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

搜索文档
宜搜科技发盈喜,预期中期纯利同比增加约188%至208%
智通财经· 2025-08-13 12:30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益达人民币3.75亿元至3.85亿元 较2024年同期约人民币2.78亿元增长35%至39% [1] - 公司同期纯利预计为人民币980万元至1050万元 较2024年同期约人民币340万元大幅增长188%至208% [1] 收益增长驱动因素 - 数字阅读平台服务收益上升主因免费阅读策略推动平台广告收入增加 [1] - 数字营销服务收益增长得益于广告客户需求扩张及服务拓展 [1] 盈利改善原因 - 纯利增长主要源于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及收益整体提升 [1]
“Z世代”在读什么?
新华网· 2025-08-13 02:08
Z世代阅读群体规模与特征 - Z世代在中国拥有约2.6亿人口 占全国总人口近五分之一[3] - 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6.7亿人 其中26-35岁用户为主力群体[3] - Z世代在阅文平台新增用户占比近40% 人均在读作品数从28部提升至31部[12] 阅读形式数字化变革 - 电子书与听书成为主流 38.5%成年国民通过听书进行阅读[14] - 微信读书平台Z世代月活用户达656万 占比46%[13] - 掌阅科技平台Z世代用户占比30% 日均使用时长120分钟[13] 阅读内容偏好特征 - 传统经典持续霸榜 《资治通鉴》单年评论量近1.5万条[5] - 政治经济类书籍升温 《置身事内》《乡土中国》等畅销[7] -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类书籍受青睐 《终身成长》《认知觉醒》占据畅销榜[7] - 历史类读物流行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等图文书受追捧[9] - 网络文学消费强劲 奇幻/现实生活/轻小说/科幻/历史为增速前五题材[12] 社交化阅读新形态 - 平台评论互动活跃 Z世代年度评论总数1.89亿条 总字数40.8亿[20] - 弹幕文化与读书搭子兴起 形成共情共景阅读体验[20] - 直播带货推动销售 00后直播买书消费额同比增长206%[21] 出版行业转型应对 - 番茄小说与近400家出版机构合作 电子书数量同比增长60%[22] - 出版业从线性生产转向生态构建 智能技术融入全流程[24] - 大数据分析读者偏好 实现精准内容推送与个性化服务[24] 深阅读价值与挑战 - 深度阅读促进大脑神经元突触物理重构 提升知识系统性建构[26] - 学校推行每天阅读半小时机制 建立学生阅读长效机制[28] -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兼容并蓄 载体变化不改变知识获取本质[29]
凤凰新媒体发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
凤凰网· 2025-08-12 22:59
凤凰新媒体首席执行官孙玉胜先生表示:"2025年第二季度,我们始终坚守作为一家肩负媒体责任、富 有创新力的媒体公司定位。我们的团队专注于提升内容的深度和影响力,并积极探索更多元的合作与商 业化机会。这些努力正逐步转化为切实成果 - 不仅在用户层面收获了积极反馈,也实现了业务的增长。 这些成绩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下为季报正文: 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收入 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871亿元(约合2,61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1.683亿元增长 11.2%,增长主要由于付费服务收入同比增长。 2025年第二季度广告净收入为人民币1.533亿元(约合2,14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1.547亿元 下降0.9%。 2025年第二季度付费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380万元(约合47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1,360万元 增长148.5%。付费服务收入包括(i)来自付费内容的收入以及(ii)来自电子商务和其他的收入。2025 年第二季度付费内容收入为人民币3,070万元(约合430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590万元增长 420.3%,增长主 ...
听有声书、视频“看”书、淘书社交……没时间看书?年轻人爱上“花式”阅读
新华网· 2025-08-12 06:07
阅读消费群体特征 - 年轻一代成为阅读消费主力 在全民阅读热潮中占据重要地位 [1] - 超七成青年受访者仍购买纸质书 半数受访者选择购买电子书或充值听书平台 [1] - 青年群体青睐多元阅读场景 包括图书馆 书店 书市 书展及读书会 [1] 阅读场景多元化发展 - 阅读空间延伸至创意书店 图书市集 城市书房等融合消费场景的场所 [2][3] - 广州已完成54个花城书房建设 青岛计划2025年底前城市书房突破百家 [3] -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配备阅读区 咖啡厅及活动设施 定期举办书友会和文化沙龙 [3] 数字阅读产业规模 - 2024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6.7亿人 行业总营收661.41亿元 [4] - 数字阅读行业同比增长16.65% 已成为覆盖全年龄段的大众化选择 [4][5] - 有声读物采用广播剧形式演绎 视频化阅读包含5分钟速览至450分钟深度解读 [5] 内容形式创新趋势 - 热播影视剧带动原著销售激增数倍 如《繁花》等作品借阅量位居前列 [6] - 漫画与专业知识结合降低认知门槛 如《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实现知识可视化 [6] - 短视频平台出现百万粉丝级读书UP主 通过深度拆解助力理解文学名著 [5] 阅读生态体系构建 - 数字阅读构建完整生态 涵盖各类阅读形式和全年龄段人群 [4][5] - 需要平衡快速阅读与深度阅读 构建数字信息性与滋养性阅读共生体系 [7] - 阅读形式创新反映数字文化发展 适应网生代青年群体数字阅读习惯 [5]
读客文化股价上涨1.41% 公司总市值达46.2亿元
金融界· 2025-08-11 18:47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报11.54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16元 [1] - 盘中最高触及11.55元,最低下探11.31元 [1] - 成交量为72517手,成交金额0.83亿元 [1] 公司概况 - 属于文化传媒行业 [1] - 主营业务涵盖图书策划与发行、数字阅读服务 [1] - 上海地区的创业板上市公司 [1] - 在AI语料和数字阅读领域有所布局 [1] 资金流向 - 8月11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66.78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1744.92万元 [1]
书香何以能致远(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6 21:52
全民阅读政策与实施 - 全民阅读连续第十二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10] -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20多个省(区、市)制定地方性法规配套[10] - 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展出各类出版物100余万种[7] 阅读设施与覆盖 - 全国现有58万余家农家书屋、17.7万家职工书屋、10万余家实体书店、3000多家公共图书馆[14] - 新疆塔城地区启动"马背图书馆"项目,解决牧民阅读资源获取难题[13] - 安徽黄山奕棋镇打造"有声图书馆",提供2000余小时音频内容[17] 阅读行为与成效 - 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达82.1%,较2012年提升5.8个百分点[9] - 深圳成年居民年阅读量达22本,图书馆科技类书籍外借量持续增长[12] - 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9本,对阅读满意度仅30%[15] 数字化阅读趋势 - 近八成成年人通过手机阅读,数字化阅读习惯逐渐形成[15] - 辽宁沈阳学校使用AI软件辅助名著阅读,中国盲文出版社研发智能听书机服务视障群体[17] - "天一夜读"等短视频平台推动碎片化阅读向深度阅读转化[15] 社会文化影响 - 江苏淮安农家书屋带动24家特色种植户发展,调解家庭矛盾成功率超90%[13] - 深圳全民阅读直接促进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体现于特区40年发展成果[12] - 北大红楼读书会等红色阅读活动强化青年精神传承[11]
西湖区如何让书香浓度“爆表”?
每日商报· 2025-07-04 03:20
阅读空间建设 - 西湖区共有阅读空间290个 总面积达19 5万平方米 其中改造提升镇街特色阅读空间31家 [1] - 标志性阅读空间包括阅见西湖 西湖遇见敦煌 蔡志忠美术馆等 [1] - 全年计划引进提升阅读空间20家 创新打造2个品质阅读标杆 构建4个空间特色群落 [3] 数字阅读发展 - 西湖数字图书馆归集电子书3 8万册 有声读物7万集 讲座1万集 [2] - 187个图书馆实现馆际读者互认和纸质文献通借通还 [2] - 链接喜马拉雅 咪咕数媒等有声阅读资源 运用AR VR技术打造沉浸式阅读场景 [2] 特色阅读生态 - 曙光路漫步风情街整合浙江图书馆 杭州少儿图书馆等资源 形成转角遇见书文化生态圈 [1] - 留下1129文化街区以南宋主题书房为主调 打造宋韵沉浸式阅读体验空间 [1] - 多场景打造30家书香空间 包括酒店 银行 商业楼宇 旅游景区等 [3] 创新阅读体验 - 走读西湖阅读护照串联30多处特色阅读空间 设计6条线路结合旅游景区 商业综合体等 [3] - 读者可通过参加活动 看书 分享等方式盖章打卡 集章兑换礼品 [3] - 重点推进种地吧后陡门麦香书局 戴敦邦艺术中心 陆上书店等项目建设 [3]
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电子纸正处于持续上升期”
中国经营报· 2025-07-01 13:28
公司战略与研发重点 - 公司创始人刘迎建专注于前瞻性技术研发,如嗅觉识别、智能仿生鸟、仿真狗等,待技术成熟后转向其他领域[1] - 公司坚持"人少的地方风景更美"的战略逻辑,率先投入电纸书和智能仿生机器人研发[8] - 智能仿生鸟2019年首飞成功,2020年与迪士尼合作推出"斑溪兽",2022年推出"金雕"产品[8] 电子纸产业发展历程 - 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电纸书的企业,2008年推出首款国产电纸书[3] - 2010年电纸书销量达100万台,贡献8.8亿元营收,占公司总营收75%[4] - 2012年受Kindle进入中国市场影响,电纸书业务营收骤降77%[4] - 2024年中国电子纸平板销量183.4万台,同比增长49.1%,公司连续两年增速第一[6] 电子纸市场前景 - 电子纸具有护眼、省电、便携特性,应用场景从阅读器向零售、交通、政务、医疗等多领域拓展[7] - 行业预计2035年年销量超1亿台,有望成为第三大主流终端,市场规模达千亿级[7] - 公司近期将推出一款手机屏幕大小的电子纸产品,利用成熟供应链降低成本[8] 技术发展路径 - 电子纸技术持续进步,包括彩色屏、屏幕刷新率等方面[7] - 公司认为电子纸发展分为导入期、高速发展期和普及期三个阶段,目前处于导入期[7] - 公司专注于硬件销售利润,摒弃传统内容付费和广告分成模式[7] 行业活动与生态建设 - 公司承办"2025中国电子纸生态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主题为"破茧新生"[5] - 论坛旨在展示电子纸产业生态的持续发展,包括终端企业、平台公司和内容厂商[5]
将好书带给世界读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5 22:21
展会概况 -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图博会)于6月18日—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交流互鉴共赢" [4][5] - 展会规模: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22万种中外精品图书亮相,近30万人次观众入场参观 [4] - 主办方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承办方为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4][5] 新书发布与主题图书 - 中国作家馆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展示抗战题材作品并发布"中国文学地图"大数据成果 [6] - 人民日报出版社与晨光出版社联合出版儿童叙事诗《号角》,中译出版社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文物图录 [7] - 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人工智能艺术设计新逻辑"丛书,探索AI创作逻辑与人机协同模式 [7] - 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春秋历史主题随笔集《我在春秋遇见的人和神》,浙江摄影出版社发布鄂温克文化摄影集 [8]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冰花瓷》,系统展示陶瓷技艺与冰雪文化 [8] - 团结出版社推出《中国古代读书故事》,挖掘古代读书精神以推动全民阅读 [9] 数字出版与融合趋势 - 番茄小说与近400家出版机构合作,上架38万册电子书(同比增长60%),包括44部茅盾文学奖作品 [9] - 数字化阅读趋势显著,近八成成年国民通过手机阅读 [9] - 行业论坛聚焦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传播,探讨数字化版权交易平台建设 [9][13] 主宾国马来西亚活动 - 马来西亚作为主宾国设立500平方米特色展区,展示多语种图书并举办"马来西亚50佳国际版权推荐图书"特别展 [10] - 新华出版社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签约输出《近镜头:温暖的瞬间》马来文版权 [11] - 马华文学作家黎紫书分享创作经验,分析马华文学特点与突破方向 [12] - 马来西亚城市书苑提出AI驱动翻译、数字化版权走廊等创新机遇 [13] 中外版权合作成果 - 展会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含意向)2826项 [14] - 长江出版社输出《长江这10年》英文版权,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出版集成电路技术丛书 [15]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种子——我在哈萨克斯坦种小麦》实现多语种版权输出 [15]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动宁肯作品海外传播,英国查思出版公司强调题材独特性是"走出去"关键 [16] -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托卡尔丘克作品系列丛书(11种已出9种),中译出版社"DK英语"系列销量破百万 [16] - 中意经典著作互译项目启动,首批含史铁生《我与地坛》等4部作品 [17] - "中缅当代文学互译丛书"已出版7种图书,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规划 [17] 线上延续活动 - 中国出版集团举办为期6个月的全球云展销大会,构建图书全球展销生态圈 [17] - "阳光阅读计划"联合多家出版社展销4000余种产品,打造国际中文学习产品展销季 [17]
数字阅读时代 出版纸质书必要在哪?番茄小说融合出版新路径
南方都市报· 2025-06-20 16:07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规模达6.7亿人,同比增长17.52%,数字阅读作品总量约6307.26万部,同比增长6.28%,市场总营收规模达661.41亿元,增长16.65% [2] - 数字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面临技术和市场转型双重压力,传统出版业优质内容与互联网渠道及海量用户需实现有效衔接 [2] - 三线及以下城市正成为数字阅读消费重要增长点,平台上活跃出版物用户中三线城市占比最高,四、五线城市用户占比约四分之一,三线及以下城市增速最高 [3] 公司战略布局 - 番茄小说与全国近400家出版机构合作,上架出版物电子书38万册,专注于电子出版物领域,用户规模庞大 [2] - 公司每天有超过1000万用户在平台阅读电子出版物,2024年消费出版电子物的日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超70% [3] - 公司正构建从电子阅读到出版、IP衍生的完整生态,重点发力三个方向:推动原创网文实体出版规模化、联动作者和出版社探索新书宣发多元化形式、持续引入数字内容拓展有声作品增量市场 [4] 用户行为分析 - 2024年番茄小说用户阅读时长最高的五类出版物为精品小说、文学经典、个人成长、励志提升和中国历史,出版物用户阅读体验满意度达96.74% [3] - 现代读者阅读习惯趋向"浅"和"碎",更希望快速接触书籍核心内容,市场对IP的推崇越来越强烈,年轻人对IP追捧力度强 [5] - 用户热衷于阅读平台上的互动功能,读者之间探讨争论实现价值碰撞,体现了年轻读者参与阅读的活性 [5] 技术应用与创新 - AI技术发展应用使不同故事体裁改编门槛和成本大幅下降,故事消费形式从文字延展至声音、图片、视频等 [4] - 数字阅读平台需考虑算法设计中增加文化多样性、兴趣多样性权重,避免形成信息茧房 [6] - 建议对数字阅读产品功能进行适老化改造,降低操作门槛以服务60岁以上快速增长的用户群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