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名单制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向助贷新规靠拢!已有消金机构公示助贷合作名单
北京商报· 2025-05-15 12:13
行业动态 - 尚诚消费金融在官网披露助贷合作机构信息 包括纯助贷导流平台、联合贷款机构及融资担保机构三类 合作方包括度小满、分期乐、微众银行等 [1][3] - 助贷新规将于10月1日施行 首次提出"名单制管理" 要求商业银行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动态公示合作机构名单 [3] - 行业预计更多消费金融机构将依规披露合作名单 未来或成为基本操作 部分机构表示正在推进名单梳理工作 [6] 监管影响 - 新规通过公示合作名单增强信息透明度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 同时推动机构合规经营与风险管理优化 [3] - 名单制管理可防范不法助贷欺诈行为 帮助消费者识别非法网贷与套路贷 净化互联网贷款市场 [4][5] - 过往案例显示 中信消费金融因合作管理不到位被罚120万元 兴业消费金融因未及时终止与违规第三方合作被罚170万元 [5] 公司实践 - 尚诚消费金融详细披露合作模式 纯助贷导流平台由其全额出资并自主风控 联合贷款机构按比例出资且各自风控 [3] - 消费金融机构筛选助贷机构时 优先考虑资质合规性 同时注重经营稳定性、风险承担能力及科技服务能力 [5] - 部分机构从2021年起持续梳理合作方 目前主要与中头部平台合作 并建立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 [5] 市场建议 - 专家建议消费金融机构对合作名单进行清晰分类 同步披露合作产品 明确合作边界并便于消费者选择 [6] - 消费者可通过持牌机构官网查询助贷平台合作真实性 对无法查实的平台保持警惕 [4]
行业大洗牌,“名单制管理”淘汰中小助贷机构
华夏时报· 2025-05-15 00:41
监管政策与行业洗牌 -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商业银行自2025年10月1日起对助贷平台运营机构和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 明确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合作 外国银行分行等机构参照执行 [1][4] - 名单制管理旨在筛选合规机构 淘汰无资质或风控能力弱的助贷平台 行业集中度和合规性将大幅提升 [1][5] - 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将担保费 会员费等附加成本纳入综合融资成本核算 部分实际利率突破24%的助贷平台被排除在合作名单外 [4][6] 金融机构响应与名单披露 - 尚诚消费金融已公示34家合作机构 包括平安融易 蚂蚁智信等20余家贷后合作机构 以及微众银行 分期乐等14家产品合作机构 [2] - 广州银行合作17家机构 包括乐信融资担保 蚂蚁消费金融等 承德银行合作蚂蚁集团和京东集团旗下公司 亿联银行公示18家电子支付合作机构 [2] - 合作名单主要涵盖四类机构 融资担保公司 金融科技公司 持牌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 [3] 行业分化与影响 - 头部助贷平台凭借合规能力 科技能力和品牌优势更易进入合作名单 并将更注重合规经营 [5][7] - 利率24%-36%的中小助贷机构受冲击显著 因综合成本突破24%红线难以进入名单 导致资金断流和交易量萎缩 [6] - 头部平台通过自营消费场景承接24%以下优质客户 对24%-36%客群采取导流模式 整体运营保持平稳 [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名单制管理是近年来金融监管政策细化的体现 此前《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已要求规范合作机构管理 [4] - 政策目标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包括个人信息安全 隐私权益和合法金融消费权益 同时保障持牌机构权益 [4][5]
助贷新规倒计时:平台加速转型,"双融担"退场在即
第一财经· 2025-04-27 12:16
新规核心内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自10月1日起施行,针对互联网助贷模式提出全面规范要求 [1] - 银行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开展合作,需开展差异化风险定价,审慎核定合作费用上限,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 [1] - 综合贷款利率超过24%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直指此前助贷市场中"双融担"等灰色操作 [2][3] 市场关注焦点 - "双融担模式"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部分助贷平台通过引入多家担保机构加收费用,将实际年化成本推高至36%及以上 [3] - 银行需披露助贷机构白名单,实行名单制管理,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开展合作 [4] - 名单制管理将倒逼银行加大对合作助贷机构的把关力度,助贷机构准入门槛大幅提升 [4] 银行应对措施 - 银行告别资金批发的"躺赢"模式,逐渐出清高风险助贷机构,控制资金投放节奏 [1] - 部分银行将权限收归总行,统一规范与助贷机构间的合作模式 [1] - 银行正加紧摸排合作的助贷机构,陆续终止与一些高风险助贷机构的合作 [5] - 银行通过技术手段监控助贷机构违规行为,要求平台在"0手续费""最低利率"方面谨慎表述 [6] 助贷平台反应 - 助贷平台加速调整业务模式,中小机构全力冲刺最后窗口期,积极寻求合规转型 [1] - 部分平台预计未来受到新规冲击较大,已开启冲刺模式,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8] - 中小助贷平台规划后续整改方向,探索会员收费模式等监管更不敏感的方式 [9] 行业洗牌趋势 - 助贷行业将迎来深度洗牌,小机构或将陆续出清,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10] - 头部流量巨头如蚂蚁、京东等已形成"护城河",而小型平台原有业务模式将彻底颠覆 [10] - 银行选择助贷机构的标准变化,优先考虑头部互金机构的风控水平和服务质量 [11] - 银行或转向建立自营渠道,积累客户数据并减少合规风险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