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援疆

搜索文档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那远山呼唤我——走近自豫而来的援疆者
河南日报· 2025-09-25 23:55
插图:张卉 "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 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习近平 ■核心提示 一声远山的呼唤,让我省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干部人才从黄河之滨奔赴天山脚下。他们带着专业知识、先 进理念和丰富经验,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曲同心奋斗、顽强拼搏的时 代壮歌。今天,我们追寻这群自豫而来的援疆者足迹,记录他们如何把他乡变故乡的心路历程,聆听他 们山海情深的动人故事。 ●医务工作者 一根银针守护百姓健康 9月23日,在哈密市维吾尔医医院的正骨科门诊诊室,医生赵计轩一边和患者聊天询问病情,一边为一名 脊柱侧弯患者正骨。"去过不少医院,一直没有明显的效果,来这儿第二次接受治疗就不怎么疼了。"患 者激动地连说了几次"亚克西"。 赵计轩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统疗法科副主任医师,援疆10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在当地 口碑非常好。 "赵大夫,又有患者给您送锦旗来了!"郭女士手捧一面写有"妙灸神针治百病德艺双馨传四方"字样的锦 旗,来到赵计轩的诊室。 "如果不是援疆医生带着好技术来新疆,我家老人的病哪能好得这么快啊!"郭女士家的老 ...
河南援疆教育项目硕果累累 为哈密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河南日报· 2025-09-24 23:19
9月24日,在哈密市豫哈第四实验学校(哈密市第十八中学)建设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施 工。目前,4栋教学楼主体已拔地而起。 这一总投资1.44亿元的河南援疆项目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预计明年8月交付使用,届时将增设36个小学 班和18个初中班,满足2520名学生就近入学需求。 近年来,河南每年选派150余名"中原名师""中原名班主任""中原名校(园)长"赴哈密送培送教,豫哈 两地已结对共建34个名师工作室,并设立3个市级援疆教师名师工作室,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河南省对口援助哈密以来,持续加强教育投入,全面助力哈密市教育软硬件升级,逐步培育形成"豫哈 实验学校"特色品牌。如今,这一特色品牌正以有形有感的实践,不断提升教育援疆的影响力,为哈密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教育援疆"十大举措"迭代升级 近年来,河南持续实施"组团式"教育援疆,通过"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模式,实施"青蓝工 程",深化"师带徒"机制,增强本地教师"造血"能力;推进"校长职级制""教师师管校聘""五育并举"等改 革,助力哈密市、十三师新星市教育实现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2025年2月,哈密市党政代表团赴豫交流,双方 ...
镇江“组团式”教育援疆助力边疆培育新希望
新华日报· 2025-09-23 22:03
教育援疆资金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 - 镇江教育援疆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 实施学校建设项目31个[1] - 投入1098万元援疆资金支持七〇团幼儿园扩建 学位容量从180个增至250个[2] - 设立专项资金50万元推进教师教研交流项目 投入70万元推进名院名校创建及学术交流项目[3] 教育体系构建与专业发展 - 构建学前教育普惠化 义务教育均衡化 职业教育特色化 高等教育创新化的全链条教育体系[1] - 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 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2] - 举办13届教学周活动 累计邀请300余名镇江名师开展讲座 受益师生超3万人[3] 学校社团建设与人才培养 - 可克达拉市镇江高级中学设立39个社团 涵盖科技类机器人创客3D打印及艺术体育领域[1] - 幼儿园课程体系升级后能开展科学探索艺术创作等特色课程 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转变[2] - 采用校长加中层加学科骨干组团式援疆模式 派出6批次212名教师通过顶岗教学和结对帮扶提升当地教学能力[3] 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 职业学校携手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师市发展[2] - 援疆教师团队与师市教师优势互补互融共进 显著提升当地教师教学能力[3] - 教育援疆行动致力于为当地培养能长期发挥作用的优秀教师队伍[3]
离家200公里也要入读!喀什这所“顶流”中学,广东造!
南方农村报· 2025-09-18 13:02
学生们正做着课间操。张令 摄 离家200公里也 要入读!喀什这 所"顶流"中学, 广东造!_南方 +_南方plus 上午11:40,喀 什地区疏附县广 州新城实验中学 迎来大课间。操 场上,一张张朝 气蓬勃的面孔, 绽放着无限的青 春活力。 8月25日,该校 迎来首批820名 新生。高一 (1)班的米娜 宛尔·多力坤入 学还不满一个 月,就已经爱上 了这里:"学校 设施'高大上' , 老师认真又风 趣,尤其是广东 来的老师,课堂 特别有意思—— 这就是我理想的 高中!" 9月16日,南方 农村报记者 随"跨粤山海 奔 赴疆来"采风团 走进这座新校 园。作为广东教 育援疆的重点项 目,该校定位为 喀什地区"环境 最美、设施最 全、师资最优, 兼具岭南文化特 色和现代教育理 念,深刻援疆印 记的标杆学 府"。广东援疆 投入2.55亿元, 并委托百年名校 广州协和学校全 面托管,这一创 新的建设托管模 式在本批次全国 教育援疆实践中 属首创。尽管办 学时间不长,却 已迅速成为当地 学生和家长 的"心头好" 。 AI"老师"进课堂 走进教学楼,印 入眼帘的就是学 校的"智慧大 脑"——校园信 息中心。大屏幕 上实时滚 ...
教育援疆,提升“硬件”留下“火种”
新华日报· 2025-09-14 20:51
教育援疆项目投资规模 - 江苏援建新疆伊犁职教园区总投资6.25亿元 占地面积16.78万平方米 预计容纳不少于7000名学生[1] - 2023年以来江苏累计投入17.25亿元实施63个教育项目 新建17所学校覆盖幼儿园至职业院校全学段[2] 教育资源与人才配置 - 累计选派665名教师赴伊犁支教 培训当地教师4.57万名 其中1700余名教师获得江苏导师指导[2] - 引入21名退休名师通过"银发计划"开展教学 并建立9个市级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覆盖多学科[3] 教育成果与能力建设 - 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21项 自治区级奖项397项 2025年中高考成绩创近十年最佳[2] - 建成江苏伊犁基础科学教育发展中心开展命题研究 智慧教育云平台共享江苏优质数字资源[2] 产教融合与区域发展 - 职教园区将开展30个以上工种技能培训 引入苏州技师学院资源 为口岸经济提供技能人才支持[1] - 通过"请进来教 走出去学"模式 培养地州级以上名师267人 实现教学方法本地化扎根[2][3]
粤疆协作育英才,广州新城实验中学在喀什疏附揭牌启用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03:30
项目背景与意义 -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广州新城实验中学于8月25日正式揭牌启用 是广东教育援疆重点项目 [1][2][3] - 标志着教育援疆从"输血"向"造血"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为喀什地区打造优质教育标杆 [5][7][20] - 学校承载粤疆两地教育协作使命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强劲动能 [5][6][24] 硬件设施与规模 - 学校总占地面积200亩 校舍建筑总面积7万平方米 [32] - 配备4栋教学楼 4栋学生宿舍楼 2栋实验楼及综合楼 食堂 报告厅 体育馆 标准化运动场等设施 [37] - 设计规划77个教学班 提供3500个学位 办学硬件达到"环境最美 设施最优"标准 [38][39] - 项目投入广东援疆资金2.55亿元 [33][34] 运营模式与协作机制 - 由广东援疆资金重点支持建设 委托广州协和学校全面托管 [31][32] - 广州市教育局与疏附县人民政府 广州协和学校与疏附县教育局已分别签订合作及托管帮扶协议 [42] - 广州优秀管理团队与教师团队已正式进驻 推动广州先进教育理念与喀什本土文化深度融合 [42][43] 教育特色与发展规划 - 开设粤剧文化 科技创新等特色课程 同时传承新疆优秀传统文化 [44][45] - 培养"兼具家国情怀 国际视野 粤疆认同"的新时代学生 [45] - 办学愿景为"和你一起 跨越(粤)将(疆)来" 旨在成为粤疆协作的"教育标杆" [46][47] 政治支持与战略意义 - 粤疆两地多名高级官员出席揭牌仪式 包括喀什地委副书记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新疆教育厅副厅长等 [9][10][11] - 学校被定位为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探索喀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3][24] - 通过"造血式"教育援疆模式 为当地培育"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实现教育援疆长效化 [20][21]
贡献青春力量!新一批广东援疆支教大学生抵达新疆疏附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03:30
支教项目概况 - 40名广东高校支教大学生抵达新疆喀什开展一学期支教工作[1][2][3] - 支教人员来自华南师范大学 肇庆学院 广州大学 广州体育学院四所高校[4][6] - 支教大学生将被分配至疏附县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从事教育帮扶[6][7][8] 项目实施意义 - 该项目是广东深化教育援疆 助力疏附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13][14] - 通过组团式支教 师资培训 结对共建 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升当地教育水平[15][16] - 广州累计选派大批优秀教师和大学生赴疏附支教 持续打造穗疏同心课堂等品牌项目[17] 项目社会效益 - 教育援疆促进两地教育合作和民族团结 实现文化和情感交流[18] -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19] - 支教大学生通过专业优势用更贴近孩子的方式传递知识[9][10][11]
跨越山海的教育协作:鲁商集团谱写援疆新篇章
齐鲁晚报· 2025-08-23 12:28
核心观点 - 鲁商集团及其所属院校通过多层次教育援疆体系 实现职业教育托管 产业技术赋能 教师支教和医疗支援 推动新疆地区教育发展和产业升级 [1][9] 职业教育托管 - 山东商职学院采用"三同托管"模式运营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流通工程技术学院 2024年8月派出17名管理人员和20名专业教师组成托管团队 [2] - 开展鲁喀"同上一堂课"活动 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现同步教学 覆盖《冷链物流运输管理》等20门课程 使500余名学生受益 [4] - 托管项目促成喀什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批高职骨干专业群立项 实现该校在自治区专业群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4] 产业技术赋能 - 青岛酒店管理职院联合山东省创新研究院启动三大援疆产品研发项目 获得鲁商集团"大仓东移"工程资金支持 [5] - 项目包括新疆风味软饮开发 新疆元素包装设计研发和新疆原料面点烘焙研发 依托国家级重点专业优势推动新疆特色产品市场化 [5] - 通过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升级"双目标 [5] 教师支教与人才培养 - 山东城市服务职院教师张会静作为柔性援疆人才代表 2022年赴新疆喀什技师学院开展为期一年援疆工作 [6] - 通过修改教案和制定针对性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特点 并为当地教师开展"一体化课程开发"和"科研课题申报"经验交流 [6] - 鲁商集团持续派出教师传递先进教育经验 促进新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6] 医疗支援与人才培养 - 齐鲁医药学院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表彰 [7] - 2003年以来派出近200名大学生参加西部计划志愿服务 为新疆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9] - 与新疆建设兵团两家二甲医院签署"实习+就业"协议 55名学生赴新疆实习 开创医学院校对口援疆新模式 [9]
示范课+讲座+沙龙!粤新班主任共话新时代德育工作
南方农村报· 2025-06-26 01:36
粤新班主任能力提升活动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第五批张建辉名班主任工作室与广州对口帮扶学校联合举办班主任能力提升系列活动[2][3] - 活动聚焦"班级管理创新、德育实践、文化润疆"三大主题,采用班会示范课、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形式[3][4] - 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派出学生科科长潘穗梅、副科长邓婉华及骨干教师王水珍、罗莎莎参与活动[5] 活动具体内容 - 罗莎莎老师展示《千年粽香连古今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示范课,通过多元形式呈现创新班会策略[7][8] - 王水珍老师开展《我与学生:相互治愈的教育之旅》专题讲座,强调班主任工作的使命感并分享育人案例[8][9][10][11][12][13][14] - 专题沙龙围绕新时代中职德育重点难点展开,潘穗梅分享"三全育人"体系,邓婉华交流宿舍管理经验[15][16] 合作机制建设 - 张建辉名班主任工作室正式聘任喀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名骨干班主任为"广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学员"[20][21] - 该举措标志着粤新班主任协作从项目式走向常态化,将为南疆职业教育注入新活力[22] 活动成效与未来规划 - 活动获得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生一致好评,班主任表示提升了管理方法和教育视野[23][24] - 名班主任工作室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班主任队伍[25][26] - 广州教育援疆将持续创新机制,推动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促进民族团结[27][28][29]
教育援疆谱新篇!广州各界助力疏附县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南方农村报· 2025-06-18 00:34
教育援疆合作 - 广州市教育基金会联合多家机构向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捐赠1000副近视眼镜,支持师生视力健康 [3][4]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与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立深度合作,后者加入广州城市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成为理事单位 [8][9] - 两校计划在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实现教育资源跨地域共享 [9][10] 教育帮扶举措 - 广州援疆工作队通过师资支援、资源输送、合作办学等方式持续推动疏附县教育发展 [22][23]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校长表示将加大帮扶力度,巩固两校合作桥梁 [14] - 疏附县教育局副局长指出广州在教育领域的多层次支援涵盖师资培养、设施改善、课程共建等环节 [15][16] 校方回应与规划 - 疏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承诺充分利用捐赠物资,深化校企合作以提升办学水平 [18][19] - 该校计划通过援疆院校合作培育更多本地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9][24] 活动意义 - 此次捐赠授牌活动标志着广州援疆教育帮扶取得新成果,强化两地教育协作纽带 [21][24] - 活动旨在提升边疆职业教育质量,促进民族团结与长远发展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