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搜索文档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伟大胜利·历史贡献)
人民日报· 2025-07-08 22:19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 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不仅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也为同盟国的胜利作出贡献,东西方共同抗击了历史上最黑暗的邪恶力量 [2] - 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意义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展现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决心 [2] -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广泛动员军民英勇抵抗,成为胜利的关键 [2]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 1937年中国共产党推动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指导抗战实践 [2] - 抗战期间实施土地政策、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为战后中国规划发展蓝图 [2] - 至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已发展到超过百万名党员的规模 [2] 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认知变化 - 长期以来,中国的抗日战争并非西方世界研究二战史的重点,但在中外学者努力下,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重视 [3] - 美国国家二战博物馆、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等设有专门展区,系统性介绍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作用 [3] - 中国战场现已被纳入全球二战史整体叙事框架,而非单纯作为太平洋战场的附属部分 [3] 中国抗战史与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的理解 - 解读二战历史是理解当代中国发展轨迹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3] - 80年来中国从千疮百孔到安宁繁荣,国际社会见证了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转型 [3] -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全球提供广阔机遇 [3] 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 - 必须牢记战争的空前破坏性,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3] - 未来希望更多青年学者到中国实地考察,深化对中国历史、战争记忆和发展繁荣的认知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京人民抗日斗争档案文献展”开展
南京日报· 2025-07-08 02:24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京人民抗日斗争档案文献展" [1] - 展览共展出200余件珍贵档案文献和图片资料 部分档案为首次公开展出 [1] - 展览设6个篇章 涵盖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至1945年抗战胜利的历程 [1] 展览内容 - 重点展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建立等历史事件 [1] - 生动还原新四军东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在南京周边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史实 [1] - 突出新四军直插日伪心脏侦察敌情 游击作战的档案共28份 [2] - 详细展示南京城内中共地下党员开展隐蔽斗争的历史 [1][2] 展览意义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举办 [2] - 通过档案填补过往叙事空白 真实还原抗战历史 [2] - 展览旨在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2] 社会反响 - 南京被视作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见证民族屈辱与抗争 [2] - 参观者评价"团结抗争是民族存续的精神密码" [2]
“不驱逐倭寇,誓不还乡”
四川日报· 2025-07-07 22:38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抗日英雄饶国华的生平事迹和纪念情况,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焦点访谈|文物里的红色记忆,有哪些首次披露的历史事实?
央视网· 2025-07-07 13:45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核心 [3] - 展览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1525张照片和3237件文物,其中近三分之一文物为首次展出 [3] - 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全景展现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历程 [3] 中国共产党早期抗战贡献 - 九一八事变后24小时内,中共满洲省委即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半个月内连续发布三份宣言,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旗帜 [5] - 1932年4月15日毛泽东起草的《对日战争宣言》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9年 [7] - 东北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主要抗日武装力量,涌现杨靖宇、赵尚志等烈士事迹 [9] 全民族抗战关键节点 - 卢沟桥事变次日(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布通电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11][13] - 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首次重大胜利 [15][17] -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941年1月)投入105个团20余万人,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21] 军事作战数据 - 1937-1945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作战125165次 [22] - 统计表显示:歼灭日军合计超过33万人(含伤俘),歼灭伪军合计超过45万人(含伤俘) [22] -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 [22] 历史意义 - 展览通过首展文物如沈忠明烈士证明书、李天佑作战笔记等,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精神 [11][17] - 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政治领导力与战略决策,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13][15]
抗战烽火中的家国抒写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6 23:11
历史事件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揭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序幕 [1] - 日本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将侵略中国作为基本国策 [1]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 抗战精神 - 四万万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展现出玉石俱焚的决绝 [1] - 抗战家书承载着民族浩劫中的情感与信念 [2] - 左权将军家书体现革命者将个人情感深埋心底的崇高精神 [3] 英雄事迹 - 左权将军1942年5月25日在十字岭壮烈殉国 [3] - 谢晋元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展现民族尊严 [3] - 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前写下血书后殉国 [3] - 赵一曼在就义前给儿子写下感人遗书 [4] 华侨贡献 - 陈嘉庚作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带头捐款 [4] - 陈嘉庚每月捐两千银圆并斥十万巨资购买救国公债 [5] - 南洋华侨三年间共筹集四亿国币支援抗战 [5] 历史意义 - 抗战家书是三百八十万将士和三千五百万同胞的血泪见证 [6] - 这些历史文献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的勇毅与坚韧 [2] - 抗战精神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守护山河的力量 [6]
听!十位老兵的抗战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06 22:52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多位抗战老兵的英雄事迹展开,以下是关键要点总结: 抗战老兵事迹 - 抗战老兵李德富曾加入八路军苏鲁支队,后担任鲁南铁道大队长枪队政治指导员,参与扒火车、截铁路、炸桥梁等行动破坏日军运输线[24][25] - 抗战老兵刘德山1942年加入新四军四师,转战豫东各地,参与攻打日伪汉奸的战斗[26][27] - 抗战老兵郄顺祥1944年加入当地游击队,主要干扰和偷袭日军驻守的炮楼[28][29][30] - 抗战老兵孟繁德13岁参加八路军卫生训练队,担任卫生员期间多次冒险穿越敌占区护送伤员[31][32][33] - 抗战老兵张玉和14岁投身青年报国会,为八路军在封锁沟壁挖掘"脚窝儿"帮助部队通过敌人封锁线[33][34] - 抗战老兵鲍启太11岁多次申请参军,后成为新四军卫生员,在战场上保护伤员[35][36][37] - 抗战老兵赵明秀14岁参加八路军,初期负责侦察敌情,后成为重机枪射手[38][39][40] - 抗战老兵景宝梅18岁参军担任卫生兵,多次在前线抢救伤员[41][42][43] - 抗战老兵张庆功16岁加入抗日游击队,参与保护群众生产和多次战斗[44][45][46] - 抗战老兵武恩20岁参加游击队,后担任敌后武工队班长,与日军近身肉搏[46][47][48] 战斗经历 - 李德富参与击毙日军高级特务渡边一郎的行动,并参与沙沟受降迫使日军向游击队缴械[25] - 刘德山在永城二十里铺战斗中腿部受伤7处仍坚持战斗[27] - 郄顺祥参与攻下南方口炮楼的行动,战斗中背部中3枪[30] - 孟繁德曾3次护送重伤员穿越敌占区,多次与日军擦肩而过[32][33] - 张玉和在执行任务时险些被子弹击中[34] - 鲍启太在山东枣庄战役中左胸受伤[37] - 赵明秀多次与日军机枪对战,军帽和军装曾被子弹打穿[40] - 景宝梅在前线抢救伤员时被弹片划伤脸颊[42][43] - 张庆功在突围时小腿被子弹贯穿[45] - 武恩在与日军肉搏时胸部被刺中[47] 战后生活 - 李德富离休后经常到中小学作义务宣讲[25] - 刘德山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26][27] - 郄顺祥每天读报看新闻,关心国家发展[30] - 孟繁德扎根长春继续从事医疗工作[33] - 张玉和投身北运河治理工作[34] - 鲍启太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向孩子们讲述抗战故事[37] - 赵明秀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40] - 景宝梅参与治理沂河和建设跋山水库[44] - 张庆功转业到地方工作[46] - 武恩被分配到大西南工作,退休后仍关心国家大事[48]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
人民日报· 2025-07-06 22:52
抗日战争起点与初期抵抗 - 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2] -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 号召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2] - 东北抗日联军在1937年秋发展到11个军3万余人规模 [2] 全面抗战爆发与战略部署 -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 [4] - 中共中央次日发布通电呼吁全民族抗战 [4] -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形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协同作战格局 [6] 重要战役与军事行动 - 1937年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8] - 1938年台儿庄大捷成功阻击日军进攻 [12] - 1940年百团大战投入105个团20余万兵力 沉重打击日军 [15] 战略物资与后勤保障 - 1942-1945年驼峰航线运输80多万吨战略物资支援中国抗战 [15] 抗战胜利与历史意义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签署投降书 [17] - 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 [17] - 抗战展现出空前民族觉醒与战斗意志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18]
一封镌刻在灯柜上的抗战家书
人民日报· 2025-07-06 22:52
历史文物与抗战精神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藏有国家一级文物褐色灯柜,高80厘米,顶面46厘米见方,刻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等文字及"傅常"落款与印章 [2] - 灯柜顶面四角刻"福"字,中部开裂处及柜门居中位置均刻有傅常出征前留下的家书内容,体现抗战将士的家国情怀 [2][4] - 傅常生于1887年,四川潼南人,曾参加广州起义等革命活动,1937年随刘湘出川抗战,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 [2] 川军抗战动员 - 1937年七七事变后,刘湘通电请缨抗日,8月25日发布《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全力抗战 [3] - 9月5日四川省抗敌后援会在成都少城公园举行万人大会欢送出川将士,邓锡侯发表"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的誓师宣言 [3][4] - 傅常等将士出征前预立遗嘱,其妻将家书镌刻于灯柜以教育后人并永久保存 [4] 抗战精神传承 - 灯柜作为历史见证物保存至今,柜上文字引发观众共鸣,人们通过默念"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铭记历史 [4] - 抗战时期无数将士告别家人奔赴前线,以热血生命展现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铮铮铁骨 [4] - 先辈家国情怀激励新时代奋进,为实现民族复兴担当责任 [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陈中柱:英勇无畏的“断头将军”
新华网· 2025-07-04 01:58
历史事件还原 - 淮剧《燃尽硝烟》以抗日将领陈中柱遗孀王志芳向日军索还丈夫头颅为叙事主线,还原其英勇抗战事迹[3] - 1941年6月5日陈中柱率第4纵队在兴化遭日伪军拦截,身中数弹牺牲,时年35岁[3] - 日军割走陈中柱头颅后,其夫人王志芳怀胎六月独闯日军司令部索回头颅,完成全尸安葬[3] 人物生平与贡献 - 陈中柱1906年生于江苏建湖农民家庭,早年参与国民党支部筹建并与土豪斗争,后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4] - 1937年任国民政府战地特种团少将团长,参与台儿庄战役,1938年转任鲁苏皖边区游击第4纵队司令[4] - 在苏北抗日期间组织政工队出版《战地新闻》,联合新四军击沉日军汽艇2艘,宣传国共合作抗日[4] 历史评价与纪念 - 1945年被追晋为中将,1987年获江苏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入选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3] - 家乡建湖县草堰口中柱初级中学设立陈中柱史料陈列室,并以其夫妇命名奖学金激励学生[5] - 淮剧《燃尽硝烟》通过地方戏剧形式展现其"断头不屈"的民族气节,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5]
抗日英雄谱丨缴获枪支可装备一个排!他在枪林弹雨中拼杀120余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3 11:50
抗战英雄任常伦的生平事迹 - 任常伦1921年出生于山东黄县(现龙口市)贫苦家庭 父母早亡由叔父收养 1938年17岁加入胶东抗日自卫团 1940年8月参加八路军 [1] - 入伍初期使用刀和手榴弹作战 后通过偷袭日军士兵缴获第一支枪 该枪在战斗后被奖励给他 [3] - 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战勇猛 三次从战场救出战友 曾用绑腿带拖回负伤班长史德明 [3][5] - 参军四年间参加120余次战斗 缴获枪支可装备一个排 [5] 英雄的战斗表现 - 1944年升任副排长 出席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会议 获"一等战斗英雄"称号 [7] - 在长沙堡战斗中 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 高喊"我们没有子弹有刺刀 人在阵地在" [1] - 带领32名战士抢占制高点 打退日军4次冲锋 弹药用尽后带头与敌白刃战 连续刺死5名日军后牺牲 年仅23岁 [9] 英雄的纪念与影响 - 1945年胶东人民捐铜器铸造高2米重5000斤的铜像 立于英灵山顶 [11] - 胶东国防剧团创作《战斗英雄任常伦》歌曲传唱至今 [11] - 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任常伦连" 家乡孙胡庄更名为"常伦庄"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