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调查研究
icon
搜索文档
两则新闻看调研(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7-03 00:31
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 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和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但实际工作中存在走马观花或荒腔走板的问题 [1] - 问题出在作风不正和不得其法上,如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1] - 好的调研应追求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之道,而非走"经典路线"或看"样板工程" [1] 优秀调研案例 - 杭州滨江区长河街道基层干部体验60天外卖骑手生活,摸清需求并优化服务,效果立竿见影 [1] - 浙江嵊州的"民情日记"20多年常记常新,形成分级流转办结模式,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2] - 从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果清单",形成正向反馈,密切干群关系 [2] 不良调研案例 - 河南宁陵县干部为应付考核调研,花费不菲资金打造"经典观摩路线",对21个行政村40多万平方米墙体喷漆刷白 [1] - 此类形式主义做法浪费人力物力,消磨群众信任 [1] 调研方法论 - 调研应深入实践和群众,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去,敢听真话敢碰钉子 [2] - 调研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问题是否解决,不能只听意见反映而不思解题方案 [2] - 中央八项规定将"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反映其重要性 [3]
到“田野”里寻找好办法(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6-26 22:00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实践展开,不涉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分析。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公司或行业信息的新闻内容以便进行针对性分析。
传达学习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部署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
西安日报· 2025-06-12 03:29
农村基层治理与廉政建设 - 学习贯彻《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推动学习全覆盖,引导农村干部学规、知规、守规 [2] - 压实责任,紧盯补贴资金发放和"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纪律保障 [2] - 深化减负赋能、优化制度机制、提升治理效能,让基层更多精力投入抓落实和抓发展 [2]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 - 严字当头、高质高效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边督边改、立行立改 [2] - 科学精准、标本兼治,防止"一刀切",确保整改成效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期盼 [2] - 用心用情办好信访事项,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2]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整治 - 聚焦重点领域,深挖问题线索、攻克重难点案件,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2] - 确保集中整治一贯到底,让群众可感可及 [2] 调查研究与作风建设 -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2] -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科学统筹,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提高调查研究实效 [2] - 巩固全市务实担当、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2] 唐诗文化传承与创新 - 深挖唐诗文化底蕴,注重科技赋能,深化文商旅融合 [3] - 以时代性、创造性表达展现西安唐诗文化独特魅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3]
调研要立足解决问题(金台潮声·作风建设系列谈⑩)
人民日报· 2025-06-02 21:43
党政机关调研工作规范 - 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禁止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1] - 规定旨在力戒形式主义 根治调研乱象 体现党中央坚定决心[1] 当前调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 存在走马观花式调研 如"坐在车里转 隔着玻璃看"的 superficial 观察[1] - 部分调研只关注表面现象 不深入探究实质问题[1] - 调研报告存在堆砌辞藻现象 但未能真正解决问题[1] 问题根源分析 - 政绩观错位导致调研偏离初衷 部分干部追求调研规模而非实效[1] - 为应付考核机械完成调研数量指标 使调研沦为形式[1] 高质量调研的要求 - 调研应聚焦实践中的新问题 做到摸清情况 找准症结 提实对策[1] - 需要深入基层 既关注发展亮点 也重视民生痛点[2] - 应建立"发现-分析-解决-反馈"的工作闭环机制[2] 调研成果转化机制 - 需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工具和治理方案[2] - 建议完善考核体系 纳入群众满意度和问题解决率等硬指标[2] 作风建设要求 - 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明确要求改进调查研究[2] - 强调以务实作风深入一线 用"解剖麻雀"方式研究问题[2]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丨求真求实做好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工作成效 - 党中央将改进调查研究作为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推动调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2][3] - 习近平总书记以上率下深入31个省区市考察调研,为全党树立标杆[4] - 调研方式从"预设路线"转变为"四不两直"走访,更多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5] -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调研效率和精准度,推动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等民生问题解决[5] 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调研准备阶段存在"避重就轻"现象,回避矛盾集中区域[8] - 调研过程中出现扎堆调研、短时间浅层调研、依赖二手材料等问题[8] - 成果转化存在"调而不研、研而不用"现象,重过程轻落实[8] - 部分干部违反纪律讲究排场,甚至借调研名义违规吃喝旅游[8] 问题产生原因 - 思想认识不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较重[9] - 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明确目标导向和问题指向[9] - 能力水平不高,调研方式单一信息渠道狭隘[10] - 刚性约束不足,缺乏科学评价标准和惩戒机制[11] 改进调查研究措施 - 从严查处扎堆调研、多头调研等加重基层负担问题[12] - 实行调查研究年度计划管理和备案审查制度[13] - 强化思想引领,将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纳入干部培训[14] - 建立联动监督机制,对调研全流程动态监测[15] - 完善"选题论证-成果转化-跟踪评估"闭环管理体系[15]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 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最需要破解的难题[16] - 突出求真务实,领导干部带头走进群众意见集中区域[17] - 灵活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18] - 强化成果转化,将调研思路转化为具体措施和制度[18] - 通过调研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密切党群联系[19][20]
习言道|编制这份发展战略,习近平要求登报发问卷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07:44
发展战略编制方法论 - 1990年习近平担任福州市委书记后,花费三分之二以上时间在基层调研(1990年4月至1992年5月)[4] - 牵头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3820"战略工程),规划3年、8年、20年发展蓝图[4] - 动员1627名干部完成581个课题调研,形成367篇报告,并组织跨城市考察[4] - 通过《福州晚报》发放问卷收集市民建议,半月内回收近3万份(占当时晚报发行量近一半)[5] 战略实施成效 - "3820"战略工程实施的20年成为福州综合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7] 新时代规划制定实践 - "十四五"规划编制期间,通过互联网征集民众意见超1018万条,习近平总书记主持7场专题座谈会[10] - "十五五"规划筹备阶段强调"问计于民",要求以多种方式听取社会各界意见[10] 决策方法论 - 科学决策体现"万人答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模式,战略文件十易其稿[6] - 坚持调查研究与问计于民相结合,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意见统一[10][11]
富阳区推动干部答好民生“附加题”
杭州日报· 2025-05-15 03:06
核心观点 - 富阳区通过线下"昼访夜谈"与线上"民呼必应"平台相结合 推动民生难题靠前解决 并针对"跨界"难题强化调查研究基本功 [1] - 富阳区启动清风强基行动 推动调查研究"四个过程"相互促进 以党员干部实践实干落实调研解难 行动初具成效 [2] 民生问题解决成效 - 通过"昼访夜谈"走访 帮助20余名外来技术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难问题 成功争取弹性名额实现就近入学 [1] - 全区730余名区管领导干部累计走访农户6.72万户 领办破难项目850余个 落实微改革350余项 收集解决民生诉求2800余条 [2] - 银湖街道高桥社区通过多次召开协商议事会 完善围墙修缮方案并推动多方合作修筑 消除安全隐患 [2] 工作机制创新 - "昼访夜谈"作为持续多年的线下工作机制 与线上"民呼必应"平台形成双线联动 [1][2] - 清风强基行动在原有载体基础上推动调查研究"四个过程"有机结合 促进干部自我提升 [2] - 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推动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和干部作风持续向好 [2]
经典常谈丨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马克思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和平均共产主义,强调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来解决社会问题 [1] -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实践研究创立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对立需通过实践方式解决 [1] -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中首次将人类解放与无产阶级命运联系起来,转向研究经济问题 [1] 调查研究的方法论 - 马克思恩格斯结合现场考察与查阅资料,实地调研英国经济情况并与工人组织建立联系 [2] - 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中强调充分占有材料并分析内在联系,调查工人阶级状况 [2] -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基于历史文献和统计材料制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运动的实际因素中寻找理论研究的现实基础,避免抽象原则 [3]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 [3] - 中国共产党运用调查研究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 [4] 调查研究的当代意义 -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用于克服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认识论挑战 [4] - 新时代强调通过调查研究聚焦改革发展任务,深入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5] - 调研成果需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推动科学决策和务实举措 [5]
扎根大地问计于民:论调查研究的正确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5-10 12:20
调查研究方法论 - 核心观点强调解决问题需通过调查研究 重点关注世界经验和人民需求而非官员个人意见 [2] - 问世界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如新加坡城市规划案例被中国多个城市学习应用 [3] - 问人民强调深入基层获取真实需求 脱贫攻坚中"精准扶贫"政策源于群众调研实践 [4] 国际经验借鉴 - 新加坡在城市治理方面提供全球范例 包括公共交通效率 绿化覆盖率及垃圾分类体系 [3] - 需同时关注国际失败案例 如经济泡沫破裂和社会矛盾激化等教训 [3] 基层实践创新 - 农村环境整治中群众提出创意方案 包括废弃砖瓦再利用和秸秆手工艺产业化 [4] - 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能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形成环保与经济双赢模式 [4] 决策机制优化 - 过度依赖官员意见易导致信息单一化 需结合宏观政策与微观需求 [5] - 个人意见存在主观局限性 科学决策需建立多元参与机制 [5] 注:文档1为无效内容 文档6为作者背景介绍 均未包含实质性行业/公司分析内容
从“有什么”到“要什么”(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5-07 22:40
公共服务优化策略 - 街道通过实地体验外卖员生活后优化服务驿站,撤掉无用设施、升级必要设施、补充缺失服务,成功落地4条小哥友好服务街,提供休息站和电瓶车维修等便利 [1] - 公共服务需避免形式主义,如远离居民区的体育馆、长期关闭的文化礼堂、闲置的公园智能设施,这些现象源于政绩观偏差而非真实需求 [2] - 服务精准性需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例如"送戏下乡"应避开农忙时段并调研村民喜好,金乡县韩庄村通过点单式调研实现高参与度 [2] 服务设计与执行 - 公共服务需结合调查研究,通过面对面沟通掌握群众实际需求,动态优化供给方式 [3] - 重庆荣昌区在公务员考试中提供免费打印、交通接送和午餐等细节服务,显著提升考生体验,体现服务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4] - 服务模式应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通过换位思考实现"要什么给什么"的精准匹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