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朋医疗(300753)

搜索文档
爱朋医疗(300753) - 爱朋医疗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23 10:14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300753,证券简称爱朋医疗,主营疼痛管理、鼻腔及上气道管理领域医疗器械,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2022 年 11 月 21 - 23 日进行投资者关系活动,包括特定对象调研、电话会议等,有基金、机构投资者等 28 位参会,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缪飞和证券事务代表叶俞飞 [1] 产品市场情况 疼痛管理产品 - 电子注药泵用于术后、分娩、癌性疼痛,2021 年市场规模约 15 亿元,2026 年预计达 30 亿元 [1] - 麻醉深度监测仪设备理论市场容量约 10 亿元/年,耗材市场容量约 40 亿元/年 [1] 鼻腔及上气道管理产品 - 生理性海水鼻腔护理喷雾器累计销量超 3000 万瓶,市场份额领先,理论市场容量以鼻炎就诊人次计约 20 亿元/年,以患者人数计约 80 亿元/年 [2] 疼痛管理领域优势 - 取得国内首张电子注药泵医疗器械注册证,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参与行业标准编制,是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少数掌握麻醉深度监测指数的企业之一 [2] - 拥有多品牌多类型注册批件,从单品拓展至系统软件,构建产品圈,镇痛泵市场占有率领先,有学术基础和品牌效应 [2] - 三类医疗器械的注册和工艺控制需要时间和资本投入,形成壁垒 [2] 集采相关情况 集采政策 - 部分区域集采方案激进,将自费和低值耗材纳入,但整体集采政策较宽松 [2] 对公司业务影响 - 中标区域联盟采购,涉及福建、河南等地,部分价格低于出厂价,挤压经销商利润空间,影响其积极性,个别地区采购量不达标 [3] 公司应对措施 - 较早关注集采,积极占领市场、拓展渠道,开展产品升级改造、研发投入,开拓消费级产品 [3] 集采地区销售情况 - 部分地区价格在出厂价范围内,压缩经销渠道空间,经销伙伴积极性下降,但销量大幅提升,医生使用积极性未受太大影响 [3] 镇痛渗透率情况 术后镇痛 - 理念发展时间短,部分患者不知有镇痛泵,且大部分地区自费,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或采用其他镇痛方式放弃,5 年前比率约 30%,近年增长,未来 5 - 8 年有望达 50% - 60% [3][4] 分娩镇痛 - 渗透率不到 20%,部分产妇及家属认为麻醉药对婴儿有影响,存在科室分工协调问题 [4] 未来发展展望 - 疼痛管理赛道未来有较快增长机会,不仅包括镇痛泵市场,还涉及疼痛诊断、监测、治疗及康复等,公司布局慢性疼痛设备 [4] 麻醉深度监测仪情况 竞争格局 - 国内医院覆盖率低,配置率低于国际水平,进口品牌美敦力占较高份额,国产约 7 - 8 家未形成规模销售,2020 年最大规模公司收入不超 5000 万元 [4] 公司优势 - 产品定价合理,有麻醉科渠道和售后服务优势,在公立和医美机构有市场前景 [4] 成长驱动力 - 国际和国内指南推荐使用,每年约 5000 万例全麻手术理论上需使用,国产替代趋势明显,采购比例不低于 50%,且未被列入集中采购 [4][5] 鼻腔护理产品情况 产品区别 - 鼻腔护理喷雾器和电动洗鼻器应用场景和适用人群有差异,喷雾器成品溶液配比规范、有雾化和缓释功能,更安全有效、便携易操作 [5] 适应症及推广 - 适应症包括急慢性鼻炎等,已增加上呼吸道感染,定位疾病人群,针对近 3 亿患者,通过线下学术推广、包装设计、销售传播、营销推广等培养使用习惯,连续两年入选线上“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 [5][6]
爱朋医疗(300753) - 爱朋医疗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22 09:18
鼻腔护理产品市场情况 - 理论市场容量以鼻炎就诊人次计约 20 亿元/年,以患者人数计约 80 亿元/年,鼻炎患者占整个人群 17%左右,每年约 5000 万人次鼻炎就诊 [2] - 公司鼻腔护理产品市场份额约 35%,第二名常有波动 [5] 鼻腔护理产品发展现状与原因 - 处于品类快速发展阶段,复购率和百人次使用率较低,因产品模式发展时间短、消费者认知不高 [2][5] - 疫情使鼻腔冲洗认知提升,市场教育加快;产品适应症扩展到上呼吸道感染,覆盖人群增多 [5] 鼻腔护理产品优势 - 品牌及学术优势:10 年品牌耕耘,多数学术文章用其做实验数据 [5] - 产品优势:设计亲和有外观专利,基于新理念研发不同喷雾器,新增适应症扩大使用场景 [5] - 质量工艺优势:是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有三类医疗器械管理经验,采用严格灭菌工艺,有保湿功能 [5] - 营销及渠道优势:临床、零售及电商渠道同步推广,具备线下和线上运营能力 [5] 鼻腔护理产品相关问题解答 - 产品需长期使用,对恢复鼻腔环境有帮助,可降低鼻炎发作频率等 [5] - 新适应症产品去年 12 月获注册证,在做基础工作,将院内和线上同时推广 [6] - 公司在鼻腔护理领域有优势,能保持领先地位,产品线覆盖全周期,是唯一新增上呼吸道感染适应症厂家 [6] - 新生产线年产量最大达 1000 万瓶,还有备用生产线,产能跟得上 [6] 疼痛管理业务情况 - 术后镇痛和癌性镇痛进入医保概率不大,分娩镇痛约三分之一省份已纳入医保 [6] - 术后镇痛市场份额约 16 - 17%,分娩镇痛占比 40%多,行业基本完成进口替代 [6] - 业务近两年收入维持在 2.5 亿左右,增长不快,原因是疫情影响手术量、部分地区集采影响价格和经销伙伴积极性 [6][7] 公司整体情况 - 今年综合增速下降,外部原因是疫情和集中采购影响,内部原因是营销效率待提升、下沉市场投入有空间 [8] - 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接近 10% [8] - 正寻找符合战略的标的,有合适标的会用融资手段 [8] - 贴息贷款政策对麻醉深度监测仪进院有益 [8] - 2020 年开展医疗器械 CXO 业务,提供一体化服务,有 12 个左右注册人公司,项目按节点收费,可能成潜在合作标的 [8]
爱朋医疗(300753) - 爱朋医疗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21 02:18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包括特定对象调研、分析师会议等多种形式 [1] - 参与单位有申万宏源证券、嘉实基金等,参与人员包括张静含、邓云龙等 [2] - 活动时间为2022年11月18日16:00 - 17:30,地点是网络电话会议 [2][3]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王凝宇、董事会秘书缪飞、证券事务代表叶俞飞 [3] 镇痛泵市场情况 市场容量与占有率 - 术后镇痛领域占比最高,2019年住院病人手术量近7000万人次,国内术后镇痛率约35%,公司术后镇痛细分市场占有率约16% [3] - 分娩镇痛发展较快,约三分之一省份将其纳入医保报销,公司在该市场份额较高 [3] 市场驱动力 - 手术量每年约10%增长;提升镇痛率以接近欧美水准;第二代电子注药泵替代机械泵,市场规模目前约15亿元,未来预计约30亿元 [3][5] 经营压力原因 - 外部:疫情影响择期手术,集中采购影响产品价格和经销伙伴积极性 [5] - 内部:营销效率待提升,下沉市场投入有进步空间 [5] 集采影响 - 集采后价格在出厂价范围内,压缩经销渠道空间,挑战在于提升经销商积极性和开展售后服务,主力型号中标价格和出厂价基本接近 [5] 麻醉深度监测仪情况 - 国内市场进口品牌美敦力占比较高,国产未形成规模销售,公司设备在近300家医院使用 [4][5] 鼻腔护理喷雾器情况 核心技术 - 属于公知技术产品转化,工艺上需保证产品一致性、开封后抑菌和雾化效果及溶液鼻腔停留时间,公司有质量管理经验,产品累计销售超3000万瓶 [5] 销售情况 - 去年营收1.34亿元,7000万左右来自线上渠道,3000万左右来自线下零售渠道,其余来自临床渠道 [6] 防治新冠原理与临床实验 - 原理包括物理清除、杀灭抑制病毒、恢复黏膜防御功能;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观察已完成,预计年底发表结果,其他医院研究进行中 [6] 对鼻炎患者作用 - 理论上鼻炎难根治,长期使用可降低发作频率、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是儿童阶梯治疗基础方案 [7] 与电动洗鼻器对比 - 电动洗鼻器适用于重度鼻炎患者,使用依从性和便利性差,公司喷雾器更方便、标准和专业,电动洗鼻器销量占比低 [8] 市场容量与份额 - 国内过敏性鼻炎患病率17.6%,慢性鼻窦炎患病率约8%,公司线上市场份额约30 - 35% [9] 应对竞争策略 - 加强临床基础,培植新客户,挖掘复购;基于“序贯治疗”研发新产品,扩大使用场景,形成综合先发优势 [10] 双十一销售情况 - 今年双十一流量、转化量和交易量排名提升,成交量绝对值略有下降,受疫情对物流影响 [11] 产品线起源 - 2008年获鼻腔冲洗类注册证,源于麻醉科经鼻手术需求,后重点转向五官科,定位打造鼻腔及上气道管理第一品牌 [11] 纳入新冠治疗指南情况 - 公司暂未得到产品纳入第十版新冠治疗指南的相关消息 [11] 费用增长原因 - 销售费用增加因鼻腔冲洗预防新冠推广宣传及线上学术会议、渠道推广费用;研发费用增加因扩大研发投入和上海研发大楼租金成本增加 [12] 公司发展挑战与应对 面临挑战 - 上市后面临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人才市场挑战,当前经营压力受疫情、集采及内部运营管理影响 [13] 应对措施 - 加强内部运营管理,适应政策和客户需求变化;探索严肃医疗经验投射到消费医疗;调整人才配置 [13] 公司关注领域 疼痛管理领域 - 急性疼痛前期诊断和非药物镇痛有发展空间,增加新产品线推广和学术建设,期待居家治疗类产品 [14] 鼻腔上气道管理领域 - 鼻炎人群市场规模大,希望推广鼻腔洗护清洁防范意识 [14] 其他领域 - 布局快速康复和医美类产品,在脑电波采集分析上研究,不排除并购投资拓展产品 [14] 公司明年计划 疼痛管理领域 - 推广新型材料镇痛泵,拓展特定人群手术市场,加大集采地区标外市场 [15] 鼻腔护理领域 - 推广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喷雾器新品,宣传鼻腔冲洗对抗奥密克戎防护作用 [15] 其他领域 - 开发睡眠领域产品,布局快速康复领域营养支持产品 [15]
爱朋医疗(300753) - 爱朋医疗调研活动信息(1)
2022-11-17 23:24
公司基本情况 - 爱朋医疗主营疼痛管理、鼻腔及上气道管理领域医疗器械,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2021年营收4.6亿,净利润7172万元(剔除股份支付1766万影响),主力产品营收3.97亿,增长15.49%,其中鼻腔护理1.3亿,增长27% [1] 产品市场情况 疼痛管理产品 - 电子注药泵用于术后镇痛等,2021年市场规模约15亿元,2026年预计市场规模约30亿元,公司是细分领域唯一上市公司 [1] - 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监测术中麻醉深度等,设备理论市场容量约10亿元/年,耗材市场容量约40亿元/年 [2] 鼻腔及上气道管理产品 - 生理性海水鼻腔护理喷雾器已获批适应症扩展至上呼吸道感染,累计销量超3000万瓶,市场份额第一 [2] - 奥密克戎疫情催生鼻腔护理关注度,鼻腔护理赛道短期、中期、长期均有发展机遇,消费医疗属性日益显现 [2] 问答环节要点 鼻腔冲洗相关 - 鼻腔冲洗防治奥密克戎原理包括物理清除、化学抑制、湿润鼻腔等,国际有相关文献,国内共识已发表 [2] - 公司在上海和深圳开展定点医院临床观察,入组有成人和儿童,儿童入组数可能是全球最大,临床结果下半年陆续出台 [2] - 基于临床结果,公司筹划市场转化活动,制定细分领域市场方案,推动产品从临床向OTC转化 [2][3] - 便携鼻腔喷雾器相比自制盐水清洗有诸多优势,需多渠道引导消费习惯 [3] - 公司通过全国临床推广、布局OTC市场等培养鼻喷冲洗习惯,加强会员管理提高复购率 [3] 产能与竞争 - 公司在生产端做准备,应对可能的产能瓶颈问题 [3] - 鼻腔冲洗产品量大时面临工艺挑战,公司坚持守正出奇策略,准备产品升级换代,利用线上用户积累保持领先 [4] 其他问题 - 董事长减持是为偿还股票质押融资贷款,大宗交易对手方增持属战略投资 [5] - 4 - 5月上海疫情致全国销售约15%的上海地区终端销量损失大,公司南通生产基地基本正常,上海研发和营销受影响,3 - 4季度有望好转 [5] - 目前物流运输有延迟但基本不影响生产和产品物流传递 [5] - 福建等地镇痛泵集采压缩经销渠道空间,但销量提升,医生使用积极性未受大影响,公司做好准备并积极应对 [5][6][7] - 公司积极申请抖音等大平台白名单,计划开展推广 [8] - 诺斯清鼻腔喷雾有助于减少鼻腔不适,培养日常清洁鼻腔习惯 [9] 董事长总结 - 公司以单病种管理为理念,深耕疼痛管理、鼻腔及上气道管理领域,将推动鼻腔护理产品从临床医疗向消费医疗转化 [10]
爱朋医疗(300753) - 爱朋医疗调研活动信息
2022-11-17 14:34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疼痛管理、鼻腔及上气道管理领域医疗器械,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2021 年营收 4.6 亿,净利润 7172 万(剔除股份支付 1766 万影响),主力产品营收 3.97 亿,增长 15.49%,其中鼻腔护理 1.3 亿,增长 27% [1] 产品市场情况 疼痛管理 - 电子注药泵用于术后镇痛等,2021 年市场规模约 15 亿元,2026 年预计约 30 亿元/年,耗材市场容量约 5000 万例/年,使用期 5 年,约 10 亿元/年 [1] - 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监测术中麻醉深度,国内医院覆盖率低,国际水平高,进口品牌美敦力占较高份额,国产未规模销售 [2] 鼻腔及上气道管理 - 生理性海水鼻腔护理喷雾器已获批适应症扩展至上呼吸道感染,累计销量超 3000 万瓶,市场份额第一 [1][2] 问答环节要点 集采相关 - 微电脑注药泵输液装置(药盒)属低值耗材,大部分省份自费,未列入国家集采,部分省市及联盟有集采,公司中标,集采地区销量占比约 10%,对整体销售影响不大 [2] - 电子注药泵部分领域及麻醉深度监测仪等产品线未纳入带量采购 [2] 竞争情况 - 国内镇痛泵友商约几十家,主要生产厂商未变 [2] 麻醉深度监测仪情况 - 采用脑状态(麻醉深度)指数算法,有采集分析快等特点,定价合理,有渠道和售后优势,无集中采购记录 [2] - 2021 年销售额 4000 多万,销售约 1000 多台,计划三年布局达 5000 台左右市场保有量,主要投向合作的三级以上医院 [2] 鼻腔护理产品情况 - 开展鼻腔冲洗预防新冠临床观察,入组含成人和儿童,儿童入组数或为全球最大,结果下半年出台,暂无进入新冠防治指南进展 [3] - 诺斯清系列鼻护产品有品牌、产品、质量工艺、营销及渠道优势,将加大线上投入 [3] - 上海疫情影响诺斯清销售推广和物流,但疫情期间宣传提升了鼻腔冲洗价值和认可度,后续销量将提升 [3] - 鼻腔护理喷雾器新增预期用途,利于临床和零售等领域市场拓展 [4] 其他业务情况 - 医疗器械 CXO 业务始于 2020 年,服务中小型有源设备及非植入无菌耗材,有 12 个左右注册人公司,单个项目收费 300 - 500 万左右 [4] - 医美业务线切入快速康复及医美安全领域,有现有产品布局和营养支持产品开发,处于布局阶段 [4] 新产品计划 - 疼痛管理领域升级便携式电动输液泵;鼻腔护理领域将上市新增预期用途喷雾器;睡眠领域开发鼾症相关产品;快速康复领域布局营养支持产品 [4] 业绩与减持情况 - 一季度业绩差因前期扩充快、疫情影响,后疫情时代将加强销售和渠道建设,管控费用 [5] - 实控人减持为偿还质押贷款,降低风险,大宗交易对手方战略投资;董事和监事减持为个人资金需求 [5]
爱朋医疗(300753) - 爱朋医疗调研活动信息(2)
2022-11-17 14:28
公司基本情况 - 爱朋医疗主营疼痛管理、鼻腔及上气道管理领域医疗器械,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2021 年营收 4.6 亿,净利润 7172 万(剔除股份支付 1766 万影响),主力产品营收 3.97 亿,增长 15.49%,其中鼻腔护理 1.3 亿,增长 27% [1] 产品市场情况 疼痛管理产品 - 电子注药泵用于术后镇痛等,2021 年市场规模约 15 亿元,2026 年预计市场规模约 30 亿元,公司是细分领域唯一上市公司 [1] - 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监测术中麻醉深度等,设备理论市场容量约 10 亿元/年,耗材市场容量约 40 亿元/年 [1][2] 鼻腔及上气道管理产品 - 生理性海水鼻腔护理喷雾器已获批适应症扩展至上呼吸道感染,累计销量超 3000 万瓶,市场份额第一 [2] - 奥密克戎疫情下,鼻腔护理赛道短期有新学术方向等机遇,中期概念普及,长期成防治和防护必备 [2] 问答环节要点 鼻腔冲洗相关 - 防治奥密克戎原理为物理清除、化学杀灭、恢复防御功能,国际有文献,国内有共识 [2] - 上海和深圳开展定点医院临床观察,儿童入组数或为全球最大,结果下半年陆续出台 [2] - 基于临床结果筹划市场转化活动,从三甲医院向基层推广,拓展线上渠道 [2][3] - 引导消费者购买成品喷雾器,其比自制盐水更便利、舒适、安全 [3] - 通过临床推广、线上旗舰店等培养使用习惯,提高复购率 [3] 产能与竞争 - 公司生产端有准备应对产能瓶颈问题 [3] - 产品量增大后工艺有挑战,公司加强临床基础,挖掘客户,准备产品升级 [4] 其他问题 - 董事长减持是为偿还股票质押融资贷款,对手方为老股东增持 [4] - 4 - 5 月上海销售约占全国 15%,终端销量损失大,生产基地基本正常,3 - 4 季度有望好转 [4] - 物流运输有延迟但基本不影响生产和物流传递 [4] - 福建等地集采压缩经销渠道空间,但销量提升,公司做好准备应对后续集采 [4][5] - 公司积极申请抖音等平台白名单进行产品推广 [6] - 诺斯清冲洗有助于减少鼻腔不适,培养清洁鼻腔习惯 [7] 董事长总结 - 公司围绕疼痛管理、鼻腔及上气道管理深耕,推动鼻腔护理产品从临床向消费医疗转化 [8]
爱朋医疗(300753)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7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7168.82万元,同比下降35.08%[5]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2.14亿元,同比下降33.88%[5]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9%,从3.24亿元降至2.14亿元[19]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2784.70万元,同比下降347.32%[5] - 前三季度累计净亏损5223.30万元,同比下降207.82%[5] - 净亏损5381.87万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4846.96万元[19]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5223.3万元,去年同期盈利4844.4万元[19] - 综合收益总额为-53,818,714.97元,较上年同期的48,469,598.81元下降211.0%[2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144元,较上年同期的0.3843元下降207.8%[2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费用前三季度增长33.09%至8934.56万元,因市场推广投入增加[10] - 销售费用增长33.1%,从6713万元增至8934.56万元[19] - 研发费用增长29.3%,从2576.13万元增至3332.26万元[19]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06,591,416.67元,较上年同期的95,494,188.26元增长11.6%[22]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20,933,392.67元,较上年同期的40,461,199.80元下降48.3%[22]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前三季度为-8312.09万元,同比下降355.04%[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3,120,943.02元,较上年同期的-18,266,801.30元恶化[21][2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15,817,976.36元,较上年同期的313,397,533.98元下降31.2%[2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036,524.95元,较上年同期的-132,496,317.89元改善51.7%[22] - 收到税费返还为6,032,382.56元,较上年同期的7,972,434.91元下降24.3%[21]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为21,310,686.65元,较上年同期的34,033,497.66元下降37.4%[22]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较年初减少43.46%至1.55亿元,主要因销售收入下降及购买理财产品[10] - 货币资金减少43.5%,从2.75亿元降至1.55亿元[1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4,493,623.16元,较期初的274,262,850.56元下降43.7%[22] - 应收票据较年初增长611.38%至1134.91万元,因客户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10] - 应收账款增长14.6%,从1.21亿元增至1.39亿元[17] - 在建工程较年初减少63.87%至2546.76万元,因在建工程转固[10] - 公司总资产从年初8.99亿元下降至8.58亿元,减少4.6%[17][18] - 流动负债减少3.6%,从7655.75万元降至7377.53万元[18] - 未分配利润减少19.7%,从2.64亿元降至2.12亿元[18] - 短期借款新增2940万元[10] 股东结构和持股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0,069名[12] - 第一大股东王凝宇持股比例为34.22%,持股数量为43,127,811股,其中34,175,858股为限售股[12] - 股东张智慧持股比例为12.29%,持股数量为15,491,928股,其中13,426,446股为限售股[12] - 股东张智慧报告期内减持公司股份24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91%[15] - 北京嘉华宝通咨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94%,持股数量为2,440,000股[12] - 浙江银万斯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91%,持股数量为2,410,000股[12] - 期末限售股份总数达51,567,575股[14] - 王凝宇持有质押股份20,071,387股[12] - 孙祖伟持有质押股份295,100股[12] -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王凝宇持有8,951,953股流通股[12]
爱朋医疗(300753)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25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1.4269亿元,同比下降33.26%[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38.6万元,同比下降165.58%[2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269.31万元,同比下降33.26%[3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38.6万元,同比下降165.58%[38] - 股权激励产生股份支付费用930.21万元,扣除后净利润为-1508.39万元[38] - 营业收入1.427亿元,同比下降33.26%[74] - 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2541万元(2021年同期盈利3743万元)[186]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33.3%至1.427亿元(2021年同期:2.138亿元)[18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935元(2021年同期:0.2950元)[18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负25,410,902.12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部分为负24,386,004.27元[198]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7,430,591.17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部分为37,184,403.89元[2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5582万元,同比下降25.48%[74] - 研发费用投入2120.16万元,同比增长56.11%[51] - 研发投入2120万元,同比增加56.11%[7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6.1%至2120万元(2021年同期:1358万元)[186]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7.9%至5807万元(2021年同期:4541万元)[186] - 信用减值损失531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20.32%[79] - 信用减值损失扩大至531万元(2021年同期:347万元)[186] - 财务费用改善至-609万元(2021年同期:-279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186]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增长22.1%至7,863万元(2021年同期:6,439万元)[19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疼痛管理类产品营业收入为6412.02万元,占总营收44.94%,同比下降46.19%[40] - 鼻腔上气道管理类产品营业收入为5469.30万元,占总营收38.33%,同比下降8.34%[45] - 临床业务营业收入为1379.35万元,同比下降27%[45] - 零售业务营业收入为4089.95万元,同比增长1%[45] - 疼痛管理产品收入6412万元,同比下降46.19%[77] - 鼻腔护理产品收入5469万元,同比下降8.34%[77] - 主要子公司爱普科学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619.99万元[107] - 爱普科学报告期内净利润为632.42万元[107] 各地区表现 - 新冠疫情导致上海、广东、江苏等重点省市手术量和就诊率明显下降[37][3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2年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未在报告期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118] - 公司已将募投项目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主要因土地使用权取得时间超出预期[96] - 营销网络建设项目终止,原计划投入募集资金5414.31万元[99] - 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政策已覆盖18个省市区[99] - 国务院2019年7月发布高值医用耗材治理改革方案[99] - 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250名激励对象497.25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119] - 公司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9名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骨干23.45万股限制性股票[119] - 2021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3.43%[116]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3.26%[116] - 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率未达到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的25%[121] 研发进展与投入 - 公司与悉尼大学合作的便携式闭环麻醉及镇痛设备项目入选2021年江苏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52] - 公司新增新型TOTM材料的泵用输液装置产品注册证,为国内更安全的泵用产品[56] - 公司麻醉深度监护仪第二代产品正在开发中,已送检[55] - 公司智能一次性患者/看护自控镇痛系统设备已上市[55] - 公司新型TOTM、EVA材料药袋开发处于注册评审中,预计8月拿证[55] - 公司基于5G技术的居家/社区镇痛系统设备处于设计开发中[55] - 公司鼾症诊断算法研究首款APP已完成[55] - 公司鼾症口腔矫治器开发处于注册评审中[55] - 公司麻醉穿刺机器人项目处于设计开发中[55] - 医疗器械CXO业务新增签约项目6项,其中2项进入注册申报阶段[48] - 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专利8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占比37.5%实用新型专利5件占比62.5%[59]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17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占比35.3%实用新型专利11件占比64.7%[59][60] 市场趋势与行业数据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2019年为6237.5亿元,预计2022年超9000亿元,年增速20%以上[30] - 全球疼痛管理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1059亿美元,2018年医院终端占比39.7%约420亿美元[31] - 疼痛管理器械市场2018年为51.9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14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8%[31] - 国内过敏性鼻炎患病率17.6%约2.4亿患者,慢性鼻窦炎患病率8%约1.1亿患者[33] - 中国睡眠产业2017年市场容量2797亿元,同比增长15.53%[34] - 睡眠呼吸暂停2016年男性患病率14%(20年增长3.5倍),女性患病率5%(增长2.5倍)[34] - 全身麻醉手术年需求量约5000万例,麻醉深度监测仪采购国产比例不低于50%[43] - 公司鼻腔护理喷雾器适应症扩展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市场[45] 营销与学术活动 - 公司开展线上"爱朋麻醉精英训练营"十期,邀请近2000位合作伙伴参加[41] - 百士康开展学术活动26余场,完成内热针治疗仪40-C升级[43] - 公司举办大型直播400余场,累计曝光量覆盖2700万人次[47] - 公司开展线上爱朋麻醉精英训练营为渠道经销商赋能[128] 资产与投资活动 - 报告期投资额1.5655亿元,较上年同期2.5777亿元下降39.27%[86] - 对联发医疗增资300万元,持股23.08%,本期投资亏损5.73万元[88] - 医疗产业园(首期)项目本期投入47.98万元,累计投入1.1204亿元,项目进度90%[90]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3100万元,与期初持平[84][93]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余额3100万元,初始投资成本3100万元,本期无变动[93] - 委托理财发生额为14700万元,其中未到期余额为13700万元[102] - 关联投资天峰扬帆认缴出资额3.425亿元,实缴出资额1.476亿元[141] - 天峰扬帆7个医疗项目公允价值2.235亿元,较投资成本1.281亿元增值0.954亿元[141] - 天峰扬帆2022年6月30日总资产2.306亿元,净资产2.295亿元,净利润0.4387亿元[141]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增至2.91亿元,较期初增长8.0%[183]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总额为26,293万元[95] - 报告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1,761.04万元[95] - 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11,526.05万元[95] - 累计变更用途募集资金总额5,414.31万元[95] - 累计变更用途募集资金比例20.59%[95]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262,930,023.67元[9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募集资金账户余额3,083.37万元[95] - 尚未赎回理财产品金额13,700.00万元[95] - 发行A股2,020万股,发行价每股15.80元[95] - 承销和保荐费用3,500万元[95] - 产业基地升级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15,560.39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6,176.77万元,投资进度39.69%[96]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10,732.61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5,349.28万元,投资进度49.84%[96] - 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5,414.31万元,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96] - 公司承诺投资项目小计募集资金总额26,293万元,本报告期投入1,761.04万元,累计投入11,526.05万元[96]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额度不超过1.8亿元,2022年半年度购买理财产品8,900万元[97] - 2022年半年度公司购买结构性存款19,500万元,赎回结构性存款9,800万元[97] - 2022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实现利息收入123.96万元,累计实现利息收入2,016.42万元[97]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式变更,上海研发中心计划年租金500万元,装修投入3,000万元[96] - 如东研发中心建设面积1,000平方米,投资2,400万元,实验室建设计划投资900万元[96] - 产业基地升级建设项目实际累计投入金额为192.72万元,投资进度为4.82%[99]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实际累计投入金额为119.86万元,投资进度为8.47%[99]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46.76万元,同比下降220.17%[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5647万元,同比扩大220.17%[7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5.4%至1.52亿元(2021年同期:2.04亿元)[19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负1,764万元扩大至负5,647万元,同比恶化220.2%[19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减少10.3%至1.05亿元(2021年同期:1.17亿元)[193] - 母公司销售商品现金收入同比骤降54.4%至5,575万元(2021年同期:1.22亿元)[194]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新增5,220万元,主要来自投资收益1,200万元[19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新增1,950万元借款,同期无借款收入[193][195] - 分配股利及利息支付现金同比减少99.6%至13.8万元(2021年同期:3,151万元)[193][195] 资产与负债结构 - 总资产为8.775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2.40%[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645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93%[22] - 货币资金1.81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0.66%,同比下降9.89个百分点[82] - 固定资产1.55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7.72%,同比上升6.34个百分点[82] - 毛利率60.88%,同比下降4.08个百分点[77] - 货币资金减少至1.81亿元,较期初下降34.0%[178] - 应收账款增至1.32亿元,较期初增长8.9%[178] - 其他应收款大幅增至1748.62万元,较期初增长157.2%[178] - 在建工程减少至1894.42万元,较期初下降73.1%[179] - 短期借款新增1950万元[179] - 应付职工薪酬减少至637.04万元,较期初下降75.3%[179] - 未分配利润降至2.40亿元,较期初下降9.2%[180] - 母公司固定资产增至1.18亿元,较期初增长85.5%[183] - 母公司应付账款减少至2733.54万元,较期初下降42.3%[183] - 负债总额下降9.4%至1.011亿元(期初:1.115亿元)[18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18.3%至1.81亿元(2021年同期:2.21亿元)[19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764,534,240.20元,较期初下降1.9%[200]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资本公积增加9,302,149.96元,主要来自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19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减少24,386,004.27元至240,094,846.62元[200]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少数股东权益为负122,419.88元,较期初下降113.6%[20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739,520,007.37元,较2022年同期低3.3%[20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资本公积减少7,837,879.99元[20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股本增加21,008,000.00元至126,048,000.00元[20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少数股东权益增加1,573,798.16元至1,893,985.68元[200]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报告期未发生变动[117]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未发生变更[168] - 公司不存在表决权差异安排及优先股[165][171]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0,807户[163] - 董事长王凝宇持股34.22%共43,127,811股,其中质押17,135,844股占其持股39.73%[163][166] - 董事兼总经理张智慧持股14.20%共17,901,928股,其中质押3,324,000股占其持股18.57%[163][166] - 北京嘉华宝通咨询有限公司持股1.94%共2,440,000股,全部为有限售条件股份[163] - 中国工商银行-融通健康产业基金持股0.59%共739,636股,全部为无限售条件股份[163] - 董事关继峰减持130,000股,期末持股0.73%共925,795股[163][166] - 监事会主席顾爱军减持183,576股,期末持股550,728股[166]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合计减持2,753,576股[167]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71,835股,从51,107,329股(40.55%)降至51,035,494股(40.49%)[157]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71,835股,从74,940,671股(59.45%)增至75,012,506股(59.51%)[157] - 股份总数保持不变,为126,048,000股(100.00%)[157] - 股东关继峰期初限售股数863,681股,本期解除限售71,835股,期末限售股数为791,846股[160] - 股东李庆期初限售股数175,422股,本期增加限售1股,期末限售股数为175,423股[160] - 股东王咸荣期初限售股数137,651股,本期解除限售1股,期末限售股数为137,650股[160] - 所有限售股份变动均因高管锁定股规则导致[160] - 控股股东王凝宇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且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5%[134] - 董事关继峰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且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134] - 股东关继峰等10人承诺2021年8月6日至2022年2月5日期间不减持股份[134]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凝宇减持公司股份24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94%[153] 知识产权与资质认证 - 公司拥有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8项,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3项[57] - 一次性使用输注泵(第三类)注册证有效期至2027年03月15日[57] - 电子注药泵(第三类)注册证有效期至2027年06月26日[57] - 便携式电动输液泵(第三类)注册证有效期至2026年06月08日[57] - 术后镇痛中央监护管理系统(第二类)注册证有效期至2027年06月23日[57] - 生理性海水鼻腔护理喷雾器(第二类)注册证有效期至2024年06月02日[57] - 高渗缓冲海水鼻腔护理喷雾器(第二类)注册证有效期至2025年12月29日[57] - 弱酸性缓冲生理海水鼻腔护理喷雾器(第二类)注册证有效期至2023年08月19日[57] - 高渗海水鼻腔喷雾器(第二类)注册证有效期至2025年03月29日[57] - 一次性生理性海水鼻腔冲洗液(第二类)注册证有效期至2026年08月30日[57] - 截至
爱朋医疗(300753)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6 16:00
根据您的要求,我将关键点按照单一主题进行了分组。 营业收入与利润(同比变化) - 营业收入为7279.44万元,同比下降28.85%[4]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28.8%至7279.4万元,上期为1.02亿元[26]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7279.44万元,同比下降28.85%[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8.78万元,同比下降157.05%[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8.78万元,同比下降157.05%[17] - 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1146.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969.2万元[2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亏损1098.8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925.9万元[2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2%,同比下降3.99个百分点[4] 成本与费用(同比变化) - 研发费用为1022.4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7.66%[10] - 销售费用为2599.81万元,同比增长32.78%[1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7.66%[17]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2.78%[17] - 研发费用大幅增长77.7%至1022.5万元,上期为575.5万元[27]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2.8%至2599.8万元,上期为1958.0万元[27] - 营业成本下降22.3%至3078.3万元,上期为3960.6万元[27] - 股权激励费用影响为465.11万元[17] 现金流量(同比变化)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95.76万元,同比下降28.71%[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7454.14万元同比下降11.0%[2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95.76万元较上期-4580.63万元扩大28.7%[3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09.73万元较上期-7248.64万元收窄14.3%[31]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为1009.73万元同比下降55.1%[31]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4845.21万元同比增长14.5%[31]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658.24万元同比下降60.6%[31] -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4107.12万元同比增长45.7%[31] - 收到税费返还260.29万元同比增长7.2%[2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56.30万元主要来自取得借款1000万元[31] 资产与负债(期初/期末变化) - 货币资金为1.63亿元,较年初下降40.52%,主要因购买银行理财产品[9] - 在建工程为1953.73万元,较年初下降72.28%,主要因转固[9] - 固定资产为1.58亿元,较年初增长54.10%,主要因在建工程转固[9]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63亿元,较年初2.75亿元减少40.5%[22]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25亿元,较年初1.21亿元增长3.3%[22] - 存货期末余额6893.20万元,较年初6742.14万元增长2.2%[22] - 在建工程减少72.3%至1953.7万元,上期为7049.0万元[23] - 固定资产增长54.1%至1.58亿元,上期为1.02亿元[23] - 短期借款新增1000万元[9] - 短期借款新增1000.0万元,上期无此项[24] - 应付职工薪酬下降75.5%至631.7万元,上期为2579.5万元[2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63亿元较期初2.74亿元减少40.6%[31] 业务线表现 - 代理产品收入933.79万元,同比下降48.84%[17]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累计捐赠鼻腔护理喷雾器超16万瓶[20]
爱朋医疗(300753)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2-25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2021年营业收入为4.612亿元,同比增长4.09%[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06.37万元,同比下降44.24%[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903.71万元,同比下降45.37%[20] - 公司2021年营业总收入为46,121.09万元,同比增长4.09%[9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06.37万元,同比下降44.24%[93] - 扣除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1,766.03万元后,净利润为7,172.41万元,同比下降26.03%[93] - 公司2021年总营业收入为4.61亿元,同比增长4.09%[132] - 疼痛管理产品收入2.52亿元,占总收入54.69%,同比增长7.32%[132] - 鼻腔护理产品收入1.34亿元,占总收入29.03%,同比增长27.32%[132] - 医疗器械CXO业务收入1070.87万元,同比增长211.26%[132] - 代理产品收入6386.41万元,同比下降35.56%[132] - 公司医疗器械行业营业收入461,210,894.60元,同比增长4.09%,毛利率63.94%,同比增长6.50%[136] - 疼痛管理产品营业收入252,252,784.35元,同比增长7.32%,毛利率70.55%,同比增长1.80%[136] - 鼻腔护理产品营业收入133,895,818.43元,同比增长27.32%,毛利率82.16%,同比下降0.22%[136] - 代理产品营业收入63,864,083.14元,同比下降35.56%,毛利率4.58%,同比下降0.16%[1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25.89万元,同比增长7.4%[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77.85万元,同比增长3.6%[2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6.74%至4398.10万元[96] - 社保公积金费用支出同比出现较大幅度增长[95] - 销售费用增长明显因加大麻醉深度监测仪市场推广和电商平台投入[95] - 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124,938,777.48元,同比下降19.48%,占营业成本比重75.11%[140] - 制造费用12,305,698.03元,同比增长53.51%,燃料动力1,779,894.60元,同比增长44.32%[140] - 销售费用126,329,534.70元,同比增长38.16%,管理费用73,403,640.73元,同比增长59.22%[145] - 研发费用43,980,975.07元,同比增长86.74%[145] - 研发投入金额为4398.1万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54%[150] - 研发人员薪酬支出同比增长59.97%[151] - 新增研发人员股份支付费用476.42万元人民币[15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28.65万元,同比下降78.06%[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80.63万元,同比下降262.7%[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78.06%至1828.65万元[15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大幅下降256.81%至-1.14亿元[15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673.35万元,同比恶化16.47%[15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2021年末资产总额为8.9906亿元,同比增长8.68%[20]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7962亿元,同比增长5.42%[20]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6.42个百分点至30.55%[163]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2.6%至1.2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3.87个百分点[163] - 存货同比增长112.5%至6742.14万元,主要因库存商品增加[163] - 固定资产同比增长79.7%至1.02亿元,主要因在建工程转固[163] - 商誉同比增长104.8%至6940.61万元,因收购百士康产生[163] - 信用减值损失674.56万元,占利润总额-12.20%[162] 各条业务线表现:疼痛管理 - 公司产品线包括微电脑注药泵、一次性注药泵、无线镇痛管理系统等疼痛管理设备[14] - 公司提供"爱朋"及"爱普"两个微电脑注药泵品牌,覆盖多种临床应用需求[44] - 公司开发iPainfree®无线镇痛管理系统,具有无线综合疼痛评估等10余项功能模块[45] - 麻醉深度监测仪每秒钟采集2000次脑电活动,通过ANFIS系统计算0-100的麻醉深度指数[49] - 疼痛管理类产品营业收入25225.28万元,同比增长7.32%,占总营收54.69%[108] - 微电脑注药泵产品覆盖1900余家医院,其中三级以上医院约960家[108] - 麻醉深度监测仪已完成163家医院采购或提单流程[111] - 智能一次性患者自控镇痛系统设备已上市[146] - 公司拥有术后镇痛中央监护管理系统(苏械注准20172700723),用于监控术后镇痛设备运行情况,有效期至2022年5月8日[153] 各条业务线表现:鼻腔护理 - 公司业务涵盖疼痛管理和鼻腔护理等医疗器械领域[13] - 公司鼻腔护理产品包括等渗型生理性海水、高渗缓冲海水、弱酸性缓冲生理海水喷雾器[72][74] - 公司研发专用恒温加热器提升洗鼻舒适性和治疗效果[73] - 鼻腔上气道管理类产品营业收入13389.58万元,同比增长27.32%,占总营收29.03%[112] - 鼻腔护理产品覆盖终端医疗机构约1200余家,线下药店20000余家[112] - 鼻腔护理喷雾器新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适应症[113] - 公司新增注册一次性生理性海水鼻腔冲洗液(苏械注准20212141281),用于鼻腔疾病患者的鼻腔清洗,有效期至2026年8月30日[153] - 子公司湖南爱朋新增注册生理性海水鼻腔护理喷雾器(湘械注准20142140681),用于鼻腔清洗及改善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效期至2026年10月27日[154] 各条业务线表现:其他产品及业务 - 公司推出"敏伴"复合益生菌粉固体饮料用于辅助治疗过敏性疾病[73][74] - 代理产品业务收入6,386.41万元,同比下降35.56%[93] - 代理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5.56%[95] - 医疗器械CXO业务收入1070.87万元,同比增长211.26%[132] - 直销模式收入9471.19万元,同比增长12.03%[134] - 经销模式收入3.66亿元,占总收入79.46%[134] - 零售渠道营业收入9378.3万元,同比增长29.98%[112] - 公司自有产品业务(疼痛管理、鼻腔护理、医疗器械CXO)收入39,685.73万元,同比增长15.49%[93] - 子公司百士康新增注册内热针治疗仪(粤械注准20172271001),用于医疗机构对颈肩腰腿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有效期至2022年6月4日[154] - 子公司百士康新增注册低频治疗仪(粤械注准20202091793),用于缓解肌肉疼痛,有效期至2025年11月3日[154] - 子公司百士康新增注册冲击波治疗仪(粤械注准20212091447),用于肩周炎等引起的疼痛辅助治疗,有效期至2026年10月25日[154] - 子公司百士康新增注册无针注射推进器(粤深械备20150176号),供配合一次性使用无针注射系统作皮下注射使用[154]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产品在福建、河南豫东、山西多地(太原、晋中等)及湖南株洲的镇痛泵耗材带量采购中中标[36] - 公司电子注药泵在非公立医院、非麻醉科、医美、肿瘤化疗及麻醉深度监测仪等产品线未纳入带量采购[36] - 十多个省份已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包括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等[52] - 北京上海三级医疗机构疼痛诊疗服务开设比例分别为36.1%和68.8%,二级机构为13.6%和21.4%[6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1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位于报告第七页[8] - 公司计划打造超亿元产品梯队[190] - 公司将持续增加研发团队创新能力并引入事业合伙人机制[194] - 公司2022年将强化营销网络建设并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196] - 公司计划推进基于5G技术的居家/社区镇痛系统研发项目[193] - 公司2022年生产规划重点为推进精益化管理[197] - 公司将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层次和生产线自动化水平[197] - 生产系统将协同推进自研新产品和CXO项目注册进程[197] - 公司产品受国家药监局和地方药监局政策法规严格监管[198] - 行业政策变化可能导致公司竞争格局变化和竞争优势削弱[199] - 公司产品不属于高值耗材但会积极研究集中采购政策[200] - 公司将发挥市场占有率高和核心技术优势应对集采[200] - 公司计划通过高质量优价产品和创新研发提升竞争优势[200] 研发与创新 - 研发人员数量为133人,较上年增长29.13%[148] - 研发人员中本科学历88人(占66.17%),硕士学历30人(占22.56%)[148]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39人(占29.32%),30-40岁研发人员65人(占48.87%)[149] - 研发支出资本化率为0%[150] - 公司拥有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7项,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3项[152] - 新型TOTM材料药袋处于产品注册评审阶段[147] - 公司拥有9个医疗器械产品处于注册申请阶段,其中2个为第三类输液装置套装和输液装置,均处于审评认证中[155] - 新增8项医疗器械注册证包括便携式电动输液泵和一次性生理性鼻腔冲洗液等[99] - 拥有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7项和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3项[99] - 已获授权专利112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实用新型专利64件外观设计专利31件[100] - 新申请专利51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实用新型专利27件外观设计专利7件[100] - 新增授权专利56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27件外观设计专利22件[100] - 开展16个研发项目涵盖疼痛评估和麻醉深度监测等9大门类[97][98] - 公司新增授权专利33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4项,外观设计专利9项[102][104] - 子公司爱普科学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项,涉及药囊自动组装技术[104] - 子公司百士康新增授权专利10项,包括内热针治疗仪等核心产品[104] - 公司新增软件著作权登记24件,主要由爱普科学开发完成[104] - 注药泵相关专利达10项,涵盖中央监护管理软件等配套系统[102][104] - 镇痛泵产品线新增4项外观设计专利(PNCA系列)[102][104] - 输液泵产品新增无线充电座等3项专利,提升设备便利性[102] - 脑电波检测装置获2项实用新型专利,由金佳钲与公司共同持有[104] - 口腔矫治器产品线新增2项专利,包括齿形调节技术创新[102][104] - 洗鼻壶产品获外观设计专利,由上海诺斯清与公司共同持有[102] - 公司拥有授权专利112项,软件著作权61项[122] - 获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7项,Ⅱ类注册证13项[122] - 通过ISO9001、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22][125] 生产与运营 - 自动化生产设备投入25台/套,鼻护小盒自动包装线产能扩大两倍,减少6人/天成本[106] - 软吸塑药盒自动包装线产能扩大1.5倍,减少7人/天成本[106] - 灭菌配套解析房项目预计能耗费用下降50%以上[106] - 药囊自动组装机可解放原同等产能60%以上劳动力[106] - 公司员工总数774人同比增长11.53% 研发人员增长29.13% 高学历员工增长超20%[117] - 公司销售量12,632,285只/瓶,同比增长17.45%,生产量15,795,777只/瓶,同比增长36.55%,库存量4,540,291只/瓶,同比增长113.22%[137][138] 投资与收购 - 公司参股私募基金包括南通英掘医蕙创业投资中心[13] - 公司2019年8月投资参股瑞神安布局脊髓电刺激镇痛产品[65] - 新设3家子公司计划出资总额2225万元 参股基金认缴2500万元 收购企业投资3850万元[119] - 医疗器械CXO项目参与商务活动近50场 多个项目进入签约程序[115] - 成立人工智能医疗评估企业小芃科技出资325万元控股65%[119] - 收购百士康公司出资3850万元控股70%布局慢性疼痛市场[119] - 成立爱众检测公司注册资本1700万元建设医疗器械实验室[119] - 成立湖南爱朋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专注口腔矫治及鼻腔护理产品[119] - 与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达成科研合作推动CXO项目发展[115] - 公司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为5,000万元,用于孵化医疗器械CXO项目[88] - 公司对外投资总额为1.336亿元人民币,涉及多个子公司和项目[171] - 对爱朋发展的增资额为6382.5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为100%[171] - 对天峰扬帆的增资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为5%[171] - 收购百士康70%股权的交易金额为3850万元人民币[171] - 收购金佳钲60%股权的交易金额为180万元人民币[171] - 新设小芃科技的投资额为97.5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为65%[171] - 医疗产业园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1.1156亿元人民币,项目进度为90%[175]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金额为3100万元人民币[176] - 报告期投资额3.28亿元,同比下降24.89%[167]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418.5万元,同比下降51.9%[26]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253.7万元,同比增长69.4%[26] 行业与市场环境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22年超9000亿元,近年保持20%以上增速[28] - 全球疼痛管理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1059亿美元,医院终端占比39.7%[29] - 疼痛治疗设备市场预计2026年达14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8%[29] - 国内过敏性鼻炎患者约2.4亿人,慢性鼻窦炎患者约1.1亿人[31] - 中国睡眠产业市场容量2017年达2797亿元,同比增长15.53%[32] - 国家计划到2035年将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6万人,每万人口麻醉医师数达到1人以上[34] - 国家确定了913家医院作为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34] - 国家推进麻醉深度监测仪配置以减少术中知晓率[34] - 全球新冠疫情累计确诊超过4亿人,国内累计确诊约14万人[37] - 2021年国内局部地区新冠疫情导致手术量下降[37] - 2007年至2019年中国住院患者年手术人次从2130万增至6930万,年复合增长率约10%[38] - 2020年住院患者年手术人次下降至6663.74万,预计报告期内不超7000万人次[38] - 2020年中国新生儿出生约1200万[52] - 中国分娩镇痛率约15%,远低于欧美国家的75%[52] - 新冠疫情导致2020年手术人次下降,直接影响微电脑注药泵等产品在术后镇痛领域使用量[38] - 五官科门诊量下降导致公司鼻腔护理喷雾器线下销量增长放缓[39] -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例总数约为392.9万人,初诊患者疼痛发生率约25%,晚期患者达60%-80%[53] - 术后患者中重度疼痛比例达70%-80%,术后自控镇痛(PCA)比例普遍约为30%-40%[54][55] - 2007-2019年中国住院手术人次从2130万增至6930万,年复合增长率约10%,其中全身麻醉手术约5000万例[57] - 国内约20万间住院手术室,50%以上医疗单位麻醉深度监测仪配备率不足手术室总数的20%[60] - 二级医院配置脑电/麻醉深度监测仪的占比不到50%[60] - 2019年中国医美机构超13000家,用户规模1367万人,预计2023年达2548万人[60] - 2019年中国手术类医美服务市场收益约836亿元[60] - 政府采购政策要求脑电麻醉深度监护仪国产产品采购比例不低于50%[61] - 中国慢性疼痛患者数量约为1.69亿人,占全年龄层发病率12%[66] - 北京上海三级医疗机构疼痛诊疗服务开设比例分别为36.1%和68.8%,二级机构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