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税收公平
icon
搜索文档
涉税信息报送新规剑指平台“内卷”
经济日报· 2025-09-25 22:11
自今年10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有 关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将首次正式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据记者了 解,经过前期的宣传辅导、系统调试等工作,目前税务部门和各大平台围绕涉税信息首次报送的相关准 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规定》及税务部门配套公告的落地实施,将有力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促进线上线下税收公平、竞争公平,有效遏制平台"内卷",更好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近日,记者 就相关方在《规定》落地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采访。 专家表示,《规定》落地后,平台企业需常态化报送涉税信息,这样会促进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收 入信息的显性化,从源头防范上述违法行为,将有助于促进线上线下税负公平,遏制违规招商引资行 为。 税务部门提醒,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应当如实汇总在各平台及线下其他渠道取得的全部销售收入, 按规定时限完成纳税申报,不得将本应归属于同一纳税主体的收入,通过变更店铺经营主体、关联交 易、更换提现账号等方式,分散至多个纳税主体,通过违规分拆收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若未如实按 规定进行纳税申报,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规范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见成效
经济日报· 2025-09-14 22:3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务院和国家税务总局于今年6月底发布并实施《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旨在营造法治公平的税收环境并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1] - 政策落地有力促进税收公平和经营主体合规经营,同时有效助力规范违规招商引资行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政策实施效果 - 自去年底公开征求意见以来,相关"空壳平台"数量已减少100余户,有力遏制了利用平台违规招商引资行为 [1] - 政策打破平台经济"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的信息壁垒,使"空壳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收入显性化及税收成本内部化 [1] - 税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涉税信息,有效挤压"空壳平台"和违规搞"开票经济"的生存空间 [1] 违规行为监管 - 过去个别平台内从业人员违规将劳务报酬等转化为经营所得进行申报,这是典型的偷逃税违法行为 [2] - 税务部门在配套公告中明确了从业人员自平台取得收入的所得项目划分标准,并优化劳务报酬所得个税预扣预缴方式 [2] - 近期个别平台试图为从业人员在平台所在地批量转办为个体工商户登记,将个人劳务报酬转化为个体户经营所得以套用核定征收 [2] - 个别平台为增加客户"黏性"协助平台内经营者或从业人员分拆收入,以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 [3] 执法与协同监管 - 税务部门将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对批量转办为个体工商户登记行为的监控分析,提升协同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 [2] - 税务机关通过数据比对和风险分析,及时发现并查处分拆收入、虚假申报、骗享优惠等违法行为 [3] - 依法向平台内经营者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同时查处违规协助分拆收入的平台企业 [3] 行业规范要求 - 互联网平台应依法履行涉税信息报送义务,全面核验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 - 平台需引导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合规享惠、依法纳税,共同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 - 税务部门将持续推进政策落实,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力推动部门协同共治,遏制"内卷式"无序竞争 [3]
遏制“内卷式”竞争!税务部门:严查这些行为
金融时报· 2025-09-05 08:33
政策背景与要求 - 国务院于2023年6月20日发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 要求平台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与收入信息[1] - 平台企业需在2023年7月完成平台域名、业务类型及运营主体名称等基本信息报送 并于10月起按季度报送从业人员身份信息及收入数据[1] - 该政策旨在营造法治公平税收环境 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1] 打击空壳平台成效 - 政策实施后空壳平台数量减少超过100户 此类平台原先通过虚开发票转引税源骗取地方财政返还[2] - 税务部门通过掌握平台内经营数据 使空壳平台收入显性化 有效挤压违规开票经济的生存空间[2] - 政策打破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的信息壁垒 遏制利用平台违规招商引资行为[2] 收入性质转换监管 - 个别平台将从业人员劳务报酬违规转化为经营所得进行申报 利用核定征收政策降低税负[3] - 税务部门明确平台收入所得项目划分标准 优化劳务报酬个税预扣预缴方式[3] - 近期出现平台批量将从业人员登记为个体工商户 将劳务报酬转化为经营所得以套用核定征收[3] - 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7月实施《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规定》 禁止批量转办个体工商户登记行为[3] 分拆收入行为整治 - 部分平台协助经营者将同一主体收入分拆至多个纳税主体 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5] - 平台通过引导经营者在销售额达限前分拆收入 违规持续享受税收优惠[5] - 税务机关将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分拆收入、虚假申报等行为 依法追缴税款并处罚款[5] 协同监管机制 - 税务部门将与相关部门协作加强批量转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的监控分析[4] - 持续推进部门协同共治 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4][6] -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遏制平台内卷式无序竞争[6]
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新华财经· 2025-09-05 08:28
互联网平台税收监管政策核心内容 - 国务院发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及配套公告 着力营造法治公平税收环境并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1] - 政策通过税务部门掌握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涉税信息 打破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的信息壁垒 [2] - 政策落地后空壳平台数量减少100余户 有效遏制利用平台违规招商引资行为 [2] 违规行为监管与整治措施 - 防范违规转换收入性质偷逃税行为 个别平台将劳务报酬转化为经营所得申报以套用较低核定征收税率 [3] - 税务部门明确从业人员收入项目划分标准并优化劳务报酬个税预扣预缴方式 减轻办税负担同时防范违规行为 [3] - 监控批量转办个体工商户登记行为 依法查处通过个体户登记转换收入性质逃税手段 [3][4] - 整治分拆收入逃避缴税行为 个别平台协助将收入分拆至多个纳税主体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税收优惠 [5] - 税务机关通过数据比对和风险分析 追缴分拆收入、虚假申报及骗享优惠行为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 [5] 政策实施效果与行业影响 - 政策促进税收公平和经营主体合规经营 规范违规招商引资行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2] - 挤压空壳平台和开票经济生存空间 使平台内经营者收入显性化及税收成本内部化 [2] - 平台需依法履行涉税信息报送义务 核验信息真实性并引导从业者合规享惠依法纳税 [5][6] - 税务部门加强部门协同共治 遏制内卷式无序竞争并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6]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实施后作用初显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3:40
互联网平台税收监管政策实施效果 - 国务院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及配套公告 旨在营造法治公平税收环境并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1] - 政策落地有力促进税收公平和经营主体合规经营 有效助力规范违规招商引资行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违规招商引资行为整治 - 少数灵活用工平台通过帮助其他主体开具发票转引税源、虚增平台注册地收入 以此骗取地方财政返还或其他奖补 [2] - 税务部门及时掌握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涉税信息 打破"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信息壁垒 使收入显性化及税收成本内部化 [2] - 自规定征求意见以来相关空壳平台数量减少100余户 有力遏制利用平台违规招商引资行为 [2] 偷逃税行为防范措施 - 个别平台从业人员违规将劳务报酬转化为经营所得进行申报 因经营所得可核定征收且税负较低 [3] - 税务部门依法获取涉税信息并明确收入所得项目划分标准 优化劳务报酬个税预扣预缴方式 [3] - 近期个别平台为从业人员批量转办个体工商户登记 将劳务报酬转化为经营所得套用核定征收 [3] - 市场监管总局实施《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规定》 违反规定批量转办登记将承担法律责任 [3] 分拆收入避税行为监管 - 个别平台内经营者将同一纳税主体收入分拆至多个纳税主体 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或规避一般纳税人登记 [5] - 平台为增加客户粘性协助分拆收入 引导经营者在销售额达标前通过分拆违规享受税收优惠 [5] - 税务机关通过数据比对和风险分析查处分拆收入、虚假申报、骗享优惠等违法行为 [5] - 依法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以罚款 同时查处违规协助分拆收入的平台企业 [5][6] 持续监管与协同治理 - 税务部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 监控分析批量转办个体工商户登记行为 提升协同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 [4] - 持续推进规定落实 加力推动部门协同共治 遏制内卷式无序竞争 促进税收法治公平和合规经营 [6]
国家税务总局:持续推进《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落实,遏制“内卷式”无序竞争
搜狐财经· 2025-09-05 03:32
互联网平台税收监管政策效果 - 国务院6月底实施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有力促进税收公平和经营主体合规经营 有效助力规范违规招商引资行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1] - 规定实施后相关"空壳平台"数量减少100余户 有力遏制利用平台违规招商引资行为[1] 违规招商引资行为整治 - 少数灵活用工平台通过帮助其他主体开具发票转引税源 虚增平台注册地收入并骗取地方财政返还或奖补[1] - 政策对促进线上线下公平 整治平台"内卷式"竞争发挥积极作用[1] 收入性质转换监管 - 税务部门明确从业人员自平台取得收入的所得项目划分标准 优化劳务报酬所得个税预扣预缴方式[2] - 个别平台为从业人员批量转办个体工商户登记 将个人劳务报酬转化为经营所得以套用核定征收少缴个税[2] - 税务部门将加强批量转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的监控分析 依法查处转换收入性质等不合规行为[2] 税收优惠滥用防范 - 个别平台协助平台内经营者或从业人员分拆收入以达到少缴不缴税款目的[3] - 税务机关通过数据比对和风险分析 将查处分拆收入 虚假申报 骗享优惠等违法行为[3] - 互联网平台需全面核验涉税信息真实性 引导平台内经营者合规享惠依法纳税[3] 政策持续推进方向 - 税务部门将持续推进规定落实 加力推动部门协同共治 遏制"内卷式"无序竞争[3] - 政策旨在促进税收法治公平和引导合规经营 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3]
合法合规享受税收优惠 维护公平竞争税收秩序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08:56
税收公平与营商环境 - 税收公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2] - 打击骗享税收优惠旨在维护公平正义并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 [1][2] 税务执法行动 - 国家税务总局曝光4起骗享税费优惠违法案件 涵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涉农税费优惠和拆分收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优惠等类型 [2] - 税务部门常态化依法查处各类违规享用和恶意骗享行为 以维护公平竞争的税收秩序 [2] - 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进行精准监管 使得骗取税费和偷逃税款违法行为难以遁形 [2] 税收优惠政策与滥用 - 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工具 旨在扶持特定行业 领域或群体发展并优化经济结构 [3] - 骗享税收优惠行为导致国家税款大量流失并侵蚀市场公平竞争基石 [3] - 骗享行为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如企业经营业务与优惠资质不符或夸大享受优惠范围 [3] 执法成效与数据 - 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9万亿元 预计到年底达10.5万亿元 年均新增超2万亿元 [2] - "十四五"以来税务部门共查处违法纳税人6.21万户 曝光典型涉税案件超1500起 [3] 政策部署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提出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2]
合法合规享受税收优惠 维护公平竞争税收秩序
经济观察网· 2025-08-26 08:43
税务执法行动 - 国家税务总局于8月26日曝光4起骗享税费优惠的违法案件 [2] - 案件类型包括骗享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涉农税费优惠及拆分收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 [2] - 税务部门传递常态化依法查处违规享用和恶意骗享行为的信号以维护税收秩序 [2] 骗享行为特征与影响 - 骗享行为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如企业实际经营与优惠资质不符或夸大优惠范围 [3] - 此类行为导致国家税款大量流失并侵蚀市场公平竞争基石 [3] - 税收公平是优化营商环境基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 执法手段与成效 - 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实施精准监管技术手段 [2] - "十四五"以来税务部门共查处违法纳税人6.21万户 曝光典型涉税案件超1500起 [3] - 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9万亿元 预计年底达10.5万亿元 [2] 政策背景与改革方向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要求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2] - 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工具 旨在扶持特定行业领域或群体发展 [3] - 税务部门通过高压震慑和依法惩处形成"不敢骗"的态势 [3]
税收公平需铁腕守护
经济日报· 2025-08-20 23:11
税务监管动态 - 国家税务总局首次披露"新三样"领域偷骗税案件 涉及电动汽车 锂电池 光伏产品行业 [1] - 案件披露旨在警示损害税收公平及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将受严惩 [1] - 部分经营主体在本身缴税较少情况下违规骗享税费优惠甚至偷税骗税 [1] 产业政策导向 - 国家近年以有力税费优惠支持"新三样"经营主体成长 [1] - 需依据产业发展阶段及成本变化等因素优化优惠政策 [1] - 将适时调整财政补贴标准范围并规范税收优惠 [1] 行业发展方向 - 需持续推进依法治税并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1] - 防止税收成本外部化是监管重点 [1] - 加快创新驱动提升"新三样"领域发展空间 [1]
国家税务总局:以税收公平助力反“内卷”
中国经营报· 2025-08-19 16:30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通过税费优惠政策推动"新三样"领域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1] - 税务部门首次曝光该领域2起偷骗税案件 显示违规骗享优惠现象增多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依法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1] 市场竞争状况 - 部分企业将税收优惠节省成本用于降价 引发"内卷式"竞争 [1] - 行业面临盈利能力减弱问题 产能过剩现象加剧 [1][2] - 无序竞争损害合规企业权益 扰乱公平竞争秩序 [1] 产业发展方向 - 专家建议依据产业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情况 适时调整财政补贴标准与范围 [2] - 需要推动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实现高质量发展 [2] - 企业应专注于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 而非税收合规漏洞 [1] 政策调控目标 - 查处违法行为使税收红利流向专注技术创新与品质提升的企业 [1] - 推动税收成本内部化 促进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1] - 规范优化优惠政策是维护市场公平和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