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日战争
icon
搜索文档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这些历史印记中重温军民一家亲
新华社· 2025-08-10 02:34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新四军在中原地区建立多个抗日根据地 有效牵制和打击日本侵略者 [1] 军民鱼水情印记 印记一:献稻草 - 1944年10月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签发献草证 收到徐恒照先生捐献稻草30斤 用于编草鞋 打地铺 喂马等 [2] - 1941年7月新四军第五师进驻白果树湾村 老百姓踊跃参军参战 传送情报 捐献粮草 [2] - 献草证承载着厚重的军民鱼水情 是抗日艰苦历程的真实写照 [4] 印记二:做布鞋 - 白果树湾村妇女在煤油灯下为新四军战士制作81双布鞋 解决草鞋不结实的问题 [6] - 1944年鄂豫边区物资供应困难 枪支 子弹 药品 粮食 衣服 鞋子等极度缺乏 [8] - 老百姓自发捐衣捐鞋 体现共同抗日决心 [8] 印记三:送粮食 - 1945年老百姓推车排队为新四军第五师13旅39团送来稻谷 训练场上常晒满稻谷 [11] - 新四军军纪严明 借百姓东西必还 帮助干农活 修路 修水渠 [13] 印记四:借房屋 - 宿松县陈汉乡朱湾村百姓借出梅家上下屋共72间房屋 供新四军第五师和第七师会师驻军使用 [15] - 1941年4月陈汉沟会师首次打通第五师与第七师联系 实现主力部队遥相呼应 [18] 印记五:抬担架 - 1943年12月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在桃花山建立石公华抗日根据地 白果树村设战地医院 [19] - 12岁村民易祥胜帮助抬担架运送伤员 利用村民身份为部队采购物资 [20] - 战地医院最多仅2名医生和4名护士 条件艰苦 同时救治战士和百姓 [21]
如何看近期《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电影热映?国防部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8-08 15:39
国防部回应二战题材电影热映 - 近期国内上映多部反映二战历史的电影 包括讲述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国平民壮举的《南京照相馆》和描述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东极岛》[3] -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强调 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犯下严重罪行 给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3] - 通过影视作品等途径 更多人了解到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以及中国和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的英勇斗争[3] 历史证据与国际影响 - 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主动捐献揭露侵华日军暴行的历史证据 并将这些证据公诸于世[3] - 在确凿的历史证据面前 任何歪曲二战历史或美化侵略战争的企图都不可能得逞[1][3] 抗战胜利纪念与国防建设 - 2024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3] - 中国军队将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以更强大的能力和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3]
“我宁死枪下,也绝不演唱!”
北京晚报· 2025-08-08 06:55
四大名旦抗战主题剧目创作与演出 - 梅兰芳1932年编演《抗金兵》以梁红玉抗金故事隐喻抗日 激发民众抗战情绪 [3] - 梅兰芳1936年推出《生死恨》通过北宋末年金兵南侵背景暗指日军暴行 首演于上海天蟾舞台引发观演热潮 [4][5] - 尚小云在北京同步演出《梁红玉》 前文后武结构展现青衣唱腔与刀马旦武打技艺 [7][9] - 荀慧生创作《荀灌娘》以13岁少女突围求援故事宣传抗日 融合青衣唱腔与刀马旦武打 [13] 剧目演出社会反响与数据表现 - 《抗金兵》在上海公演时全场观众潸然泪下 南京售票窗口被观众挤坏 [4] - 《抗金兵》在嘉兴南门梅湾戏院演出时出现万人空巷盛况 [4] - 《生死恨》每场演出均客满 出现一票难求局面 [5] - 尚小云《梁红玉》武打场面获得观众热烈掌声 击鼓桥段强化战场感染力 [9] 艺术家个人抗争行动与经济影响 - 梅兰芳1938-1941年香港隐居三年 1941年蓄须明志拒绝为日伪演出 [5] - 梅兰芳变卖北京房产与珍贵古董维持生计 通过售画解决全家生活开支并资助剧团同仁 [6] - 程砚秋1937年拒绝日伪"捐献飞机"义务戏演出 1941年遭伪警殴打致左耳耳膜震破 [10][12] - 程砚秋1941年起隐居青龙桥务农 日伪限制其唱片发行与演出活动 [12] 艺术表现形式创新 - 梅兰芳在《生死恨》中创新使用"旦角穿富贵衣"手法强化悲剧性 [5] - 尚小云在《梁红玉》中融合青衣唱腔与花旦做工 武打场面可媲美大武生 [7][9] - 荀慧生《荀灌娘》突破花旦戏局限 展现文武兼备的表演形式 [1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邓永耀:身先士卒抗日寇 危难时刻显担当
新华网· 2025-08-07 01:53
历史背景与人物生平 - 邓永耀1912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贫苦农民家庭 幼年私塾读书成绩优异 [2] -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共青团湘东特委委员 后于区县苏维埃政府从事文书工作 文思敏捷口笔兼善被称党内"秀才" [2] - 1934年8月随红六军团西征 历任红二军团政治部总务处长 红六军团宣传部长 后调至红四方面军 [2] 军事成就与抗日贡献 - 1938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政委 率400名新兵击毁日寇40多辆军车 英名传遍冀南地区 [2] - 1938年5月任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兼二团政委 率部进驻永年县时秋毫无犯 肃清土匪获百姓夹道欢迎 [4] - 在永年县组建中共永年县委 抗日县政府及战地委员会 成立农民/妇女抗日救国会等组织 发展工商业恢复集市贸易 号召农民种植高粱加速冀南根据地建设 [4] - 1939年初率部参与冀南五分区反"扫荡" 3月3日于西屯阻击日军时头部腿部中弹 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 [4] 社会影响与历史传承 - 1940年武邑县军政民立碑纪念 碑文载"领导东纵驻军来武 以身作则英勇杀敌先后数十役" [5] - 1939年4月11日《新华日报》刊文纪念 1940年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编印《烈士传》 刘伯承在序文中称赞其为"伟大革命者" [5] - 事迹收录于衡水市博物馆抗战英烈电子屏展播 茶陵县列宁学校传承其校歌与故事 通过思政教育/红色研学/志愿服务延续精神 [5]
他再也没有回家,却以另一个名字活在山河之间
新华社· 2025-08-07 00:33
杨靖宇生平事迹 - 原名马尚德 后化名张贯一 最终定名杨靖宇 取平定四方之意 [4] - 1928年从事地下工作 多次改名体现革命决心 [4] - 1940年2月23日牺牲时年仅35岁 胃中仅存草根树皮棉絮 [15] 革命活动与军事领导 - 在吉林磐石 海龙 柳河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6] - 将弱小武装发展为抗日劲旅 100天内作战47次 [7][14] - 提出"灯芯理论" 强调军队与群众如灯芯与灯油的关系 [20] 个人特质与精神 - 五次被捕入狱 身患肺病和关节炎仍坚持战斗 [10] - 笔记本档案显示其精细部署作战计划 包括暗号 兵力统计等 [12] - 拒绝撤退时表示"东北抗联旗帜不能倒" 以稳定民心 [18] 群众关系与历史影响 - 带领战士种植李子树苗 为百姓留下纪念 [21] - 牺牲后抗联继续战斗 其名融入东北土地记忆 [23] - 早期求学时学习染织 初衷是让穷苦百姓穿好衣服 [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邓永耀:身先士卒抗日寇 危难时刻显担当
新华社· 2025-08-06 07:43
邓永耀生平事迹 - 1912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腰陂乡大南村贫苦农民家庭 幼年私塾读书成绩优异 [1] -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任共青团湘东特委委员 后于区县苏维埃政府担任文书工作 文思敏捷口笔均善 被称党内"秀才" [1] - 1934年8月随红六军团西征 先后任红二军团政治部总务处长 红六军团宣传部长 后调红四方面军 [1] 军事成就与贡献 - 1938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政委 率400名新兵击毁日寇40多辆军车 英名传遍冀南地区 [1] - 1938年5月任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兼二团政委 率部进驻永年县时秋毫无犯 肃清土匪获百姓夹道欢迎 [2] - 组建中共永年县委和抗日县政府 成立县农民抗日救国会 妇女抗日救国会等组织 发展工商业恢复集市贸易 号召农民种植高粱加快根据地建设 [2] 牺牲与纪念 - 1939年3月3日在武邑县西屯反扫荡战斗中率30名指战员阻击日军 头部腿部中弹壮烈牺牲 [2] - 1940年武邑县军政民各界立碑纪念 碑文记载"先后数十役"作战记录 [3] - 1939年4月11日《新华日报》刊文纪念 1940年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编印《烈士传》 刘伯承序文称赞其为"伟大革命者" [3] 精神传承 - 衡水市博物馆抗战英烈事迹电子屏持续展播邓永耀事迹 [3] - 茶陵县列宁学校传承其所作校歌 将故事融入思政教育 组织红色研学与志愿服务活动延续精神 [3]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高凤英:凝聚蒙汉力量 浴血青山的抗战英烈
新华网· 2025-08-05 01:06
这是高凤英画像。新华社发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4日电 题:高凤英:凝聚蒙汉力量浴血青山的抗战英烈 新华社记者贺书琛 的抗日队伍指战员、军民口中的"云队长"。 1928年冬,德勒登与赵莲莲成亲。次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文贵出生。当年春旱秋涝,受压迫的穷苦人 无以为食,饿殍遍地,也是在这一年,德勒登留学苏联的堂姐夫佛鼎回乡,这名共产党员受命回国发展 内蒙古地下党组织。赵莲莲发现,常与佛鼎来往后,眉头紧锁的丈夫变得意气风发,时时不知疲惫地在 外奔波。她不知道,丈夫有了新身份——中国共产党员。 婚后刚两年,一天早上,丈夫如往常出门,又折返回来,抱起儿子不停亲抚,临别时多看了几眼忙碌的 妻子。赵莲莲没想到,这一别就是5年。德勒登与十几名有志青年同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系统 学习了共产主义理论以及基础科学等课程。1935年,为组织民众抗日救亡,26岁的德勒登被派回国,从 事地下工作。出于工作隐蔽需要,他为自己起了一个与魁梧身材颇具反差的名字——高凤英。 地下党员高凤英四处奔走,为抗日武装力量争取支持。经过多次做工作,高凤英曾将一个排的蒙古族士 兵从伪军阵营拉到游击队伍。此外,他还争取大量物资支持,为游击队伍提供关键情报。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高凤英:凝聚蒙汉力量 浴血青山的抗战英烈
新华社· 2025-08-04 11:53
烈士高凤英生平事迹 - 高凤英原名德勒登 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 抗日队伍指战员 被军民称为"云队长" [1] - 1929年受共产党员佛鼎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后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系统学习共产主义理论 [1] - 1935年回国从事地下工作 为隐蔽身份改名为高凤英 [1] 抗日斗争经历 - 成功策反一个排的蒙古族士兵从伪军投奔游击队 并争取大量物资支持 [2] - 1938年为游击队购置机枪配件时被捕 遭受日军折磨20多天后获救 [2] - 妻子赵莲莲被敌军抓捕后坚贞不屈 高凤英变卖家产筹款营救 [2] - 全家随游击队转移 被称为"游击家庭" 行军时需保持静默防止暴露 [2] 担任游击队队长及牺牲 - 1940年出任蒙古抗日游击队队长 改名"云吉祥" 带领蒙古族武装转战绥西 [3] - 1941年秋在与敌军战斗中牺牲 时年32岁 共有12名烈士同时殉国 [3] - 新中国成立后举行追悼会 其子文精代表烈士子女发言继承遗志 [3]
抗战女兵:硝烟中的铿锵玫瑰
海南日报· 2025-08-04 02:29
抗战女兵背景 - 抗战期间海南岛有一批女兵在十多岁就参加革命,从事地下交通员、后勤、医护等工作,为琼崖抗战胜利作出特殊贡献 [12] -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女性力量在战争中展现光辉 [12] - 记者走访了3位健在的琼籍抗战女兵,聆听她们的抗战记忆 [13] 邢淑蓉事迹 - 邢淑蓉1932年出生,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担任地下交通员,目前93岁居住在海口 [14] - 曾临危不乱通过暗号"亲善"提醒游击队员撤离,并协助埋雷伏击日军 [14][15] - 利用送饭机会传递信息,帮助游击队成功救出被捕的母亲和队员 [16] - 抗战胜利后投身解放战争,参加3次战斗,海南解放后当过老师和工人 [16] 周玉梅事迹 - 周玉梅96岁,1943年入伍,家住海口琼山区旧州镇红卫村 [17][18] - 参与制作手榴弹并为游击队送饭菜,主要负责后勤服务保障 [19] - 解放战争时期坚持工作不受国民党恐吓影响,海南解放后担任村妇女主任 [19] 谢惠明事迹 - 谢惠明103岁,1938年入伍担任随军卫生员,1940年入党 [20] - 1946年在儋州王五战斗中右腿中弹负伤,仍坚持救护伤员 [20] - 1958年退伍后分配到罐头厂工作,因腿伤40岁才结婚,现居住养老院 [20] 历史数据 - 旧州镇红卫村老村在抗战时期有18名革命烈士,占全镇28% [18] - 日军在海南实施"三光政策",曾烧死村民并将小孩丢井淹死 [15]
山东5个展览入选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大众日报· 2025-08-04 00:58
展览入选情况 - 山东共有5个展览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入选数量居各省份第一位 [1] - 台儿庄大战史料展位于枣庄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展览面积达8000平方米 陈列中日双方珍贵文物史料千余件 [1] - 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首次系统整合山西 河北 山东 河南四省抗战革命文物资源 [1] - 铁道线上的抗日传奇——鲁南铁道大队历史陈列位于枣庄市铁道游击队纪念馆 展览由6个部分组成 [1] - 派兵去山东——八路军第115师在沂蒙展位于临沂市博物馆 展览分为5个部分 [2] - 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历史展位于潍坊市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 [2] 展览内容特色 - 台儿庄大战史料展展现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军队精诚团结共御外侮的史实 [1] - 山河永固展山东展区聚焦"党群同心 军民情深 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再现抗日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历史 [1] - 铁道游击队展全面展示鲁南铁道大队英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生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传奇历史 [1] - 八路军第115师展展现其与沂蒙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2] - 潍县集中营展见证日本军国主义残暴行径 象征中国人民与西方侨民携手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正义斗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