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牌

搜索文档
秦港股份跌0.88%,成交额5191.46万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796.50万
新浪财经· 2025-08-26 08:07
公司股价表现 - 8月26日股价下跌0.88% 成交额5191.46万元 换手率0.32% 总市值189.41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23.77万元 占成交额0.06% 在行业中排名20/35 连续2日被主力减仓 [5] - 近20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4328.49万元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3.21元 股价靠近支撑位3.39元 [6][7] 公司业务概况 - 提供高度一体化的综合港口服务 包括装卸、堆存、仓储、运输及物流服务 [2][3] - 经营货种主要包括煤炭(67.01%)、金属矿石(20.06%)、杂货(9.09%)、集装箱(1.60%)和液体化工(0.52%) [8] - 全球最大的大宗干散货公众码头运营商 秦皇岛港曾为全球最大公众煤炭码头 曹妃甸港矿石吞吐量全国前三 黄骅港煤炭吞吐量全国第二 [2][3] 股权结构与股东情况 - 最终控制人为河北省国资委 属于国有企业 [2] - 获长城人寿举牌 持股占总股本5.00% [4]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5.22万户 较上期减少0.59% [9] - 南方中证1000ETF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10] 财务表现与分红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6.11亿元 同比减少5.99% [9] - 归母净利润4.21亿元 同比减少3.07% [9]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5.6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3.35亿元 [10] 概念题材 - 所属申万行业为交通运输-航运港口-港口 [8] - 涉及港口运输、低价、破净股、雄安新区、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等多个概念板块 [2][8]
同洲电子涨1.00%,成交额17.23亿元,今日主力净流入-5919.92万
新浪财经· 2025-08-21 07:33
核心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广电智能设备及锂离子电池业务 其中高功率电源业务占比90.23% 电池业务占比3.73% [8]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0亿元 同比增长606.52% 归母净利润2.03亿元 同比增长662.77% [8] - 2022年新能源电池业务带动营业收入达2.55亿元 同比增长82.99% [2] 概念题材与战略布局 - 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业务涵盖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及电芯梯次利用 [2] - 高功率电源产品主要应用于算力服务器领域 [3] - 海外营收占比达79.72 受益人民币贬值 [3] - 物联网领域布局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等解决方案 [3] 股权结构与资金动向 - 获吴一萍与吴莉萍举牌 合计持股占总股本7.69% [4] - 主力资金近期呈净流出态势 今日主力净流出5919.92万元 近3日净流出1.70亿元 [5][6] - 主力持仓轻度控盘 筹码分布分散 主力成交额10.05亿元占总成交额17.2% [6] 市场交易数据 - 8月21日股价涨1.00% 成交额17.23亿元 换手率13.18% 总市值144.39亿元 [1] - 筹码平均交易成本14.48元 当前股价接近19.60元压力位 [7] - 股东户数2.58万户 较上期增5.89% 人均流通股26557股减10.68% [8] 行业属性与历史表现 - 公司属家用电器-黑色家电-其他黑色家电行业 概念板块涵盖壳资源、广电系、超高清等 [8]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283.76万元 近三年未实施分红 [9]
【A 股市场大势研判】市场全天低开高走,创业板指领涨
东莞证券· 2025-07-18 03:31
核心观点 - 周四市场全天低开高走,创业板指领涨,预计市场有望继续震荡走强,建议关注机械设备、大消费、TMT和大金融等板块 [4][6]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点位3516.83,涨0.37%;深证成指收盘点位10873.62,涨1.43%;沪深300收盘点位4034.49,涨0.68%;创业板收盘点位2269.33,涨1.75%;科创50收盘点位1005.65,涨0.80%;北证50收盘点位1428.11,涨0.86% [2] 板块排名 - 申万行业表现前五的是国防军工(2.74%)、通信(2.41%)、电子(2.18%)、医药生物(1.77%)、综合(1.42%);表现后五的是银行(-0.42%)、交通运输(-0.39%)、环保(-0.26%)、公用事业(-0.24%)、建筑装饰(-0.19%) [3] - 概念板块表现前五的是共封装光学(CPO)(3.34%)、PCB概念(3.07%)、AI手机(3.01%)、AI PC(3.01%)、重组蛋白(2.92%);表现后五的是黄金概念(-0.13%)、举牌(-0.12%)、水泥概念(-0.06%)、固废处理(-0.03%)、新型城镇化(-0.03%) [3] 后市展望 - 早盘市场震荡分化,题材股多点开花,AI硬件股、机器人概念股、创新药概念股表现活跃,银行股小幅调整;午后三大指数震荡走高,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上涨 [4] - 机器人概念股持续活跃,因7月16日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表示AI的下一波浪潮将是机器人系统;创新药概念股维持强势,因国家医保局启动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创新药不纳入集采,且高盛研报称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整体市值仅为美国同行的14%-15%,而在全球创新贡献中比重接近33%,处于估值洼地 [5]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54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973亿;海外市场方面,美联储“褐皮书”显示经济活动略有增加但不确定性高;国内上半年GDP同比5.3%,下半年增量政策可期,短期关注7月底政治局会议定调、美联储议息会议以及美国关税政策变动情况 [6] - 近期板块热点轮动较快,投资者应区分长期趋势和短期扰动;上市公司中报业绩预告逐步披露,市场对业绩确定性要求提高,建议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方向 [6]
举牌、鸿鹄基金、接盘万达广场......新华保险股东大会回应热点!
券商中国· 2025-06-29 09:47
股东大会情况 - 新华保险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人气旺盛,坐满两排股东,互动时间超70分钟[1][2][3] - 中小股东提问涉及股票投资、举牌、鸿鹄基金、万达广场收购、分红派息等多元话题[3] 权益投资策略 - 权益类配置三大逻辑:调整资产结构、价值发现市场、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发展[4] - 上半年权益投资增加,重点配置高股息优质上市公司(通过长股投/OCI分类降低波动影响)[5] - OCI类规模较同业偏小,正逐步增加以获取分红收益并降低损益波动[5] - 另一重点方向是服务国家战略的专精特新和硬科技领域[6] - 2023年以来举牌国药股份、上海医药、杭州银行,增持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7] - 举牌标的不局限于A股,会根据交易契机在H股寻找类似机会[8] 鸿鹄基金进展 - 与中国人寿联合成立的500亿元鸿鹄基金在资本市场形成轰动效应[8][9] - 将继续积极参与第二期和第三期试点,持续这种开创性投资方式[9] 万达广场收购逻辑 - 投资决策基于两点:企业家精神评估(王健林个人评价)+优质资产筛选[10][11] - 选取现金流良好、收益率覆盖成本的万达广场资产长期持有[11] 分红政策 - 2024年净利润大增背景下仍维持30%以上分红率(同业普遍下调)[12] - 自2014年起坚持30%分红率不变,体现经营长期性[13] - 目前董事会未提出分红策略调整要求[14] 核心竞争力 - 专注寿险主业的战略定力(同期公司中唯一未涉足多元化的寿险机构)[13][15] - 专业化/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聚焦"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15] - 五大优势:股东背景、专业团队、主业聚焦、投资能力、文化支撑[15] - 认为寿险是管理长期养老资金、应对老龄化需求的核心机构[15]
债市聚焦|保险公司资产负债挑战的应对:参与定增、战投与举牌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3 00:15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挑战 - 保险公司面临资产负债匹配挑战加剧,预定利率持续下调降低负债成本但"炒停"行为透支需求影响展业规模 [1] - 资产荒与利率下行背景下险资固收类资产配置占比近50%,投资收益率逼近负债成本,利差损风险积聚 [1] - 政策引导下险资权益配置比例上限提升至50%,权益市场投资成为破局关键 [1] 预定利率调整影响 - 预定利率与国债利率走势趋同,2024年提出的动态调节机制要求定期调整评估利率 [3] - 利率下行周期中预定利率下调通过提高折现因子推高保费价格,触发"炒停"透支需求 [3] - 2025年保险公司"开门红"整体情况不佳,但长期看保费增速有望回归正常水平 [3] 预定利率历史调整 - 1997年预定利率调整为年复利4%至6.5% [5] - 1999年将预定利率调整至2.5% [5] - 2013年普通保险预定利率上限3.5%,年金保险评估利率上浮1.15倍达4.025% [5] - 2024年普通保险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5%,分红险2.0%,万能险1.5% [5] 保险资金配置现状 - 保险资金主要配置固收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仅占10% [12] - 2024年末人身险资产配置中债券占比50%,股票8% [15] - 2024年末财产险资产配置中债券占比39%,股票6% [17] - 2022Q2至2024Q4保险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从3.76%降至2.87% [19] 权益投资政策变化 - 监管将险企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至50% [12] - 要求2025年开始大型国有险企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 [12] -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350%的险企权益类资产占比上限提至50% [20] 定增投资策略 - 参与定增的股份至解禁日可获得超过20%收益,2020年以来A股定增平均折价率18.9%,平均收益率达23.6% [23] -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可将定增股份计入OCI账户,规避股价波动对利润表冲击 [23] - 锁价发行对象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战略投资者,锁定期18个月 [24] 战略投资策略 - 战略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可获得可观投资收益并能深入参与公司治理 [34] - 2020年"再融资新规"以来锁价定增平均收益率超过50%,显著优于竞价定增 [34] - 2025年将险资纳入战略投资者范围,允许参与"锁价定增"并享有合并报价优势 [34] 举牌投资策略 - 2014年来A股55个险资举牌案例显示险资举牌谨慎,重视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36] - 险资偏好高股息、估值适中、国企背景的大盘蓝筹股 [36] - 2020年以来保险公司对A股和H股共举牌58次,最青睐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 [36] - 举牌标的平均市值457.6亿元,近三年平均ROE13.0%,平均股息率1.7% [39]
Goheal解析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实战:从举牌到完全控股的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3-25 10:07
文章核心观点 - 上市公司控制权收购是从举牌到完全控股的逐步推进过程 涉及多种资本运作策略和路径 [1] - 控制权收购的终点在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而非仅追求股权数字变动 [7] - 控制权收购方式持续演变 工具多样化和监管趋严成为未来趋势 [8] 举牌策略 - 举牌指投资者在二级市场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达5%后依法披露 是资本布局的信号释放和前哨战 [1] - 举牌玩法包括施压管理层 股权套利或作为完全控制的起点 例如中国平安对华夏幸福的举牌隐含产业协同布局 [4] - 成功举牌策略建立在对企业长期价值的精准判断 而非市场投机 [4] 增持与协议收购 - 持续增持或协议收购是控制上市公司的进一步路径 协议收购通过转让方式高效获取更高股权比例 [5] - 协议收购比市场增持更具效率 可规避市场波动不确定性 例如阿里巴巴收购银泰商业采用协议收购加要约收购组合 [5] - 微软对动视暴雪的收购是通过协议收购逐步推进的国际经典案例 [5] 要约收购 - 要约收购是向所有股东发出收购邀请的激进方式 考验资金实力和市场判断 [6] - 成功要约收购需平衡市场情绪 股东利益和监管政策 例如腾讯对斗鱼虎牙的收购通过小额持股布局后要约扩大股份 [6] - 要约收购可能导致股东抵制或收购失败 [6] 完全控股与整合 - 完全控股指持股超50%或掌握董事会席位 但资源整合和管理优化才是收购后关键课题 [7] - 成功整合案例包括苹果收购Beats并融入生态实现1+1>2 失败案例如戴姆勒-克莱斯勒因文化冲突分崩离析 [7] 未来趋势 - 控制权收购方式从传统举牌增持演变为杠杆收购 产业链并购和SPAC并购等多样化工具 [8] - 全球监管机构对控制权变更审核趋严 政府干预在敏感行业日益增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