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易站绿色科技(08475)
icon
搜索文档
易站绿色科技(08475):李俊健辞任执行董事兼主席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14:34
公司人事变动 - 李俊健先生因健康原因辞任执行董事兼主席职务 [1] - 辞任生效日期为2025年8月20日 [1]
易站绿色科技(08475) - 公司资料报表
2025-08-20 14:32
公司概况 - 易站绿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08475[3] - 2018年8月13日在GEM首次上市[4] -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餐厅集团[8] 股权结构 - 周波持有13,447,560股,占比约19.73%[6] - 李俊健持有6,816,000股,占比约10.00%[6] - 已发行普通股68,160,000股,面值每股0.1港元[9] 交易信息 - 财政年度结算日期为8月31日[7] - 每手买卖单位为5,000股股份[9]
易站绿色科技(08475) - 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和职能
2025-08-20 14:32
公司信息 - 公司为易站绿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于开曼群岛注册,股份代号8475[1] 董事会信息 - 董事会有六名董事,含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2] - 董事会设审核、薪酬、提名三个委员会[2] 公告信息 - 公告发布时间为二零二五年八月二十日[2]
易站绿色科技(08475) - 执行董事兼主席辞任
2025-08-20 14:31
人事变动 - 李俊健先生因健康原因自2025年8月20日辞任执行董事兼主席[3] 人员情况 - 公告日执行董事为蒋铭晋先生及梁乾原先生[6] - 公告日非执行董事为苏世毅先生[6] - 公告日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周頴楠先生、黄伟雁女士及谢霞女士[6] 公告发布 - 公告自刊发日起最少连续七日登载于联交所网站[8] - 公告亦登载于公司网站www.kgroup.com.hk[8]
易站绿色科技(08475)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0:38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易站綠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4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8475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400,000,000 | HKD | | 0.1 | HKD | | 4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400,000,000 | HKD | | 0.1 | HKD | | 40,0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
格隆汇公告精选(港股)︱中国中铁近期中标912亿元重大工程;中国交通建设控股股东累计增持约2.64亿股H股股份
格隆汇· 2025-06-09 01:47
中国中铁(00390.HK)重大工程中标 - 公司近期中标多项重大工程,合计金额约人民币912亿元,占2021年营业收入的8.52% [1]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01339.HK)保费收入 - 2022年1-8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人民币4524.61亿元,同比增长9.89% [2] - 子公司人保财险、人保寿险及人保健康分别实现保费收入人民币3402.47亿元、782.83亿元及339.31亿元 [2] 中煤能源(01898.HK)生产经营数据 - 8月商品煤产量1092万吨,同比增长22.3% [3] - 商品煤销量2596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自产商品煤销量1067万吨,同比增长17.6% [3] 渤海银行(09668.HK)员工持股计划 - 员工计划自2022年9月15日起九个月内以自有资金买入不少于2500万股H股 [4] - 买入股份两年内不对外转让 [4] 中国交通建设(01800.HK)控股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中交集团累计增持2.64亿股H股,占公司总股本1.64% [5] - 截至2022年9月14日,中交集团持股比例达59.63% [5] 首程控股(00697.HK)股权变动 - 主要股东首钢集团间接附属公司拟出售7.2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0%)给北京国管控股 [6] - 北京国管为北京市政府设立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6] 建业地产(00832.HK)股份回购 - 公司拟根据回购授权在公开市场回购股份 [7] 威铖国际(01002.HK)业绩预告 - 预期年度净亏损约4600万元 [8] 中国太保(02601.HK)保险业务 - 1-8月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2909亿元 [8] 中国财险(02328.HK)保费收入 - 1-8月保费收入3402.47亿元,同比增长9.8% [9] 航空业运营数据 - 中国国航8月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56.4%,环比下降4.9% [9] - 中国东方航空8月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62.14% [9] 中国中冶(01618.HK)新签合同 - 1-8月新签合同额8320亿元,同比增长5.9% [9] 丘钛科技(01478.HK)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兼董事会主席增持10万股 [9] 宝新金融(01282.HK)股本重组 - 拟"20合1"进行股份合并 [9] 大山教育(09986.HK)收购 - 拟580万英镑收购KSI Education约45.75%股权 [9] 中国投资开发(00204.HK)配股 - 拟折让约19.79%配售4.92亿股,筹资3740万港元 [9] 名创优品(09896.HK)回应做空 - 独立调查完成,称做空报告关键指控无事实依据 [9] 歌礼制药-B(01672.HK)临床研究 - 完成PD-L1抗体ASC22联合西达本胺用于HIV感染功能性治愈临床研究患者入组 [9] 千盛集团控股(08475.HK)合作 - 与广州迈唯科技订立谅解备忘录 [9] TRUE PARTNER(08657.HK)投资 - 斥资1000万元认购基金 [9] ISP GLOBAL(08487.HK)合作 - 与年年卡集团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9] 中环控股(01735.HK)合作 - 与中国电信及中国电信(扬州)订立策略合作协议 [9]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HK)采购 - 斥资474万元向光大环保常州采购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 [9]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 - 腾讯控股耗资3.51亿港元回购117万股 [10] - 创维集团耗资2862.16万港元回购800万股 [10] - 中芯国际耗资5321.95万港元回购330.15万股 [10] - 小米集团耗资2402.56万港元回购230万股 [10] - 友邦保险耗资1.78亿港元回购248.5万股 [10] - 中国软件国际耗资574.69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10] - 太古股份公司A耗资1445.4万港元回购26.2万股 [10] - 渣打集团耗资947.01万英镑回购155.04万股 [11] - 潍柴动力耗资3341.3万元回购300万股A股 [11] - 长城汽车耗资4193.88万元回购135.8万股A股 [11] - 长实集团耗资3314.18万港元回购63.05万股 [11] - 中国飞鹤耗资605.96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11] - 复星国际耗资2926万港元回购600万股 [11] - 德信服务集团耗资789万港元回购263万股 [11] - ASMPT耗资940.5万港元回购15万股 [11] - 绿城服务耗资399.68万港元回购70.2万股 [11] - 易大宗耗资615.7万港元回购400万股 [11] 阿里健康(00241.HK)股权激励 - 授出582.33万个受限制股份单位 [11]
易站绿色科技(08475)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4-29 14:58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收益为185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2528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6.5%[11] - 公司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5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605千港元,同比下降约90.6%[11] - 公司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为3648千港元,去年同期为2454千港元,同比增加约48.6%[11] - 公司截至2025年2月28日期内亏损为3648千港元,去年同期为2454千港元,同比增加约48.6%[11] - 公司截至2025年2月28日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05港元,去年同期为0.04港元,同比增加约25%[11] - 公司截至2025年2月28日换算海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 - 10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28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78.1%[13] - 公司截至2025年2月28日出售附属公司亏损为1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0千港元[13] - 公司截至2025年2月28日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376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2326千港元,同比增加约61.8%[13] - 公司截至2025年2月28日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353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2407千港元,同比增加约46.7%[13] - 公司截至2025年2月28日非控股权益应占期内亏损为118千港元,去年同期为47千港元,同比增加约151.1%[13] - 2025年2月28日非流动资产总值138.2万港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188.7万港元下降26.76%[15] - 2025年2月28日流动资产总值554.8万港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637.7万港元下降13.00%[15] - 2025年2月28日流动负债总额991.3万港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3083.5万港元下降67.85%[15] - 2025年2月28日非流动负债总额2160.9万港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118.9万港元增长1717.41%[17]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公司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53万港元[19]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776.5万港元,较2024年的892.9万港元增加98.96%[21]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466.5万港元,2024年为所用34.3万港元[21]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01.5万港元,较2024年的895.6万港元下降66.33%[21]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57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605千港元;其他收益/(亏损)净额为0,2024年同期为2797千港元[39][40]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财务成本中租赁负债利息137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29千港元[42]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相关成本中,核数师薪酬37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395千港元;厂房及设备折旧4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215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503千港元,2024年无;董事薪酬81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657千港元;其他员工成本薪金及津贴2671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3280千港元;退休福利供款120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140千港元[43]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3530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2407千港元;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目为64864746股,2024年同期为56171000股[48] - 期内亏损本期约360万港元,去年同期约250万港元,亏损有所增加[75] - 截至2024年2月29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约150万新加坡元(折合约710万港元),2024财年收入约330万港元,较中期报告减少[10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餐厅运营收益1664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2467千港元;食品供应链服务收益193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61千港元;总收益1857千港元,2024年同期为2528千港元[34]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年度,主要营运决策者认为仅有一个可呈报经营分部即餐厅营运业务,食品供应链服务相对不重大,无呈列分部分析[33] - 集团餐厅业务位于香港,去年同期销售食材业务位于新加坡,本期食品供应链服务位于中国[36] - 餐厅营运收益本期约1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2%[64] - 食品供应链服务收益本期为20万港元[65] - 已用存货成本由去年同期约20万港元增加至本期约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00%[66] - 员工成本由去年同期约410万港元减少至本期约2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9.3%[69] - 租金及相关开支由去年同期约190万港元减少至本期约25,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98.7%[70] - 2024年中期公司按总额基准确认食品供应链业务收入,2024财年按净额基准确认,导致收入减少[102] 公司债务与权益相关情况 - 2025年2月28日公司其他借款为2057.9万港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918.3万港元[25] - 贸易应收款项0至30日于2025年2月28日为335千港元,2024年8月31日为4,071千港元;超过90日于2025年2月28日为4,608千港元,2024年8月31日为0千港元[52] - 贸易应付款项0至30日于2025年2月28日为0千港元,2024年8月31日为4,091千港元;超过90日于2025年2月28日为4,034千港元,2024年8月31日为0千港元[55] - 法定股本于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8月31日股份数目为400,000,000股,股本为4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已缴足股份于2025年2月28日为68,160,000股,股本为6,816千港元[57] - 应付一名前董事周君奇款项于2025年2月28日为20,579千港元,2024年为0千港元;管理费用收入来自关联方于2025年2月28日为0千港元,2024年为384千港元[58] - 2024年10月9日,公司与认购方订立偿付协议,按每股0.315港元配发及发行7,776,360股新股份偿债,其中向周波先生发行7,046,200股抵约221.9万港元债务,向林伟仪女士发行730,160股抵约23万港元债务,偿付事项于2024年11月1日完成[91][92][94] - 2024年10月9日,公司与周波先生订立认购协议,周波先生以每股0.315港元认购2,001,360股新股份,所得款项总额约0.6百万港元,净额约0.6百万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认购事项于2024年11月1日完成,截至2025年2月28日所得款项净额已悉用[95] 公司投资与收购情况 - 2024年2月29日,公司收购厂房及设备金额为571000港元,本期集团无收购任何厂房及设备[49] - 2024年11月22日,千盛(深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340万港元收购南京华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51%股权,2025年3月17日协议终止[98] - 本期除投资附属公司外,集团无重大投资或重大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营企业[82] - 报告日期,集团无未来投资或收购资本资产的具体计划[84] 公司税务与股息情况 - 香港利得税税率为16.5%,新加坡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7%,两个报告期均未产生估计应评税利润,未计提香港所得税拨备[44]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期间无派付或建议派付股息,2024年同期也无[46] 公司资本承担与或然负债情况 - 2025年2月28日,集团无已订约租赁装修的资本承担(2024年8月31日:零)[83] - 2025年2月28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及抵押资产(2024年8月31日:无)[85] 公司组织章程与名称情况 - 2024年2月29日,公司采纳第三次经修订及重列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以反映更改公司名称,本期无进一步变动[86][87]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李俊健先生持有公司6,816,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0.00%[105]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叶伟汉先生持有公司3,049,9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4.47%[105] - 截至2025年2月28日,黄伟雁女士持有公司528,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0.77%[105]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叶先生持有相联法团Canola 2,317股普通股,占比23.17%[107]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周波以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8,8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2.91%;以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9,047,56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3.27%[112]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添运环球有限公司持有公司8,8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2.91%[112] - 截至2025年2月28日,STAR HAPPY INTERNATIONAL LIMITED以受控法团权益持有公司8,8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2.91%[112] 公司购股权与证券情况 - 2024年公司授出4,000,000份购股权,本期无购股权获授出、注销、失效或行使[115] - 2024年9月1日和2025年2月28日,根据购股计划可供授出的购股数均为零份[115] - 本期公司无赎回上市证券,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或出售证券[114] 公司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于2018年7月23日成立,遵照相关规则订立书面职权范围[124] - 审核委员会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周颖楠先生为主席[12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及报告,认为按规定编制且充分披露[124] 公司报告相关信息 - 报告日期为2025年4月29日[127] - 2024 - 2025年为报告期[128] 公司人员构成情况 - 执行董事有李俊健先生、蒋铭晋先生、叶伟汉先生及梁乾原先生[127] - 非执行董事为苏世毅先生[127]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周颖楠先生、黄伟雁女士及谢霞女士[127] - 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为李俊健[126] 公司致谢情况 - 公司向股东、业务伙伴、客户及全体董事、管理层和员工致谢[125] 公司持续经营措施 - 公司拟通过扩大餐厅运营、与前董事沟通延期偿付及债转股、业务多元化和寻求投资者支持等措施保障持续经营[28]
易站绿色科技(08475)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4-29 14:5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857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528千港元下降约26.5%[7] - 2025年同期其他收入为57千港元,较2024年的605千港元下降约90.6%[7] - 2025年同期其他收益净额为0,2024年为2797千港元[7] - 2025年同期除税前亏损为3648千港元,较2024年的2454千港元增加约48.6%[7] - 2025年2月28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1382千港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1887千港元下降约26.7%[11] - 2025年2月28日流动资产总值为5548千港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6377千港元下降约13%[11] - 2025年2月28日流动负债总额为9913千港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30835千港元下降约67.8%[11] - 2025年2月28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1609千港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1189千港元增加约1717.4%[13] - 2025年2月28日负债净额为24592千港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23760千港元增加约3.5%[13] - 2025年2月28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 - 25143千港元,较2024年8月31日的 - 24444千港元减少约2.9%[13]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六个月,公司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530000港元,负债净额及流动负债净额分别为24592000港元及4365000港元[21] - 2025年2月28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532000港元,较期初减少85000港元[17]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2月29日止六个月,总收益分别为1857千港元和2528千港元[30]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2月29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分别为57千港元和605千港元,其中政府补贴分别为0千港元和23千港元,管理费收入分别为0千港元和233千港元,议价购买收益分别为0千港元和320千港元,其他分别为57千港元和29千港元[35]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2月29日止六个月,其他收益╱(亏损),净额分别为0千港元和2797千港元,其中汇兑收益,净额分别为0千港元和2797千港元[36]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2月29日止六个月,财务成本分别为137千港元和29千港元,其中租赁负债利息分别为137千港元和29千港元[38]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2月29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分别为3530千港元和2407千港元,其中核数师薪酬分别为37千港元和395千港元,厂房及设备折旧分别为4千港元和215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分别为503千港元和0千港元,董事薪酬分别为81千港元和657千港元,其他员工成本分别为2791千港元和3420千港元[39]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2月29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分别为3530千港元和2407千港元,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目分别为64864746股和56171000股[44]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8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4943千港元和4071千港元,其中0至30日分别为335千港元和4071千港元,超过90日分别为4608千港元和0千港元[48]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8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分别为4034千港元和4091千港元,其中0至30日分别为0千港元和4091千港元,超过90日分别为4034千港元和0千港元[51]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8月31日,法定股本均为4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已缴足股本分别为6816千港元和5838千港元,期间根据偿付协议和认购事项分别发行股份2001360股和7776360股[53] - 餐厅运营收益约1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2%[60] - 食品供应链服务收益为20万港元[61] - 已用存货成本由去年同期约20万港元增加至本期约40万港元,增加约100%[62] - 员工成本由去年同期约410万港元减至本期约290万港元,减少约29.3%[65] - 租金及相关开支由去年同期约190万港元减至本期约2.5万港元,减少约98.7%[66] - 其他营运开支由去年同期约170万港元减至本期约150万港元,减少约11.8%[67] - 财务成本由去年同期约2.9万港元增加至本期约10万港元,增加约244.8%[68] - 期内亏损约3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约250万港元有所增加[71] - 2025年2月28日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6816万股,2024年2月29日为5680万股[72] - 2025年2月28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440万港元,2024年8月31日为2450万港元[73] - 2024年中期公司收入约150万新加坡元(折合约710万港元),2024财年收入约330万港元,收入减少因收入确认方法调整[96]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主要从事餐厅营运、销售食材、食品供应链服务活动[22] - 截至2025年2月28日止年度,公司仅一个可呈报经营分部即餐厅营运业务[29]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和2024年2月29日止六个月,餐厅营运收益分别为1664千港元和2467千港元,食品供应链服务收益分别为193千港元和61千港元[30] 公司股份相关情况 - 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发行新股份使股本增加978000港元,股份溢价增加1953000港元[15] - 公司向周波先生发行7,046,200股偿付股份,偿付价总额约220万港元,抵销债务约2,219,000港元;向林伟仪女士发行730,160股偿付股份,偿付价总额约20万港元,抵销债务约230,000港元,偿付事项于2024年11月1日完成[88][90] - 2024年10月9日,公司与周波先生订立认购协议,发行2,001,360股新股份,所得款项总额约60万港元,净额约60万港元,已于2025年2月28日悉数据使用[91] - 2025年2月28日,李俊健先生持有公司6,816,000股股份,占比10.00%;叶伟汉先生持有3,049,900股,占比4.47%;黄伟雁女士持有528,000股,占比0.77%[101] - 叶伟汉先生持有相联法团Canola 2,317股普通股,占比23.17%[103] - Canola由赖伟杰先生、叶伟汉先生等六人分别拥有约33.69%、23.17%、16.85%、12.64%、12.64%及1.01%权益,六人自2015年10月1日起为一致行动人士[103] - 截至2025年2月28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目为68,160,000股[108] - 周波以受控法团权益持有8,800,000股,占比12.91%;以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9,047,560股,占比13.27%[108] - 添运环球有限公司以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8,800,000股,占比12.91%[108] - STAR HAPPY INTERNATIONAL LIMITED以受控法团权益持有8,800,000股,占比12.91%[108] - 2024年授出购股权4,000,000份,本期无购股权获授出、注销、失效或行使,2025年2月28日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权[111] - 2024年9月1日和2025年2月28日,根据购股计划可供授出的购股数目均为零份[111] 公司交易及事项相关 - 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换算海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100000港元[15] - 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出售附属公司亏损15000港元[15] - 2025年期间公司无收购厂房及设备,2024年2月29日收购金额为571000港元[45] - 2024年11月22日,千盛(深圳)控股集团拟340万港元收购南京华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51%股权,2025年3月17日终止该交易[94] 公司财务报表编制及审核情况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以港元呈列,未经独立核数师审核但经审核委员会审阅[26][27] 公司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于2018年7月23日成立,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周颖楠为审核委员会主席[120] - 截至报告日期,执行董事为李俊健、蒋铭晋、叶伟汉及梁乾原;非执行董事为苏世毅;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周颖楠、黄伟雁及谢霞[123] 公司证券及安排情况 - 本期公司无赎回上市证券,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或出售该等证券[110] - 本期公司或附属公司或同系附属公司无订立安排使董事或联系人通过收购股份或债权证获益[112] 公司股份发行及交易目的及影响 - 发行偿付股份用于全额清偿债务,不会获得所得款项,有助于强化集团资产负债表并减少债务[89] - 董事会认为认购事项可筹集资金加强集团财务状况,所得款项净额用作一般营运资金[91] - 董事会认为终止收购南京华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股权交易不会对集团财务状况和营运产生重大不利影响[94]
易站绿色科技(0847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12-31 14:01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18年7月23日成立薪酬委员会,并明确其书面职权范围[4] - 提名委员会在2023至2024年度举行了四次会议,主要职责包括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及推荐董事人选[8] - 薪酬委员会在2023至2024年度举行了五次会议,主要职责包括检讨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相关事宜[15]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13] - 公司于2018年7月23日成立提名委员会,并明确其书面职权范围[17] - 公司董事会负责履行企业管治职能,包括制定及检阅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11] - 各执行董事及非执行董事已与公司签订服务合约,期限为三年[12] - 公司董事会有权随时委任董事以填补临时空缺或增加董事名额[19]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的薪酬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1[20] - 公司未能符合GEM上市规则第5.05A条规定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要求,正在物色合适人选填补空缺[114] - 公司已采纳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所载证券交易必守标准,全体董事已确认遵守该准则[115] - 董事会由七名董事组成,包括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确保高度独立性和有效判断[121]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公司带来丰富的业务及财务专业知识和独立判断[124] - 董事会每年举行四次会议,确保董事充分了解并参与决策[130]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与主席举行年度会议,提供独立意见平台[132] - 公司为董事提供入职培训和持续专业发展,确保其知识和技能更新[127][128] - 公司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负责监察该政策的实施[136] - 公司董事会重视所有层面的多元化,包括性别多元化[138] - 公司提名委员会已检讨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并考虑退任董事的资格[139] - 公司审核委员会于本年度举行四次会议,批准委聘泰达会计师事务所为集团核数师[148] - 公司审核委员会审阅了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年度及截至2024年2月28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报表[148] - 公司审核委员会审阅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的成效,涵盖所有重大控制措施[148] - 公司审核委员会审阅了集团会计、内部审核及财务汇报职能的资源、员工资质及经验[148] 财务表现 - 公司本年度收益约为327.7万港元,较去年减少约90.4%[30] - 公司本年度录得盈利约4007.3万港元,主要由于出售新加坡业务的出售收益[30] - 已用存貨成本由2023年的8,168,000港元減少至2024年的861,000港元,降幅達89.5%[45] - 餐廳營運收益由2023年的33,985,000港元減少至2024年的2,854,000港元,降幅達91.6%[47] - 食品供應鏈服務收益為423,000港元,為新增業務[48] - 毛利由2023年的26,123,000港元降至2024年的2,416,000港元,毛利率穩定在73.7%[49] - 其他收入及收益由2023年的1,583,000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51,080,000港元,主要由於出售新加坡餐廳業務[50] - 員工成本由2023年的19,086,000港元減少至2024年的5,749,000港元,降幅達69.9%[51] - 折舊及攤銷由2023年的5,193,000港元減少至2024年的562,000港元,降幅達89.2%[53] - 租金及相關開支由2023年的6,539,000港元減少至2024年的561,000港元,降幅達91.4%[54] - 本年度盈利為40,073,000港元,主要由於出售新加坡餐廳業務獲取收益51,267,000港元[59] - 流動負債淨額為24,458,000港元,負債淨額為23,760,000港元,主要由於累計經營性虧損[61]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12千港元,较去年减少3,102千港元[172] - 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774千港元,较去年增加3,113千港元[172] - 公司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26千港元,较年初减少311千港元[172] - 公司出售附属公司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315千港元[172] - 公司收收购附属公司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73千港元[172] - 公司控股公司还款为95千港元[172] - 公司一名前董事周先生垫款净额为6,748千港元[172] - 公司行使购股权所得款项为1,278千港元[172] - 公司配售股份所得款项扣除交易成本为2,374千港元[172] - 公司向非控股权益还款为10,126千港元[172] - 公司于2024年8月31日的租赁负债为858千港元,较2023年的325千港元有所增加[193] - 公司于2024年8月31日的递延税项负债为331千港元,较2023年的198千港元有所增加[193] - 公司于2024年8月31日的股本为5,838千港元,较2023年的5,280千港元有所增加[193] - 公司于2024年8月31日的储备为-30,282千港元,较2023年的-47,849千港元有所改善[193] - 公司于2024年8月31日的非控股权益为684千港元,较2023年的-6,249千港元有所改善[193] 业务发展 - 公司关闭了新加坡的11家自营餐厅和1间中央厨房,主要原因是餐厅表现欠佳和终止租赁协议[31] - 公司于2024年1月25日收购了PDR's Dinning Limited 51%的股权,该公司在香港以“风车Windmill Restaurant & Bar”品牌运营西餐厅[31] - 公司在深圳拓展食材贸易业务,成立了千盛酒业(深圳)有限公司,并与希望之光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易站(深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32] - 公司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开拓更多餐饮业务,并发展更多餐厅品牌以增强区域地位[34] - 公司与SDM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将承接SDM在新加坡所有学校的餐饮服务[35] - 公司与MTBL Global Pte. Ltd.订立合作协议,主要在新加坡、香港及马来西亚市场推广中国白酒茅台不老白酒产品[35] - 截至2024年8月31日,公司拥有1家在香港运营的西餐厅和2家在中国大陆的食品供应链及酒业贸易公司[40] - 公司计划在东南亚、粤港澳大湾区及中国内地寻求更多餐厅业务发展机会,并大力拓展食品供应链业务[41] - 公司于2023年11月30日终止了新加坡“Chir Chir”、“Masizzim”和“Nipong Naepong”三个品牌下的三家餐厅业务[40] - 公司计划在香港本地开发多个品牌的餐饮业务,以响应香港政府推动的北部都会区发展计划和旧区重建计划[35] - 公司附属公司Kota Bak Kut Teh (SG) Pte. Ltd.在2023年间接持股比例为90%[186] - 公司附属公司Kota Bak Kut Teh (SRG) Pte. Ltd.在2023年间接持股比例为80%[186] - 公司附属公司The Chir HV Pte. Ltd在2023年间接持股比例为100%[186] - 公司附属公司千盛(深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2024年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均为100%[186] - 公司附属公司千盛酒业(深圳)有限公司在2024年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均为100%[18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8475,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2]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大华银行,总部位于新加坡[27] - 公司每手买卖单位为5000股[27] - 公司网站为www.kgroup.com.hk[27] - 公司英文名称由「K Group Holdings Limited」更改为「E-STATION GREEN TECHNOLOGY GROUP CO., LIMITED」,中文名称由「千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更改为「易站绿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6] - 公司股份简称英文由「K GROUP HLDGS」更改为「E-STATION GTECH」,中文由「千盛集团控股」更改为「易站绿色科技」[67] - 公司以1百万港元收购PDR's Dining Limited 51%股权,发行1,582,280股代价股份支付[72] 风险与挑战 - 公司面临顾客喜好变化、员工成本增加及租赁开支上升等风险[73] - 公司主要运营以人民币及港元计值,无重大外汇风险[74] - 公司业务易受产品责任或食品安全索偿影响,面临餐饮市场竞争[78]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及抵押资产[86] - 公司无未来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具体计划[85] 董事会成员与任命 - 叶先生拥有5.22%已发行股份的Canola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的董事职位[93] - 梁乾原先生于2024年5月16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目前担任千盛(深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95] - 苏世毅先生于2023年10月27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目前担任北京一间科技研究院的副院长[97] - 周頴楠先生于2022年6月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目前担任中国健康科技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德斯控股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97] - 黄伟雁女士于2024年5月3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目前担任中山市一间物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经理[99] - 朱沛祺先生于2021年10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目前担任中华银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01] 员工与性别多元化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雇员性别比例为1.18名男性:1名女性[138] - 公司董事会目前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一名为女性[138] - 公司将继续在招聘中高级员工时确保性别多元化,并投放更多资源于职业发展及培训女性员工[138]
易站绿色科技(0847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11-29 14:3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收益为327.7万港元,较2023年的3429.1万港元大幅下降[3] - 2024年公司年内溢利为4007.3万港元,相比2023年的亏损1387.9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3] - 2024年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为5108万港元,较2023年的158.3万港元大幅增长[3] - 2024年公司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4024.4万港元,相比2023年的亏损1338.2万港元显著改善[5]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700港元,相比2023年的亏损0.294港元实现盈利[6]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40,412千港元[39]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40,244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亏损13,382千港元有显著改善[64]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40,244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每股亏损13,382千港元实现扭亏为盈[64] - 公司2024年录得盈利40,073,000港元,主要由于出售新加坡餐厅业务获得收益51,267,000港元[132] 资产负债 - 2024年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2.6万港元,较2023年的135.9万港元减少[8] - 2024年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负2445.8万港元,较2023年的负3384.3万港元有所改善[8] - 2024年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负2257.1万港元,较2023年的负3365.1万港元有所改善[8] - 2024年公司负债净额为负2376万港元,较2023年的负4881.8万港元显著改善[11]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24,458,000港元,负债净额为23,760,000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26,000港元[20] - 公司2024年度综合负债为32,024千港元,其中餐厅运营1,278千港元,食品供应链服务6,315千港元[41]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流动负债净额为24,458,000港元,负债净额为23,760,000港元[100] - 公司总负债从58,257,000港元减少至32,024,000港元,减少了26,278,000港元[133]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24,458,000港元,较去年的33,843,000港元有所减少[134] - 公司负债净额为23,760,000港元,较去年的48,818,000港元大幅减少[134] 业务扩展与收购 - 公司正在扩展食品供应链业务以实现业务多元化及提高现金流的积极性[21] - 公司于2024年1月31日以100万港元收购PDR's Dining Limited的51%股权,进军香港餐饮市场[84][86] - 收购PDR产生商誉526,000港元,主要由于协同效应提升公司香港餐厅业务[89][90] - 公司于2024年8月28日出售K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的全部股权,获得现金代价60,000港元[95] - 出售K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的收益为51,267,000港元[97] - 公司收购了香港的Windmill西餐厅,并计划在香港和中国大陆扩展餐厅业务及食品供应链业务[113][114] - 公司计划收购南京华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51%股权,总代价为3.4百万港元,将以承兑票据方式支付[173] 成本控制与开支 - 公司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以优化运营效率,并密切监察开支以识别潜在节约领域[21] - 2024年雇员福利开支为4,834千港元,较2023年的17,550千港元减少72%[59] - 2024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473千港元,较2023年的3,176千港元减少85%[59] - 员工成本从2023年的19,086,000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5,749,000港元,降幅达69.9%,主要由于自营餐厅停止营业及裁员[124] - 租金及相关开支从2023年的6,539,000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561,000港元,降幅达82.3%,主要由于出售新加坡餐厅[126] - 折旧及摊销从2023年的5,193,000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562,000港元,降幅达89.2%,主要由于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减少[125] - 其他经营开支从2023年的8,405,000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5,892,000港元,降幅达29.9%,主要由于新加坡自营餐厅停止营业[129]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1,028,000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105,000港元,降幅达89.8%,主要由于计息借款及租赁负债利息减少[130] - 公司继续实施严格的开支控制,以持续有效管理成本及优化营运效率[159] 融资与贷款 - 公司获得独立第三方的循环贷款融资约65,000,000港元,有效期为2023年12月15日至2025年1月31日[20] - 公司从独立第三方获得65,000,000港元的循环贷款融资,有效期至2025年1月31日[100] - 公司获得65,000,000港元的循环贷款融资,有效期至2025年1月31日[134] - 公司获得循环贷款融资约6500万港元,有效期为2023年12月15日至2025年1月31日[158] 业务转型与关闭 - 公司关闭了新加坡原有的自营餐厅业务,积极寻求转型及多元化业务拓展[103] - 公司终止了新加坡三家自营餐厅的运营,导致餐厅营运收益从2023年的33,985,000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2,854,000港元,降幅达91.6%[117][118]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名称由“K Group Holdings Limited千盛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E-STATION GREEN TECHNOLOGY GROUP CO., LIMITED易站绿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6] - 公司名称更改为“易站绿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股份简称更改为“E-STATION GTECH”[141][142] 其他财务信息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4,071千港元,较2023年的1,132千港元增长260%[68]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4,091千港元,较2023年的3,067千港元增长33%[76]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净额为1,172千港元,较2023年的4,189千港元减少72%[68] - 2024年应付本公司前董事周先生之款项为22,360千港元,其中15,720,000港元需于2024年11月30日偿还[80] - 公司2024年度出售附属公司收益为51,267千港元[54] - 公司2024年度财务成本为105千港元,其中其他计息借款利息30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75千港元[55] - 公司2024年度非流动资产添置为908千港元[44] - 公司2024年度商誉减值亏损为526千港元[54] - 公司流动比率保持0.2,与去年持平[133] - 公司净资产负债率从-1.1增加至-1.2,主要由于年度亏损导致总权益转为资产亏绌[133]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从52,800,000股增加至58,382,280股[137] - 公司通过发行1,582,280股代价股份收购PDR's Dining Limited的51%权益[138] - 公司收购PDR's Dining Limited 51%股权,总代价为100万港元[147] - 公司发行1,582,280股代价股份,每股发行价为0.632港元,较2024年3月12日收市价折让约16.84%[147] - 公司通过发行7,776,360股新股偿还债务,每股偿付价为0.315港元,总偿付价约为2.4百万港元[167][168][169] - 公司通过认购事项筹集约0.6百万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每股认购价为0.315港元[170][171] 风险管理与合规 - 公司无重大外币风险,主要营运以人民币及港元计值[150] - 公司无重大资本承担及未来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154][155]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及抵押资产[156] - 公司已采纳并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适用守则条文[162] - 公司未能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05(1)、5.05A及5.28条,导致董事会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不足,审核委员会成员不足[163]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审阅和监管财务呈报程序、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176] 财务报告与公告 - 公司截至2024年8月31日的年度综合财务状况表和综合损益表已获核数师泰达会计师事务所确认[179] - 公司全年业绩公告已发布在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180] - 公司年报将适时寄发给股东并登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80] - 公司董事会感谢股东、客户、供应商、银行及业务伙伴的支持[182] - 公司公告将连续七日登载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