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icon
搜索文档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2 09:3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9月30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康健國際醫療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10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3886 | 說明 | 康健國際醫療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30,000,000,000 | HKD | | 0.01 | HKD | | 3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 HKD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30,000,000,000 | HKD | | 0.01 | HKD | | 300,00 ...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致非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申请表格
2025-09-26 08:41
财报信息 - 康健国际医疗集团2025年中期报告中、英文版本已登载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2] 非登记股东事宜 - 可向中介提供电邮支援电子通讯,印刷版本要求至2026年6月30日前有效[2][3] - 申请表格填错公司有权视为无效,不接受特别指示[4] - 通讯中英文合并索取者将收到合并印刷本,继续收取需再书面申请[4] - 可书面提查阅及修改资料要求,有疑问可致电咨询[4]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致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变更申请表格
2025-09-26 08:39
财报信息 - 公司2025年中期报告中、英文版已登载于公司网站及联交所网站[2] 股东通讯 - 建议股东发通知或邮件提供邮箱支援电子通讯[2] - 未提供邮箱将邮寄印刷版[3] - 可更改通讯收取方式等[3] 变更申请 - 变更申请表格需填妥资料,联名股东首位签署才有效[5] - 印刷本要求至2026年6月30日有效[5] - 本地投寄表格免邮费[5] 个人资料 - 股东可按《私隐条例》查核或修改资料[5]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6 08:3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约9.009亿港元,同比下降约1.5%[7] - 收入为900.92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5%[92] - 总收入同比下降1.5%至90.09亿港元(2024年同期:91.43亿港元)[108] - 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1.5%至900.9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914.3百万港元)[113][114] - 溢利净额约3559.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净额约2854.2万港元[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272.7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约4767.6万港元[7] - 公司扭亏为盈,录得未经审核溢利约3559.3万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约2854.2万港元)[1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272.7万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约4767.6万港元)[15] - 期内溢利为35.593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28.542百万港元[92]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12.727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47.676百万港元[93] - 期内溢利为35,593千港元,其中公司拥有人应占12,727千港元,非控股股东应占22,866千港元[9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由2024年亏损47,676千港元转为2025年盈利12,727千港元,实现扭亏为盈[123] - 每股基本盈利为0.19港仙,去年同期亏损0.70港仙[93] - 每股基本盈利为0.0019港元(2025年),而2024年同期为每股亏损0.0070港元[12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约2.30179亿港元,同比下降约7.8%[11] - 毛利为230.17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8%[92] - 销售成本为670.74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0.9%[92] - 行政开支为192.42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1%[92] - 融资成本为7.95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3.5%[92] - 所得税开支为17.52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9%[92] - 融资成本同比下降33.5%至7.96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11.97百万港元)[118] - 所得税开支同比下降5.9%至17.52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18.63百万港元)[119] - 员工成本同比下降4.4%至363.78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380.54百万港元)[12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雇员总数1,388名(较2024年末减少53名),半年雇员成本总额约363,782,000港元[54] 香港业务表现 - 香港医疗服务业务收入约为3.775亿港元,占集团总收入的41.91%(2024年同期为3.945亿港元,占比43.14%)[17] - 香港医疗网络管理业务Vio在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2.33162亿港元,同比下降约6.8%,占集团收入25.88%[23] - 香港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4%至614.94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649.90百万港元)[115] - 香港医疗服务收入下降4.3%至3.78亿港元,其中牙科服务下降14%至2885.6万港元[108] - 公司拥有422个医疗服务点,包括247个普通科、63个专科、20个牙科及92个辅助服务点[16] - 公司拥有810名医疗专业人员,包括408名普通科医生、223名专科医生、32名牙医及147名辅助人员[16] - Vio医疗网络拥有超过600位联营服务提供者,覆盖香港人口稠密地区并通过四家自营医务中心运营[24] - Vio作为香港唯一ISO优质管理及信息安全双认证医疗网络,将优化服务流程应对ISO 9001:2026新标准[35] - Vio医疗网络同时获得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和ISO 27001:2022信息安全管理双认证[23] - 集团自营牙科医务中心参与公务员洗牙先导计划第二期,服务期至2026年7月31日[22] - 集团牙科业务于2025年上半年加入青少年护齿共同治理先导计划,提供年度资助牙科服务[22] - 集团骨科品牌"香港创伤及骨科矫形中心"在香港设有六所医务中心,覆盖尖沙咀/观塘/沙田等区域[21] - 公司于2025年推出“普通科视像诊症服务”,提供远程医疗及药物快递服务[18] - 医疗美容及美容保健业务TBMG聘用14位全职及兼职医生,相比2024年12位增长16.7%[32] - TBMG在香港、深圳、上海及广州分别运营11间、8间、8间及3间门店,香港门店较2024年13间减少15.4%[32] - 集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TBMG运营成本并提升运营效率[32] - TBMG升级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升客户满意度及回购率,同时降低获客成本[32] - 租金收入下降21.6%至423万港元[108] - 关联方交易中,香港体检及医学诊断中心有限公司租金收入为211.1万港元(2025年)和266.5万港元(2024年)[145] - 关联方交易中,香港体检及医学诊断中心有限公司实验室费用收入为78.5万港元(2025年)和87.9万港元(2024年)[145] - 关联方交易中,香港体检及医学诊断中心有限公司销售成本为337.4万港元(2025年)和361.1万港元(2024年)[145] 中国内地业务表现 - 中国内地医院管理及医疗服务收入增长8.2%至2.86亿港元[108]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2%至285.99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264.38百万港元)[113][114] - 中国内地医院管理及医疗服务分部业绩同比增长35.0%至34.51百万港元[113][114] - 南石医院互联网医院自2022年3月至2025年6月累计服务超过150万人次[25] - 南石医院新日间手术室占地面积较原址扩大近50%,设有六间标准化手术室并配备先进微创设备[27] - 南石医院拥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烧伤整形外科)和5个省级重点专科(含肿瘤科等)[26] - 南石医院2025年入选"社会办医标杆医院第一梯队(A档)"和"医养结合机构30强"榜单[29] - 广州综合门诊部与医院及生殖医学中心合作提供辅助生殖周边服务及女性生命周期保健服务[30] - 深圳港和诊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医疗联动及合作项目落地[30] - 山东康健国际健康管理中心为中国人寿山东分公司及企业客户提供高端体检服务[31] - 山东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营业收入及团体客户人数呈现增长态势[31] - 公司目标服务8600多万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整合医疗资源构建服务生态圈[14] - 公司已与中国人寿海外公司香港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其健康管家合作伙伴[1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在人口稠密社区开设多诊室综合医务中心,提供高性价比医疗服务[34] - 集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TBMG运营成本并提升运营效率[32] - TBMG升级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升客户满意度及回购率,同时降低获客成本[32] - Vio作为香港唯一ISO优质管理及信息安全双认证医疗网络,将优化服务流程应对ISO 9001:2026新标准[35] 其他收益及亏损 - 经营溢利约3891.9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103.0万港元[8] - 排除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后,公司经营溢利约为3891.9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4103万港元)[15] - 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营溢利约为1605.3万港元(2024年同期为2189.6万港元)[15]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约254.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687.0万港元大幅减少[8] - 联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为零,去年同期为3670.0万港元[9] - 应占联营公司溢利约726.4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约199.1万港元[10]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亏损收窄90.5%至2.55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26.87百万港元)[117] - 投资物业公平值减少2.55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6.87百万港元减少90.5%[125] - 联营公司投资于2024年确认减值损失36,700,000港元,涉及志禧和Luck Key两家公司[133]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亏损55.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34.4万港元下降87.3%[154][155]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本工具公平值变动亏损108.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240.2万港元下降95.2%[154][155] - 汇兑差额产生收益34,696千港元,其中公司拥有人应占23,181千港元,非控股股东应占11,515千港元[96] - 投资物业重估产生公平值收益5,720千港元[96] - 其他分部业绩扭亏为盈,从亏损54.50百万港元转为盈利14.02百万港元[113][114] - 分部业绩总额同比增长26.4%至83.84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28.31百万港元)[113][114]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74.903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84.006百万港元[93] 资产和债务 - 资产净值约34.369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33.803亿港元略有增长[7] - 流动比率为3.19,与2024年底持平[7] - 流动比率为3.19,与2024年末持平[39] - 负债比率为0.38%,较2024年末的2.71%显著改善[39] - 公司银行结余及存款总额为1,410,255,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1,420,245,000港元略有下降[38] - 银行定期存款为155,604,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227,741,000港元减少31.7%[38]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253,635,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1,191,397,000港元增长5.2%[38] - 银行借贷为11,436,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80,683,000港元大幅下降85.8%[38]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3,009,308,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2,976,914,000港元增长1.1%[42] - 已质押资产总值为29,893,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120,545,000港元减少75.2%[45]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380,347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3,436,900千港元,增加56,553千港元或1.67%[95] - 现金及银行存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55,285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343,491千港元,减少11,794千港元或0.87%[94] - 投资物业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535,621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87,594千港元,减少48,027千港元或8.97%[94]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305,417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39,442千港元,增加34,025千港元或11.14%[94]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380,347千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3,436,900千港元,增加56,553千港元或1.67%[95] - 非控股股东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403,433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27,592千港元,增加24,159千港元或5.99%[95] - 银行借贷总额从80.683百万港元大幅减少至11.436百万港元,下降85.8%[139] - 抵押贷款从77.278百万港元减少至11.436百万港元,降幅达85.2%[139] - 按揭贷款抵押物价值从30.438百万港元(租赁土地及楼宇)和89百万港元(投资物业)变为28.877百万港元(仅租赁土地及楼宇)[140] - 公司净资产总额约为34.369亿港元,净流动资产总额约为13.061亿港元[67] - 经营业务产生之现金净额同比下降44.6%至7847.8万港元(2024年同期:1.42亿港元)[98] - 投资活动现金净额大幅改善至9447.2万港元(2024年同期:-2.37亿港元),主要因定期存款减少7758.6万港元[98]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23亿港元,其中偿还银行借贷6924.7万港元[9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增至12.54亿港元,较期初增长5.2%[99] - 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支出增加至9.37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7.05百万港元增长32.8%[124] - 新增使用权资产12.37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29百万港元增长96.7%[124] - 应收贷款总额减少至36.76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45.09百万港元下降18.5%[127] - 商誉账面总额增加至600.66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593.25百万港元增长1.2%,主要因南陽祥瑞醫院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商誉增加[128] - 医疗中心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为0.40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33百万港元减少69.9%[126] - 向联营公司提供贷款余额为30.00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37.50百万港元减少20.0%[127] - 应收账款及票据总额从397,231,000港元增至424,937,000港元[136] - 超过240天账龄的应收账款从3,514,000港元增至7,518,000港元[137] - 0-60天账龄应收账款从206,289,000港元增至212,379,000港元[137] - 61-120天账龄应收账款从90,723,000港元大幅增至138,364,000港元[137] - 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332.077百万港元,较2024年底的326.406百万港元增长1.7%[138] - 应付账款账龄中61-120天部分显著增加至47.644百万港元,较2024年底的28.608百万港元增长66.6%[138] 融资和资本结构 - 可换股债券发行总额4.76亿港元(分三批发行,换股价每股0.76港元)[63][6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偿还可换股债券本金1.16亿港元(A/B批已全额赎回)[64] - 若未偿还债券全额转股将发行1.526亿股(占现有股本2.25%,转股后稀释至2.20%)[65] - 可换股债券转换后,主要股东中国人寿保险持股比例从26.35%稀释至25.77%[67] - Broad Idea持股比例从20.94%稀释至20.48%,蔡加赞持股比例从28.21%稀释至27.59%[67] - 蔡博士持股比例从20.95%稀释至20.49%,Classictime和嬴集团持股比例均从12.26%稀释至11.99%[67] - C批可换股债券到期日2025年8月26日的隐含转换股价为每股0.76港元[6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份总数为6,773,522,452股[71][77] - 中国人寿保险持有1,785,098,644股,占比26.35%[73] - Broad Idea持有1,418,576,764股,蔡加赞通过控制权益和实益拥有总计持有1,911,136,764股[73] - 蔡博士通过控制权益和实益拥有总计持有1,419,198,764股,占比20.95%[73] - Classictime持有830,742,000股,嬴集团通过控制权益持有相同数量股份,各占比12.26%[73] - 可换股债券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2,365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5,119千港元,增加2,754千港元或2.45%[95] - 可换股债券利息开支2025年上半年为2.754百万港元[143] - C批可换股债券金额为116百万港元,到期日为2025年8月[142] - 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从112.365百万港元增至115.119百万港元,增长2.5%[143] - 已发行股本为6.773亿股,面值总额67.735百万港元[144] - 2014年发行股份及可转换优先股所得净额共约880,000,000港元(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有关收购目标集团的溢利保证的最新消息
2025-09-08 10:28
业绩相关 - 目标集团500万港元交易金额或不计入2023财年经调整纯利[5] 索赔情况 - 公司有权就2023财年向卖方申索7500万港元[5] - 2025年9月8日修订2023财年索赔金额至17295.669万港元[6] - 卖方未满足2024财年溢利保证,公司展开索赔诉讼[7]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1 09:03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普通股法定/注册股份30,000,000,000股,面值0.01港元,法定/注册股本300,000,000港元[1] - 本月底优先股法定/注册股份375,000,000股,面值0.01港元,法定/注册股本3,750,000港元[1]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303,750,000港元[1] - 本月底普通股已发行股份6,773,522,452股,库存股份0,已发行总数6,773,522,452股[2] 可换股债券情况 - 2022年8月26日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上月底及本月底已发行总额116,000,000港元[4] - 该批次可换股债券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152,631,579股[4] - 该批次可换股债券认购价/转换价0.76港元[4] 股份变动情况 - 本月内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库存股份总额变动均为0普通股[6]
康健国际医疗(03886.HK)上半年扭亏为盈至1272.7万港元
格隆汇· 2025-08-29 14:0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收入约9.01亿港元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272.7万港元 上年同期亏损约4767.6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 [1] 经营策略 - 集团持续提升营运效率 专注于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性价比医疗服务需求 [1] - 集团充分彰显经营韧性及适应能力 [1]
康健国际医疗(03886)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272.7万港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3:41
财务表现 - 收入9.01亿港元 同比减少1.46% [1] - 股东应占溢利1272.7万港元 上年同期亏损4767.6万港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每股基本盈利0.19港仙 [1]
康健国际医疗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272.7万港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29 13:3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中期收入为9.01亿港元 同比减少1.46% [1] - 股东应占溢利为1272.7万港元 上年同期为亏损4767.6万港元 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1] - 每股基本盈利为0.19港仙 [1]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2:4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为900,923,000港元,同比下降1.5%[2][5] - 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9.1428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9.0092亿港元,同比下降1.5%[19][26] - 公司净利润为35,593,000港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28,542,000港元[2][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2,727,000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7,676,000港元[2][7] - 除税前业绩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991.7万港元改善为2025年上半年溢利5311.6万港元[24][2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由2024年亏损47,676千港元转为2025年盈利12,727千港元[38] - 公司录得未经审核溢利3559.3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2854.2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44] - 公司扭亏为盈,录得未经审核溢利约3559.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约2854.2万港元[5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272.7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约4767.6万港元[52] - 业务经营录得未经审核经营溢利约3891.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103.0万港元下降约5.1%[52] - 公司经营溢利为3891.9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103万港元下降5.1%[44] - 分部业绩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2831.1万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8383.8万港元,增长196%[24][25]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为726.4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199.1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46]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19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0.70港仙[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毛利为230,179,000港元,同比下降7.8%[5] - 公司毛利下降至2.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5亿港元减少7.7%[47] - 公司行政开支为192,421,000港元,同比下降1.1%[5] - 公司融资成本为7,957,000港元,同比下降33.5%[5] - 员工成本总额由2024年380,535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363,782千港元[35] - 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从132.9万港元减少至39.9万港元[24][25] - 可换股债券利息支出由2024年5,877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2,754千港元[31] - 香港利得税开支由2024年11,990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8,556千港元[33] - 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开支由2024年8,243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9,602千港元[33] - 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减少至254.6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687万港元大幅改善90.5%[44] - 公司联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减少至零,较2024年同期的3670万港元实现100%改善[45]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由2024年亏损69,572千港元大幅收窄至2025年亏损3,326千港元[30]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亏损由2024年26,870千港元收窄至2025年2,546千港元[3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香港医疗网络管理业务收入从2.5004亿港元降至2.3316亿港元,下降6.7%[19][24] - 中国内地医院管理及医疗服务收入从2.6438亿港元增至2.8599亿港元,增长8.2%[19][24] - 香港医疗服务收入从3.9446亿港元降至3.7755亿港元,下降4.3%[19][24] - 其他收入(主要为租金)从539.8万港元降至423.0万港元,下降21.6%[19][24] - 香港医疗服务业务收入约为3.77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945亿港元下降约4.3%[54] - Vio医疗网络业务收入约2.332亿港元,占集团收入25.88%[59] - 公司拥有422个医疗服务中心,包括247个普通科、63个专科、20个牙科及92个辅助服务点[53] - 公司共有810名医疗专业人员,包括408名普通科医生、223名专科医生、32名牙医及147名辅助人员[53] - 心脏专科中心共有6所医务中心,骨科专科中心共有6所医务中心[57] - 自营牙科中心参与公务员牙科服务先导计划第二期,服务期至2026年7月31日[58] - 南石医院互联网医院累计服务超过150万人次[62] - 南石医院新日间手术室占地面积扩大近50%[64] - TBMG聘用14位医生,运营香港11间、深圳8间、上海8间及广州3间门店[68] - TBMG通过数字化举措有效降低获客成本[69] - TBMG将战略性重组门店网络以提升单店效能[75] - TBMG计划在香港新界打造概念性新门店引进国际领先设备[75] - 康健国际健康管理中心由济南历康门诊部有限公司在山东省济南市营运[100]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入从6.4990亿港元降至6.1494亿港元,下降5.4%[26] - 中国其他地区收入从2.6438亿港元增至2.8599亿港元,增长8.2%[26] - 香港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约41.91%,较去年同期的43.14%有所下降[5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宣派截至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12港仙,总额约8,128千港元[36] - 外汇风险可控,未使用金融工具对冲[78][79] - 无重大投资、收购及出售活动[82] - 无重大或然负债[84] - 报告期后无重大事件发生[91] - 董事会主席蔡加讚同时担任行政总裁违反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94] - 董事会14名成员中包含4名非执行董事和6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简明综合财务资料未经审核但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95] - 大华马施云会计师事务所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95] - 执行董事包括蔡加讚(主席兼行政总裁)、霍兆荣医生、张霄雪女士及黄宇先生[97] - 非执行董事包括李蕙苓女士、刘淑卿女士、刘阳先生及张蕾娣女士[9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于学忠先生、徐卫国博士、韩文欣先生、陈伟根先生、张加铭先生及崔永昌先生[97] - 报告期定义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99]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资产净值为3,436,900,000港元,较期初增长1.7%[3][9] - 公司流动比率为3.19,与期初持平[3] - 公司负债比率为0.38%,较期初2.71%显著改善[3] - 应收账款及票据总额由2024年末397,231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中424,937千港元[39] - 0-60日账龄应收账款由2024年末206,289千港元略增至2025年中212,379千港元[39]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银行借贷总额为1143.6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8068.3万港元下降85.8%[41] - 公司抵押贷款由账面价值2887.7万港元的租赁土地及楼宇作抵押[42] - 公司法定股份数量为300亿股,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量为67.74亿股,面值均为0.01港元[43] - 公司银行结余及存款总额为1,410,255,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1,420,245,000港元下降0.7%[76] - 银行定期存款为155,604,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227,741,000港元下降31.7%[76]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253,635,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1,191,397,000港元增长5.2%[76] - 银行借贷为11,436,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80,683,000港元下降85.8%[76] - 一年内到期银行借贷为1,251,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6,746,000港元下降81.5%[76] - 未动用银行融资为20,000,000港元,与2024年末持平[76] - 已抵押银行存款为1,016,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1,107,000港元下降8.2%[76] - 流动比率保持3.19,流动资产净值约13.06亿港元[77] - 负债比率从2.71%大幅降至0.38%,银行借贷总额占股东权益比例极低[77] - 股东应占权益增至约30.09亿港元(2024年末:29.77亿港元)[80] - 抵押资产总值从约1.21亿港元降至2989.3万港元,降幅75.2%[83] - 涉及收购纠纷的法律索赔金额达2.34亿港元,原因为未达业绩保证[89] - 雇员人数从1441名减少至1388名,雇员成本总额降至3.64亿港元[92] - 公司股份面值为每股0.01港元[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