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

搜索文档
杂技为“桥”通世界
人民日报· 2025-09-24 23:22
吴桥涌现了无数杰出代表,他们让杂技艺术通过国际舞台广为人知。孙福有20岁出国闯荡,从马戏团杂 工做起,到创建"中华国术马戏团",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让中国杂技名扬世界。孙凤山带领他 创办的北京班远涉重洋,先后在柏林、巴黎、伦敦等欧洲城市演出。此外,还有在印度、埃及、阿尔及 利亚等国演出的文武技术团、在东南亚国家演出的蔡春义杂技团等。 100多年前,吴桥杂技艺人把中国杂技带上世界舞台;而今,越来越多的外籍学员来吴桥学习杂技,世 界杂技艺人带着各自的杂技精品,奔赴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盛会……吴桥这一"杂技故里",正见证 着这座通往世界的杂技之"桥"变得更加牢固和宽阔。 2008年,红姆巴斯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中国杂技表演,那时她就向往着到中国学习杂技。2016年,红姆 巴斯第一次来到吴桥,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现场观看了杂技表演。"比电视上看到的震撼多了!"从那 之后,红姆巴斯先后6次来到吴桥,慢慢从学员转变为带队老师和翻译。 在国际交流中,吴桥培养了众多杂技人才,更在一些国家催生了杂技艺术的萌芽。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副校长王洋的手机里保存着这样一条信息:"非常感谢您帮助塞拉利昂杂技学 校。这所学校使杂技 ...
重要文化成果集中发布
经济日报· 2025-09-24 23:00
9月23日晚,2025北京文化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举行,集中发布《从倡议到实践:2024中外文化 交流报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等重要文化成果,促成一批重要项目签约,更好促 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从倡议到实践:2024中外文化交流报告》分为思想引领、实践拓展、未来启示三个部分,聚焦科学指 引、政策机制、文化活动、文化遗产等领域,对2024年中外文化交流进行全面总结。报告认为,2024年 中外文化交流不断迸发新活力,正在形成多维立体发展新格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持久文化动 力。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建设成果丰硕;首届世界古典学 大会深化中外文明对话;北京打造长城保护实践新样本;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彰显古都新韵;"240小时 过境免签"带火国际文化游;琉璃河遗址考古取得多项重要突破;"爆款文创"引领文博新潮流;首届国 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推动中国诗歌走向世界;"全球Z世代逛北京"感受中华文化;北京率先实施 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成果科研分量重、行业价值高、辐射效应大,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创新性突出。中 ...
报告: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多维立体发展新格局
中国青年报· 2025-09-24 11:45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贾晓静)9月23日,《从倡议到实践:2024 中外文化交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发布。报告发现,在实践发展方面,中外 文化交流呈现多维立体发展的新格局。 《从倡议 到实践:2024中外文化交流报告》封面。主办方供图 报告提出,在理念引领方面,融通互鉴的中国理念为中外文化交流指引方向。2024年,习近平主席亲自 擘画、亲身参与,把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文明观""治理观"带到五大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前所未 有地蓬勃发展。中方提出的一系列全球倡议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彼此协同,共同绘就全球文明交流 互鉴新盛景。 报告显示,2024年,中外文化交流形成"机制引领、多元融合、路径创新、技术驱动、全民参与"的多维 立体发展格局。具体来看:一是政策机制协同驱动,人文交流成效明显;二是文化产品深度共鸣,思想 共振显著增强;三是多元平台综合赋能,文化交流高频"出圈";四是中外合作广度拓展,深度融合成果 丰硕;五是文化遗产传承焕新,文明互鉴激活文脉。 报告主要内容由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环节介绍。杜占元表示,在习近 ...
阿根廷首都举行中国民乐专场演出
新华网· 2025-09-24 00:56
文化活动 - 中国音乐学院师生使用琵琶、扬琴、笛子、箫等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多首传统乐曲 [1] - 演出由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中国音乐学院等共同举办 [1] - 中国民乐专场演出于9月22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科隆剧院举行 [1]
2025北京文化论坛重要成果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00:51
文化科技融合成果 - 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创新性突出 运用数智化技术革新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传播方式 [2] - 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创新性突出 形成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示范性实践 [2] -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X射线吸收谱技术助力原子级解析宋代青白瓷呈色机理 提供文化创新创造的鲜活样本 [2][3]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 H5智能电视落地应用程序作为集中发布成果 [3] - 人民网AI之眼智能终端国家博物馆应用项目完成签约 签约单位包括人民网和国家博物馆 [4] 人工智能应用发展 - 第四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引领性鲜明 从技术落地维度践行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径 [2][3] - 人工智能服务未成年人伦理规范共识突破性显著 通过机制创新助推行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2][3] - 中国—东盟AI艺术创作研究中心项目完成签约 签约单位包括北京市文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 [4] - 大型社会模拟器作为全球首个社会实验室 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文化群体交流协商过程 [12] - 算法推荐智能创作虚拟主播等新技术不断重塑媒体生态 用户获取信息方式发生深刻改变 [10] 中外文化交流实践 - 2024中外文化交流报告体现新时代中国理念和实践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活力并为世界提供中国答案 [3] - 中外文化交流形成机制引领多元融合路径创新技术驱动全民参与的多维立体发展格局 [3]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与12个国家主流媒体达成新闻服务合作 突破性显著 [2][3] - 中德全球治理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项目完成签约 签约单位包括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席勒研究院 [4] -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深化中外文明对话 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 [3] 文化建设项目发布 -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建设成果丰硕 [3] -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彰显古都新韵 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 [3] - 北京率先实施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 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 [3] - 科学家精神和科学文化主题文库出版工程引领性鲜明 从理论创新维度践行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2][3] -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突破百卷 作为集中发布成果 [4] 媒体技术变革 - 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技术创新正在重新定义媒体传播的方式和边界 [10] - 深刻思想与技术创新两翼齐飞 才能不断产生化学反应实现有效传播 [10] - 好作品自带流量自会发声 优质内容始终是舆论场的硬通货稀缺品 [10] - 广电视听丝路北京—阿拉伯合作行动作为集中发布成果 [4] - 优秀微短剧创作扶持计划由中宣部文艺局发布 [3]
报告:中外文化交流正在形成多维立体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5:05
在实践发展方面,2024年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多维立体发展的新格局。中外合作广度拓展,深度融合成果 丰硕。2024年,中外文化交流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中外科技合作强势驱动,形成文化交流创 新生态链;中外卫生合作深入推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外环境治理合作拉紧纽带,引领全球 生态文明建设;中外媒体夯实合作基础,促进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 报告谈到,2024年中国文化遗产传承焕新,文明互鉴激活文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大突破,北京 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外共同 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发掘古典文明的当代价值,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力量。 展望未来,报告称,中外文化交流正迈向繁荣兴旺的新阶段。中外文化交流将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 史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愿与各国携手,以文化交流为纽带,以文明互鉴为桥梁,共同应对全球性 问题,为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贡献智慧和力量。(完)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徐婧)从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系列全球倡议落实见效,中华文化与 世界文化深度交流,有力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包容共存、交流 ...
在开放中创机遇 在交融中谋发展(记者札记)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41
在开放中创机遇,在交融中谋发展。界江不仅是边界,也是合作的起点。转型不再是挑战,而是共赢的 机遇。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2日 17 版) 曾以"煤城"著称的鹤岗,正将资源转型的探索与中外交融的实践相结合,书写开放发展的新篇章。 鹤岗的开放,始于以人为本的温度。乌干达籍外教丽萨因肠胃不适就医,医生流利的英语消解了语言壁 垒;喀麦隆小伙鲍里斯的妻子待产,医院志愿者全程协助沟通……公共服务的国际化适配,让归属感成 为开放的坚实基础。 文化的交融,藏在烟火气的共鸣之中。俄罗斯厨师亚基莫夫带着秘制酱料,在鹤岗小串烧烤竞赛中与本 地厨师切磋;界江文化旅游节上,俄罗斯歌曲《喀秋莎》的旋律与中国东北民歌交织;俄罗斯青少年通 过研学触摸冰雪文化……文体搭台,中外元素在烟火气中交融。 转型的关键,在于文化赋能。中俄康养套餐,将俄罗斯桑拿与中医艾灸结合;文创产品印上中俄双语渔 家故事,让"三花五罗"的美味增添文化附加值;互市贸易区里,俄罗斯膨化大豆粉加工成豆油……中外 文化交流、经济融合,正在成为经济升级的支撑。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
奥地利电影展在京开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9 01:00
公司业务拓展 - 中影集团与奥地利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2025奥地利电影展 这是继2024荷兰电影展成功举办后在中外文化交流领域的又一次跨越与深化 [1][2] - 影展覆盖北京 上海 嘉兴 太原 深圳 南京 厦门7座城市进行巡回展映 展映时间持续至9月30日 [3] 行业文化交流 - 影展精选7部奥地利电影作品 时间跨度超过10年 包括2009年戛纳金棕榈奖作品《白丝带》和2019年获奖作品《吉普赛女王》 [2] - 开幕影片《零卡社团》为首度登陆国内大银幕的奥地利惊悚作品 包含东方文化元素如莲花和旗袍 [2][3] - 奥地利导演杰西卡·豪斯娜和作曲马库斯·班德尔亲临北京开幕式现场 与中国传媒大学专家进行电影创作与跨国文化交流对话 [3] 战略合作意义 - 此次活动标志着中奥建交50多年来在电影领域合作的新尝试与新开始 [1] - 通过影展打破将奥地利单纯视为"音乐之都"的刻板印象 展现其电影文化的多元活力与叙事力量 [2]
外籍学员吴桥学艺 中国杂技“花开”海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7 22:59
图①:来自孟加拉国的学员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排练厅内练习杂技。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图②:老挝学员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进行"顶花坛"基础训练。 图③:学员叶纳带领的埃塞俄比亚杂技团在欧洲演出。 图④:外籍学员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进行毕业汇报演出。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提供 河北省吴桥县是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杂技表演历史悠久,日常的锅碗瓢盆,在这里摇身一变成 为表演道具,引来掌声不断。当地有"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之说。 到吴桥学杂技的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自2002年起开始承担对外籍杂技学 员的培训任务,至今已持续23年,学员遍及亚洲、非洲及拉美等34个国家和地区,总人数超700人。 这些外国人在吴桥练就绝活,改变人生。塞拉利昂学员安娜·威廉姆斯说:"吴桥杂技给许多塞拉利昂儿 童带去了人生的希望。" 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将于9月28日至10月8日举办,许多曾经的外籍学员将再次踏上吴桥的 土地,交流技艺、续写友谊。 跨国学习技艺 记者走进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排练厅时,22名来自孟加拉国的青少年正排成长队,在中国教练马淑 ...
Welcome to Tianjin!上合文化交流之旅,走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30 13:45
上合峰会与天津文化展示 - 天津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峰会 凸显其作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的地位 [1] - 峰会通过文化体验活动展示天津特色 包括公园运动、美食、历史文物和茶艺 以促进国际青年交流与友谊 [1][2][4][5] 文化体验与交流活动 - 公园活动中展示天津传统太极拳运动 埃及留学生计划将太极养生理念引入埃及 [1] - 天津美食如煎饼馃子、狗不理包子成为文化媒介 体现城市细致讲究与国际开放包容的特点 [2] - 博物馆展示明永乐青花瓷盘 使用西亚进口颜料和中国景德镇瓷土 体现中外文化融合与贸易历史 [4] - 天津茉莉花茶拼配工艺作为非遗项目 青年通过茶道交流探讨历史与未来 并共同宣读"共护文明"天津倡议 [5] 国际青年参与与影响 - 来自埃及和俄罗斯的留学生参与文化体验 代表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推动文化交流 [1][5] - 7月23日上合组织10国青年代表发布天津倡议 通过文化论坛和技能大赛建立友谊 以青春姿态诠释"上海精神"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