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富科技(QFIN)

搜索文档
QFIN(QFIN)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0 01: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Q1总贷款促成和发起量同比增长15.8%,季度提成率达5.7%,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 [7] - 非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59.9%至19.3亿元人民币,摊薄后非GAAP每股美国存托股票收益(EPADS)同比增长78.5%至13.5元人民币 [7] - 2025年Q1总营收为46.9亿元人民币,高于2024年Q4的44.8亿元人民币和去年同期的41.5亿元人民币 [22] - 信用驱动服务收入2025年Q1为31.1亿元人民币,高于2024年Q4的28.9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的30.2亿元人民币相近 [22] - 平台服务收入2025年Q1为15.8亿元人民币,高于去年同期的11.4亿元人民币,略低于2024年Q4的15.9亿元人民币 [23] - 销售和营销费用环比增长13%,同比增长42% [24] - 90天逾期率2025年Q1为2.02%,低于2024年Q4的2.09%;首日逾期率为5%,高于2024年Q4的4.8%;30天回收率为88.1%,与2024年Q4基本持平 [26] - 风险承担贷款新拨备2025年Q1约为22.3亿元人民币,高于2024年Q4的20.7亿元人民币;前期拨备转回约为11.4亿元人民币,高于2024年Q4的10.2亿元人民币 [27] - 拨备覆盖率2025年Q1为666%,为历史高位,高于2024年Q4的617% [27] - 非GAAP净利润2025年Q1为19.3亿元人民币,略低于2024年Q4的19.7亿元人民币 [28] - 摊薄后非GAAP每股美国存托股票收益2025年Q1为13.53元人民币,高于去年同期的7.58元人民币,略低于2024年Q4的13.66元人民币 [28] - 有效税率2025年Q1为18%,高于通常的约15% [28] - 杠杆率2025年Q1为2.7倍,接近历史低位 [29] - 2025年Q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约为28.1亿元人民币,低于2024年Q4的30.5亿元人民币 [2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2025年Q1为140.3亿元人民币,高于2024年Q4的103.6亿元人民币 [2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嵌入式金融业务2025年Q1新增7个渠道,新授信用户同比增长36%,贷款量同比激增约106%,整体资产回报率(ROA)环比提高20% [13][14] - 技术解决方案业务2025年Q1与3家中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建立合作,该业务板块贷款量同比增长约144% [1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未提及相关内容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25年初开始大规模推出“AI + 信贷”战略,计划年底前招聘100名算法工程师,加速向AI原生组织转型 [8] - 成立Deepbank部门,推动“AI + 银行代理”产品研发,支持金融机构智能升级 [9] - 风险管理方面,试点由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端到端风险管理框架,提升AUC至0.64,升级数据挖掘能力,开发用户画像代理 [10] - 用户获取上,适度增加支出,探索更多渠道,营销AI代理提高用户画像准确性,新授信用户转化为新借款人的转化率同比提高33% [12][13] - 国际上,聚焦监管环境相对稳定市场的次优级细分市场,利用领先金融科技能力构建竞争优势 [19] - 新贷款促进规则4月发布,行业将更有序健康发展,公司作为领先企业将受益于竞争环境改善 [36][3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有温和复苏迹象,全球经济正经历深刻技术变革和结构变化,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有企稳迹象,为消费信贷行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6][17][18] - 对公司未来谨慎乐观,短期聚焦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资本配置和提高股东回报,长期继续执行“一核两赢”战略 [18] - 预计核心贷款促成业务保持高质量增长,技术解决方案业务助力金融机构智能转型 [19] 其他重要信息 - 2025年Q1发行66亿元人民币资产支持证券(ABS),同比增长约25%,资金成本环比下降30个基点,预计未来季度资金成本较Q1略有下降 [12] - 2025年Q1新增154万新授信用户,同比增长6%,新借款人同比增长约41%至113万 [12] - 2025年发行6.9亿美元可转换优先票据,所得款项100%用于股票回购,采用现金平价结算结构减少对现有股东潜在摊薄 [19] - 结合1月1日生效的4.5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预计今年总回购不少于6.8亿美元,预计总股数较年初减少约11% [20]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非GAAP净利润在17.5 - 18.5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24 - 31% [3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2025年10月新贷款促进规则生效后有何影响,公司目前信贷质量趋势如何,与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相比怎样,是否会影响全年预期贷款增长? - 新规则是积极信号,监管认可贷款促进平台价值,将促进行业更有序健康发展,公司作为领先企业将受益于竞争环境改善 [36][37] - 目前资产质量基本稳定,C2M2比率波动在窄幅区间,2025年Q1为0.6%,优于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预计未来保持稳定,无需大幅调整风险政策 [38][39] - 全年贷款量增长主要取决于消费者信贷需求,Q1信贷需求有温和复苏迹象,整体趋势企稳,但全球贸易环境增加宏观不确定性,公司将保持谨慎运营,业务模式多元化可灵活调整资产配置,全年贷款量增长预期基本不变 [40][41] 问题2: 资产质量指标方面,首日逾期率连续两个季度上升至5%,C2M2比率达0.6%,原因是什么,未来趋势如何;近两个月信贷需求趋势怎样? - C2M2比率波动符合预期且在目标范围内,资产质量健康;首日逾期率上升主要因贷款组合变化,嵌入式金融渠道贷款量占比Q1较上季度增加31%,该业务首日逾期率较高,且整体贷款量环比基本持平,早期贷款占比小,首日逾期率通常较低 [44][45] - 4月因关税影响略微收紧信贷标准,此后风险指标保持稳定,预计全年C2M2比率在0.6%左右保持稳定,前提是宏观环境无重大变化 [45][46] - 4月日均贷款量与3月基本持平,受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影响借款人活动有波动,公司通过多元化渠道合作扩大客户覆盖范围以缓解信贷需求潜在下降;5月信贷需求环比略有下降,部分因五一假期,属正常季节性因素,预计Q2贷款量基本按年初计划推进 [47][48] 问题3: 近期中美贸易升级,关税紧张局势对公司未来有何潜在影响,是否会收紧贷款标准;管理层针对潜在ADR退市风险采取什么策略,是否考虑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是否会采取措施提高香港股票流动性? - 关税对公司业务直接影响有限,大部分贷款为消费贷款,Q1涉及出口行业的贷款仅占约4%,其中可能受美国关税显著影响的仅约1%,公司已调整交易和资产配置策略以减轻影响 [50][51] - 中美关税谈判有积极进展,对信贷需求和资产质量有利,但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增加中国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消费情绪,4月公司谨慎收紧风险策略,目前整体风险水平基本稳定,将继续监测并动态调整策略,多元化业务模式使公司更灵活应对挑战 [51][52] - ADR退市风险每隔几年因美国政治需求出现,5月初中美达成暂定关税协议,退市风险较4月初明显降低,公司已评估潜在风险并制定应对计划 [53] - 2022年11月公司完成在香港二次上市,为股东提供更多交易选择,即使ADS被迫退市,投资者仍可在香港无缝交易股票;目前约99%交易在美股市场,香港市场交易清淡,若退市,交易将自然转移至香港,香港市场流动性将显著提高,届时香港上市将自动转为主要上市,公司只需提交额外文件,二次上市已为股东提供足够保护,公司将持续监测并采取适当措施 [54][55][56] 问题4: 2025年第一季度新授信用户数量环比下降9%,获客成本(CAC)上升22%的原因是什么;4月以来贸易战可能导致贷款需求放缓,是否影响新借款人质量,公司是否调整获客策略,预计第二季度获客成本如何? - Q1单位获客成本上升主要因业务组合变化,约30%销售费用来自API渠道,该渠道为新借款人和重复借款人支付渠道费用,但计算单位成本时仅计入新用户,API渠道贷款量占比提高推高单位获客成本,但该渠道能为公司带来增量贷款,且每笔贷款获客成本低于信息流营销 [59][60] - 本季度增加信息流营销支出以获取更高质量用户,虽该渠道获客成本较高,但用户在中长期能带来更强更健康价值,公司还尝试新策略,优化获客流程,提高目标定位准确性,新授信用户转化为新借款人的转化率从去年同期约55%提高至74%,端到端获客效率健康 [60][61] - Q2以来用户信贷需求受贸易紧张局势影响,进而影响获客效率,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和竞争格局变化,调整获客节奏,评估获客成本与新用户终身价值(LTV),优化渠道以提高效率 [62] 问题5: 鉴于促进国内消费的政策刺激,未来贷款需求、银行合作伙伴资金流动性趋势如何,公司贷款策略怎样,能否长期保持低资金成本,未来是否会采取更积极贷款策略? - 年初以来中国出台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对宏观数据产生积极影响,Q1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4.6%,超市场预期,公司平台信贷需求略好于典型季节性趋势 [65] - 5月政府宣布降息和降准,预计今年资金环境相对宽松,资金成本有进一步下降空间,公司计划扩大ABS发行并优化资金结构,预计2025年资金成本较Q1略有下降 [66] - 公司贷款策略取决于风险前景和客户需求,目前风险指标基本稳定,但宏观环境仍有不确定性,将继续保持谨慎策略,追求高质量可持续增长 [66][67] - 公司关注投资组合提成率,假设年底前宏观环境无重大变化,预计2025年净提成率较2024年有所改善 [68]
QFIN(QFIN)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0 01: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Q1总贷款促成和发起量同比增长15.8%,季度提成率达5.7%,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 [6] - 非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59.9%至19.3亿元,摊薄后非GAAP每股美国存托股票收益(EPADS)同比增长78.5%至13.5元 [6] - Q1总营收46.9亿元,高于Q4的44.8亿元和去年同期的41.5亿元 [20] - 信用驱动服务收入31.1亿元,平台服务收入15.8亿元,平台服务约占季末贷款余额的56% [20][21] - 90天逾期率为2.02%,1天逾期率为5%,30天回收率为88.1%,C:M2指标升至0.6% [23] - 风险承担贷款新拨备约22.3亿元,此前拨备回拨约11.4亿元,拨备覆盖率达666% [24][25] - 非GAAP净利润19.3亿元,摊薄后非GAAP每股美国存托股票收益13.53元,有效税率为18% [26] - 杠杆率为2.7倍,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约28.1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为140.3亿元 [2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嵌入式金融业务Q1新增7个渠道,新授信用户同比增长36%,贷款量同比激增约106%,整体资产回报率环比提高20% [12][13] - 技术解决方案业务Q1与3家中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建立合作,该业务贷款量同比增长约144%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未提及相关内容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年初开始大规模推出“AI + 信贷”战略,计划年底前招聘100名算法工程师,加速向AI原生组织转型 [7] - 成立Deepbank部门,推动“AI + 银行代理”产品研发,支持金融机构智能升级 [7] - 4月推出内部AI代理平台,5月在关键职能部门部署5名数字员工,AI代理ChatBI已深度融入智能决策和业务分析工作流程 [7] - 风险管理方面,试点由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端到端风险管理框架,AUC提升至0.64,升级数据挖掘能力,开发用户画像代理 [8][9] - 保持差异化用户运营策略,适度推动贷款增长,同时保留充足风险缓冲,升级智能资产分配平台,平衡贷款组合风险与回报 [10] - 持续扩大嵌入式金融业务渠道覆盖广度和深度,拓展技术解决方案业务,与银行建立合作,助力其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12][13][14] - 国际业务聚焦监管环境相对稳定市场的近优质客户群体,利用领先金融科技能力构建竞争优势 [1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5年Q1中国经济出现温和复苏迹象,全球经济正经历深刻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行业监管政策为贷款促成模式提供明确指导,认可其价值,预计将改善行业整体健康和可持续性 [5][14][15] - 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趋于稳定,为消费信贷行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公司对未来保持谨慎乐观 [16] - 短期聚焦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资本配置和提高股东回报,长期继续执行“一核两赢”战略,核心贷款促成业务将保持高质量增长,技术解决方案业务将助力金融机构智能转型 [16][17] 其他重要信息 - 2025年Q1发行6.6亿元资产支持证券(ABS),同比增长约25%,资金成本环比下降30个基点,预计未来季度资金成本将从Q1水平略有下降 [11] - Q1新增154万新授信用户,同比增长6%,新增借款人约113万,同比增长约41%,新授信用户转化为新借款人的转化率同比提高33% [11][12] - 2025年发行6.9亿美元可转换优先票据,所得款项100%用于股票回购,采用现金平价结算结构可减少对现有股东的潜在摊薄,3月25日完成2.27亿美元股票回购,使股份数量立即减少3.6% [17] - 结合1月1日生效的4.5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预计今年总回购金额不少于6.8亿美元,预计总股份数量较年初减少约11% [1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2025年10月新贷款促成规则生效后会有何影响?QFIN目前信贷质量最新趋势如何,与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相比怎样,是否会影响全年预期贷款增长? - 新规则是积极信号,监管认可贷款促成平台价值,旨在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淘汰长尾平台,鼓励银行与领先平台建立长期互利伙伴关系,公司作为行业领先者将受益于竞争环境改善 [33][34] - 目前资产质量基本稳定,C2M2比率波动在窄幅区间内,Q1为0.6%,优于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预计未来保持稳定,无需大幅调整风险政策 [35][36] - 全年贷款量增长主要取决于消费者信贷需求,Q1信贷需求有温和复苏迹象且整体趋势趋于稳定,但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增加宏观不确定性,公司将保持谨慎运营,业务模式多元化使其可灵活调整资产配置和平衡增长与风险,全年贷款量增长预期基本不变 [37][38] 问题2: 资产质量指标方面,1天逾期率连续两个季度上升至5%,C2M2比率升至0.6%,背后原因是什么,未来趋势如何?近两个月信贷需求趋势如何? - C2M2比率波动符合预期且在目标范围内,资产质量与历史趋势相比处于健康水平,1天逾期率上升主要因贷款组合变化,Q1嵌入式金融渠道贷款量占比环比增加31%,该业务线1天逾期率高于应用程序或H5业务,且整体贷款量环比基本持平,早期贷款占比减少,通常早期贷款1天逾期率较低 [42][43] - 4月因关税影响不确定性略微收紧信贷标准,此后风险指标保持稳定,预计全年C2M2比率在宏观环境无重大变化情况下将稳定在0.6%左右 [43][44] - 4月平均每日贷款量与3月基本持平,受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影响借款人活动有波动,但公司通过多元化渠道合作扩大客户覆盖范围,可缓解信贷需求潜在下降,5月信贷需求环比略有下降,部分因五一假期,属正常季节性因素,预计Q2贷款量基本按年初计划推进 [45][46] 问题3: 近期中美贸易升级,关税紧张局势未来对公司有何潜在影响,是否会收紧贷款标准?管理层针对潜在ADR退市风险目前采取什么策略,是否考虑在香港进行双重主要上市或采取措施提高香港股票流动性? - 关税对公司业务直接影响有限,大部分贷款为消费贷款,Q1涉及出口行业的贷款仅占总贷款量约4%,其中可能受美国关税显著影响的仅约1%,公司已调整交易和资产配置策略以减轻潜在影响 [48][49] - 中美关税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对信贷需求和资产质量有利,但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增加中国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可能影响人们消费情绪,4月公司谨慎收紧风险策略,目前整体风险水平基本稳定,将继续监测关税情况对风险表现的影响并动态调整策略,多元化业务模式使其能更灵活应对潜在挑战 [49][50] - ADR退市风险每隔几年因美国政治需求重新出现,5月初中美就关税达成初步协议,退市风险较4月初明显降低,但公司已仔细评估潜在风险并制定应对计划 [52] - 2022年11月公司完成在香港二次上市,为股东提供更多交易选择,即使ADS被迫退市,投资者仍可在香港市场无缝交易股票,目前约99%交易 volume 在美国市场,香港市场交易清淡,若被迫退市,交易将自然转移至香港,香港上市将自动转为主要上市,公司只需提交额外文件,二次上市已为股东提供足够保护,公司将持续监测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53][54][55] 问题4: Q1新授信用户数量环比下降9%,但获客成本(CAC)上升22%,原因是什么?4月以来贸易战可能导致贷款需求放缓,是否影响新借款人质量,公司是否调整获客策略,预计Q2获客成本如何? - Q1单位获客成本上升主要因业务组合变化,该季度约30%销售费用来自API渠道,与其他渠道不同,API渠道对新借款人和重复借款人都收取渠道费用,但计算单位用户成本时仅统计新用户,当API渠道贷款量占比提高时,会推高单位获客成本,但API渠道为公司带来增量贷款量,且通过API渠道每笔贷款的获客成本低于信息流营销,首笔贷款发放即可收回成本 [58][59] - 该季度增加了信息流营销支出以获取更高质量用户,尽管这些渠道获客成本通常较高,但用户在中长期能带来更强健和健康的价值,公司还尝试了新策略,针对不同定价细分市场定制方法并在全年旅程中应用不同运营方式,新授信用户转化为新借款人的转化率从去年同期约55%提高至74%,端到端获客效率保持健康 [59][60][61] - Q2以来用户信贷需求受贸易紧张局势影响,进而影响公司获客效率,未来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和竞争格局变化,相应调整获客节奏,仔细评估获客成本与新用户终身价值(LTV),进一步优化渠道以提高效率 [62] 问题5: 鉴于促进国内消费的政策刺激,未来贷款需求、银行合作伙伴资金流动性趋势如何,公司贷款策略怎样,能否长期保持低资金成本,未来是否会采取更积极的贷款策略? - 年初以来中国出台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对宏观数据产生积极影响,Q1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4.6%,超市场预期,公司平台信贷需求略好于典型季节性趋势 [65] - 5月政府宣布降息和降准,预计今年资金环境相对宽松,资金成本有进一步下降空间,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ABS发行并优化资金结构,预计2025年资金成本较Q1略有下降 [66] - 公司贷款策略取决于风险前景和客户需求,目前风险指标基本稳定,但宏观环境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将继续保持谨慎策略,追求高质量和可持续增长 [66][67] - 公司关注投资组合提成率,假设到年底宏观环境无重大变化,预计2025年净提成率较2024年有所改善 [68]
QFIN(QFIN)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5-19 23:07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用户达到5840万[13] - 2025年第一季度贷款促成量为88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8%[13] - 2025年第一季度非GAAP净收入为19.2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7%[13] - 2025年第一季度总净收入为4,691百万人民币,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4,482百万人民币增长了4.7%[65] - 2025年第一季度非GAAP净收入为1,926百万人民币,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1,972百万人民币有所下降[64] 用户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借款人达到3550万[27] - 2025年第一季度,平均提款金额为8600人民币,合同加权平均期限为10.2个月[22] - 2025年第一季度,重复借款人的贷款量贡献达到95.1%[22] 财务指标 - 2025年第一季度贷款余额为1403亿人民币,占平台服务贡献的58.1%[59] - 2025年第一季度用户获取成本为384百万人民币,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312百万人民币增加了23.1%[66]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和市场费用占贷款促成总额的比例为0.80%[66] - 2025年第一季度一般和行政费用占贷款促成总额的比例为0.22%[66] - 2025年第一季度贷款促成、发起和服务费用占贷款促成总额的比例为0.67%[66] 逾期和回收率 - 2025年第一季度的D1逾期率为6.8%,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6.4%有所上升[68] - 2025年第一季度30天回收率为84.0%[68] 股东回报 - 公司累计回购价值为9.05亿美元,股本减少21%[15] - 2024年每股分红为1.30美元,较2021年的0.54美元增长了141%[17]
奇富科技(03660)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5-19 22:30
平台连接数据及用户数据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平台累计连接163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和2.682亿名潜在信贷需求消费者,较上年增长11.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获批授信额度用户为5840万人,较2024年同期增长11.6%[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累计成功提款借款人(含重复借款人)为3550万人,较2024年同期增长13.8%[5] 贷款业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合作伙伴通过平台发起24401374笔贷款[5]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撮合及发起贷款规模达8888.3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5.8%,较上季度减少1.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贷余额总额为14027.3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5.5%,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2.4%[5] - 2025年第一季度,平台金融机构发起贷款加权平均合约期限约为10.17个月,2024年同期为10.10个月[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平台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90天+逾期率为2.02%[5] - 2025年第一季度,平台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复贷量为95.1%[5] 财务关键指标数据(净收入) - 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总额为469.07亿元(6.464亿美元),上季度为448.23亿元[10] - 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总额4690.7百万元(646.4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4153.2百万元,上季度为4482.3百万元[13] - 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总额为46.9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41.53亿元人民币增长12.94%[45] 财务关键指标数据(营收、利润等综合)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46.9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19.3亿元,成功发行6.9亿美元可转换票据[11] - 2025年第一季度信贷驱动服务净收入3110.9百万元(428.7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3016.3百万元,上季度为2889.5百万元[13] - 2025年第一季度运营成本及开支总额2716.0百万元(374.3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2789.1百万元,上季度为2591.9百万元[15]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收益1974.7百万元(272.1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1364.1百万元,上季度为1890.3百万元[18] - 2025年第一季度非公认可会计准则经营收益2104.3百万元(290.0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1408.7百万元,上季度为1950.0百万元[18] - 经营利润率为42.1%,非公认会计准则经营利润率为44.9%[19] - 所得税开支前收益为人民币22.202亿元(3.06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5.262亿元,上季度为人民币19.327亿元[19] - 净利润为人民币17.966亿元(2.476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1.601亿元,上季度为人民币19.127亿元[19] - 每股全面摊薄美国存托股净收益为人民币12.62元(1.74美元)[21] - 净利润率为38.3%,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率为41.1%[20] - 公司应占净利润为人民币18.002亿元(2.481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1.643亿元,上季度为人民币19.166亿元[20]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7.9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11.60亿元人民币增长54.91%[45]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8.0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11.64亿元人民币增长54.64%[45]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普通股净收益为6.41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3.73元人民币增长71.85%[46] - 2025年第一季度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率为38.3%,较2024年的27.9%增长10.4个百分点[51] - 2025年第一季度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率为41.1%,较2024年的29.0%增长12.1个百分点[51] - 2025年第一季度公认会计准则经营利润率为42.1%,较2024年的32.8%增长9.3个百分点[51] 贷款撮合及服务 - 重资本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贷款撮合及服务 - 重资本为429.8百万元(59.2百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243.8百万元,上季度为363.0百万元[13] 逾期及回收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首日逾期率为5.0%,30天回收率为88.1%[11] 新增授信用户渠道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新增授信用户中近半数来自嵌入式金融合作夥伴,该渠道放款量大幅增长[11] 轻资产模式等在贷余额占比数据 - 截至季度末,轻资产模式、智信和全面技术解决方案的在贷余额占比达约56%[11] 股份回购计划数据 - 2025年股份回购计划授权公司自2025年1月1日起12个月内回购不超4.5亿美元美国存托股或A类普通股,截至2025年5月19日已回购约440万股,金额约1.78亿美元[28] - 2025年3月股份回购计划授权公司用发售可转换优先票据所得款项净额回购股份,已发售本金总额6.9亿美元可转换优先票据,定价时回购约510万股,价值约2.27亿美元,预计用剩余约4.5亿美元继续回购[29] 第二季度业绩预计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预计净利润16.5亿 - 17.5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17.5亿 - 18.5亿元,同比增长24% - 31%[30] 已发行在外普通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已发行在外普通股为2.68930496亿股[23] 资产负债权益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为48132618千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55627168千元人民币(7665629千美元)[43]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为42780568千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50412741千元人民币(6947061千美元)[43]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352050千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5214427千元人民币(718568千美元)[43]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为23886399千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32511226千元人民币(4480165千美元)[44]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7472209千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16377238千元人民币(2256843千美元)[44]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6414190千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16133988千元人民币(2223322千美元)[44] - 2024年12月31日权益总额为24246219千元人民币,2025年3月31日为23115942千元人民币(3185464千美元)[44] 财务指标评估及决策依据数据 - 公司使用非公认会计准则经营收益等指标评估经营业绩及进行财务和营运决策[39] 前瞻性陈述风险数据 - 公告中的前瞻性陈述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实际业绩可能与陈述内容有重大差异[41] 现金流量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8.0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19.58亿元人民币增长43.27%[48]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2.4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31.38亿元人民币增长3.25%[48] - 2025年第一季度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4.4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的17.75亿元人民币增长206.98%[48] 汇率换算数据 - 2025年3月31日人民币按7.2567元兑1.00美元的汇率换算为美元[40]
Qifu Technology Announces First Quarter 2025 Unaudited Financial Results
Globenewswire· 2025-05-19 22:00
文章核心观点 Qifu Technology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报 虽宏观经济有挑战但业务和财务表现良好 公司将聚焦业务质量和可持续性 并加大AI投入 同时推进股份回购计划 [1][4][6][8] 第一季度业务亮点 - 平台连接金融机构和潜在信贷需求消费者数量增加 累计获批信贷额度用户、成功提款借款人数量均上升 [4] - 金融机构通过平台发放贷款笔数多 贷款促成和发放总量增长 资本轻模式等贷款量占比近半 [4] - 贷款加权平均合同期限延长 90天以上逾期率为2.02% 重复借款人贡献高 [4] - 发行创纪录资产支持证券 混合融资成本下降 近半新额度用户通过嵌入式金融伙伴获取 该渠道贷款量显著增加 [7] 第一季度财务亮点 - 总净收入、净收入、非GAAP净收入等指标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有不同变化 [5] - 完成6.9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发行 为加速股份回购提供资源 [8] 第一季度财务结果 净收入 - 总净收入46.907亿元 信贷驱动服务和平台服务净收入有不同变化 [5][9][14] 各项费用 - 总运营成本和费用27.16亿元 各项费用有不同增减变化 [17] 利润情况 - 营业收入、非GAAP营业收入、税前收入、净利润等指标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有不同变化 [25][26][28] 其他财务指标 - 加权平均基本和摊薄ADS数量、普通股数量等情况 [30] 逾期率情况 - 展示平台所有贷款30天以上和180天以上逾期率历史累计数据 不包括“ICE”和总技术解决方案贷款 [31] 股份回购情况 - 2024年11月19日获批4.5亿美元股份回购计划 截至2025年5月19日已回购约440万份ADS 花费约1.78亿美元 [32][33] - 2025年3月25日获批新股份回购计划 用可转换债券净收益回购 已回购约510万份ADS 价值约2.27亿美元 预计用剩余约4.5亿美元继续回购 [34] 业务展望 - 因宏观经济不确定性 公司2025年业务规划保持谨慎 预计第二季度净收入16.5 - 17.5亿元 非GAAP净收入17.5 - 18.5亿元 同比增长24% - 31% [35] 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 - 展示2024年12月31日、2025年3月31日资产、负债和权益情况 [46] 运营表 - 呈现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情况 [47] 现金流量表 - 显示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投资、融资活动现金流量等情况 [48] 综合收益表 - 展示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其他综合收益等情况 [49] GAAP和非GAAP结果调节表 - 对GAAP和非GAAP净收入、营业收入等指标进行调节 [50][51]
3 Stocks to Buy From the Booming Technology Services Market
ZACKS· 2025-05-16 16:56
行业概述 - 技术服务业在后疫情时代实现强劲增长,主要受远程工作快速普及和全球数字化转型推动 [1] - 行业涵盖软件开发、数据处理、硬件制造和通信设备等领域,服务对象包括消费者和企业市场 [3] - 5G、区块链、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等技术进步推动行业扩张,同时引发数据安全问题关注 [1] 行业驱动因素 - 服务需求持续健康,收入、利润和现金流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支撑稳定分红 [4] - 2024年美国GDP年增长率达2.8%,非制造业PMI在59个月中有56个月高于50%临界点 [5] - 生成式AI市场预计未来10年以42%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32年规模达1.3万亿美元 [6] 行业表现 - 过去一年行业回报率达42.1%,远超商业服务板块(12%)和标普500指数(12.4%) [9] - 当前行业EV/EBITDA为31.02倍,高于标普500(16.6倍)和商业服务板块(12.03倍) [12] - 近五年行业估值区间为22.13-40.7倍,中位数29.86倍 [12] 重点公司分析 AppLovin (APP) - 通过AI优化机器学习模型,提升电商和网页广告解决方案的第三方平台集成度 [16][17] - 游戏生态创新成效显著,正将成功经验复制至新领域 [19] - 2025年盈利预期上调22%,预计同比增长85.2%,股价一年涨幅达340.5% [20] Priority Technology (PRTH) - 整合支付、商户服务和银行解决方案,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 [23] - CFTPay平台客户数量和合作伙伴集成度显著提升 [24] - 2025年盈利预期增长超100%,股价一年上涨116.8% [24] Qifu Technology (QFIN) - 通过AI优化信贷数据分析,降低获客成本,提升贷款组合质量 [27][28] - 中国消费刺激政策有望提升贷款需求,2025年盈利预期增长22.4% [29] - 股价过去一年上涨113.7%,60天内盈利预期上调8.3% [29]
金十图示:2025年05月16日(周五)热门中概股行情一览(美股盘中)
快讯· 2025-05-16 16:52
市值与股价变动 - 好未来市值149.53亿,股价上涨1.64(+1.55%) [2] - 唯品会市值77.44亿,股价上涨1.24(+6.99%) [2] - 名创优品市值63.27亿,股价下跌0.55(-2.62%) [2] - 奇富科技市值61.78亿,股价下跌0.18(-0.41%) [2] - 再鼎医药市值26.09亿,股价上涨1.44(+4.99%) [2] - 陆金所控股市值32.74亿,股价下跌0.09(-0.35%) [2] - 汽车之家市值30.39亿,股价上涨0.09(+3.08%) [2] - 雾芯科技市值21.22亿,股价上涨0.04(+2.31%) [2] - 爱奇艺市值18.30亿,股价上涨0.03(+0.30%) [2] - 乐信市值14.56亿,股价下跌0.01(-0.11%) [2] - 网易有道市值15.74亿,股价下跌0.01(-0.17%) [2] - 老虎证券市值11.54亿,股价上涨0.20(+2.12%) [2] - 高途市值9.92亿,股价下跌0.24(-5.18%) [2] - 虎牙市值8.20亿,股价下跌0.03(-0.81%) [2] - 诺亚控股市值5.37亿,股价上涨0.28(+4.71%) [2] - 逸仙电商市值5.22亿,股价下跌0.10(-1.89%) [4] - 达达市值4.85亿,股价下跌0.01(-0.49%) [4] - 趣店市值4.76亿,股价上涨0.12(+4.26%) [4] - 金融壹账通市值3.24亿,股价下跌0.19(-1.73%) [4] - 搜狐市值3.01亿,股价上涨0.04(+0.84%) [4] - 迅雷市值2.83亿,股价上涨0.06(+0.76%) [4] - 斗鱼市值2.77亿,股价上涨0.13(+3.80%) [4] - 宝尊电商市值2.09亿,股价上涨0.04(+1.22%) [4] - 小牛电动市值1.95亿,股价上涨0.07(+1.09%) [4] - 第九城市市值1.71亿,股价上涨0.03(+0.22%) [4] - 猎豹移动市值1.24亿,股价上涨0.10(+2.44%) [4] - 途牛市值1.10亿,股价上涨0.01(+1.64%) [4] - 云米市值9003.42万,股价上涨0.04(+3.13%) [4] - 天境生物市值8712.20万,股价上涨0.06(+7.29%) [4] - 新氧市值7222.04万,股价下跌0.00(-0.07%) [4] - 华米科技市值4224.21万,股价下跌0.10(-1.11%) [4] - 磨菇街市值1830.86万,股价下跌0.03(-1.40%) [4] - 极光市值5395.67万,股价上涨0.32(+12.21%) [4] - 玖富市值1636.49万,股价上涨0.07(+5.30%) [4] - 开心汽车市值996.75万,股价下跌0.01(-3.66%) [4] - 房多多市值1163.01万,股价下跌0.02(-1.84%) [4] - 易电行市值199.37万,股价下跌0.01(-3.30%) [4] 公司比较 - 好未来、唯品会、名创优品市值分别为149.53亿、77.44亿、63.27亿 [2] - 奇富科技、再鼎医药、陆金所控股市值分别为61.78亿、26.09亿、32.74亿 [2] - 汽车之家、雾芯科技、爱奇艺市值分别为30.39亿、21.22亿、18.30亿 [2] - 乐信、网易有道、老虎证券市值分别为14.56亿、15.74亿、11.54亿 [2] - 高途、虎牙、诺亚控股市值分别为9.92亿、8.20亿、5.37亿 [2] - 逸仙电商、达达、趣店市值分别为5.22亿、4.85亿、4.76亿 [4] - 金融壹账通、搜狐、迅雷市值分别为3.24亿、3.01亿、2.83亿 [4] - 斗鱼、宝尊电商、小牛电动市值分别为2.77亿、2.09亿、1.95亿 [4] - 第九城市、猎豹移动、途牛市值分别为1.71亿、1.24亿、1.10亿 [4] - 云米、天境生物、新氧市值分别为9003.42万、8712.20万、7222.04万 [4] - 华米科技、磨菇街、极光市值分别为4224.21万、1830.86万、5395.67万 [4] - 玖富、开心汽车、房多多市值分别为1636.49万、996.75万、1163.01万 [4] 股价表现 - 好未来股价上涨1.55%,唯品会上涨6.99%,名创优品下跌2.62% [2] - 奇富科技下跌0.41%,再鼎医药上涨4.99%,陆金所控股下跌0.35% [2] - 汽车之家上涨3.08%,雾芯科技上涨2.31%,爱奇艺上涨0.30% [2] - 乐信下跌0.11%,网易有道下跌0.17%,老虎证券上涨2.12% [2] - 高途下跌5.18%,虎牙下跌0.81%,诺亚控股上涨4.71% [2] - 逸仙电商下跌1.89%,达达下跌0.49%,趣店上涨4.26% [4] - 金融壹账通下跌1.73%,搜狐上涨0.84%,迅雷上涨0.76% [4] - 斗鱼上涨3.80%,宝尊电商上涨1.22%,小牛电动上涨1.09% [4] - 第九城市上涨0.22%,猎豹移动上涨2.44%,途牛上涨1.64% [4] - 云米上涨3.13%,天境生物上涨7.29%,新氧下跌0.07% [4] - 华米科技下跌1.11%,磨菇街下跌1.40%,极光上涨12.21% [4] - 玖富上涨5.30%,开心汽车下跌3.66%,房多多下跌1.84% [4] - 易电行下跌3.30% [4]
QFIN or SYM: Which Is the Better Value Stock Right Now?
ZACKS· 2025-05-16 16:40
行业分析 - 科技服务行业投资者可关注Qifu Technology Inc (QFIN)和Symbotic Inc (SYM)两只股票的价值投资机会 [1] - 价值投资策略建议结合Zacks Rank评级与价值风格评分系统筛选标的 [2] 公司评级 - QFIN当前Zacks Rank评级为1(强力买入) SYM评级为5(强力卖出) 反映QFIN盈利预测修正趋势更优 [3] - QFIN价值风格评分为A级 SYM为F级 显示前者估值更具吸引力 [6] 估值指标对比 - QFIN远期市盈率6.38倍 SYM高达133.59倍 [5] - QFIN PEG比率0.57(考虑盈利增长率) SYM为4.45 [5] - QFIN市净率2.1倍 SYM达37.63倍 [6] 投资建议 - 综合盈利预测改善与估值指标 QFIN当前展现出更显著的价值投资优势 [7]
QFIN Gears Up to Report Q1 Earnings: Here's What You Should Know
ZACKS· 2025-05-16 16:26
Qifu Technology (QFIN) 一季度业绩预告 - 公司计划于5月16日盘后发布2025年一季度财报 过去四个季度均超Zacks一致预期 平均盈利惊喜达14.5% [1] - 一季度收入预期为6.15亿美元 同比增长7% 增长动力来自中国刺激消费政策带动的贷款产品需求提升 [2] - 有效风险管理措施预计将扩大贷款规模并降低逾期率 从而减少损失并增强利息和手续费收入 [3] - 每股收益预期1.72美元 同比飙升68.6% 人工智能策略优化营销成本 用户和规模增长叠加高效广告投放降低获客成本 [4] - 当前Zacks排名为1(强力买入) 但盈利ESP为0.00% 模型未预测本次财报将超预期 [5] 同业公司业绩对比 - Verisk (VRSK) 一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1.73美元 超预期3.6% 同比增6.1% 总收入7.53亿美元同比增7% [6] - ABM (ABM) 一季度经调整每股收益0.87美元 超预期11.5% 同比增1.2% 总收入21亿美元同比增2.2% [7]
清仓英伟达!加仓贝壳、阿里!私募巨头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05-15 06:53
私募巨头景林资产的海外子公司景林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林香港公司),近期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的美股持仓数据,其持仓总市值为32.28亿美元(约合232.7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底有所增加。 今年一季度,景林香港公司新进阿里巴巴、禾赛科技等,加仓了脸书母公司Meta、贝壳、台积电、新东方等,减持了谷歌、微软、Sea、好未来等,清仓 了英伟达、亚马逊、VISA等公司。 记者从渠道了解到景林资产的最新观点,公司表示,当前市场情绪有所改善,继续对中国资产保持乐观,寻找"阿尔法"的投资机会。 一季度末持有32.28亿美元 前十大重仓股占比86.24% 该公司对地产行业的贝壳的增持幅度超过777%,加仓422.80万股,持股达到477.18万股,一季度末持有市值为9586.56万美元,占组合比例的2.97%;加仓 富途控股61.87万股,持股增至190.16万股,期末持仓市值为1.95亿美元;加仓台积电32.96万股,期末持股增至157.46万股,持股市值为2.61亿美元,占组 合比例的8.10%;小幅增持科技巨头苹果,持股增至78.23万股,期末持有市值为1.74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