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防御

搜索文档
我国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
人民网· 2025-09-06 04:15
具体来说,就是在距地球1000万公里左右的地方,对迎面来的小天体发射动能撞击器,交会后争取能够 产生极大的动能从而改变小天体的轨道。比如,目前计划能够改变3到5厘米的轨道,让小行星至少几十 年到100年之内不能够再撞击地球。 近日召开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 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 吴伟仁院士介绍,这项任务拟采用"伴飞+撞击+伴飞"的任务模式,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观测器先期 抵达对目标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获取其详细特性参数,然后撞击器对小行星实施高速撞击。撞击全过 程将通过天地联合方式,采用近距离高速成像等技术,开展小行星轨道、形貌和溅射物变化观测,准确 评估撞击效果。 "如果全球共享数据,共同掌握科学成果,最后我们可能得出来更加精确的结论和科学的认知,对我们 整个人类都是有好处的。"吴伟仁说。 (文章来源:人民网) 据介绍,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对于全人类具有深远战略意义,也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国 将向全球伙伴发出合作倡议,在地面联合监测、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积极 合作。 ...
最新披露!我国正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高速撞击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5 15:25
2025.09.05 微信编辑| 苏小 第一财经持续追踪财经热点。若您掌握公司动态、行业趋势、金融事件等有价值的线索,欢迎提供。专 用邮箱:bianjibu@yicai.com (注:我们会对线索进行核实。您的隐私将严格保密。) 近日召开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 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 吴伟仁院士介绍,这项任务拟采用"伴飞+撞击+伴飞"的任务模式,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观测器先期 抵达对目标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获取其详细特性参数,然后撞击器对小行星实施高速撞击。撞击全过 程将通过天地联合方式,采用近距离高速成像等技术,开展小行星轨道、形貌和溅射物变化观测,准确 评估撞击效果。 本文字数:439,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 据介绍,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对于全人类具有深远战略意义,也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国 将向全球伙伴发出合作倡议,在地面联合监测、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积极 合作。 来源 | 央视新闻 ...
最新披露!我国正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高速撞击
第一财经· 2025-09-05 14:51
2025.09. 05 (注:我们会对线索进行核实。您的隐私将严格保密。) 来源 | 央视新闻 推荐阅读 近日召开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 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验证小行 星防御方案可行性。 "国家队"操作路线曝光 吴伟仁院士介绍,这项任务拟采用 "伴飞+撞击+伴飞" 的任务模式,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观测器先期抵达对目标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获取其详细特 性参数,然后 撞击器对小行星实施高速撞击 。撞击全过程将通过天地联合方式,采用近距离高速成像等技术,开展小行星轨道、形貌和溅射物变化观 测,准确评估撞击效果。 据介绍,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对于全人类具有深远战略意义,也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国将向全球伙伴发出合作倡议,在地面联合监测、 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 微信编辑 | 苏小 本文字数:439,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 第一财经持续追踪财经热点。若您掌握公司动态、行业趋势、金融事件等有价值的线索,欢迎提供。 专用邮箱: bianjibu@yicai.com 11 en review =15 0 生产队的驴 ...
验证防御方案可行性 我国将实施小行星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
央视新闻· 2025-09-05 11:22
近日召开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 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 吴伟仁院士介绍,这项任务拟采用"伴飞+撞击+伴飞"的任务模式,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观测器先期 抵达对目标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获取其详细特性参数,然后撞击器对小行星实施高速撞击。撞击全过 程将通过天地联合方式,采用近距离高速成像等技术,开展小行星轨道、形貌和溅射物变化观测,准确 评估撞击效果。 据介绍,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对于全人类具有深远战略意义,也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国 将向全球伙伴发出合作倡议,在地面联合监测、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积极 合作。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
星辰大海第二站,天问二号为何选它?
观察者网· 2025-05-18 15:03
天问二号任务进展 - 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等工作,顺利转入发射区,计划5月底择机发射 [1] - 长征三号乙遥一一〇运载火箭已完成吊装、对接等工作 [1] - 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及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 [1] 小行星2016HO3探测 - 2016HO3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地球准卫星,直径约40-100米,自转周期28分钟 [3] - 该小行星与地球形成1:1轨道共振,公转周期366天,是迄今最稳定的地球准卫星 [3] - 光谱特征显示其可能与月球硅酸盐相似,可能是月球布鲁诺撞击坑的抛射物 [5] - 天问二号将拍摄照片并分析其表面形貌、自转特性及物质成分 [5] 主带彗星311P探测 - 311P是人类确认的第七颗主带彗星,平均直径480米,轨道周期3.24年 [6] - 该天体具有小行星稳定轨道但会释放尘埃,打破了传统彗星理论认知 [8] - 天问二号将探访311P以研究其气体活动机制和太阳系早期演化信息 [8] 科学任务目标 - 计划3年内完成小行星探测和取样返回,10年内到达主带开展环绕探测 [10] - 对2016HO3将测定轨道参数、物理参数并研究其来源和演化 [10] - 对返回样品将开展实验室分析以研究太阳系形成与演化过程 [11] - 对311P将测定物理参数并研究其形成、演化和气体活动机制 [11] 深空探测规划 - 天问三号计划2028年前后实施两次发射实现火星样品返回 [13] - 天问四号是木星系探测任务,计划2030年前后发射 [14] -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已获批包括4次任务,计划10-15年内完成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