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作战

搜索文档
追梦空天 制胜未来——写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闭幕之际
新华社· 2025-09-23 08:46
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上,运油-20A、歼-20、空警-500、轰-6等大国重器精彩 亮相,"八一""红鹰""天之翼"飞行表演队劲舞长空…… 此次航空开放活动飞行展示16型41架、静态展示93型装备,近百万观众现场见证了人民空军的硬 核实力与开放自信。 "体系作战"从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画面 "与以往相比,本届活动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体系作战从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画面。"军事专家 张学峰道出了此次航空开放活动的核心看点。 从空警-500与4架歼-20组成"预警指挥+隐身突击"编队划破长空,到运油-20A与2架歼-16以"双点同 时加油"姿态平稳通场,再到轰-6双机编队上演"远程铁拳"协同突防,一系列高难度编组展示,立 体呈现了人民空军体系作战能力的升级突破。 "这不是简单的机型拼凑,而是实战场景的复刻。"空警-500飞行员徐昊阳深有感触。 这个秋天,长春,一场盛大的蓝天之约如期而至。 飞行动作的实战化设计,更让观众读懂了"热闹"背后的"门道":运油-20A在200米高度以40度坡度 完成蛇形机动,连贯的"S"形航线可有效规避敌地面炮火;歼-10以200千米/小时的极限低速平 飞,用大迎角验证复杂地形 ...
青年早新闻|飞行动作更贴近实战!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有两大突破
中国青年报· 2025-09-21 00:50
今天是9月21日,中国青年报"青年早新闻"来了——"青年关注、关注青年"! 几分钟速览最新热点,带你走近"宝藏学校"、触达"青春团讯"、学习"榜样人物"、了解"服务动态"。 飞行动作更贴近实战!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有两大突破 二是飞行动作更贴近实战: 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的加力斜斤斗动作为例,飞行员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承受约9个G的载荷,这就 要求飞行员平时进行高强度训练,才能克服高载荷可能带来的"灰视"或"黑视"。 再比如运油-20A的蛇形机动动作,飞机在200米高度与地平线形成40度的坡度,连贯进行左右盘旋机 动,形成"S"形航线。这个动作具有很强的实战意义,可有效规避敌地面炮火。 据央视新闻消息,近日,军事专家介绍,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在"体系化呈现、实战化设计"两个维 度上均有所突破。 第十一届 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歼-16与运油-20A进行编队飞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摄 一是体系作战展示更立体: 此次航空开放活动立体展现了空军作战能力体系建设的成果。 第十一届 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4架歼-20进行飞行展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摄 观众齐聚长春航空展现场 ...
专家:歼-20能像针一样穿透防御网
环球网· 2025-09-20 09:36
产品性能特点 - 歼-20具有卓越隐身能力 雷达反射面积极小 红外特性极佳[1] - 作战半径大幅优于四代机 搭载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 发现目标距离大幅提升[1] - 多类传感器深度融合 实现多信息多维度态势融合 准确识别目标[3] - 空空导弹打击距离远 高度智能化和精确化攻击管理系统 大幅提升打击成功率[3] 作战体系能力 - 可与其他多种装备形成作战体系 如预警机和无人机 实现从单机到体系协同作战的跨越[5] - 牵引空军一系列新作战样式和使用模式 极大丰富战法并提升任务成功率[5] - 歼-20S作为双座型隐身五代机 增加后舱指挥协同能力 能更好指挥无人机作战[5] 战略意义 - 使空军从传统防御性作战模式转变为攻守兼备模式[5] - 歼-20S作为世界首款双座隐身五代机 被认为将重塑规则并彻底改变未来战场[5]
军事专家解读空军航空开放活动亮点与看点
新华社· 2025-09-19 15:21
活动设计特点 - 体系作战展示更立体 通过运油-20A与歼-16预加油编组展示远程部署能力 空警-500与4架歼-20编组体现攻防兼备能力 轰-6双机编队展示轰炸机作战效能 [2] - 飞行动作高度实战化 八一飞行表演队加力斜斤斗动作承受9个G载荷 运油-20A在200米高度以40度坡度完成蛇形机动规避地面炮火 [2] 飞行展示亮点 - 体系协同可视化呈现 空警-500与歼-20模拟预警指挥加隐身突击实战场景 运油-20A与歼-16双机展示双点同时加油拓展作战半径能力 [3] - 装备性能极限化演示 歼-10以200千米/小时极限低速大迎角飞行 验证复杂地形突防能力与飞行员操控水平 [3] 静态展示成果 - 展出百余型现役及退役装备 涵盖飞机/地面装备/防空系统 展现空军装备建设历史纵深 [4] - 歼-20首次静态展示凸显行业开放态度 攻-1/攻-2/无侦-7/无侦-10等无人机展示察打一体与高空侦察技术路线 [4] - 红旗-22地空导弹系统具备打击航空器与抗干扰能力 610B雷达实现作战飞机预警兼反导反隐身功能 [4] - 歼-6改装无人机体现装备创新理念 兼具攻击机与训练靶机双重用途 [5] 战略发展定位 - 活动核心体现装备实战化与体系协同能力 清晰展示空军装备代际跨越与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转型 [6]
“大国重器”集中亮相阅兵场 解密尖端武器装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8 01:29
地面突击装备 - 三款全新地面突击装备首次亮相 包括99B坦克 100坦克和100支援战车 其中99B坦克是99A坦克的改进型 [3] - 99B坦克通信能力提升 天线由两根相同改为粗细不同 高射机枪改为无人操控 射手可在炮塔内操作 [4] - 100坦克配备观瞄仪器 高射机枪和拦截弹 炮手通过屏幕观察战场并操控武器 与100支援战车可实现静默接近目标 避免噪声暴露 [6] - 100支援战车增配无人操作手 可操控无人侦察车和无人机 大幅提升侦察能力和精准打击能力 [8] - 两款车型驾驶员配备新型可视化头盔 可实时显示车辆行驶数据及侦察图像 [10] - 两款车型配备360度影像系统 实现车内观察四周环境 [12] 舰载防空武器 - 四型舰载防空武器体系化亮相 包括海红旗-9C 红旗-16C 红旗-10A及首次亮相的舰载激光武器 [13] - 海红旗-9C和红旗-16C担负海上舰艇防空任务 具备全方位快速拦截多目标能力 [14] - 激光武器具有精准毁伤和持续打击优势 与防空导弹协同形成更强综合防御能力 构建远中近三层防御圈 [16] - 四型装备防卫距离更远 反应速度更快 目标捕捉更精准 [16] 无人作战体系 - 陆海空无人作战装备集中亮相 展示侦打一体 攻守兼备的无人化战斗布局 [17] - 陆上侦打突击无人车采用履带底盘 搭载反坦克导弹和侦察模块 可执行抵近侦察和火力打击任务 支援坦克战车协同作战 [18] - 陆军开展有人无人协同演练 推动无人装备研发和战术创新 提升体系作战能力 [20] - 海上无人装备包括无人潜航器 无人艇和无人布雷系统 [22] - 新型无人艇可自主探测识别水雷目标 高效消灭各类水雷 弥补反水雷舰艇短板 [24] - 无人布雷系统具备自主布雷能力 与无人艇形成攻防同步优化的反水雷体系 [26] - 空中无人作战体系包含10架不同型号无人机 其中舰载无人直升机为战舰提供侦察能力 [28][30] - 海军组织深海大航程训练 开拓无人机作战新领域 提升实战化能力 [32] 高超声速导弹 - 多型高超声速导弹在海上作战群和战略打击群集中展示 展现以快制胜作战场景 [33] - 鹰击-17导弹射程远 突防能力强 毁伤能力大 装载于大中型水面舰艇 [35] - 鹰击-20重点打击敌大中型水面舰艇和编队 鹰击-19为潜射导弹 装载于潜基平台 [35] - 鹰击系列完善立体反舰体系 成为捍卫海洋权益的尖兵利器 [37] - 长剑-1000是我国首型高超声速巡航导弹 具备灵活机动 强力突破和即时发射特点 可对陆海空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39] - 高超声速导弹方队由鹰击-21 东风-17和东风-26D组成 展现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 [41][43] 战略核力量 - 核导弹第一方队首次集中展示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 包括惊雷-1空基导弹 巨浪-3潜射导弹 东风-61和东风-31陆基导弹 [44][45] - 导弹车采用单侧驾驶室设计 体现智能化理念 多军种混编展示 [47] - 核导弹第二方队展示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 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具备全时戒备和有效威慑能力 [50][52][54] 作战体系创新 - 阅兵从展示单一装备转向展示完整作战体系 体现新式装备与作战兵力的深度融合 [55][57] - 不同军兵种装备在任务框架内形成合力 构建完善作战体系 [57] - 展示指挥体系 决策体系完善升级 体现综合作战能力全方位提升 [59]
重塑现代空战新格局 解码受阅空中梯队“正确打开方式”
央视网· 2025-09-06 04:54
空中作战体系发展 - 预警机作为空中指挥中枢 具备信息处理 决策和控制功能 推动平台中心战转向网络中心战 缩短战场反应时间[5] - 空警-500A与空警-600预警机分别带领歼击机编组 展示高度融合的联合作战能力[1][3] - 预警机与歼击机协同实现精准飞行 红蓝对抗演练已成常态 作战理念持续升级[9][11] 海军舰载装备突破 - 空警-600作为首型国产舰载预警机 具备机翼折叠和尾钩设计 适配航母起降 提升远洋作战能力[13][15] - 歼-35隐身舰载战斗机实现制空作战为主 兼顾对地/对海攻击 标志海军由近海防御转向远海防卫[22] - 舰载机形成多机型体系搭配 包括歼-15DT电子战飞机 歼-15T弹射型战机和歼-35 显著提升编队作战效能[19][21][22] 空军战略投送能力 - 运-20B运输机装配4台国产发动机 具备空运/空投/空降/空中加油能力 高原高温性能卓越[28] - 运-20系列实现多个首次突破 包括跨国救援 志愿军遗骸接运 新飞行员接送等任务[26][28] - 运输机部队加速生成人才体系 拓展航迹至高原 远海和国际航展 战略投送能力进入快车道[26][30] 教练机与表演机体系 - 教-10教练机成为空军院校普遍使用机型 歼-10S兼具教练与作战功能 近期执行过实战对抗任务[30][32] - 八一飞行表演队使用歼-10表演机 完成7机楔形编队并拉出14道彩烟 象征14年抗战历程和14亿人民复兴前景[34]
高超声速、防空反导、战略导弹……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将集中亮相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0 02:41
阅兵武器装备特点 - 所有受阅武器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 [1] - 新一代武器装备集中亮相 体现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最新发展 [1] - 武器装备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 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 [1] 新型四代装备体系 - 以新型坦克 舰载机 歼击机等四代装备为主体 [2] - 按作战模块进行编组 展示体系作战能力 [2] 无人智能与新型力量 - 遴选陆上 海上 空中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参阅 [2] - 新型无人机定向武器和电子干扰系统等装备亮相 [2] - 网电作战等新型力量参与展示 体现新域新质战力 [2] 战略威慑装备 - 集中亮相高超声速装备 [2] - 展示防空反导系统 [2] - 战略导弹等先进装备展现强大战略威慑实力 [2]
歼-10C“击落”隐身战机!现场画面公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04:01
歼-10C对抗隐身战机演练 - 歼-10C在体系保障下成功"击落"隐身战机 这是与高一代差战机对抗首次取得战果 [7][9] - 飞行员通过协同作战弥补单机雷达被干扰的劣势 呼叫友机协助扫描隐身目标 [3][5] - 导弹制导至最后一秒成功命中目标 体现体系作战优势 [5][7] 多机型体系对抗训练 - 预警 侦察 火力和电子干扰等模块组合成战斗体系 进行协同攻击和电子压制 [15][16] - "协作区"训练实现资源共享 快速组合分散模块形成战斗力 [11][13] - 对地打击任务中 友机迅速掩护形成梯次撤离态势 展现默契配合 [20] 未来作战理念 - 未来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 单打独斗难以取胜 [11][25] - 联合训练越深入 实战能力越强 体系化指挥是关键 [22][23] - 跨代对抗中以老胜新并非不可能 联合是战斗力倍增器 [11]
驾驭“鲲鹏”上九天(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
人民日报· 2025-07-23 22:11
空军战略投送能力发展 - 运—20被誉为"大国之翼",标志着我军战略投送能力的跃升,改装带来思维理念的深刻变革 [4][5] - 战略投送对空军转型至关重要,需要年轻人投身该领域以推动发展 [3] - 空军在重大演训任务中将战略投送相关课目作为演练重点内容之一 [5] 运输机飞行员培养与成就 - 陈思麒是运—9、运—20等多型运输机飞行员,参与筹划设计多项演训任务,创新系列战法训法 [2] - 陈思麒在年仅27岁时已飞过5种机型,包括初教机、运—7、运—8、运—9、运—20 [3] - 由于出色的航空英语能力和执行出国空运任务的表现,陈思麒成为运—20改装培训名单中唯一的90后 [3] 联合作战与体系融合 - 运—20的每一次腾空而起都是一次体系融合,需加快提高体系作战能力以满足未来空中联合作战需求 [7] - 陈思麒提出联合空中指控操作系统的想法,并开发"联合空中作战计划标准化操作程序",在演训中实现反攻 [7] - 未来空中战场需实现各类航空器飞行计划、信息支撑任务、保障支援行动的有序联动 [7] 团队协作与创新成果 - 陈思麒带领平均年龄27岁的6人团队实现需求提报标准化、任务规划流程化,梳理出实时指控网络 [6] - 团队协助指挥员完成整个战场的机动指挥,被空军授予"首创奖" [6] - 陈思麒在联演联训中召集小组成员开发空中机动任务规划系统,提升作战效率 [7]
中国双航母编队首提“互为对手实战对抗”,解读来了!
环球网· 2025-06-30 15:40
双航母编队实战对抗能力 - 辽宁舰和山东舰航母编队完成远海实战化训练,转战黄海、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并首次公开表示组织互为条件、互为对手的实战对抗 [1] - 两个航母编队联动相关军兵种兵力,完成侦察预警、防抗打击、对海突击、对空防御和舰载机跨昼夜战术飞行等科目研练 [3] - 此次训练展现出联合作战特点,可能包括空军战斗机配合舰载机编队进行联合作战,对海上、空中目标实施打击或拦截 [3] 航母编队作战体系验证 - 两个航母战斗群作为独立作战单元,验证了其对抗相关军事力量的能力,未来可能与其他国家航母战斗群在大洋深处展开角逐 [4] - 航母编队需应对远海特情,包括其他国家航母带来的威胁,体现其战斗力、保障力和生存能力 [4] - 训练期间外军舰机多次抵近侦察,编队保持高度戒备,多次组织舰载机战斗起飞并专业稳妥处置 [4] 航迹拓展与防御纵深扩大 - 此次训练航迹突破美军第二岛链节点(南鸟岛西南300公里),拓展至西太平洋海域 [6] - 训练科目包括对空防御和对敌方航母编队的打击能力,显示我军航母编队攻防能力已拓展至更远海域 [6] - 航母编队远海训练将防线向外拓展,提升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能力,扩大海上防御作战纵深 [6] 体系作战能力展示 - 训练视频展示歼-15舰载机昼夜起降训练、万吨大驱"延安舰"行动及综合补给舰为山东舰补给,体现航母编队强大体系作战能力 [3] - 航母战斗群在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作为独立作战单元验证其远海对抗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