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莱英(06821)

搜索文档
凯莱英(06821)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4 08:30
财务表现 - 凯莱英在2023年取得了23.67%的同比收入增长,不包括大订单的情况下,收入同比增长了75.56%[6] - 公司在2023年的收入约为人民币77.81亿元,较2022年下降23.94%[20] - 毛利约为人民币39.6亿元,较2022年下降18.06%[20] - 母公司股东应占净利约为人民币22.69亿元,较2022年下降31.28%[20] - 母公司股东应占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利约为人民币23.02亿元,较2022年下降23.23%[21] - 毛利率为50.89%,较2022年提高了3.65个百分点[22] - 母公司股东的净利率为29.16%,较2022年下降了3.11个百分点[22] - 每股基本盈利为6.26元,较2022年下降了2.76元[22] - 资产总值为197.67亿元,较2022年增长了1.53%[23] - 负债总额为22.57亿元,较2022年下降了11.42%[23] - 资产负债率为11.42%,较2022年下降了2.53个百分点[23] - 公司在2023年全年毛利率为50.89%,同比增长3.65%[26] - 小分子CDMO业务收入为6605.14百万元,同比增长25.47%[26] - 公司在2023年的小分子CDMO临床阶段项目数量为386个,其中临床III期项目达到69个,临床前和临床早期项目达到317个,临床阶段小分子毛利率为40.37%[37] - 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77%[47] - 多肽业务发展重中之重,2023年承接新项目12项,首个GLP-1 NDA稳步推进,固相合成多肽生产线建成10,250L,预计到2024年上半年产能将超过14,250L[50] - 寡核苷酸CDMO业务承接新项目超过35项,1项验证生产项目已完成[51] - 药物制剂业务线报告期内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5.86%,海外市场份额同比增长50%[56] - 连续科学技术中心在报告期内执行了68个生产项目,包括首次将PAT技术应用于API的连续生产[65] - 凯萊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8.14%,完成IND项目的首批交付[66] - CSBT合成生物平台已建立成熟的技术能力,完成非天然氨基酸全连续合成平台搭建[67] - 现有工程酶库数量超过2,700个,成功开发17类酶试剂盒,酶進化週期缩短至最短一周[68] - 凯萊英医药集团专注于创造潜在技术优势,成功搭建DNA合成与测序平台,推出AI蛋白设计平台[71] - 凯萊英医药集团与CMC、非临床无缝衔接,在降低整体成本的同时,提高客户的研发效率[74] - 凯萊英医药集团成功通过客户審计及机构審查,无重大发现,不断优化品质及品质体系[75] - 利用AI赋能药物警戒智能化平台,提高在临床试验专案管理、临床试验文档管理等方面的品质和效率[76] - 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74%,项目数量持续增长,项目类型丰富多样[77] - 凯萊英医药集团目前共有71个在手项目,包括16个IND项目、18个ADC项目、3个AOC项目和2个BLA项目[78] - 公司在重点海外市场和中后期项目领域取得突破,获得4个海外项目订单[79] - 公司在上海张江基地的生物科学技术中心正式启动,推动内部研发计划,增强前瞻能力[79]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支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研发支出超过人民币707.86百万元,占总收入的9.10%[83] - 公司在中国拥有148项已授权发明专利和70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在其他司法管辖区的22项已授权专利[82] - 公司的研发活动主要依赖八个内部创新研发平台,不断增强技术竞争力和在CDMO行业的领先地位[80] - 公司是最早在药物生产中应用连续生产技术的公司之一,为凯萨英创造了强大的竞争优势[81] - 公司的工艺科学中心(CEPS)致力于挖掘先进技术平台,开发并应用创新技术进行制药工艺开发[84] - 公司的连续科学技术中心(CFCT)的使命是通过自主研发的连续生产技术渗透各个业务板块[85] - 生物合成技术研发中心已建立成熟的一站式合成生物学服务能力[87] - 工程酶数量达到2700+,专利酶数量达到1100+[87] - 生物催化合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包括非天然氨基酸全连续合成平台的建设[87] - 製藥新材料研發中心在医用和药用高分子材料领域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管线[88] - 智慧製造技術中心完成了智慧化+PAT技术中试实验平台建设,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艺灵活性[89] - 藥物遞送和製劑研發中心致力于创新藥物遞送技术,包括新型脂质体、LNP遞送技术平台等[90] - 藥物臨床研究技術創新中心强调国际化和专业化发展,推动全流程全自动藥品监控平台的开发[91] - 八大研发技术中心致力于培育前沿技术,为公司新战略方向提供技术支
大订单交付顺利,各项业务保持向好趋势


兴业证券· 2024-04-07 16:00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对应2024年4月3日收盘价 PE分别为24.2倍、19.7倍、15.5倍 [2][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8.25亿元 同比下降23.70% [1][6] - 2023年归母净利润22.69亿元 同比下降31.28% [1][6] - 2023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1.04亿元 同比下降34.87% [1][6] - 2023年经营现金流净额35.5亿元 同比增长8.00% [1][6] - 2023年毛利率51.16% 同比提升3.79个百分点 [6] - 2023年Q4单季度营业收入14.42亿元 同比下降40.99% [6] - 2023年Q4归母净利润0.59亿元 同比下降89.89% [6] - 截至2023年底在手订单总额8.74亿美元 [6] 业务分项表现 - 剔除大订单后2023年收入54.05亿元 同比增长24.37% [7] - 小分子业务实现收入66.20亿元 剔除大订单后收入42.00亿元 同比增长25.60% [7] - 新兴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1.99亿元 同比增长20.42% [7] - 来自跨国制药公司收入49.88亿元 剔除大订单后收入25.68亿元 同比增长75.13% [7] - 来自中小制药公司收入28.37亿元 同比下降1.47% [7] - 美国市场客户收入52.67亿元 剔除大订单后收入28.47亿元 同比增长47.47% [7] - 国内客户收入14.81亿元 同比下降5.31% [7] - 亚太(除中国大陆)市场客户收入同比增长15.03% [7] - 欧洲市场客户收入同比增长57.11% [7] 小分子CDMO业务 - 2023年确认收入的商业化项目40个 实现收入51.12亿元 [8] - 剔除大订单后商业化项目收入26.92亿元 同比增长47.13% [8] - 商业化项目毛利率60.07% 同比提升9.53个百分点 [8] - 临床阶段项目386个 较去年同期增加27个 [8] - 临床Ⅲ期项目69个 较去年同期增加7个 [8] - 临床阶段项目确认收入15.07亿元 [8] - 临床阶段项目毛利率40.74% 同比下降0.54个百分点 [8] - 2024年验证批阶段(PPQ)项目预计达28个 较2023年增加40% [9] 新兴业务发展 - 化学大分子CDMO板块收入同比增长8.76% [9] - 寡核苷酸承接新项目35项 完成1项验证生产项目 [9] - 多肽业务新承接12个项目 首个GLP-1 NDA项目申报准备中 [9] - 临床研究服务板块收入同比下降7.44% 承接新项目347个 [9] - CGT领域承接新项目44个 [9] - 制剂CDMO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8.36%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0.51% [10] - 连续反应技术对外技术输出业务确认收入突破亿元 [10] - 生物大分子CDMO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1.29% [10] - 合成生物技术板块确认收入同比增长38.13% [11] 产能建设进展 - 2023年底固定资产39.13亿元 同比增长8.02% [11] - 在建工程13.31亿元 同比增长24.08% [11] - 化学大分子专属生产车间1已投产 布局10条寡核苷酸生产线 [11] - 固相合成总产能10,250L 预计2024年6月底达到14,250L [11] - 生物大分子完成上海金山基地商业化产能改扩造 [11] - 合成生物学500L和5,000L GMP级别新发酵产能建设中 [11] 费用结构 - 2023年销售费用1.96亿元 同比增长30.78% 销售费用率2.51% [11] - 管理费用7.88亿元 同比下降2.12% 管理费用率10.08% [11] - 财务费用-1.48亿元 同比增加3.50亿元 [11] - 研发费用7.08亿元 同比下降0.14% 研发费用率9.05% [11] 盈利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2.97亿元、15.95亿元、20.24亿元 [2][12] -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65.76亿元、80.43亿元、99.33亿元 [3][13] - 预计2024-2026年毛利率为41.9%、42.1%、42.8% [3][13] - 预计2024-2026年每股收益为3.51元、4.32元、5.47元 [3][13]
凯莱英(002821) - 2023 Q4 - 年度财报


2024-03-28 16:00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一家全球行业领先的医药外包服务商,主要致力于全球制药工艺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2] - 公司股票代码为002821[8]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洞庭三街6号[9] - 公司网址为http://www.asymchem.com/cn/[9] 财务数据 - 2023年凯莱英医药集团营业收入为782.52亿元,较上年下降23.70%[10] - 2023年凯莱英医药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69亿元,较上年下降31.28%[10] - 2023年凯莱英医药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50亿元,较上年增长8.00%[10] - 2023年凯莱英医药集团基本每股收益为6.26元,较上年下降30.60%[10] - 2023年凯莱英医药集团稀释每股收益为6.26元,较上年下降30.44%[10] - 2023年凯莱英医药集团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66%,较上年下降9.90%[10] - 2023年凯莱英医药集团总资产为1976.72亿元,较上年增长8.38%[10] - 2023年凯莱英医药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47.97亿元,较上年增长11.71%[10] 业务发展 - 凯莱英医药集团主要提供定制研发生产和定制研发服务[5] - 凯莱英医药集团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临床前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等服务[6] - 公司在小分子CDMO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服务经验与技术积淀,提供小分子药物全生命周期外包服务[20] - 公司已将小分子CDMO服务能力扩展至更多类别新药,如多肽、寡核苷酸、mAb、ADC及mRNA等新兴业务领域[21] 技术创新 - 公司建立了符合全球最高行业标准的一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项目管理的综合运营体系、严格的cGMP质量体系以及全面的EHS管理和QA体系[1] - 公司加大研发平台建设,持续迭代的研发平台,建立工艺,工程和设备等跨部门合作模式[1] - 公司通过数值计算技术求解化工过程动量传递并耦合传质、传热和反应的基本方程组,利用CFD模拟技术指导医药化工过程中耦合反应的混合和流动过程[44] 环保措施 - 公司严格遵守各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定期评价转化合规性,确保生产经营合法合规[175] - 公司已完成环保行政许可事项,包括实验室改造项目和排污登记变更,有效期限至2028年[176][177] - 公司已完成了实验室改造项目的自主验收,并取得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至2028年[178][179]
凯莱英(0682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0:43
财务表现 - 2023年凯莱英医药集团总收入为人民币7,781.44百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3.67%[6] - 凯莱英小分子CDMO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605.14百万元,同比增长25.47%[6] - 跨国制药公司收入为人民币2,567.96百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5.56%[7] - 美国客户总收入为人民币2,846.75百万元,同比增长47.84%[11] - 亚太地区(除中国)客户收入同比增长15.31%[11] - 欧洲市场收入增长57.50%[11] - 公司2023年的年毛利率为50.89%,同比增长3.65%[87] - 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小分子CDMO业务收入人民币6,605.14百万元,同比增长25.47%[87] - 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新兴业务收入人民币1,170.20百万元,同比增长17.79%[87] - 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国内收入人民币1,437.27百万元,同比减少7.88%[87] - 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人民币707.86百万元,占收入比例9.10%[87] 业务拓展 - 公司成功进行了40个小分子商业化项目,确认收入为5107.49百万元,毛利率达到60.03%[15] - 公司推动增加临床项目储备,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386个小分子CDMO临床阶段项目,确认收入达到1497.66百万元[19] - 公司战略性储备潜在重磅项目,致力于持续获得商业化订单,预计2024年验证批阶段项目将达28个,致力于长期稳健增长[20] - 公司在新兴业务领域取得快速增长,包括化学大分子、临床研究服务、制剂、生物大分子CDMO等,收入为1170.20百万元,增长17.79%[25] - 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77%,开发新客户约74家,承接新项目80项[26] - 多肽业务2023年承接新项目12项,GLP-1 NDA稳步推进,固相合成多肽生产线建成,预计产能将超过14,250L[28] - 寡核苷酸CDMO业务承接新项目超过35项,1项验证生产项目已完成[29] - 药物制剂业务线2023年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5.86%,海外市场份额同比增长50%[33] 技术创新 - 凯雷英的连续生产技术和合成生物技术对CDMO业务带来重大突破,新签外部技术合同19项,商业合同6项[38] - 凯雷英攻克多个高风险、高难度工艺的技术壁垒,成功验证多个氧化、硝化和氢化项目的放大[39] - 连续科学技术中心支持内部项目的连续应用,执行了68个生产项目,包括API连续验证生产[40] - 公司成功完成BSL-2级实验室建设并投产50L GMP Lab,承接第一个IND申报项目,收入同比增长38.14%[41] - 公司已开发超过2,700个工程酶,成功开发17类酶试剂盒,酶進化週期已缩短至最短一周[43] - 公司完成寡核苷酸生物合成的建设,成功实现多个噸位级连续酶催化商业化生产项目[45] 全球市场 - 全球CDMO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310亿美元[136] - 中国CDMO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559亿人民币,市场份额逐年增加[137] - 全球醫藥市場需求持续增长,2025年及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分别为17,188亿美元及21,148亿美元[139] - 全球創新藥物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5,455亿美元,市场份额逐年增加[140] - 全球醫藥市場研發投入持续增长,2025年及2030年预计分别达到3,068亿美元及4,177亿美元[141]
凯莱英(002821)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10-30 16:00
财务表现 - 2023年第三季度,凯莱英医药集团营业收入为17.62亿元,同比下降36.4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4亿元,同比下降46.60%[6] - 公司总资产为197.64亿元,同比增长8.36%[6] - 2023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3.83亿元,同比下降18.29%[7] - 小分子CDMO业务实现收入55.65亿元,同比下降22.01%[7] - 新兴业务实现收入8.13亿元,同比增长21.05%[7] - 利润表显示,销售费用为138.99亿,同比增长44.38%[17] - 公司财务费用为-148.89亿,同比下降70.97%[17] - 利息收入增加至104.68亿,同比增长191.22%[18] - 投资收益为108.55亿,同比下降2591.38%[18] - 凯莱英医药集团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24,892,647.40万[36] - 凯莱英医药集团2023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200,808,678.45万[36] - 凯莱英医药集团2023年第三季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9,862,459.38万[36] - 凯莱英医药集团2023年第三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2,210,671,137.83万[37] - 凯莱英医药集团2023年第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6.1[37] - 凯莱英医药集团2023年第三季度稀释每股收益为6.1[37]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元[6] - 2023年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64亿元[38] - 2023年第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95亿元[39] - 2023年第三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5亿元[39] 股东情况 -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ASYMCHEM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持有公司31.15%的股份,为最大股东[29]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16%的股份,为第四大股东[29] - 天津国荣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77%的股份,为第六大股东[29] -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流动资产总额为130.59亿元,较年初增长10.6%[33] - 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为67.05亿元,较上季度增长5.1%[34] - 公司总资产达到197.64亿元,较上季度增长8.3%[34] - 凯莱英医药集团2023年第三季度负债合计为2,292,382,441.40元,较上期下降[35] - 营业总收入为6,383,057,146.18元,较上期下降[35] - 营业成本为2,928,087,440.86元,较上期下降[35]
凯莱英(06821)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0-30 12:1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7.62亿元,同比下降36.41%;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63.83亿元,同比下降18.29%[12] - 本报告期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24亿元,同比下降46.60%;年初至报告期末为22.10亿元,同比下降18.77%[12] - 本报告期扣非净利润4.68亿元,同比下降52.48%;年初至报告期末为20.36亿元,同比下降24.14%[12] - 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64亿元,同比增长0.90%[12]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1.45元,同比下降43.84%;年初至报告期末为6.10元,同比下降18.26%[12]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197.6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8.36%;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174.34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1.41%[12] - 2023年年初到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入6,383,057,146.18元,较上期的7,811,575,256.14元下降18.29%[53] - 2023年年初到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成本4,052,138,575.07元,较上期的4,730,658,861.66元下降14.34%[54] - 营业利润本期为2,489,587,256.13元,上期为3,125,980,399.95元[57] - 净利润本期为2,200,808,678.45元,上期为2,720,936,643.42元[59] - 基本每股收益本期为6.10元,上期为7.46元;稀释每股收益本期为6.10元,上期为7.43元[6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6,940,188,588.92元,上期为8,785,854,975.55元[7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4,075,933,989.20元,上期为5,947,158,009.16元[7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2,864,254,599.72元,上期为2,838,696,966.39元[7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20,104,491,861.56元,上期为2,403,437,204.78元[7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本期为20,999,540,521.49元,上期为5,081,721,003.23元[7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895,048,659.93元,上期为 - 2,678,283,798.45元[7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本期为1,487,527,814.26元,上期为30,616,812.31元[83] - 2023年1 - 9月收入63.45亿元,2022年同期为77.99亿元,同比下降18.64%[88] - 2023年1 - 9月毛利34.16亿元,2022年同期为36.52亿元,同比下降6.46%[89] - 2023年1 - 9月除税前利润24.88亿元,2022年同期为31.22亿元,同比下降20.29%[90] - 2023年1 - 9月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6.10元,2022年同期为7.46元,同比下降18.23%[92] - 2023年1 - 9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28.64亿元,2022年同期为28.39亿元,同比增长0.89%[117]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10,106千元,去年同期为2,270,937千元[123] - 经调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93,426千元,去年同期为2,317,491千元[124] - 经调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率为34.57%,去年同期为29.72%[124] - 股权激励摊销费用为38,304千元,去年同期为40,861千元[123] - 汇兑波动损益为-57,927千元,去年同期为-515,503千元[123] 剔除大订单影响的营业收入变化 - 2023年1 - 9月,若剔除大订单影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51%[14] 各业务线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 - 9月,小分子CDMO业务收入55.65亿元,同比下降22.01%;若剔除大订单影响,同比增长25.45%[14] - 2023年1 - 9月,新兴业务收入8.13亿元,同比增长21.05%[14] 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本报告期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590.04万元;年初至报告期末为1.75亿元[14] 资产项目关键指标变化 - 货币资金从52.896亿元增至70.996亿元,增幅34.22%,因严控固定资产投资节奏和降本增效[17] - 预付款项从1.107亿元增至1.573亿元,增幅42.11%,系购买固定资产预付款增加[17] - 存货从15.104亿元降至8.804亿元,降幅41.71%,因在产订单陆续交付[17]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合计13,059,172,427.71元,较1月1日的11,860,458,372.35元增长10.11%[34][35] - 2023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6,705,053,671.53元,较1月1日的6,378,815,279.58元增长5.11%[38][39]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19,764,226,099.24元,较1月1日的18,239,273,651.93元增长8.36%[39]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67.0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63.79亿元,同比增长5.09%[103]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130.5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8.60亿元,同比增长10.11%[105] - 2023年1 - 9月存货增加6.30亿元,2022年同期减少2.72亿元[117] 负债项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合计1,794,936,038.81元,较1月1日的2,177,095,275.04元下降17.55%[42][43] - 2023年9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合计497,446,402.59元,较1月1日的367,175,592.11元增长35.48%[47]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负债合计2,292,382,441.40元,较1月1日的2,544,270,867.15元下降9.90%[48]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17.9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77亿元,同比下降17.54%[107] 所有者权益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17,471,843,657.84元,较1月1日的15,695,002,784.78元增长11.32%[50] - 2023年9月30日资产净值174.7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6.95亿元,同比增长11.32%[110] 费用及收益项目关键指标变化 - 销售费用从9626.56万元增至1.3899亿元,增幅44.38%,因拓展市场投入增加[18] - 利息收入从3594.7万元增至1.0468亿元,增幅191.22%,因定期存款收益增加[18] - 投资收益从 - 435.72万元增至1.0855亿元,增幅 - 2591.38%,受银行低风险理财收益及汇率波动影响[19] 税费及现金支付项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到的税费返还从4.5721亿元降至2.8219亿元,降幅38.28%,因留抵退税金减少[20]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从36.275亿元降至15.708亿元,降幅56.70%,因上年同期大规模购买原料[21]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现金从2.1056亿元增至6.5503亿元,增幅211.10%,因支付利润分配金额增加[24] 股东相关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50563,无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25] - 天津国荣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6,555,504股[30] 现金流量相关指标变化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895,049千元,去年同期为-2,678,284千元[120]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514,932千元,去年同期为-461,687千元[12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454,274千元,去年同期为-301,274千元[120] - 年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418,178千元,去年同期为6,232,033千元[120] - 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905,706千元,去年同期为6,262,650千元[120]
凯莱英(0682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7 08:51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了商业化项目收入32.09亿元,同比增长60.50%[16] - 公司臨床階段項目共有276个,其中臨床III期項目52个,实现收入8.55亿元,同比增长6.78%[17] - 新興業務板块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34.33%[18] - 公司加快人才团队和能力建设,推动化学大分子、臨床研究服務、製劑、生物大分子CDMO等新业务快速发展[18] - 公司在產能建設方面加快多肽商业化產能建设,预计固相合成总产能将超过10,000L[19] - 公司持续推进化學大分子各业务板块技术平台建设,储备新技术,夯实业务基础[20] - 公司臨床研究服務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6.07%,新增签署151个项目合同,涉及多个重大疾病治疗领域[21]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製劑CDMO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4.07%[23] - 製劑業務板塊一次性順利通過國家藥監局註冊現場核查PAI與GMP符合性動態檢查[24] - 完成了首個口服液項目的處方開發和工藝確認批生產[25] - 公司生物大分子CDMO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9.77%[26] - 生物大分子CDMO板塊積極拓展市場,獲取豐富訂單,市場認可度持續提升[26] - 公司加速拓展連續反應技術對外輸出業務,報告期新增八個項目,合同金額超人民幣1億元[28] - 公司於報告期內完成BSL-2級實驗室建設並完成備案,50L GMP Lab正式投產,並承接第一個IND申報項目[29] - 公司在二零二三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人民币3.23亿元,同比增长22.84%[30] - 连续科学技术中心提交专利申请26项,增加激光3D打印等设备数量[31] - 合成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完成非天然氨基酸全连续合成平台搭建,实现多个吨位级连续酶催化商业化生产项目[32] - 智能制造技术中心完成智能化+PAT技术中试规模实验平台建设,提高了单元操作自动化和生产管理数字化水平[33] - 製藥新材料研發中心在医用和药用高分子材料和绿色制造材料领域建立了丰富的产品管线[34] - 药物递送和制剂研发中心开展高端制剂及药物递送技术多个项目,具备全流程服务能力[35] - 生物科学技术中心承担生物大分子和先进疗法相关的科学发展和技术平台搭建[36] 财务状况 - 公司报告期内境内收入增长10%,达到757,385千元[51] - 公司报告期内境外收入下降12%,但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44.90%[52] -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合计增长6个百分点,达到53%[55] - 公司境外市场客户收入同比增长44.17%[52] - 公司研发开支增加23%,达到323.5百万元[61]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1,682百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3] - 每股基本盈利由二零二二年上半年的4.75元下降至4.65元[64] - 集团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的现金及银行结余较去年同期增加1,752百万元,增幅33%[65] - 预缴企业所得税本期末较期初减少17百万元,减幅97%[66] - 本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于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为12.5%,较去年同期下降1.4%[70] - 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支出约为530百万元[67] - 贸易应收款项为2,525,162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4] - 贸易应付款项为413,874千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75] - 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截至二零二三年六月三十日为虧損人民币3百万元[77] 公司战略发展 - 公司致力于拓展市场,成为全球製藥行业的领军企业[105] - 公司持续优化管理方法,推动研发效率和生产成本降低[106] - 公司专注于推进药品业务项目的商业化,加大后期项目开发力度[107] - 公司加快新化工业务的拓展,力争实现可观收入并建立强大市场地位[110] - 公司致力于加快开发新业务,聚焦带动增长和扩大市场影响力的关键策略[112] 公司治理及其他信息 - 公司未涉及任何重大诉讼或仲裁[179] - 公司在报告期内未进行任何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180] - 公司子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在报告期内未进行重大收购或出售[181] - 公司已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公众持股量[182] - 公司已遵守企业治理守则,除主席与首席执行官角色未有区分外[183] - 公司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由同一人兼任,董事会认为此构架不会损害权责平衡[184] - 公司将继续关注企业管制构架的成效,评估是否有必要区分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的角色[185] - 公司将继续檢討並定期檢討與檢查企業
凯莱英(002821) - 2023 Q2 - 季度财报


2023-08-29 16:00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一家全球行业领先的医药外包服务商,主要致力于全球制药工艺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应用[3] - 凯莱英医药集团股票代码为002821[9]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郝宏[10] - 公司联系人为徐向科和于长亮,联系电话为022-66389560[10] 财务表现 - 凯莱英医药集团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0.5亿元,同比增长15%[6] - 凯莱英生命科学业务表现强劲,实现利润总额为2.3亿元,同比增长20%[6] - 凯莱英医药集团2023年上半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7] - 公司报告期实现营业总收入46.22亿元,同比增长33.27%[25]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获得了多个行业奖项的认可[1] - 公司加大新技术对内应用及对外输出,提升经济效益与效率[1]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46.22亿元,同比增长33.27%[25] - 公司在手订单总额为9.1亿美元[25] - 公司来自美国市场客户收入同比增长44.77%[25] - 公司新兴服务业务实现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34.89%[25] - 公司小分子业务实现收入40.87亿元,同比增长32.96%[25] - 公司第二季度收入为23.72亿元,环比增长5.49%[25] - 公司商业化阶段CDMO解决方案收入32.27亿元,毛利率为59.11%[25] - 公司临床阶段CDMO解决方案收入8.59亿元,毛利率为42.53%[25] - 公司新兴业务收入5.31亿元,毛利率为33.74%[25] - 公司上半年度收入为31.14亿元,同比增长74.14%[26] - 商业化项目收入达32.27亿元,同比增长61.17%[26] - 临床阶段项目共有276个,实现收入8.59亿元[27] - 新兴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实现收入5.31亿元,同比增长34.89%[28] - 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58%[28] - 寡核苷酸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76%[28] - 多肽业务上半年新承接9个项目[28] - 化学大分子专属生产车间1已经顺利投产,具备500kg/年的合成产能[28] - 预计到2024年上半年,固相合成总产能将超过10,000L[28] - 液相合成可满足液相多肽商业化生产需求[28] - 2023年上半年,临床研究服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6.59%[29] - 制剂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63%[29] - 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0.85%[29]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2.3亿元,同比增长22.84%,持续迭代进化研发平台[30] - 公司加速拓展连续反应技术对外输出业务,报告期新增8个项目,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30] - 报告期内合成生物技术业务接到订单70余个,接触新客户近50家,获得并完成首个酶进化订单[30] - 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获得了多个行业奖项的认可[1] - 公司加大新技术对内应用及对外输出,提升经济效益与效率[1] - 公司在超过40%的临床中后期阶段及商业化阶段项目中应用了绿色制药关键技术[1] 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展望积极,计划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新产品和技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6] - 公司计划扩大海外市场,预计海外销售额将增长50%[7] 技术创新 - 公司已将小分子CDMO服务能力扩展至更多类别新药,如多肽、寡核苷酸、单克隆抗体(mAb)等新兴业务领域,并取得卓著成效[20] - 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技术驱动型的CDMO一站式综合服务商,通过为国内外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提供药品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CMC服务,加快创新药的临床研究与商业化应用[21] - 公司提供贯穿药物研发至商业化的CDMO服务及解决方案[22] - 公司在小分子CDMO主赛道上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拓展至化学大分子业务和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23] - 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研发平台,技术领先,持续革新突破,在未来可持续发展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3] - 公司建立了高效的运营体系和质量体系,符合全球最高行业标准,通过多次官方审计通过率为100%[23] 环保情况 -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各级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严格遵守相关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定期收集新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合规性评价转化[84] - 公司通过电话会议、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等方式组织业绩说明会共计3次,累计覆盖机构投资者300余家,参会人员600余人[161] - 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技术确保产品质量,通过率为100%[161] - 公司建立了多元化、规范化、透明化人才建设平台,承诺遵守并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建立了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162] - 公司在超过40%的临床中后期阶段及商业化阶段项目中应用了绿色制药关键技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63] - 公司积极通过绿色技
凯莱英(0682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13:19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45.96亿元,同比下降8.71%;毛利24.27亿元,同比增长2.6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86亿元,同比下降3.09%[3] - 经调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36亿元,同比增长6.44%;经调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率35.6%,去年同期为30.5%[3] - 基本每股盈利4.65元,同比下降2.11%;摊薄每股盈利4.65元,同比下降1.90%[3] - 报告期剔除大订单后收入26.62亿元,同比增长32.71%;第二季度收入23.59亿元,环比增长5.49%[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5.96亿元,剔除大订单后收入26.62亿元,同比增长32.71%[44] - 经调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36亿元,相比2022年上半年增加6.44%[44] - 销售成本2023年上半年为21.69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19%[50] - 2023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为53%,较2022年同期增长6个百分点[52] - 境内收入由2022年上半年的6.90亿元增长10%至2023年上半年的7.57亿元[48] - 境外收入2023年上半年为38.34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12%,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44.90%[49] - 2023年上半年主营业务境内毛利率33.51%,境外毛利率56.67%,合计毛利率52.85%;境外较去年同期增加7.7个百分点[53]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3.47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2.89亿元[54] - 2023年上半年销售费用82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0%[55] - 2023年上半年研发开支3.235亿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加23%或6020万元[57] - 信用减值损失从2022年同期5270万元降至2023年1600万元,跌幅约69%[58] - 净利润从2022年上半年17.4亿元下降3%至2023年上半年16.82亿元[59]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17.52亿元,增幅33%[61] - 预缴企业所得税本期末较期初减少1700万元,减幅97%[62]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12.5%,2022年12月31日为13.9%[66]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2年12月31日22.641亿元降至2023年6月30日19.975亿元[73] - 2023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686368千元,2022年为1740095千元;经调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23年为1636426千元,2022年为1537478千元;经调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率2023年为35.61%,2022年为30.54%[78]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45.96亿元,2022年同期为50.34亿元[149]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24.27亿元,2022年同期为23.63亿元[149]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为19.28亿元,2022年同期为19.88亿元[149] - 2023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16.82亿元,2022年同期为17.40亿元[149]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基本每股盈利为4.65元,2022年同期为4.75元[149]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65.7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63.79亿元[15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26.1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8.60亿元[15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9.7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77亿元[151]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67.9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6.95亿元[152] - 2023年上半年宣派并支付2022年末期股息6.64亿元[153] - 2023年上半年来自中国内地收入为761,661千元,海外收入为3,834,047千元,总计4,595,708千元;2022年上半年对应数据分别为694,357千元、4,339,708千元、5,034,065千元[1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为6,201,974千元,美国为48,060千元,总计6,250,034千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中国内地为6,055,433千元,美国为32,449千元,总计6,087,882千元[1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2,225,728,303元收入来自单一客户(含受其共同控制实体)[1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3,212,304,000元收入来自单一客户(含受其共同控制实体)[166] - 2023年上半年客户合同总收入4595708千元,2022年同期为5034065千元[171] - 2023年上半年计入报告期初合同负债的已确认收入277330千元,2022年同期为131046千元[172]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289183千元,2022年同期为346981千元[17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1928479千元,2022年同期为1988250千元[175] - 2023年上半年销售成本2169023千元,2022年同期为2670840千元[173]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即期所得税拨备期内应计249058千元,2022年同期为239282千元[174] - 2023年上半年按本集团实际利率计算的税项开支246488千元,2022年同期为248155千元[175] - 2023年上半年已宣派股息664411千元,每股1.80元;2022年同期为211420千元,每股0.80元[175]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计算所用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61231000股,2022年同期为365859000股[176] - 2023年上半年计算每股摊薄盈利所用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686368千元,2022年为1740095千元;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母公司普通股权持有人应占利润2023年为1680379千元,2022年为1737780千元[178] - 2023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所用期内已发行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为361231,2022年为365859;计算每股摊薄盈利所用期内已发行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2023年为361498,2022年为367409[178]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2641648千元,减值116486千元,净额2525162千元;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为2553958千元,减值102810千元,净额2451148千元[179]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1年内为2490015千元,1 - 2年为24370千元,2 - 3年为10777千元;2022年12月31日1年内为2420627千元,1 - 2年为26089千元,2 - 3年为4432千元[180]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1年内为308092千元,1 - 2年为95368千元,超过2年为10414千元,总计413874千元;2022年12月31日1年内为492029千元,1 - 2年为61911千元,超过2年为14952千元,总计568892千元[180] - 2023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本为36965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9917千元;2023年注销A股261464股,对应股本减少262千元[181] 在手订单情况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在手订单总额合计9.1亿美元[4] - 2023年上半年,生物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9.77%,在手订单43个[20] 各地区市场收入情况 - 报告期来自美国市场客户剔除大订单后收入13.96亿元,同比增长44.17%;亚太(除中国)市场客户收入同比增长47.94%;境内客户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9.69%[5] - 国内收入2023年上半年实现7.62亿元,相比2022年上半年增长9.69%,占比从13.79%增加至16.57%[44] 不同客户类型收入情况 - 来自大型制药公司剔除特定大订单后收入11.63亿元,同比增长73.41%;来自中小制药公司收入14.99亿元,同比增长12.28%,订单客户增长21.21%,活跃客户超1100家[6] 不同项目阶段收入情况 - 报告期确认收入的商业化项目34个,实现收入32.09亿元,剔除大订单后收入12.76亿元,同比增长60.50%[8] - 报告期确认收入的临床阶段项目276个,其中临床III期项目52个,实现收入8.55亿元,剔除特定抗病毒项目影响,同比增长6.78%[9] 热门或大药靶点情况 - 公司服务的临床III期项目涉及GLP - 1、KRAS、JAK、TYK2等热门或大药靶点[10] 新兴业务板块情况 - 新兴业务板块报告期内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34.33%,2021 - 2023年H1复合年增长率为91.91%[11] - 新兴业务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28亿元,相比2022年上半年增长34.33%[44] 各业务线收入及业务情况 - 化学大分子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04%,开发新客户约40家,承接新项目45项[12] - 寡核苷酸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76%,承接新项目17项[12] - 临床研究服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6.07%,新增签署151个项目合同[15] - 截至报告期末,临床研究服务板块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项目375个,其中II期及以后的项目127个[16] - 2023年上半年,制剂CDMO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07%,正在进行的制剂项目订单120个,成功完成项目43个[17] - 小分子CDMO业务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0.64亿元,剔除大订单后收入21.30亿元,同比增长32.41%[44] 产能建设情况 - 化学大分子专属生产车间1布局十条寡核苷酸中试 - 商业化生产线,具备500kg/年合成产能[13] - 预计到2024年上半年,多肽固相合成总产能将超10,000L[13] 业务订单承接情况 - 生物大分子CDMO上半年承接三个海外IND项目订单,获首个一体化服务ADC项目的BLA订单[21] - 报告期内合成生物技术业务接到订单70余个,接触新客户近50家[24] 绿色制药技术应用情况 - 公司在超40%的临床中后期及商业化阶段项目中应用绿色制药关键技术[22] 技术输出情况 - 报告期新增八个连续反应技术对外输出项目,合同金额超1亿元[23] 研发投入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3.23亿元,同比增长22.84%[25]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23亿元,相比2022年上半年增长22.84%,占收入比例7.04%[44] 研发项目及成果情况 - 报告期内CEPS支持近300个研发攻关项目,连续氢化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20个,在运行连续氢化项目7个,参与报价50余个,设计130条合成路线[25] - 2023年上半年CFCT提交专利申请26项[26] - CSBT完成非天然氨基酸全连续合成平台搭建,实现多个吨位级连续酶催化商业化生产项目,完成大肠杆菌微生物细胞工厂技术平台搭建和多肽生物合成技术平台建设[27] - 报告期内CIMT完成智能化+PAT技术中试规模实验平台建设[28] - CIMT开发集成数据采集和自控的软测量技术应用模块化解决方案和提升单元操作自动化模块化方案[28] - CIMT完成多套连续氢化实验装置的自动化升级[29] 人才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引进高级人才73人,其中博士32人,高级主管及以上人员10人,海归及具有海外制药公司工作背景人员31人[3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9145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人数占比约75%[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9145名雇员[133] 业绩说明会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电话会议、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等方式组织业绩说明会共3次[39] - 业绩说明会累计覆盖机构投资者300余家,参会人员600余人,网上业绩说明会浏览量11529人次[39] 监管审计情况 - 自2011年起公司通过FDA、NMPA等主要监管机构40余次官方审计,通过率为100%[40] 研发中心情况 - 制药新材料研发中心(IAPM)已在多个领域
凯莱英:关于向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的公告


2023-08-29 10:12
证券代码:002821 证券简称:凯莱英 公告编号:2023-042 关于向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 三十九次会议于2023年8月29日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向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 信额度的议案》。根据《公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公司章 程》的有关规定,该事项属于公司董事会审批权限,无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现将相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申请授信额度具体事宜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理(含国内买方保理)、外汇衍生交易等业务,具体综合授信额度、品类、期限 及其他条款要求最终以公司与各金融机构签订的协议实际审批的授信额度及期 限为准,具体融资金额将视公司实际经营情况需求决定。授信期限内,授信额度 可循环使用。 公司授权总经理全权代表公司签署上述授信额度内一切授信(包括但不限于 授信、借款、担保、抵押、融资等)有关的合同、协议、凭证等各项法律文件, 由此产生的法律、经济责任全部由本公司承担。 二、董事会意见 公司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