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级3D打印
icon
搜索文档
立讯精密(002475):业绩稳健增长,多板块协同发力
财通证券· 2025-08-28 07:22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2]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245.03亿元 同比增长20.18% 归母净利润66.44亿元 同比增长23.13% [7] - 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消费电子收入977.99亿元(同比+14.32%) 通讯业务收入110.98亿元(同比+48.65%) 汽车业务收入86.58亿元(同比+82.07%) [7] - 消费电子领域成功导入多个新产品项目 在AR/VR、消费级3D打印、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深化客户合作 [7] - 通信业务在全球头部云服务商及AI服务器客户中份额持续提升 高速率、高附加值产品实现批量交付 [7] - 汽车Tier1业务获得国内外主流车企新项目定点 产品线持续丰富 客户群不断扩大 [7] - 第三季度业绩指引延续增长趋势 预告归母净利润42.46-46.99亿元(同比+15.41%-27.74%) [7] 财务表现 - 2025年预测营业收入3235.01亿元(同比+20.4%) 归母净利润166.41亿元(同比+24.5%) [6] - 2026年预测营业收入3877.13亿元(同比+19.8%) 归母净利润201.13亿元(同比+20.9%) [6] - 每股收益持续增长:2025E为2.29元 2026E为2.77元 2027E为3.24元 [6] - 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的10.4%提升至2025年的12.0% [8] - 净资产收益率维持在19%以上水平 2025E为19.8% [6] - 估值具有吸引力:2025年预测PE为19.6倍 2026年降至16.2倍 [6] 运营效率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46天优化至2025E的43天 [8]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保持在38-41天区间 [8] - 总资产周转效率持续改善 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258天降至2025E的257天 [8] - 流动比率从2024年的1.22提升至2025E的1.32 [8] 重大进展 - 已完成对闻泰科技旗下产品集成业务多数资产的收购(2025年7月2日) [7] - 成功完成对Leoni AG的股权收购交割 增强汽车业务竞争力 [7]
发力UV打印机,创想三维IPO前景如何?
雷峰网· 2025-08-27 08:13
核心观点 - 创想三维作为消费级3D打印机头部企业,若成功上市将填补二级市场空白,成为该领域首家上市公司,具备稀缺性投资价值 [1][3][4] - 公司面临市占率下滑和增收不增利压力,正通过布局UV打印机、3D扫描仪等新业务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3][4][12] - 消费级3D打印机行业集中度高,头部五家企业市占率超70%,但除创想三维外尚无企业进入IPO进程 [8][9]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2020-2024年累计出货量440万台,全球市占率27.9%位居第一;2024年单年出货量70万台,市占率16.9%排名第二 [8][9] - 竞争对手拓竹2024年出货量120万台,市占率29%位居行业第一 [9] - 消费级3D扫描仪领域2024年出货量市占率37.7%,GMV市占率37.6%,均排名全球第一 [15][16]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13.46亿元增长至2024年22.8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0.4% [14] - 利润从2022年1.04亿元增长至2023年1.29亿元,但2024年下滑至8866万元,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14] - 2025年第一季度3D扫描仪营收8635.2万元,同比增长446%,营收占比从2.9%提升至12.2% [18][19] 产品战略与定价 - 3D打印机销量从2023年87.07万台降至2024年72.06万台,因转向高端产品线导致销量下降但平均售价提升 [13][21] - 3D扫描仪平均售价从2023年1731.7元上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3042.7元,价格战有所缓解 [20][21] - 已推出Ferret、Otter及Raptor三大3D扫描仪系列,并计划推出工业级Sermoon系列新产品 [22] 行业投资价值 - 二级市场缺乏纯消费级3D打印机上市公司,相关概念股海正生材和金橙子一周涨幅达50%-60% [6][7] - 安克创新因UV打印机众筹期间市值上涨超百亿元,显示市场对3D打印设备的高度关注 [7] - 工业级3D打印机企业营收规模超10亿元的标的稀少,且高度依赖下游应用场景 [7]
创想三维冲刺港股IPO,去年出货量不及拓竹六成丨IPO观察
36氪· 2025-08-25 13:31
行业竞争格局 - 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主要由四家深圳企业主导 包括创想三维 拓竹科技 纵维立方和智能派 合计占全球超90%出货量[13] -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前五大厂商在出货量和GMV上高度集中[14][26][32] - 海外竞争对手已不构成主要威胁 真正的竞争来自中国硬件企业 这些企业具备供应链优势 技术创新能力和激烈内卷[4] 创想三维市场地位 - 按2020年至2024年累计出货量计算 公司以27.9%的市场占有率自称全球最大消费级3D打印产品提供商[14] - 但2024年单年出货量仅为70万台 市占率16.9% 远低于拓竹科技的120万台和29%市占率[16] - 公司是唯一同时提供消费级3D打印 3D扫描和激光雕刻产品的企业[14]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13.46亿元增长至2024年22.88亿元[19] - 期间利润从2022年1.04亿元波动至2024年8866万元[19] - 毛利率维持在28.8%-31.8%区间[19] - 3D打印机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81.7%下降至2024年61.9%[18] 产品结构演变 - 3D打印耗材业务增长显著 营收占比从2022年3.0%提升至2024年11.4%[27] - 3D扫描仪业务2024年贡献收入2.08亿元 占比9.1%[27] - 激光雕刻机业务2024年贡献收入1.63亿元 占比7.1%[27] - 新产品线平均售价出现下降 如3D扫描仪从2022年2700元降至2023年1700元[28] 渠道布局 - 线上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从2022年13.5%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47.9%[35] - 销售网络覆盖全球约140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74家自营线上门店和2163家经销商[36] - 海外网店数量从2022年底6家快速增加至58家[36] 运营效率指标 - 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从2022年8.1%上升至2024年16.7%[38] - 研发投入占比始终低于7%[38] - 2024年3D打印机销量从2023年87万台减少至72万台 公司解释为向高端产品转型[17] 新兴业务领域 - 全球消费级3D扫描仪市场快速增长 出货量从2020年3.9万台增至2024年18.6万台 年复合增长率47.8%[26] - 公司在3D扫描仪市场以37.7%出货量份额位居全球第一[26] - 激光雕刻机市场竞争激烈 头部企业xTool 2024年营收预计达20-30亿元 2025年可能超过50亿元[33]
创想三维冲刺港股IPO,去年出货量不及拓竹六成|IPO观察
36氪· 2025-08-23 01:39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硬件企业在全球3D打印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深圳厂商合计占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市场超九成出货量[1][7] - 行业呈现显著马太效应 前四家深圳厂商(创想三维 拓竹科技 纵维立方 智能派)垄断超90%市场份额[7][8] - 新入局者拓竹科技增长迅猛 2024年营收突破55亿元 大幅超越创想三维的22.88亿元[5][13] 创想三维市场地位 - 按2020-2024年累计出货量计算 公司以27.9%市占率位居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第一 累计出货量达440万台[8][9] - 但2024年单年出货量被拓竹反超 仅70万台(市占率16.9%) 不足拓竹120万台(市占率29%)的60%[9][10] - 同时拓展3D扫描仪和激光雕刻机业务 2024年分别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一和第三的企业[15] 财务表现 - 营收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3.46亿元 18.83亿元 22.88亿元[13] - 期间利润出现波动 同期利润分别为1.04亿元 1.29亿元 8866万元[13] - 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 近三年分别为28.8% 31.8% 30.9%[13] 业务结构变化 - 3D打印机业务占比显著下降 从2022年81.7%降至2024年61.9%[12][18] - 新业务快速增长 2024年3D扫描仪收入2.08亿元(占比9.1%) 激光雕刻机收入1.63亿元(占比7.1%)[17][18] - 耗材业务成为重要补充 2024年收入2.62亿元 占比11.4%[18] 产品与研发 - 3D扫描仪平均售价大幅下降 从2022年2700元降至2023年1700元 反映价格竞争力有限[19][20] - 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低于7% 2022-2024年销售费用占比却从8.1%升至16.7%[29] 销售渠道 - 线上线下渠道均衡发展 2024年线上收入占比40.9% 线下收入占比59.1%[26] - 全球销售网络广泛覆盖 拥有74家自营线上门店和2163家经销商 业务遍及140个国家和地区[27] - 海外扩张加速 海外网店数量从2022年底6家增至58家[27] 股权结构 - 四位创始人仍保持平分股权 陈春(21.31%) 敖单军(19.67%) 刘辉林(19.67%) 唐京科(21.31%)[6]
中信建投:消费级3D打印市场已经进入到奇点时刻 市场有望迎来快速爆发
第一财经· 2025-08-22 00:24
消费级3D打印市场发展态势 - 市场已进入奇点时刻并有望快速爆发 [1] - 桌面3D打印设备使用体验持续提升 [1] - 主流消费级3D打印机畅销机型终端价格下探至中高端智能手机水平 [1] 成本与供应链优化 - 整机购置成本显著降低 [1] - 消费级耗材单价已降至较低水平 [1] - 供给端整机和耗材持续降本 [1] 生态支持与需求激发 - 3D模型社区繁荣提供丰富创意资源 [1] - 消费者可零成本或低成本获取3D模型 [1] - 供需双重带动推动市场爆发 [1]
中信建投:消费级3D打印市场已进入奇点时刻 市场有望迎来快速爆发
智通财经网· 2025-08-21 23:42
消费级3D打印市场发展态势 - 消费级3D打印市场已进入奇点时刻 有望迎来快速爆发 [1][2] - 桌面3D打印设备使用体验持续提升 终端价格下探至中高端智能手机水平 [1] - 消费级耗材单价降至较低水平 3D模型社区提供零成本或低廉成本的丰富创意模型 [1][2] 市场驱动因素 - 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性爆发 为国内需求判断提供参照 [2] - 国内火爆IP经济带动消费者DIY需求爆发 加速消费级3D打印增长 [2] - 供给端技术成熟和规模化降本 需求端DIY用户数量提升及模型社区繁荣共同推动市场 [2][3] 市场格局特征 - 消费级3D打印机参数相对较低 但使用难度和定价更贴近普通用户 [2] - 当前市场仍由海外需求主导 欧美市场占主要地位 [2] - 国内需求伴随潮玩经济催化和产品价格下沉 规模持续爆发 [2]
四位“80后”,冲刺“港股消费级3D打印机第一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07:48
公司概况 - 创想三维由4位80后创始人于2014年在深圳创立,初始资金30万加4张备用信用卡,办公场所仅20平方米 [1] - 公司近期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若成功将成为"港股消费级3D打印机第一股" [1][5] - 2020年完成唯一一次对外融资,引入深创投等四家投资方,估值达60亿人民币 [4] 市场地位与业绩表现 - 按2020-2024年累计出货量计,公司是全球最大消费级3D打印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市占率27.9% [1][3] - 2024年细分领域市占率:消费级3D打印机全球第二、3D扫描仪全球第一、激光雕刻机全球第三 [3]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3.46亿、18.83亿、22.88亿元,CAGR达30.4% [1][3] - 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年28.8%→2025年3月35.2% [3] 产品与技术发展 - 首款产品CR-i3于2015年推出,后续CR-10销量突破2万台,价格仅600美元(国际竞品超1000美元) [2] - 产品线涵盖3D打印机、耗材、激光雕刻机、扫描仪及在线社区创想云 [2][3] - 3D打印机收入占比从2022年81.7%降至2025年3月61.3%,产品结构多元化 [5] - 研发投入从2022年8750万元增至2024年1.49亿元,占比稳定在6.5%-6.6% [6]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消费级3D打印机2024年全球出货量410万台,预计2029年达1340万台(CAGR 26.6%) [5] - 中国厂商供应全球96%的入门级3D打印机,安克创新、大族激光等上市公司相继入局 [5][7] - 生成式AI技术推动3D打印创作普及,Labubu等爆款带动行业热度 [5] 国际化战略与挑战 - 北美收入占比从2022年16.6%升至2025年3月33.3% [6] - 建立2300名全球KOL合作网络,推出海外电商平台Nexbie,加强DTC渠道 [7] - 依赖亚马逊平台导致14天回款周期,原材料成本占销售成本76.4%(2024年) [7] - 美国关税政策暂未影响业务,因提前在美储备存货 [7] IPO募资用途 - 资金将用于海外用户运营(创想云及Nexbie)、全球品牌推广、销售渠道开发及技术创新 [9]
【脱水研报】3D打印Labubu引爆消费级3D打印市场关注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7-31 07:27
消费级3D打印市场空间与增长潜力 - 市场普遍低估消费级3D打印市场空间和投资价值,但实际行业增速显著,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达500亿人民币(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9% [2][17][18] - 欧美出口需求及潮玩效应是核心驱动力,2024年中国3D打印出口金额11.47亿美元,同比增长31.09% [13][17] 消费级3D打印产业链与技术特点 - 消费级3D打印机定位个人及小型企业,操作简便、成本低,是工业级技术向消费市场"降维"的产物 [3][6] - 产品升级带动激光硬件、3D扫描仪高端配件及材料需求增长 [2] 潮玩产业与3D打印的协同效应 - 3D打印技术已渗透潮玩产业链多个环节,双向促进效应显著:材料体系丰富提升潮玩IP趣味性,潮玩IP反哺设备销量 [10][11] - 2024年国内3D打印农场新经济模式兴起,进一步刺激设备采购需求 [10] 欧美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欧美车库创新文化和"创客运动"推动桌面级设备普及,高消费力及技术探索意愿支撑需求 [13][15] - 欧美市场为设备出海主要目标,需求高速增长 [13][17] 行业历史研究与趋势 - 消费级3D打印出海成为热点,相关报告聚焦核心标的及新消费趋势 [20]
消费级3D打印产业链深度汇报
2025-07-28 01:42
行业与公司概述 - 消费级3D打印市场受益于新消费潮流和潮玩IP兴起 行业龙头拓竹科技2024年营收预计50-55亿元 2025年预计70-80亿元[1] - 国内3D打印机2024年出口约380万台 其中90%以上为消费级产品 预计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达71亿美元(约500亿人民币)[3] - 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拓竹科技市场份额占50%-60% 独立站访问量2025年上半年达1000万人次 远超第二名157万人次[16][17] 拓竹科技核心优势 - **生态系统建设**:Make Word平台月活用户达千万 提供10万个免费模型 用户黏性高(每月登录3-5次)[4] - **硬件创新**:H2D型号打印速度1000毫米/秒 精度0.05毫米 支持多材料及二次加工(打标/切割/绘图)[5] - **闭环生态**:通过独立站实现设备采购与耗材复购 创想3D等竞品效仿推出类似平台[20] 市场需求与驱动因素 - **区域分布**:70%-80%需求来自欧美市场 主要受益于车库创新文化/创客运动/教育体系渗透[10][12] - **用户结构**:35-45岁欧美中高收入男性为主 小B用户包括3D打印农场/科研机构/中小制造企业[10][14] - **潮玩效应**:3D打印满足潮玩IP快速迭代需求 替代传统开模工艺 应用于IP孵化/原型制作等环节[15] 技术发展趋势 - **功能模块**:软件/热端/挤出部分价值量最高 激光模块单价增加6000-8000元[8] - **高端化方向**:功能多合一(激光雕刻/金属打印/3D扫描) AI生成模型一键打印[18][19] - **材料创新**:PLA为主流 拓展碳纤维/柔性材料/夜光/温变材料 桌面级金属打印是未来方向[19] 产业链机会 - **激光部件**:杰普特/瑞科激光若渗透率达50% 对应百亿市场空间(1000万套×2000元)[22] - **3D扫描仪**:预计配套率10% 需求量百万台 斯堪科技工业级精度达0.02毫米 毛利率近80%[23][24] - **聚乳酸材料**:海正生材成本优势显著(单耗1.3-1.4 vs同行1.5+) 2024年销售超5万吨 其中1万吨用于3D打印[28] 重点公司动态 - **安克创新**:Kickstarter众筹超3亿人民币 UFI make机型价格降60%-70% 体积缩小90%[34] - **铂力特**:聚焦金属3D打印 拓展商业航天/3C/机器人领域 2025年下半年预计订单回暖[38][39][40] - **佳联科技**:切入PLA改性线材 泰国基地供应拓竹 2025年规划50台设备(单台年产值500万)[31] 行业催化剂 - 头部公司IPO进程 新产品发布与战略合作 跨界品牌入局(如安克) 季报/半年报业绩增量[42]
中金2025下半年展望 | 消费电子:AI重构创新边界
中金点睛· 2025-07-15 23:49
消费电子行业2025下半年展望 核心观点 - 端侧AI多终端落地及逐步下沉将引领消费电子行业成长,重点关注AI手机硬件升级及加速渗透、AI可穿戴新终端形态创新、光学行业重启升规升配三大投资机会 [1] 手机市场展望 - 2H25手机市场需求平稳,IDC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为0.6%,未来5年CAGR为1.4% [4] - 1Q25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5%,但同比增速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14] - 美国市场1Q25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2%,主因苹果提前拉货 [19] - 1Q25消费电子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1%,利润同比增长2% [23] 光学行业 - 2024年全球手机镜头出货量同比增长4%至44.6亿颗,预计2025/2026年分别达到45.6/46.0亿颗,同比增长2.2%/0.9% [27] - 2025年手机光学升级趋势持续,重点关注传感器大像面化、玻塑混合镜头加速应用、模组结构升级等创新趋势 [4] - 2024年港股光学厂商盈利能力明显修复,2025年行业盈利能力或将继续改善 [31] AI手机 - Canalys预计2025年全球AI手机渗透率将达34%,2027年提升至50% [5] - 端侧模型精简和次旗舰SoC加持推动AI手机向中端价格带机型渗透 [37] - iPhone 17系列多个零部件及模组有望实现升级,有望带动超过10个产业链环节迎来升级 [39] - 安卓旗舰AI手机在芯片、导热材料、电池、声学、结构件等领域迎来升级 [40] AI可穿戴设备 - AR/MR产品有望成为多模态AI更优载体,2024年AI眼镜品牌百花齐放,轻量化成为发展趋势 [5] - 苹果Vision Pro树立行业发展标杆,苹果在AR眼镜有较多研发及专利布局 [41] - 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向600亿元迈进,GoPro/影石/大疆三足鼎立 [45] AI Agent - AI Agent在AI手机及AIPC端有望加速落地,长期将改变人机交互方式 [5] - 中国创业公司Monica推出通用型AI Agent Manus,采用"多代理"模式 [50] - AI Agent有望成为互联网核心,聚合流量并进行内容分发 [52] - 手机及互联网厂商竞相布局AI Agent,竞争格局百花齐放 [54] 创新终端 - 消费级3D打印设备产销量五年内实现4.8倍/14.4倍的高速增长 [42] - 国内消费级3D打印机均价从2017年的0.38万元/台降至2022年的0.22万元/台 [44] - 运动相机中高端市场由GoPro和大疆主导,全景相机市场影石一家独大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