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同星科技(301252)
icon
搜索文档
同星科技:关于召开公司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通知的公告
2024-04-14 07:40
股东大会时间 - 2024年5月8日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1] - 现场会议2024年5月8日下午14:30召开[1] - 深交所交易系统网络投票2024年5月8日上午9:15 - 9:25,9:30 - 11:30和下午13:00 - 15:00[1] - 深交所互联网投票系统2024年5月8日上午9:15至15:00投票[2] 股权登记与提案 - 股权登记日为2024年4月26日[1] - 提案需出席股东所持有效表决权二分之一以上表决通过[4] - 单独或合计持有3%以上股份股东可会议召开十天前书面提交临时提案[8] 登记相关 - 异地股东信函登记须2024年4月30日下午17:00前送达[5] - 现场登记时间为2024年4月30日上午9:00 - 12:00,下午14:00 - 17:00[5] - 已填妥及签署参会股东登记表应于2024年4月30日前送达公司[21] 其他 - 普通股投票代码为"351252",投票简称为"同星投票"[11] - 授权委托书有效期限自签署日至本次股东大会结束[17] - 提案包括《关于<2023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等[16]
同星科技:2023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徐俊)
2024-04-14 07:40
公司治理 - 2023年董事会召开4次,独立董事徐俊参会表现良好[2] - 2023年8月22日聘任张天泓为总经理等高管,任期三年[8] 合规事项 - 2023年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违规占用资金情况[6] - 2023年增加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额度事项符合规定[7] 报告披露 - 2023年按时编制并披露半年报和三季报,程序合规[7] 未来展望 - 2024年独立董事将继续加强学习并履职[10]
同星科技:募集资金年度存放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
2024-04-14 07:38
募集资金情况 - 2023年公开发行2000万股A股,发行价每股31.48元,募资62960万元,净额56016.28万元[1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5个募集资金专户合计余额399243188.65元[17][19]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56016.28万元[29] 资金使用情况 - 本期项目投入16834.32万元,利息收入净额742.36万元,结余39924.32万元[13][15] - 2023年度投入募集资金总额6834.32万元,累计投入6834.32万元[27] - 使用超募资金8100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2023年7月24日支付完毕[20][29] - 使用募集资金4340.43万元置换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2023年8月完成置换[29] 项目投资情况 - Ku换热器及智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13789.23万元,本年度投入350.32万元,进度38.80%[27] - Ku轻商系统高效器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10284.06万元,本年度投入399.89万元,进度13.61%[27] - Ku研发中心建设承诺投资4858.66万元,本年度投入984.11万元,进度40.84%[27] 其他情况 - 可使用不超过45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未使用[3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尚有超募资金18984.33万元(不含利息)未明确用途[29]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未异常,未变更项目,使用及披露无重大问题[20][22][23]
同星科技: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4-04-14 07:38
会议召开 - 第三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于2024年4月11日召开,7位董事全部出席[1] - 公司将于2024年5月8日下午14:30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13] 议案表决 - 《2023年年度报告》等多项议案表决同意7票,待提交年度股东大会审议[2][4][5][6][7][8][12] - 董事薪酬议案全体相关人员回避,直接提交年度股东大会[9] - 高管薪酬议案关联董事回避,表决同意5票[10] - 独立董事自查议案独立董事回避,表决同意4票[11] - 召开年度股东大会议案表决同意7票[13]
同星科技:监事会决议公告
2024-04-14 07:38
会议信息 - 公司第三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于2024年4月11日召开,3名监事均出席[1] 议案表决 - 《2023年年度报告》等多项议案表决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部分需提交年度股东大会审议[2][4][5][6][8][9] - 公司监事2023年度薪酬确认及2024年度薪酬方案议案全体监事回避表决,提交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9]
同星科技:关于2023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2024-04-14 07:38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公司计提资产和信用减值准备总额为 -9,007,319.71 元[2] - 2023年度计提减值准备减少公司2023年度合并利润总额9,007,319.71元[6] 减值明细 - 2023年度确认应收款项坏账损失 -3,360,878.86 元[3] - 2023年度确认应收款项融资减值损失 -527,346.38 元[3] - 2023年度确认其他信用减值损失 -776,080.93 元[4] - 2023年度确认存货跌价损失 -4,343,013.54 元[5] 信用减值细分 - 信用减值损失中应收票据坏账损失为 1,375,398.95 元[2] - 信用减值损失中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为 -4,784,890.54 元[2] - 信用减值损失中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为 48,612.73 元[2] - 信用减值损失中应收款项融资减值损失为 -527,346.38 元[2]
同星科技:审计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2023年度履职情况评估及履行监督职责情况的报告
2024-04-14 07:38
人员与客户数据 - 天健上年末合伙人238人,执业注册会计师2272人,签过证券审计报告的836人[1] - 2023年审计客户675家,同行业上市审计客户513家[1][2] 业绩数据 - 2023年业务收入34.83亿元,审计业务收入30.99亿元,证券业务收入18.40亿元[1] - 2023年审计收费6.63亿元[1] 风险与处罚情况 - 上年末累计计提职业风险基金1亿以上,职业保险累计赔偿限额超1亿[2] - 近三年执业受行政处罚1次、监管措施14次、自律监管措施6次[2] - 近三年从业人员受罚涉及50人[2] 公司决策与沟通 - 2023年续聘天健为财务审计机构[3] - 2023年底审计委员会沟通审计预审情况[6] - 2024年审计委员会审议议案并同意提交董事会[7]
同星科技: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2024-04-14 07:38
募集资金情况 - 公司发行2000万股A股,发行价31.48元/股,募集资金62960万元,净额56016.28万元[1] - 超募资金为27084.33万元[14] 资金使用情况 - 本期项目投入16834.32万元,利息收入净额742.36万元[3] - 公司使用超募资金8100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6] - 2023年使用4340.43万元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14] 项目投资进度 - 冷链物流系统环保换热器及智能模块产业化项目投资进度38.80%[12] - 轻商系统高效换热器产业化项目投资进度13.61%[12]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进度40.84%[12] - 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进度100.00%[12] 资金结余情况 - 截至期末应结余和实际结余募集资金均为39924.32万元[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尚有18984.33万元超募资金(不含利息)未明确用途[14] 资金存放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5个募集资金专户,合计余额399243188.65元[5][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存放于专用账户[14] 其他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情况[7] - 2023年同意使用不超过45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期限12个月,截至12月31日未使用[14]
同星科技:2023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张绍志)
2024-04-14 07:38
会议情况 - 2023年未召开股东大会[2] - 2023年召开4次董事会,独立董事均出席并赞成[2][3] - 独立董事参加专门会议1次,无缺席[4] 议案审议 - 2023年8月23日通过资金占用及关联交易相关议案[6][7] 人员聘任 - 2023年8月22日聘任张天泓为总经理等,任期三年[8] 未来展望 - 2024年独立董事将履职促公司业绩提高[10]
同星科技:2023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2024-04-14 07:38
业绩总结 - 2023年度销售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21.16%[2] - 2023年度合并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42.96%[2] - 2023年度归属股东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41.63%[2] - 2023年末总资产16.9006亿元,总负债5.3968亿元,资产负债率31.93%[2] 未来展望 - 完善《公司章程》等治理规章制度[14] - 发挥独立董事和专门委员会作用健全治理结构[15] - 以优异业绩做好市值管理[15] - 实现销售、利润双增长[16] - 重大产品质量投诉次数为零[16] - 无重大安全环保事故[16] 其他新策略 - 修订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内控管理制度[17] - 检查监督内控管理制度并加大考核力度[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