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数字化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中区域中心“鄂文创”平台焕新启航 助力湖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9-27 04:04
公司背景与战略定位 - 华中文化大数据公司由湖北广电 武汉光谷文化传媒 北京玖扬科技共同出资成立于2022年 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标准参编单位[1] - 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企业 以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中区域中心建设运维为核心业务 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1] - 旗下联盟链"华中文化链"入选2023年湖北省发改委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一类数字技术应用场景)[1] 平台升级与技术架构 - 【鄂文创】平台于2025年9月28日全面升级 深度融合区块链 大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一体化数字生态[2] - 平台提供文物数字重生 非遗创新传承 文旅融合传播三大核心文化服务[2] - 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文创商品服务系统 实现数字资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及数据上链存证[2] 业务进展与生态建设 - 平台已与多家博物馆完成1000余件IP授权签约 正推进与省内博物馆 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接入合作[3] - 持续联动华中地区文博机构搭建数字藏品生态矩阵 覆盖文物 非遗 文旅领域[3] - 通过文化资源数字活化与价值增值助力区域文化品牌升级与文化消费转化[3]
全国第5个险资私募落地青岛 创投风投大会项目集中签约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6 03:37
青岛创投风投大会核心动态 - 2025年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阳光恒益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揭牌 20个重点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1] 保险资金私募基金落地 - 阳光恒益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揭牌 青岛成为全国第5个落地保险资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城市 [3] - 阳光恒益将发起总规模200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具有投资期限长和产品规模大特点 [3] - 基金将为青岛市创新型产业体系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完善金融体系并推动金融服务产业升级 [3]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青岛市政府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签署战略协议 提供5000亿元人民币意向性融资支持 重点覆盖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航运金融与普惠金融 [5] - 青岛市政府与中国国新控股签署协议 在基金投资和金融服务领域展开合作 [5] - 青岛市政府与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签署协议 围绕企业出海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金融服务 [5] 市级基金与产业投资 - 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联合8家市属国企及科创母基金 共同发起总规模58亿元市级基金 [5] - 市级基金重点投向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 支持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5] 区市重点项目签约 - 青岛各区市签约5个重点项目 聚焦文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产业 总投资金额84.71亿元 [5] 央地合作项目 - 央地合作融资项目包括李沧区十梅庵片区城市更新、中国电力青岛海上风电、人保资本-青岛城金保险资金续投项目 总投资金额超110亿元 [5] 大会历史成果 - 青岛连续六年举办创投风投大会 累计引入超过200个重点产业项目 [6] - 大会成为城市创投生态标志性品牌和资本与产业对接核心平台 [6]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 共答“文化+科技”时代命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9月23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个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800多位中外嘉宾,20余场专业沙龙,多项重要成果发布,多项配套活动……9月 23日至24日,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成功举办。 文化兴则国运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文化与科技互促共荣、深度融合,是推动文化繁荣与科技创新的重要途 径,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现实需求。行走在论坛现场,一个个平行论坛与沙龙的主题映入眼帘:破界共生、 虚实无界、双向赋能、交流互鉴……从不同侧面勾勒出相同的愿景——文化与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交 织共生。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守护文明瑰宝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论坛上,来自 全球的文化遗产领域专家与实践者,共同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创新应用。 当游客走进故宫,看到的是建筑,是文化。而其背后的重要支撑,是技术,是数据。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 文介绍,数字故宫的建设已经历了近30年。截至目前,故宫已建成一网、一库、一平台的架构。 ...
商务部等八部门:面向银发群体,开发老年数字文化体验等“智慧+”新内容
财经网· 2025-09-24 10:07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 管总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其中,数字消费包括数字产品消费、数字服务消费、数字内容消费以及通过数字渠道 实现的消费。 《指导意见》明确,创新数字内容消费。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促进优秀文 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开发和共享。鼓励运用元宇宙、文生和图生视频大模型等技术创新表现形态,推出 更多融入博物馆藏、非遗元素的数字文创。面向银发群体,开发老年数字文化体验等"智慧+"新内容。 推进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贯通发展,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超高清内容供给。支持动漫、游戏、影 视、音乐、网络文学等领域精品创作,鼓励通过衍生授权、文化共创等模式,促进二次创作良性发展。 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虚拟现实电影、LED数字影厅等电影新形态、新业态。开展数字内容消费服 务用户满意度调查活动,推进数字内容消费服务质量提升。推动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化发展,创新"微短 剧+文旅"模式,拓展视听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指导意见》指出,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推动重 ...
商务部等8部门:创新数字内容消费,以数字消费新供给激发消费新需求
商务部网站· 2025-09-24 09:25
数字消费包括数字产品消费、数字服务消费、数字内容消费以及通过数字渠道实现的消费。为释放多样 化、差异化数字消费潜力,发展新型消费,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 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数字消费多元化供给,创新和丰富数 字消费场景,促进数字消费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激发和增强社会经济活力。 二、丰富数字消费领域供给 (一)扩大数字产品消费。鼓励企业加速研发创新,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有效供给,释放人工智能手 机、电脑、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桌面级3D打印设备等新产品消费潜力。加快智能家电、智能安 防、视频照护系统等研发及互联互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培育建设新消费品牌, 推动数字国潮等品牌创新发展。 (二)提升数字服务消费。鼓励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赋能文博场馆、旅游 景区、休闲街区等相关场所,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多元化消费场景。开展"人工智 ...
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全文)
商务部网站· 2025-09-24 09:23
数字消费包括数字产品消费、数字服务消费、数字内容消费以及通过数字渠道实现的消费。为释放多样 化、差异化数字消费潜力,发展新型消费,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二)提升数字服务消费。鼓励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赋能文博场馆、旅游 景区、休闲街区等相关场所,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多元化消费场景。开展"人工智能+消费"案例推荐 工作,推动人工智能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 面,推动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 慧服务平台,利用服务网点电子地图提升便民服务效能。发展"人工智能+医疗卫生",提升诊疗效率, 改善就医感受。 (三)创新数字内容消费。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 转化、开发和共享。鼓励运用元宇宙、文生和图生视频大模型等技术创新表现形态,推出更多融入博物 馆藏、非遗元素的数字文创。面向银发群体,开发老年数字文化体验等"智慧+"新内容。推进超高清端 到端全链条贯通发展,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超高清内容供给。支持动漫、游戏、影视、音乐、 ...
让科技服务文化传承创新
北京晚报· 2025-09-24 08:48
本报讯(记者范俊生)9月23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 磊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出席并致辞。 中宣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胡和平,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中宣部副部长、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人民日报社社长于绍良,新 华社社长傅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主席 张宏森,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领,市政协主席魏小东,市委副书记游钧 出席。 中外嘉宾表示,要把握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方向,坚持价值引领、需求导向、着眼长远,让科技始终服 务于文化传承创新、服务于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和水 平,更好助力历史文脉赓续传承。要全面赋能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加强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 扩大文化产品数字化生产。要有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搭建更多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让中外人民更 好了解、更好欣赏彼此的优秀文化,让文化科技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 2025北京文化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 ...
新技术催生网络文化新业态
经济日报· 2025-09-24 00:19
"我们要坚持保护优先,发展负责的数字技术,共建标准体系,推动协同互认。"世界互联网大会常 务副秘书长梁昊认为,创新产业生态,能够赋能文化经济。今年11月上旬,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 将成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专业委员会,进一步汇聚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专家、学者、机构力量,推动 相关工作走向常态化、系统化。 2025北京文化论坛"双向赋能:网络文化创新发展"平行论坛9月23日举办。嘉宾围绕新技术催生网 络文化新业态新模式、人工智能与媒体变革、AI时代版权保护技术创新等内容展开讨论。 在文化数字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的关系愈发紧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和欧洲电 工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联合技术委员会主席沃尔特·福美认为,人工智能正作为强大 工具助力网络安全体系升级,但需警惕,人工智能同样存在被恶意利用的风险。在设计人工智能系统和 产品时,必须重视安全性,防止模型、算法及系统出现稳定性不足和潜在漏洞。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管晓宏带来团队最新项目"音乐智能量化和脑 科学认知研究"。他认为,音乐艺术与科学的交汇研究未来可期,信息科学、脑科学、生物医学与人文 艺术学科的交叉融 ...
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李书磊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尹力致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3 10:40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方向 -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 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和信息化转型 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1] - 坚持价值引领 需求导向和着眼长远 让科技服务于文化传承创新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2] - 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和水平 助力历史文脉赓续传承 [2] 文化数字化建设 - 加强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扩大文化产品数字化生产 [2] - 全面赋能文化创作生产传播 促进文化生产内容和传播方式变革 [1] - 提高文化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文化深度变革 [1] 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 有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搭建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 让中外人民更好了解彼此优秀文化 [2] - 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800多位嘉宾出席论坛 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文明进步等主题发言 [2] - 通过数字技术促进全球文化遗产保护 跨越不同文化的电影创作等主题开展交流 [2]
山东数文集团两款大模型亮相全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作会议
齐鲁晚报网· 2025-09-17 12:00
公司产品与技术成果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自主研发齐鲁文化大模型 以先进算法为底座 以自建山东文化数据库为核心训练语料 以自研多模态内容风控平台为安全保障 形成完全可控的多模态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2] - 齐鲁文化大模型获得国家网信办双备案 被写入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和数字强省建设工作要点 入选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获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1个 牵头或参与制定相关标准5个 今年9月V2.0版本通过中国信通院文化大模型专项评估获5级评级[2] - 公司联合人民网 山东省社科联 山东社会科学院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打造孔子数智大模型 具备自然语言对话 经典智慧解读 智能文献检索 学术理论研究 多模态人机交互和知识图谱编织等核心功能[3] - 公司通过山东文化数据标注平台实现问答对 图谱 文本 图片 音视频等多模态数据的采集 清洗 标注 加工一站式全链路服务 牵头构建全国首个主流文化语料库[4] 行业应用与战略定位 - 公司作为人工智能+文旅代表性企业 肩负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山东文化强省 数字强省战略职责 是山东文化产业算力网络 数据贯通 科技研发 应用呈现 多元服务的核心运营主体[1] - 齐鲁文化大模型作为全省文化数字化数据和技术基座 是落实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基础工程 被定义为数字化时代文化领域重大新基建[2] - 孔子数智大模型通过多语种转换和跨文化适配技术推动儒家文化全球传播 提升文化对外开放水平[3] - 公司联合文化单位和高校共同打造规模庞大 标准统一 结构完整 权威准确 开放共享的文化领域高质量数据集 推动AI模型性能跃迁与文旅产业发展[4] 创新成果展示 - 公司在全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作会议现场展示独立研发的齐鲁文化大模型和孔子数智大模型两款产品[1] - 全息仓数字人鲁韵依托壹点天成数字人平台打造 成为3D超写实数字人 基于齐鲁文化大模型实现对齐鲁文化的全面解读[1] - 孔子数智大模型归集孔子相关各类数据 通过AI+人工方式完成数据清洗标注 形成孔子学术研究 孔子画像等多个高质量数据集[3] - 公司将继续推进山东省文化数字化行动计划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引领山东文化两创开启新篇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