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tary Policy

搜索文档
Goldman CEO Solomon Says Rates Aren’t Too Restrictive in Contrast With Trump
Yahoo Finance· 2025-09-08 20:59
David Solomon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David Solomon signaled there’s no need for the Federal Reserve to rapidly cut interest rates, diverging from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pressure on the central bank to loosen monetary policy. “It just doesn’t feel to me like the policy rate is extraordinarily restrictive when you look at risk appetite,” Solomon said at a Barclays Plc financial-services conference. Investor enthusiasm in markets currently is at the exuberant end of the spectru ...
Citadel CEO Ken Griffin to Trump: Don't mess with the Fed
Yahoo Finance· 2025-09-08 16:52
肯·格里芬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警告 - 城堡基金CEO肯·格里芬公开警告特朗普停止干预美联储 强调总统公开批评央行、施压迫使降息并建议罢免官员的行为将导致通胀预期上升、市场风险溢价增加及投资者对美国机构信心减弱[1][3] - 格里芬认为特朗普解雇劳工统计局负责人及试图罢免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的行为是高风险博弈 可能引发通胀飙升并损害经济[2][3] 白宫与特朗普政府的回应 - 白宫官员反驳称特朗普政策下的通胀率低于拜登政府 并强调市场与总统均认为美联储应降息以支持经济与就业增长[4] - 财政部官员斯科特·贝森特表示特朗普仅是表达货币政策观点 与拜登过往做法无异[6] 商业界反应与美联储会议预期 - 格里芬的公开批评被视为与美国企业界主流的显著决裂 企业领袖多数对特朗普削弱美联储独立性的行为保持沉默 仅美国商会在7月发布低调声明支持央行[5] - 美联储将于9月16日至17日举行利率会议 多数分析师预计央行将降息 尤其是考虑到近期连续疲弱的就业报告数据[6]
Morning brief: Trump's Fed shortlist, US-EU tech tensions, Wall Street's volatile week
Invezz· 2025-09-06 08:25
美联储主席提名 - 特朗普确认白宫经济顾问Kevin Hassett、美联储理事Christopher Waller和前美联储理事Kevin Warsh为接替Jerome Powell的主要候选人 [4] - 特朗普表示将进行完整面试流程后做出最终决定 [7] - 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明确表示无意担任该职位 [7] 欧美科技贸易摩擦 - 欧盟因广告技术业务反垄断违规对谷歌罚款35亿美元 [8] - 特朗普威胁启动301条款调查以反制欧盟针对美国科技公司的"歧视性"行动 [8] - 谷歌CEO公开感谢特朗普政府在美国法庭诉讼中的支持 [9] 移民政策与制造业 - 美国移民海关执法局在乔治亚州拘留475名工人导致现代汽车电池工厂建设停工 [10] - 被拘留者中包含大量韩国籍员工凸显项目国际规模 [11] - 该项目原为乔治亚州史上最大工业投资现因突袭事件面临不确定性 [11] 科技股与市场表现 - 科技股展现韧性 Alphabet苹果博通特斯拉本周市值合计增加4200亿美元 [12] - 纳斯达克指数本周上涨1.1% 标普500指数上涨0.3% 道指下跌0.3% [13] - 周五道指下跌220点收于45400.86点 标普500下跌0.3% 纳斯达克微跌不足0.1% [12]
Trump's pick for the Fed board could join in time for key rate cut vote
Fox Business· 2025-09-05 15:26
Stephen Miran,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nominee for the Federal Reserve Board of Governors, could be confirmed in time to take part in the mid-September rate-setting meeting. Fed watchers broadly expect the central bank to cut rates in September after Federal Reserve Chairman Jerome Powell signaled a softer stance on policy during his Jackson Hole address.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FOMC), which will meet on Sept. 16, is the panel that sets U.S. monetary policy, including decisions on interest rates. ...
Nordea Bank (NBNK.F)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9-03 10:02
行业与公司 * 北欧银行 Nordea 发布经济展望报告 涉及全球经济、美国、欧元区、中国及北欧国家经济与金融市场[1][2][37] * 报告主题为“The Steady Path” 意指货币政策利率将在预测期内保持相对稳定[2]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全球经济与贸易**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已缓解 因美国与多数大国达成贸易协议 但有效关税率将高达15%-20% 为1930年代以来最高[2] * 全球贸易未因新关税制度崩溃 在4月2日“解放日”达到创纪录高位 此后虽略有下降但仍处于2022年以来的趋势线上 增速远低于本世纪初至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全球化年代[5][6] * 与美国的贸易相关不确定性仍处于高位 但较解放日已显著下降 仍是全球商界领袖比地缘政治更担忧的问题[7] * 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为3.1% 较5月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 因美国贸易制度更确定[22][25] **美国经济** * 美国经济将放缓 增长从去年的2.8%降至约2% 但未见衰退迹象[23][32] * 新关税政策可能导致美国CPI上升1.8% 造成每户家庭2400美元收入损失 使经济增长降低0.5个百分点 并使失业率在明年年底前上升约0.7个百分点[9] * 所有关税将在未来10年内增加2.7万亿美元收入 而去年美国财政赤字为1.8万亿美元 引发对其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9] * 通胀在2022年和2023年高企后显著下降 但现在因关税政策开始回升至2.7% 高于美联储目标 且PMI数据显示投入价格显著上涨 预计未来几个月通胀将抬头[11][12] * 消费者信心持续下降至较低水平 构成经济停滞风险 因私人消费占美国经济约70%[13] * 美联储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为4.5% 市场预期降息5-6次 但公司预计其仅会在9月降息一次至4.25% 之后保持稳定 因通胀预期上升且增长和劳动力市场存在不确定性[26][27][33] **欧洲经济** * 欧洲经济停滞但更好的时代即将到来 与财政扩张相关 特别是国防领域以及德国的基础设施基金将在未来12年支出5000亿欧元 其中1000亿用于绿色转型[10] * 欧元区增长去年为0.7% 今年为1.2% 预计2027年加速至2%[24] * 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 欧元区失业率创历史新低 实际工资因工资增速快于通胀而增长[10][13] * 消费者信心处于低位但不再下降 有望随购买力恢复而提升[13] * 输入价格未上涨 服务价格无加速增长迹象 欧元区无重大通胀压力[12] * 欧洲央行已积极将利率从4%降至2% 预计不会进一步降息 鉴于更好的增长前景 预计下一次行动将是2027年加息[27][28] **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官方数据可能被高估 但保持接近4.5%的稳定增长[24] **北欧国家经济** * 北欧国家增长路径分化 挪威和丹麦强劲 瑞典和芬兰疲软[3][14] * 丹麦和挪威自疫情以来增长高 瑞典和芬兰受高通胀后加息打击更重 传导机制在瑞典和芬兰更快[14][15] * 出口是丹麦经济成功的关键驱动力 瑞典出口部门表现良好特别是服务出口 挪威和芬兰出口更为疲软[16] * 北欧国家对美国作为出口市场的依赖有限 商品出口仅占各国GDP的几个百分点 受新关税制度影响可能有限 欧洲市场更重要[17] * 北欧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尚未真正受到打击 丹麦对美贸易顺差在过去几个月实际增加[18] * 私人消费增长过去几年相对疲软 但挪威和丹麦劳动力市场强劲 瑞典和芬兰失业率上升[19] * 工资增长过去几年一直很高 挪威仍然非常高 瑞典和丹麦处于历史高位 芬兰已开始下降 家庭正在重获购买力[19][20] * 挪威和瑞典消费者价格上涨略快 但增速低于工资 固定汇率制度的芬兰和丹麦通胀似乎得到更好控制[20] * 房价大幅上涨 主要在丹麦和挪威 瑞典已度过低谷 芬兰房价仍在下跌但跌幅小于2022年加息时[21] * 建筑活动开始回升 特别是在丹麦 挪威已过低谷但年增长率仍为负 瑞典和芬兰已开始趋于平缓 预计未来几年建筑活动将回升[21][22] * 经济预测:丹麦今年增长预测大幅下调(部分因统计技术问题)明年2.3% 2027年1.9% 芬兰经济一直停滞 预计明年和2027年将回升至2% 挪威经济表现良好 今年增长约2% 未来两年增长预测略低 瑞典经济预计明年起飞 增长高达2.5%[24][25] * 丹麦、挪威和瑞典将举行大选 通常会导致一些财政扩张[25] **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利率预计将保持稳定路径直至2027年[2][28] * 预计瑞典央行和丹麦国家银行已完成降息 仍预计挪威央行将再降息一次(9月)[28] * 欧洲央行和瑞典央行可能于2027年开始再次加息 丹麦国家银行将跟随 保持与欧洲央行40个基点的利差[29] **债券市场** * 长期债券收益率已找到新的更高水平 预计在整个预测期内将继续面临上升压力 预计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将上升 风险可能高于预测[29][33] * 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倒挂作为衰退预测指标 因央行干预和政策制定者影响 其预测能力已较过去减弱[34] **外汇市场** * 外汇市场波动性减小 美元自年初以来对欧元贬值约10% 预计美元贬值可能持续 因全球增长更同步(美国减速、欧元区加速) 预计欧元/美元可能升至1.25甚至1.30[30][31] * 预计挪威克朗和瑞典克朗在预测期内对欧元走强[31] **股票市场** * 股市在解放日前后出现自COVID以来最大回调后强劲反弹 欧洲斯托克指数年内上涨约12% 受德国DAX指数(防务板块等)驱动 纳斯达克和标普500指数强劲回升[31] * 北欧OMX 120指数是今年表现最差的指数 很大程度上因丹麦股市今年表现非常糟糕[32] 其他重要内容 **金融状况** * 金融市场波动性在夏季大幅下降 目前高度平静 金融压力显著减轻 远低于COVID期间的水平[5][7] * 当前金融市场的显著平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但难以看清下一次大回调的触发因素[33] **风险情景** * 一个积极的风险情景是欧洲可能从乌克兰可能的停火甚至和平协议中受益最多[3] * 欧洲联盟现在需要更加关注战略自主权 这将由财政扩张引领 在欧洲形成一种自我实现的经济上行[36]
流动性与通胀再审视-中国货币政策立场综述-Asia in Focus_ Liquidity and Inflation Redux – A Roundup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Stance (Chen)
2025-09-01 03:21
行业与公司 * 该纪要聚焦于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 涉及中国人民银行(PBOC)的流动性管理 通胀预期以及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影响[5] * 核心讨论围绕货币供应量增长 特别是M1增速的反弹 以及其对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通缩的预示作用[5][8][9] * 分析基于高盛(Goldman Sachs)的研究 涉及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1][2][3][4] 核心观点与论据 **M1增长反弹的驱动因素与通胀前景** * M1增速从去年9月的-3.3%同比显著反弹至今年7月的5.6%同比[9] * 此次反弹主要反映了2024年中企业活期存款因银行手工补息监管收紧而出现一次性下降所带来的基数效应 估计今年7月M1增速1个百分点的上升中约有60个基点来自基数效应[16] * 另外两个贡献因素是财政支出(来自政府相关存款 贡献1.3个百分点)和家庭因定期存款利率大幅下降而从定期存款转向活期存款(贡献0.8个百分点)[18][24] * 企业活期存款水平在经历2024年第二季度的急剧下降后略有恢复 但仍比趋势隐含水平低20%[16] * 尽管M1增速加快预示着PPI通缩压力将有所缓解 但由于企业和家庭的投资与消费意愿未有显著改善 在基数效应消退后 M1增速可能停止加速甚至放缓 PPI通缩很可能在明年持续 预计PPI通胀要到2027年初才能转正[5][9][16] **货币政策立场:宽松但鸽派程度减弱** * 货币政策立场依然宽松 银行间流动性充裕 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总量(TSF)增速加快 TSF增速从去年10月7.8%同比的低点恢复至今年7月9.0%同比 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券净发行的强劲增长[5][9][29] * 然而 央行近期的沟通语气显得不那么鸽派 暗示短期内无意采取高调的宽松措施(如政策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下调)[5][29] * 政策核心是在金融稳定与增长支持之间取得平衡 鉴于实际GDP增长有望实现5%的目标 政策制定者并不急于实施大幅宽松 同时保护银行的净息差对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5][29] * 基线预期是在第四季度进行“双降”(政策利率下调10个基点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50个基点) 届时同比增长因去年高基数将大幅放缓至4%左右 但这仍存在变数[5][29] **市场影响:利率与汇率** * 模型显示 未来12个月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的公允价值锚定为1.8% 预期的增长放缓和每半年10个基点的政策利率下调将抵消通胀带来的上行压力[5][31] * 即使股债轮动继续 10年期和3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的潜在上限分别约为2.2%和2.5% 资产负债管理需求将限制收益率的上升[5][36] * 在人民币汇率方面 央行在每日中间价中设定不同寻常的升值偏向 被视为引导人民币逐步走强的政策推动[6] * 美元/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上周下跌0.9%至7.13以下 中间价下调约300点 预计在岸和离岸即期汇率将向中间价靠拢 年底美元/人民币汇率将达到7.0[6][39] 其他重要内容 * 央行自2025年1月起将家庭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纳入M1 改变了M1的定义[13] * 监管机构收紧了对手工补息(manual interest compensation)的限制 这是银行用来竞争存款(尤其是企业活期存款)的一种做法[16][19] * 去年11月启动的10万亿元人民币债务置换计划有助于缓解财政支出受到的干扰[20] * 人民币升值可能是在中美贸易谈判中中国政府的一种善意姿态[39]
EPS: Earnings-Focused Smart Beta Vehicle That Underdelivers
Seeking Alpha· 2025-09-01 00:14
投资策略 - 在市场估值普遍走高时 低风险偏好投资者可关注质量因子 该策略适合对科技 AI资本支出 货币政策及定价持逆向观点的投资者 [1] - 投资方法包括寻找相对低估且具强劲上涨潜力的股票 以及识别因特定原因导致估值过高的相对高估公司 [1] - 除利润和销售收入分析外 需重点评估自由现金流和资本回报率以获得更深入洞察 避免得出不成熟的结论 [1] 行业覆盖 - 能源行业是重点研究领域 涵盖石油天然气超级巨头 中盘及小盘勘探生产公司 以及油田服务企业 [1] - 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多个行业 包括矿业 化工行业及奢侈品龙头企业 [1] 成长股研究 - 虽然偏好被低估和被误解的股票 但承认部分成长股确实应享有估值溢价 [1] - 投资者的主要目标是深入研究并判断市场当前观点是否正确 [1]
日本经济展望:关税、货币政策、政治格局
2025-08-25 01:38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日本宏观经济 [1][2] * 汽车行业 [9][10] * 半导体和制药行业 [9] * 国防工业 [34] 核心观点和论据 **经济增长预测调整** * 2025财年实际GDP增长预测从0.6%上调至1.0% 主要反映2025年第二季度GDP初步数据 该季度增长1.0% SAAR 远超市场共识的0.3% 第一季度增长率也从-0.2%上修至0.6% [4][5] * 2026财年增长预测从1.1%下调至0.9% [4][5] * 公司的增长预测持续高于市场共识 [4][5] **美国关税影响评估** * 美日关税谈判达成协议 互惠关税提高至15% 汽车关税将降低至15% [4][9] * 半导体和制药的关税税率以及汽车关税削减时间仍存不确定性 [9] * 此协议将美国对日本商品的平均关税率假设从10%小幅上修至维持15% 对2025和2026财年增长率的影响为-0.1% [9] * 美国4月将汽车关税提高至25% 但通过降低对美出口价格 并未导致对美出口量发生显著变化 主要影响是压缩日本汽车公司的利润率 [10] * 美国关税对日本实体经济的影响迄今有限 认为其破坏日本经济复苏趋势的可能性较低 [4][10] **消费与工资状况** * 尽管通胀持续超过3% 但实际私人消费保持温和上升趋势 主要原因是实际雇员报酬增加 [4][15] * 人均实际工资自2023年以来基本持平 但雇员人数以年率约0.7-0.8%的速度增长 推动了整体报酬增长 [15] * 实际雇员报酬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复苏疲弱 [15] * 2025年第二季度实际工资差距(时薪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约为-4% 处于历史低位 意味着工资相对生产率较低 [15] * 认为至少需要3%的名义工资增长才能持续缩小实际工资差距 [15] **通胀前景** * 通胀率预计将适度减速 但不太可能显著低于2% [4][23] * 国内企业商品价格指数的同比变化已因进口价格下降而减速 [23] * 企业的涨价立场并未减弱 6月短观调查中的产出(销售)价格DI保持高位 长期通胀预期呈上升趋势 [23] * 核心核心CPI(排除生鲜食品和能源)同比通胀预计将减速 但不太可能显著低于2% [23] **财政政策不确定性** * 未来经济措施的规模和内容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4][34] * 经济展望中假设了与去年规模类似的经济措施(补充预算约15万亿日元) 但这仅是临时假设 [34] * 美国政府对进一步增加国防开支的要求未反映在经济展望中 展望中仅包含了2022年12月内阁批准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列出的到2027财年的国防开支增长 [34] **政治格局与影响** * 自民党总裁选举的存在与否将影响未来政治局势 若石破首相留任 可能与日本维新会或立宪民主党合作 若高市成为首相 可能会优先与国民民主党合作 [4][42] * 若举行总裁选举 主要候选人包括石破、高市、小泉、林、 Kobayashi 其扩张性财政政策程度排序为高市 > Kobayashi > 林 > 小泉 [41] * 政治结果将影响朝野合作 自民党和公明党在众参两院均未过半数 需与在野党合作 [42] * 无论何种政治结果 过去10年的经济政策长期趋势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即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 从企业导向政策转向家庭导向政策 [42] **货币政策预期** * 除非高市成为首相 否则预计日本央行加息立场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4][46] * 继续预期10月加息 高企的实际通胀和上升的预期通胀增加了日本央行尽早加息的必要性 [46][47] * 9月短观调查(计划10月1日公布)和10月初的日本央行分行经理会议预计将澄清加息后的经济状况 [47] * 10月加息的一个障碍是政治日程 特别是补充预算的审议 但认为这次可能有所不同 若经济措施目的是减轻高物价负担 则作为应对高物价措施的加息更容易被证明合理 [47] 其他重要内容 **数据修订与细节** * 2025年第二季度实际最终销售额(排除库存)增长达2.6% SAAR 私人库存贡献为-0.3个百分点 [5] * 第三季度预计将出现关税上调前需求前置带来的负面回吐 但预计能保持正增长 [5] * 55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细节未知 未反映在经济展望中 若如日本政府解释 大部分由 affiliated金融机构的贷款和贷款担保构成 则可能作为财政投融资计划实施 最早今秋可能反映在补充预算中 [9] **行业调查与预期** * 6月日本央行短观调查显示制造商景气保持坚挺 [10] * 通胀预期调查显示 1年期 3年期和5年期预期均呈上升趋势 [32] **长期经济展望** * 提供了截至2029财年的长期经济指标预测 包括GDP 通胀 失业率 雇员报酬 财政平衡 经常账户平衡等 [52] * 预计一般政府财政平衡占GDP比例将从2025财年的-1.7%逐步改善至2028财年的-1.5% [49][52] * 预计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例将从2025财年的5.7%升至2026财年的6.2% 之后逐渐回落 [49][52]
Powell In Jackson Hole, A Little Too Late - Danielle DiMartino Booth
Seeking Alpha· 2025-08-22 19:30
美联储政策转向 - 鲍威尔承认就业数据大幅下修 实际月增就业仅3.5万而非预期的15万以上 暗示可能提前进入宽松周期 [4][5] - 市场预期2025年将进行3-4次降息 并可能延续到2026年 因鲍威尔提及失业率可能快速上升的历史趋势 [9][10] - 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等官员的后续表态将影响市场对完整宽松周期的预期 [6][7] 债券市场反应 - 短期收益率对降息最敏感 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反应显著 [11] - 十年期基准国债出现大幅反弹 长期收益率下降通常预示经济衰退 [12][13] - 每50基点降息将使退休人员利息收入减少700亿美元 影响70岁及以上持有40%美股市场的群体 [26][27] 关税与消费影响 - 企业将关税视为不可转嫁的税收 可能压缩利润率并引发裁员潮 [14][15] - 消费支出显著放缓 人工智能投资额已超过消费支出 而消费占美国GDP的70% [16] - 低收入折扣零售商获得市场份额 沃尔玛出现高收入群体消费降级 必需品领域通胀压力上升 [17][18] 房地产与信贷市场 - 住房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FHA delinquencies和止赎率上升 不良资产增加 [34] - 抵押贷款利率已提前消化25基点降息 但住房市场反应有限 [33] - 银行面临更高坏账率 抵押贷款审批趋严 同一购房者多次申请被拒现象增多 [36] 美元与全球经济联动 - 美元指数因宽松预期大幅下挫 但空头交易过于拥挤可能引发反向波动 [37][39] - 德国陷入更严重衰退 全球贸易处于收缩状态 美国放缓将冲击其他经济体 [38][40] - 相对价值角度可能推动资金回流美元 尽管美联储降息 [41] 就业与经济风险 - 建筑业就业可能于2025年转负 住宅建筑商已开始裁员 非住宅建筑除数据中心/医院外基本停滞 [31][32] - 学生贷款偿还压力制约家庭资产负债表 同时影响信用评分和信贷获取能力 [23][35] - 6月信用卡支出同比降幅创1970年以来最大 甚至超过以往衰退期水平 [22]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Fed’s Framework Review_ Remarks by Jerome H. Powell_2025.8.22
FOMC· 2025-08-22 14:00
当前经济状况与近期展望 - 美国经济在政策变革背景下展现韧性 劳动力市场接近最大就业水平 通胀虽仍略高但已从疫情后高点大幅回落[2] - 政策利率维持在5.25%-5.5%水平超过一年 这种限制性政策立场有助于降低通胀并促进总需求与供给的可持续平衡[4] - 失业率上升近1个百分点 这种幅度在历史上通常只出现在经济衰退期之外[4] - 非农就业增长显著放缓 过去三个月平均每月仅增加3.5万个岗位 远低于2024年的16.8万个岗位[8] - 失业率微升至4.2% 仍处于历史低位 劳动力市场其他指标如离职率、裁员率等仅温和软化[8][10] - GDP增长明显放缓 今年上半年增速为1.2% 约为2024年2.5%增速的一半[12] - PCE通胀率过去12个月上升2.6% 核心PCE上升2.9% 其中商品价格上涨1.1% 与2024年的温和下降形成显著对比[13] - 关税政策已开始推高部分商品价格 预计这种影响将在未来几个月累积 但具体时间和规模存在高度不确定性[15] 货币政策框架演变 - 美联储完成第二次货币政策框架公开评估 发布修订后的《长期目标与货币政策策略声明》[3][22] - 新框架强调货币政策策略旨在促进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 适用于广泛的经济条件[36] - 放弃2020年采用的"弥补策略"和灵活平均通胀目标 回归灵活通胀目标框架[37] - 移除"短缺"表述 更精确表述为"委员会认识到就业有时可能超过实时评估的最大就业水平 而不必然产生价格稳定风险"[42] - 继续将2%通胀率视为最符合双重使命的长期通胀目标[48] - 框架评估每五年进行一次 允许政策制定者重新评估经济结构特征并与公众互动[50] 政策立场与风险评估 - 当前政策利率比一年前更接近中性水平 差距缩小100个基点[20] - 通胀风险偏向上行 就业风险偏向下行 形成具有挑战性的政策平衡局面[20] - 货币政策不预设路径 FOMC成员将根据数据评估和经济前景决定政策调整[21] - 美联储准备使用所有工具实现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目标 特别是在联邦基金利率受有效下限约束时[36] - 锚定的通胀预期对成功降低通胀至关重要 有助于通胀在受到不利冲击后回归目标[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