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
icon
搜索文档
加强人社法律制度建设 夯实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法治基础
人民日报· 2025-07-31 22:01
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 - 政策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战略推进,超龄劳动者群体形成,但面临就业质量不高、劳动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暂行规定》出台旨在解决这些问题并落实国家战略 [1] - 政策目标:聚焦超龄劳动者诉求,健全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1] 权益界定与劳动标准 - 基本权益范围:统筹保障就业权和劳动权益,明确用人单位在报酬支付、劳动保护、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责任 [1] - 基本劳动标准:要求签订书面用工协议、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合理约定工作时间,不显著增加用人单位负担 [1] 职业安全与工伤保障 - 安全卫生责任:用人单位需依法承担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责任,保障超龄劳动者安全与健康 [2] - 工伤保障:将超龄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保障工伤赔偿权利 [2] 社会保险衔接 - 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允许未达到缴费年限的超龄劳动者以个人身份继续缴费,或与用人单位协商通过单位参保 [2] 权益解决渠道 - 监管范围:将超龄劳动者权益纳入劳动保障监察、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 [2] - 争议解决:将权益争议纳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范围,提供便捷高效的保障渠道 [2] 政策意义 - 政策定位:以基本权益保障为出发点,提供底线和基础保障,反映社会共识和地方经验,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探索 [2]
【新华解读】保障超龄劳动者权益!我国拟出台新规
新华社· 2025-07-31 15:20
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新规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范围及保障水平,并为其维权提供法律依据 [1] - 超龄劳动者指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此前因无法直接适用现行劳动法面临权益保障不足问题 [1] 用工协议与劳动保护 - 用人单位需与超龄劳动者订立书面用工协议,明确工作内容、地点、时间、报酬、社会保险等事项 [1] - 用人单位一般不得安排超龄劳动者加班或从事有职业禁忌的劳动及危险作业 [1] - 用人单位需为超龄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并缴纳工伤保险费,个人无需缴纳 [1] 社会保险待遇衔接 - 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待遇的超龄劳动者继续工作时,原有待遇不变 [2] - 未达到社保最低缴费年限的超龄劳动者可选择以个人身份或通过用人单位继续缴费 [2] 维权机制与政策意义 - 超龄劳动者权益争议纳入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范围,建立多部门协同保障机制 [3] - 新规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举措,旨在保障老年人就业权益 [3]
事关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 人社部公开征求意见
证券时报· 2025-07-31 14:02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31日。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7月31日消息,为保障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国家税务总 局、国家医保局共同研究起草了《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三条【部门职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税务、医疗保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工会、企业代表组织 等部门和组织应当按照职责,优化政策措施,强化工作协同,共同做好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 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 (公开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保障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及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以下简称超龄劳动者),超龄劳动者受用人单 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适用本规定。 符合规定已提前退休的劳动者,退休后被用人单位招用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就业岗位和服务】 鼓励用人单位根据超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加强对超龄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的保障
央视网· 2025-07-31 09:42
央视网消息: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消息,为保障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 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医保局共同研究起草了《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 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 2025年8月31日。《规定》中的超龄劳动者指的是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规定》聚焦超龄劳动 者实际需求,明确基本权益保障内容,加强对超龄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 伤保障等基本权益的保障,畅通争议处理渠道,明确超龄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向人民法 院起诉、向人社部门投诉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司法助力“老有所为”(以案说法)
人民日报· 2025-05-14 22:20
超龄劳动者工伤认定 -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因工伤亡仍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进行工伤认定 [2] - 法院依据监控记录及证人证言确认超龄劳动者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48小时内死亡属于工伤范围 [3] - 用人单位需对超龄务工农民的工伤事故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2][3] 超龄劳动者误工费赔偿 - 法律未对误工费赔偿设定年龄限制 需根据实际收入损失判定 [4] - 法院通过微信转账记录及证人证言支持61岁保洁员6.2万元误工费索赔 [5] - 超龄劳动者误工费标准需综合其受伤前工作性质及收入状况认定 [5] 退休返聘劳动报酬纠纷 - 退休返聘人员被恶意辞退时 用人单位需支付基础工资及订单进度对应提成 [7] - 法院按订单完成阶段(发货/未发货/仅下单)分层核定提成比例(4%/3.5%/2.5%) [7] - 超龄劳动者劳动报酬受法律保护 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8] 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趋势 - 涉超龄劳动者案件年增长率显著 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及服务业 [10] - 最高法推动完善工伤保险参保规定及养老保险信息告知制度 [11] - 将通过司法解释、典型案例发布等方式统一裁判标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