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通(300379)

搜索文档
四年虚增收入超4亿元!*ST东通遭证监会2.29亿元重罚,实控人禁入市场10年
搜狐财经· 2025-09-13 10:11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2019年至2022年通过全资子公司泰策科技虚构业务及提前确认收入虚增收入 其中2019年虚增收入6145.10万元(占当期营收12.29%)、2020年8485.06万元(13.25%)、2021年12550.58万元(14.54%)、2022年16052.95万元(17.68%)[2] - 同期虚增利润分别为2019年5222.79万元(占利润总额34.11%)、2020年5877.42万元(22.72%)、2021年7948.22万元(30.35%)、2022年12369.20万元(219.43%)[2] 欺诈发行行为 - 2022年6月至11月披露的《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之募集说明书》引用虚假财务数据 编造重大虚假内容[3] - 2023年6月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1.06亿股 募集资金总额21.99亿元[3] 监管处罚措施 - 公司被责令改正并警告 处以2.29亿元罚款[7] - 时任董事长黄永军被警告并合计罚款2650万元(含直接责任罚款950万元及实际控制人罚款1700万元)[7] - 财务总监徐少璞罚款650万元 原泰策科技董事长李忱罚款350万元 总经理李鹏罚款300万元 监事齐红罚款250万元 原总经理李宁罚款150万元 原副总经理陈忠国罚款50万元[7] - 黄永军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禁入期间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发行人高管职务[7]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主营通信网络优化、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及物联网产品研发设计服务[8] - 2022-2024年营收连续三年下滑 净利润累计亏损近13亿元[8] - 2024年上半年营收2.40亿元(同比增长48.85%) 净利润亏损5515.76万元(较去年同期减亏1.11亿元 亏损收窄66.80%)[8]
证监会查处东方通严重财务造假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09:39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连续四年财务数据虚假记载 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证监会拟对公司罚款2.29亿元[1] - 证监会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并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1] - 公司因涉嫌重大违法触及强制退市情形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1] 监管执法动态 - 财务造假追责呈现加码态势 7月份有5家公司披露涉嫌刑事进展[2] - 年内已有5家上市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2] - 证监会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 将严格依照刑法及立案追诉标准规定移送公安机关[1]
触目惊心!连续4年财务造假、欺诈募资22亿元,证监会出重拳,公司未致歉
华夏时报· 2025-09-13 02:01
核心事件 - 东方通因2019至2022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及2022年欺诈发行被证监会拟处罚款合计2.73亿元 其中公司罚款2.29亿元 董事长黄永军罚款2650万元 其他6名责任人罚款50万至650万元不等 [2][7] - 证监会认定公司涉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深交所将启动退市程序 犯罪线索将移送公安机关 [2][8] - 公司通过子公司泰策科技虚构业务及提前确认收入虚增财务数据 2019至2022年累计虚增收入约4.32亿元 虚增利润约3.14亿元 [5] 财务造假细节 - 2019年虚增收入6145万元(占当期营收12.29%)虚增利润5223万元(占利润总额34.11%) [5] - 2020年虚增收入8485万元(占当期营收13.25%)虚增利润5877万元(占利润总额22.72%) [5] - 2021年虚增收入1.255亿元(占当期营收14.54%)虚增利润7948万元(占利润总额30.35%) [5] - 2022年虚增收入1.605亿元(占当期营收17.68%)虚增利润1.237亿元(占利润总额219.43%) [5] 欺诈发行行为 - 2022年11月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1.06亿股募集资金22亿元 申报文件编造虚假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5][6] - 证监会对欺诈发行行为处以非法募资金额10%的罚款即2.2亿元 [7] 公司背景与调查过程 - 公司为大安全及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主营基础软件中间件、网络信息安全及行业数字化产品 [4] - 证监会自2025年4月立案调查至出具处罚告知书历时约5个月 [4] 投资者影响 - 截至2025年6月末股东户数约5.6万户 立案调查以来股价累计跌幅超50% [9] - 2025年9月12日收盘股价报6.58元/股 市值约36.7亿元 [9] - 符合2020年4月29日至2025年4月14日期间买入且期末持有条件的投资者可依法索赔 [10] 公司回应与监管态度 - 公司未在公告中向投资者致歉 [3] - 董事长黄永军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系组织指使违法行为的主要责任人 [7] - 证监会强调对财务造假"零容忍" 本案体现监管底线 [2]
严重财务造假!强制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9-13 00:36
公司财务造假与处罚 - 公司连续四年虚增收入和利润 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具体为2019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1][4] - 公司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募集资金总额约22亿元 发行文件中引用虚假财务数据 [4] - 证监会对公司罚款2.29亿元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总处罚金额达2.73亿元 [1][4] 公司实际控制人处罚 - 实际控制人黄永军作为直接负责主管人员被罚450万元 作为实际控制人被罚800万元 合计罚款1250万元 [4] - 黄永军组织指使信息披露违法及欺诈发行行为 情节严重 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5] 公司经营与退市风险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 公司近三年连续亏损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0.55亿元 [6] 行业监管趋势 -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力度显著增大 覆盖重大违法类 交易类 规范类及财务类等多个类型 [6] - 退市不免责已成为资本市场共识 监管部门持续强化追责 例如华铁股份退市后再被罚2415万元 累计罚款5565万元 泰禾集团因未披露重大诉讼被罚600万元 [6] - 2024年以来证监会已向公安机关移送30余家退市公司涉嫌犯罪线索 司法部门将追究刑事责任 [6]
东方通严重财务造假 证监会拟罚款2.29亿
证券时报网· 2025-09-13 00:13
财务造假行为 - 公司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虚增收入 其中2019年虚增6145.10万元 2020年8485.06万元 2021年12550.58万元 2022年16052.95万元 [1] - 公司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虚增利润 其中2019年虚增5222.79万元 2020年5877.42万元 2021年7948.22万元 2022年12369.20万元 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比例达219.43% [1] - 2023年6月定增募集资金文件中引用了2019年至2021年虚假财务数据 在证券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 [1]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对公司处以2.29亿元罚款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1] - 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2] 法律后续程序 - 行政处罚最终结果以证监会正式行政处罚决定为准 [2] - 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移送公安机关 [2]
四年累计虚增利润逾3亿元,证监会拟对*ST东通罚款2.29亿元
凤凰网· 2025-09-12 23:30
财务造假细节 - 公司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通过虚构业务和提前确认收入方式虚增收入 其中2019年虚增6145.10万元(占当期营收12.29%) 2020年虚增8485.06万元(占13.25%) 2021年虚增12550.58万元(占14.54%) 2022年虚增16052.95万元(占17.68%)[2] - 同期虚增利润分别为2019年5222.79万元(占利润总额34.11%) 2020年5877.42万元(占22.72%) 2021年7948.22万元(占30.35%) 2022年12369.20万元(占219.43%) 四年累计虚增收入4.32亿元 虚增利润3.14亿元[2][3]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募集资金总额约21.99亿元的《募集说明书》引用了虚假财务数据[1][3]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处以2.29亿元罚款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1]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1] - 实际控制人黄永军作为直接负责主管人员 不仅明知并放任财务造假行为 还为子公司虚构业务提供资金支持 已于2023年8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3]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成立于1997年8月 2014年1月上市 主营大安全及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提供中间件、网络信息安全及行业数字化产品[4] - 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出现亏损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5515.80万元[4] - 公司频繁更换年审相关负责人 2023年曾因2022年收入确认不当被北京证监局责令改正[4]
柯克枪击案嫌疑人预计9月16日出庭;纳指再创新高;罗永浩开播谈西贝“预制菜”事件;iPhone 17开抢,多个电商平台现“延迟”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23:00
国务院常务会议 - 会议听取前期防汛救灾工作情况和提升北方地区防汛减灾能力汇报 部署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 研究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审议通过《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草案)》[2] 海外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 道指跌0.59%至45834.22点 标普500指数跌0.05%至6584.29点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44%至22141.10点续创收盘新高[2][29] - 疫苗股下挫 辉瑞跌3.98%至23.87美元 BioNTech和Moderna跌超7%[2][30] - 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 特斯拉涨7.36%至395.94美元 微软涨1.77%至509.87美元 苹果涨1.76%至234.07美元 甲骨文跌超5%[2][29] - 中概股涨跌互现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0.11%至8378.83点 哔哩哔哩涨4.09%至25.45美元 微博、百度、蔚来涨超2% 36氪跌超10% 京东跌2.12%至33.67美元[2][30] - 欧洲三大股指收盘涨跌不一 德国DAX指数跌0.02%报23698.15点 法国CAC40指数涨0.02%报7825.24点 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15%报9283.29点[5] - 国际贵金属期货普遍收涨 COMEX黄金期货涨0.19%报3680.70美元/盎司 COMEX白银期货涨1.26%报42.68美元/盎司[3] - 国际油价小幅走强 美油主力合约收涨0.37%报62.60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涨0.77%报66.88美元/桶[4]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双方商定将于9月14日至17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 讨论美单边关税措施、滥用出口管制及TikTok等经贸问题[6]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维护本国企业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将依法依规审批TikTok问题[16] 央行货币政策 - 央行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6个月(182天)[7][8] -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 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 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8] - 前八个月净投放现金5208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 前八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8] 产业政策与监管 - 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境内免税市场烟草制品管理办法》对免税烟草制品进出口实行统一管理[10] - 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印发《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共六章三十一条 调整评价范围 优化评价要素 完善评价程序 强化上下协同 深化结果运用[12] - 工信部将于下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标准拟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并进一步分类 预计于今年年底发布[13] 上市公司动态 - 茅台集团声明未授权或委托任何主体发布或组织"茅台集采峰会"等招商活动[16] - 贵州茅台回应飞天茅台价格跌破1800元 表示8月底以来终端动销环比增长显著 市场态势有望进一步向好[17] - 贵州茅台高管表示关于是否拆股股东观点不完全统一 有机会愿就这个话题和广大股东一起探讨[17] - TCL科技拟投建第8.6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 总投资约295亿元 TCL华星出资88.5亿元[24][35] - 证监会查处东方通严重财务造假案件 拟对上市公司罚款2.29亿元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21] - 哪吒汽车召开首次债权人会议 已确认债权约51亿元 申报债权总金额为260多亿元[22] - 大润发回应高管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带走 表示案件正在调查阶段[23] - 小鹏汽车召回47490辆P7+汽车 因转向助力电机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可能导致转向助力失效[25] - 奇瑞捷豹路虎召回102223辆国产汽车 包括37492辆路虎发现运动版和揽胜极光汽车以及64731辆捷豹XEL和XFL汽车[26][27] 科技与消费 - 微信推出安卓微信8.0.63内测版本 新增"删除联系人同时清除聊天记录"选项和"删除聊天可撤销"功能[18] - 苹果iPhone 17系列正式开启预售 用户抢购热度较高导致官方AppleStore渠道出现卡顿情况[20] - 西贝与罗永浩就预制菜问题发生争议 西贝公布13道菜品制作过程"作业指导书"并向全社会开放后厨参观[19] 重要经济数据 - 美元指数97.61涨0.08%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4.07涨1.14% VIX恐慌指数15.71涨0.38%[29] -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美元/人民币7.1019跌15基点 欧元/人民币8.3326涨168基点 英镑/人民币9.6415涨198基点[31] - 比特币116009.62美元涨0.46% 人民币在岸7.1246涨0.02% 人民币离岸7.1237涨0.15%[29] 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 科力尔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0.06亿元用于智能制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34] - 拓荆科技拟定增募资不超过46亿元用于高端半导体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34] - 上海机电拟挂牌转让斯米克焊材67%股权[35] - 芯联集成拟出售检测业务设备等给芯港联测[35] - 奥特维拟1.44亿元收购松瓷机电8.99%股权[35] - 壹石通拟以3000万元至5500万元回购股份[36] - 上海谊众拟3000万元至35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36] - 创源股份拟1.16亿元至1.54亿元回购公司股份[36] - 多家公司发布股东减持计划包括华利集团、智微智能、国际复材、东华软件等[37]
东方通连续4年财务造假,罚款2.29亿元,启动退市程序!
格隆汇· 2025-09-12 22:05
财务造假与处罚 - 公司连续四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1] - 证监会对公司处以2.29亿元罚款 [1] -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1] 实际控制人处罚 - 实际控制人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 退市程序启动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刑事犯罪线索移送 - 证监会将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1] - 移送依据《刑法》及最高检公安部立案追诉标准规定 [1]
证监会严肃查处东方通严重财务造假案件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上海证券报· 2025-09-12 18:42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 -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四年虚增收入和利润 2019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1][2] - 公司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 募集说明书引用2019-2021年虚假财务数据 [1][2] - 证监会拟对公司罚款2.29亿元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实际控制人被采取10年市场禁入 [1][2] 造假操作细节 - 通过全资子公司泰策科技虚构业务及提前确认收入实现财务造假 2018年12月收购后开始实施 [2] - 董事长黄永军作为直接负责主管人员 被处以265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2]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行业监管态势 - 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案件采取从严从重处罚 *ST高鸿案罚款1.6亿元 配合造假第三方被罚700万元 [3] - 东旭集团43名责任主体被合计罚款17亿元 19名主要人员被采取5年以上至终身市场禁入 [3] - 资本市场构建全方位惩防体系 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和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 [3]
监管对财务造假动真格 年内12家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证券日报· 2025-09-12 16:08
公司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四年通过虚构业务和提前确认收入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 导致2019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1][3] - 公司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22亿元时引用虚假数据 构成欺诈发行 [3] - 证监会拟对公司处以2.29亿元罚款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总罚款金额达2.73亿元 实际控制人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4] 公司退市风险及市场表现 - 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 股票简称变更为*ST东通 [2] - 股价出现连续两个跌停后持续走低 最低跌至4.13元/股 最大跌幅超过70% 二季度股东户数减少1.33万户 [2] - 公司成为年内第12家因财务造假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公司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2]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6.73亿元 2024年亏损5.76亿元 2024年上半年继续亏损0.55亿元 [2] - 2024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 [2] 监管政策环境变化 - 新"国九条"提出深化退市制度改革 加快形成应退尽退的常态化退市格局 [5] - 2023年退市制度改革细化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 单年大额造假和多年连续造假公司将被直接退市 [5] - 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7月提出严格执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 对欺诈发行和严重财务造假公司依法坚决退市 [5] 法律责任追究体系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诉讼 投资者因虚假陈述造成损失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6] - 证监会将对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追究刑事责任 [1][6] - 财务造假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明显增多 立体化追责机制正在不断完善 [6] 市场影响与行业意义 - 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创历年新高 显示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动真格 [1] - 立体化追责机制显著提高财务造假成本 强化市场参与各方诚信意识 [6] - 执法震慑促使上市公司及其"关键少数"更加敬畏市场 依法依规经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