式由多位行业专家共同揭幕 [8] 非遗资源捐赠与典藏 - 首都图书馆接收《中国绣娘》图书、纪录片U盘/光盘及绣娘代表捐赠的《蜀刻成都典籍》《晨曦》等实物刺绣精品,纳入国家典藏体系 [10] - 北京城市图书馆非遗文献馆作为全国首家综合性非遗文献空间,已接待读者44万余人,现长期征集全国非遗文献及手工艺品构建完整基因库 [15] 行业合作模式 - 非遗保护形成"动态影像+学术出版+物质载体"三位一体传承范式,为活态传承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15] - 机构与个人可通过捐赠珍品、参与学术研讨、馆校合作等方式共同推动非遗永续传承 [15]
三亚出台非遗保护实施细则
海南日报· 2025-07-11 01:50
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实施细则 - 核心政策文件《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实施细则》于7月8日发布 将于9月1日起施行 有效期至2030年9月1日 [1] - 细则共7章67条 构建"五位一体"保护体系 涵盖专项资金管理 项目评定与分级保护 传承人认定与管理 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评定 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 [1] 专项资金与补助 - 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 支持资源调查研究 代表性项目保护等九大领域 [1] - 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传承团体每年可获0.6万元/人传承补助 用于授徒传艺 研究交流 [1] 差异化保护措施 - 民间文学和民俗类注重区域性整体保护 [1] - 传统音乐 舞蹈 戏剧类强化与旅游融合 [1] - 传统技艺类鼓励开发生活化现代感文创产品 [1] - 濒危项目如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专项支持原材料保护与替代品研发 建立数字化档案系统 [1] 传承人管理制度 - 创新设立"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 对两名及以上协作传承群体给予同等保护 [2] - 传承人需履行培养人才 保存资料 提交年度报告义务 每两年接受考核评估 [2] - 连续两次评估不合格取消资格 生活困难传承人将获基本生活保障协调 [2]
邵阳布袋戏走进国家图书馆“非遗讲座月”
中国青年报· 2025-07-07 13: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 - 国家图书馆举办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第三讲,主题为"孤独的剧团,不再孤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交流活动·湖南专场",聚焦木偶戏(邵阳布袋戏)的历史与传承 [1][3] - 活动通过纪录片《一个人的剧团——刘永安》展示传承人刘永安的生活场景,并邀请其分享50余年从艺经历及近期在自媒体走红的感受 [3] - 现场穿插邵阳布袋戏表演,传承人演示扁担戏台操作技巧及木偶戏文表演,让观众沉浸式体验600年未变的戏剧魅力 [3] 非遗资源与记录工作 - 湖南省文化馆负责人介绍湖南省丰厚非遗资源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开展情况 [3] - 刘永安之孙刘宇分享对邵阳布袋戏的亲身感受,体现代际传承视角 [3] 活动规划与联动 - "非遗讲座月"自2013年推出,2025年计划举办6场交流活动,深度联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 [3] - 后续将与广东、山东等省级非遗保护中心合作开展系列活动 [3]
非遗新韵曲子戏 传承不息在白银
新华网· 2025-06-13 03:5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白银曲子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具有元杂剧风格特点,集演、说、唱于一体 [3][5] - 当地政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推进曲子戏保护传承工作 [3] - 已建成2个传习所和1个传承基地,培育60余名专业演职人员,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传承人梯队 [3]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复排《西厢调》《写扇》等传统剧目,并创作《乡愁》《田野希望》等现代剧目,聚焦乡村振兴与现代生活 [3] - 采用"传承人+平台+文化馆"协作模式,重点挖掘濒危曲牌、培养青年传承人及数字保护工作 [5] - 民间艺术团自发组织传承活动,参与公益性演出和学术研究,推动曲子戏健康发展 [5] 地域文化发展 - 曲子戏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成为白银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文化之一 [1][3] - 政府与民间社团共同推动,逐步形成良好的传统戏曲文化传承局面 [4] - 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5]
全球非遗传承人齐聚上海,探索千年技艺的现代之路
第一财经· 2025-06-10 11:25
论坛概况 - 2025年(第十三届)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于6月5日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聚焦非遗保护的国际合作、文化认同、社会参与、技术创新等议题 [3] - 论坛由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已成为上海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3] - 同期举办第十五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展览持续至7月15日 [3] 国际非遗展示 -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美术馆展示传统木材雕刻工艺,雕花门等家庭用品融入伊斯兰艺术元素 [4] - 吉尔吉斯斯坦展示"赛玛卢-塔什"岩画遗址,岩画内容从公元前8世纪现实生活描绘演变为公元7世纪几何抽象图案 [4] - 印尼雅加达陶瓷和美术博物馆展示蜡染工艺,图案融入中国云、龙等文化元素,体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7] 非遗保护与创新 - 日本金泽大樋烧传承人年雄将地震损毁的茶碗碎片重组创作新作品,体现传统工艺的历史延续性 [9][11] -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支持传统工艺传承,手工制品成为旅游品牌重要组成部分 [11][12] -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引入非遗数字化保护课程,学生运用3D技术复原古陶瓷残片 [12] 行业发展机遇 - 工艺美术行业职业路径拓宽,涵盖高端定制、文创IP、国潮品牌、艺术疗愈等数十种新业态 [13] - 南京艺术学院提出非遗保护需融入日常生活,结合设计美学与技术塑造新工艺美术作品 [13] - 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计划2026年建成新展厅,提升游客体验并促进地区旅游经济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聚焦多样性呈现 完善分类 濒危项目优先保护
解放日报· 2025-06-06 01:41
论坛背景与定位 - 论坛由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主题为"各美其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样性呈现" [1] - 被列入"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规划项目和《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重点项目,是上海市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友城建设的重点文化交流项目 [1] - 已连续举办十三届,作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重要活动 [1] 议题设置与国际参与 - 设置三大议题:"非遗保护的多元特性与国际化视角""非遗保护的社会参与与文化认同""技术与创新对非遗保护的助力" [1] - 邀请中国、日本、西班牙等10国专家学者与非遗传代表,分享传承机制、数字创新、公众参与和国际合作经验 [1] - 同期举办第十五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展出38个国家艺术精品 [2] 中国非遗保护现状 - 中国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各级非遗项目总数超10万项 [2] -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65岁以上,面临后继乏人问题 [2] - 保护不均衡:传统技艺、美术类项目因经济价值高保护较好,民间文学、传统音乐等传承困难 [2] 行业挑战与建议 - 需完善分类保护标准,细化非遗项目认定条件,优先保护濒危项目 [2] - 建议建立传承人收益分配机制,强化传承人权益保障 [2] -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强调民间艺术价值在于体现民众创造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核心一致 [2]
范长青女士主持课题荣获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一等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发展
江南时报· 2025-06-03 06:51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对范长青女士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研究会表示,范长青女士的课 题研究体现了高度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其团队展现出了卓越的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研究成果对 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 的影响力。范长青女士的杰出贡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树立了典范,激励着更多专业人士投身于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实践。 此次获奖对于范长青女士及其团队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范长青女士表示,她将继续带领团队深化研 究,拓展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与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分享经验,共同推动行业进步。同时, 她也将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推向世界,为全球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近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传来喜讯,范长青女士主持的课题《跨文化心理咨询在促进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荣获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职业素养专业委员会科研成果一等奖。这一殊荣是对 范长青女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研领域杰出贡献的高度认可,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注入了 新的活力。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作为全国性一级社团组 ...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2025“丝路对话·成都”在蓉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5-30 07:52
活动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重要活动"丝路对话·成都"于2025年5月28日在成都举办,主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旅游更美好" [1] - 活动由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与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包含开幕仪式、主旨演讲、对话研讨、技术考察等环节 [1] - 活动通过"魅力丝路 联通世界"主题展展示30个国内外联盟会员城市的非遗旅游资源 [2] 行业观点与倡议 - 联合国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强调非遗保护对文明互鉴的意义 [2] - 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提出需创新"旅游+"模式盘活非遗资源 [2] - 埃及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席论述有形与无形遗产的辩证关系 [2] - 巴西前旅游部长呼吁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融合 [2] -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秘书处提出守护文化基因、激活文旅交融等四点倡议 [2] 国际合作进展 -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已覆盖31个国家76个会员城市,形成全球文旅合作网络 [3] - 联盟通过"丝路对话"品牌搭建国际平台,促进中外城市旅游繁荣发展 [3] - 埃及新河谷、马耳他格伦迪等6个联盟城市代表参与对话研讨,推动非遗保护与文旅可持续发展 [2]
真假汴绣,扫描二维码验明正身
人民网· 2025-05-21 01:10
汴绣行业现状 - 汴绣是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 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 近年来市场乱象丛生 伪造和违规使用地理标志问题频发 阻碍产业健康发展 [1] - 2024年4月龙亭区检察院收到商户反映线索 立案调查地理标志使用混乱问题 [1] 违规行为调查 - 部分未授权商户使用伪造地理标志 已授权商户仍在使用停用标志 [2] - 违规行为严重影响汴绣品牌价值 暴露行政机关监管漏洞 [2] - 龙亭区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 督促查处违法行为并指导规范使用 [2] 整改措施 - 相关部门开展全面排查 没收伪造标志绣品 下达整改通知书 [2] - 加强知识产权法规宣传 引导商户规范使用地理标志 [2] - 2024年6月开封市检察院组织座谈会 建议加强全市执法监管 [3] 长效机制建立 - 有关部门建章立制 开展半年专项整改规范授权使用 [3] - 2025年4月开封市委政策研究室建议文旅局牵头制定高质量发展方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