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朝聚眼科(02219)
icon
搜索文档
朝聚眼科(02219)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5 14:29
财务数据 - 2021年公司收益为997,787千元人民币,2020 - 2018年分别为794,282千元、714,671千元、632,659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公司毛利为448,674千元人民币,2020 - 2018年分别为349,520千元、278,041千元、244,952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10,582千元人民币,2020 - 2018年分别为157,621千元、92,064千元、47,402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公司纯利为157,641千元人民币,2020 - 2018年分别为120,531千元、70,824千元、29,206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45.0%,2020 - 2018年分别为44.0%、38.9%、38.7%[6] - 2021年公司纯利率为15.8%,2020 - 2018年分别为15.2%、9.9%、4.6%[6] - 2021年公司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率为18.6%,2020 - 2018年分别为17.8%、10.5%、5.1%[6] - 2021年公司资产总值为2,506,514千元人民币,2020 - 2018年分别为1,089,022千元、1,002,715千元、1,073,396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公司总权益为2,128,406千元人民币,2020 - 2018年分别为763,545千元、554,287千元、449,336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达9.98亿元,同比增长25.6%,毛利4.49亿元,同比增长28.4%,经调整纯利1.86亿元,同比增长31.8%,经调整纯利率达18.6%[11] - 2021年消费眼科服务收益同比增长40.0%,占营业收入51.8%;基础眼科服务收益同比增长13.6%,占营业收入48.1%[1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结构性存款为17.772亿元(相当于21.737亿港元),董事会提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043港元(合共7380万港元)[11] - 2021年门诊就诊次数887,335次,较2020年增加36.1%;住院就诊次数45,977次,较2020年增加3.9%[19][21] - 2021年每次门诊就诊平均消费647元,每次住院就诊平均消费7,415元,均高于2020年[19][21] - 2021年视光中心客户就诊次数119,040次,较2020年增加29.9%;平均售价692元,较2020年降低3.6%[19] - 集团收益从2020年的7.943亿元增加25.6%至2021年的9.978亿元[21] - 2021年消费眼科服务收益5.17233亿元,占收益总额51.8%,较去年增长约5.3%[22][23] - 2021年基础眼科服务收益4.79712亿元,占收益总额48.1%[22][24] - 2021年公司收益为9.978亿元,较2020年的7.943亿元增加25.6%[39] - 2021年消费眼科服务收益为5.172亿元,较2020年的3.695亿元增加40.0%[40] - 2021年消费眼科服务毛利为2.765亿元,较去年增长48.3%[34] - 2021年基础眼科服务毛利为1.720亿元,较去年增长6.5%[34] - 基础眼科服务收益从2020年的4.222亿元增至2021年的4.797亿元,增幅13.6%[41] - 销售成本从2020年的4.448亿元增至2021年的5.491亿元,增幅23.4%[42] - 毛利从2020年的3.495亿元增至2021年的4.487亿元,增幅28.4%,毛利率从44.0%升至45.0%[43]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0年的740万元增至2021年的1490万元,增幅101.4%[4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0年的3290万元增至2021年的4710万元,增幅43.2%[45] - 行政开支从2020年的1.335亿元增至2021年的1.773亿元,增幅32.8%[46] - 纯利从2020年的1.205亿元增至2021年的1.576亿元,增幅30.8%,纯利率从15.2%增至15.8%[50]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从2020年的1.41亿元增至2021年的1.859亿元,增幅31.8%,经调整纯利率从17.8%增至18.6%[50][52]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0年的6200万元减至2021年的5420万元,减幅12.6%[53] - 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从2020年的3940万元增至2021年的4740万元,增幅20.3%[5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571亿元人民币[56] - 2021年度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8.439亿元人民币,经营、投资、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494亿元、-5.785亿元、11.87亿元人民币[58] - 集团贸易应付款项由2020年末的3930万元人民币减少6.4%至2021年末的3680万元人民币[59] - 集团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由2020年末的1.062亿元人民币增加14.3%至2021年末的1.214亿元人民币[60]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总额约为2180万元人民币,主要与医院建设装修和购买大型医疗设备有关[62]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认购中国银行及工商银行本金为5.2亿元人民币的结构性存款产品[63] - 2021年员工薪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27170万元,2020年为人民币20430万元[11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结构为15.1%债务及84.9%股权(2020年:29.9%债务及70.1%股权)[110]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为380,000港元,分为1,520,000,000股股份[11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最大客户或五大客户合共对收益总额贡献少于1%[107] - 2021年集团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43.8%(2020年:38.9%),向单一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19.5%(2020年:17.7%)[10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外聘核数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服务薪酬1780千元,非审核服务薪酬600千元,总计2380千元[188]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在维持基础眼科业务优势的同时,将战略重心更多放在消费眼科服务业务上[8] - 集团将战略重心更多放在消费眼科服务业务上,投入精力追求增长[23] - 呼市第二医院已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于2022年2月正式开业,公司将推进战略区域内眼科医院收购及并购活动[12] - 公司拟继续扩大在浙江省的布局,预计杭州、舟山等地医院2022年开业[38] - 公司未来预期秉持愿景提供服务、巩固优势、抓住市场机会等[38] 医疗业务表现 - 2021年公司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病率仅为0.008%,低于中国大型眼科机构的0.033%[13] - 2021年公司与包头医学院合作建立的“包头医学院朝聚眼视光医学临床医学院”获批,并取得教育部对设立眼视光医学本科专业的审批[1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手术医生自己培养的比例达89.9%,2021年高职级医师离职率低至4.4%[1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内蒙古“光明行”公益活动中为超6300名贫困患者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15] 公司运营模式 - 公司建立了集群化运作的院簇模式和标准化、集中化的医院管理模式[16] 公司网络布局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经营17间眼科医院及24间视光中心网络,横跨中国五省份、自治区[1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通过六间医院在蒙西及邻近地区建立领先优势,并在其他地区建立和收购11间医院[25] - 集团通过包头医院土右门诊部及赤峰医院平庄门诊部等两个诊所提供门诊服务[2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旗下医院总建筑面积87,146平方米,登记病床总数925张[2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经营由24间视光中心组成的网络,分布在蒙西及其邻近地区(11间)、蒙东及其邻近地区(8间)、浙东(1间)、浙北(2间)及苏北(2间)[29] - 集团于2017年12月收购宁波博视医院和象山仁明医院,2018年6月收购宁海医院[28]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经营由18间眼科医院及24间视光中心组成的网络[38] - 2022年1月末呼市第二医院获牌照并于2月营业,4月宁波石浦朝聚仁明眼科诊所获执照并营业[38] 市场规模 - 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127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2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0%[38] 人员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986名全职医疗专业人员,包括197名医师、439名护士及350名其他专业人士[3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1788名全职雇员,其中医院专业人员986名、视光中心专业人员87名、行政等人员715名[7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170名全职医师已注册为专业眼科医师[71] - 公司为雇员提供基本薪金、绩效挂钩奖金及酌情年终奖等薪酬待遇,并根据职位订立绩效目标进行定期考核[72] - 公司学科建设委员会负责培育医疗专业人员和研发,已培养众多年轻眼科医师[7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未通过工会或集体谈判方式商讨雇佣条款,未经历重大劳资纠纷或罢工事件[72] - 张波洲为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在医疗行业有超31年经验,自2014年10月起任北京朝聚董事长[73] - 张小利为执行董事,在医疗行业有超33年经验,曾于1988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包头医院担任多个职位[75] - 张俊峰为执行董事,职责包括监督及审视公司业务发展及供应链管理[77] - 张俊峰于医疗行业拥有约32年经验,自2015年11月起担任朝聚医疗科技董事[78] - 张光弟29岁,为执行董事,2021年8月起于北京朝聚担任投资经理[78] - 柯鍌32岁,自上市日期起担任非执行董事,2016年1月起于上海合弘景暉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78] - Richard Chen Mao 53岁,自上市日期起担任非执行董事,在投融资事宜方面积逾15年经验[80] - 李甄43岁,自上市日期起担任非执行董事,在投资管理事宜方面积逾13年经验[80] - 张文雯39岁,自上市日期起担任非执行董事,在财务管理事宜方面积逾16年经验[82] - 何明光52岁,自上市日期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医疗及学术界积逾28年经验[83] - 张俊峰2014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修毕CMBA课程[78] - 张光弟2014年6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取得财务管理学士学位[78] - 柯鍌2011年7月毕业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取得金融学学士学位[79] - 郭红岩女士58岁,有29年法律及学术行业经验,自上市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4] - 李建滨先生43岁,有20年税务咨询及投资事宜经验,自上市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4] - 宝山先生50岁,有21年管理咨询经验,自上市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5] - 王维超先生41岁,有15年财务会计、投融资等领域经验,任公司首席财务官[86] - 杨亚军女士51岁,有29年医疗行业经验,任公司首席医疗官[87] - 刘洪雁先生52岁,约有20年销售及营销经验,任公司首席运营官[8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全职雇员1788名,多点执业医师83名[11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集团女性雇员占比75.8%,男性雇员占比24.2%[99]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在中国提供住院及门诊眼科医疗服务和销售视光产品[89]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主要业务分析载于报告综合财务报表附注5[89]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主要附属公司列表等详情载于报告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89]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派付2021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1043港元,须经股东于应届股东大会批准[69] - 董事会建议派发2021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1043港元[95] 上市相关 - 公司于全球发售中按每股
朝聚眼科(02219)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23 09:2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人民币500.171百万元,同比增长56.6%[6] - 公司总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的3.194亿元增长56.6%至2021年上半年的5.002亿元[16] - 公司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的3.194亿元人民币增长56.6%至2021年上半年的5.002亿元人民币[42] - 公司客户合约收益总额为500171千元,同比增长56.6%[134] - 毛利为人民币227.35百万元,同比增长69.6%[6] - 毛利从2020年上半年的134.1百万元增加69.6%至2021年上半年的227.4百万元[47] - 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106.011百万元,同比增长117.7%[6] - 纯利为人民币78.671百万元,同比增长104.9%[6] - 纯利从2020年上半年的38.4百万元增加104.9%至2021年上半年的78.7百万元[54]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为人民币98.606百万元,同比增长128.8%[6]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从2020年上半年的43.1百万元增加128.8%至2021年上半年的98.6百万元[55] - 公司收益同比增长56.6%至500.171百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19.445百万元人民币[111] - 期内溢利同比增长105.1%至78.671百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38.373百万元人民币[111]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达80.940百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41.579百万元人民币增长94.7%[111] - 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8094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4157.9万元人民币增长94.7%[144] - 期内溢利(净利润)为人民币78,671千元,其中母公司拥有人应占部分为人民币80,940千元[11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从2020年上半年的185.3百万元增加47.2%至2021年上半年的272.8百万元[45] - 销售成本272821千元,同比增长47.2%[138]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0年上半年的14.0百万元增加45.7%至2021年上半年的20.4百万元[48] - 行政开支从2020年上半年的55.3百万元增加68.7%至2021年上半年的93.3百万元[49]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从2020年上半年的10.2百万元减少53.9%至2021年上半年的4.7百万元[50] - 融资成本从2020年上半年的6.9百万元减少34.8%至2021年上半年的4.5百万元[51] - 折旧及摊销总额40720千元,同比增长3.1%[138]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2370千元,同比下降1.2%[138] - 股份付款开支为人民币6,240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717千元增长32.3%[124]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501.5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463.2万元人民币增长8.3%[157] - 股份付款支出为266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240.8万元人民币增长10.5%[157] - 租赁负债相关利息开支为人民币630千元,较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921千元下降31.6%[158] 各业务线表现 - 消费眼科服务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的1.432亿元增长86.1%至2021年上半年的2.665亿元,占总收益比例从44.8%提升至53.3%[17][18] - 基础眼科服务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的1.752亿元增长33.0%至2021年上半年的2.33亿元,占总收益比例从54.9%降至46.6%[17][20] - 消费眼科服务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的1.432亿元人民币增长86.1%至2021年上半年的2.665亿元人民币[43] - 基础眼科服务收益从2020年上半年的1.752亿元人民币增长33.0%至2021年上半年的2.33亿元人民币[44] - 基础眼科服务收益233002千元,同比增长33.0%[134] - 消费眼科服务收益266495千元,同比增长86.1%[134] - 住院服务收益167025千元,同比增长27.5%[136] - 门诊服务收益293474千元,同比增长82.4%[136] - 销售视光产品收益38998千元,同比增长47.0%[136] 运营指标 - 门诊就诊次数从2020年上半年的267,445次增长54.4%至2021年上半年的412,974次[13] - 每次门诊平均消费从2020年上半年的602元增长18.1%至2021年上半年的711元[13] - 住院就诊次数从2020年上半年的17,886次增长23.0%至2021年上半年的21,998次[13] - 每次住院平均消费从2020年上半年的7,325元增长3.7%至2021年上半年的7,593元[13] - 视光中心客户就诊次数从2020年上半年的40,250次增长41.7%至2021年上半年的57,049次[13] - 视光中心平均售价从2020年上半年的659元增长3.8%至2021年上半年的684元[13][14] 财务比率 - 毛利率为45.5%,较去年同期的42.0%有所提升[6] - 毛利率从2020年上半年的42.0%上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45.5%[47] - 纯利率为15.7%,较去年同期的12.0%有所提升[6]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纯利率为19.7%,较去年同期的13.5%有所提升[6] - 毛利率为45.5%,较去年同期42.0%提升3.5个百分点[111] 现金流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达人民币127.3百万元[6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人民币14.4百万元,主要因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人民币15.8百万元[60] - 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人民币88.0百万元,其中派付股息人民币70.0百万元[6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人民币24.8百万元[60] - 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人民币159,610千元,同比增长57.8%[124]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至人民币127,250千元,同比增长42.7%[124] - 已付所得税为人民币30,689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9,103千元大幅增加237%[124] - 收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付款为人民币15,777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7,280千元减少57.7%[126] 税务和股息 - 所得税开支从2020年上半年的10.3百万元增加165.0%至2021年上半年的27.3百万元[53] - 公司未计提香港利得税拨备[139] - 期内税项支出总额为2734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1028.5万元人民币增长165.9%[140] - 所得税开支达27.340百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0.285百万元人民币增长165.8%[111] - 宣布派发股息人民币43.0百万元(截至2021年4月30日止四个月)[66] - 公司支付股息人民币113,000千元,导致保留溢利减少[119] - 宣派股息总额为1.13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3400万元人民币增长232.4%[141] - 应付股息为43.000百万元人民币[114] 资产和负债 - 资产总值为人民币1,138.458百万元,较2020年底增长4.5%[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38.184百万元,较2020年底增长6.0%[6] - 贸易应付款项同比增长24.7%,从人民币39.3百万元增至49.0百万元[61]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同比增长12.9%,从人民币106.2百万元增至119.9百万元[6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438.184百万元人民币,较期初413.246百万元人民币增长6.0%[114] - 贸易应收款项增至68.174百万元人民币,较期初62.037百万元人民币增长9.9%[114] - 流动负债总额增至268.399百万元人民币,较期初198.656百万元人民币增长35.1%[114] - 公司资产净值从2020年末的人民币763,545千元下降至2021年6月的人民币735,475千元,降幅3.7%[116] - 租赁负债从2020年末的人民币105,139千元增至2021年6月的人民币114,011千元,增幅8.4%[116]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6817.4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末的6203.7万元人民币增长9.9%[147] - 3个月内账龄的贸易应收款项为4294.3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末的2689.1万元人民币增长59.7%[147]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4904.9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末的3929.1万元人民币增长24.8%[148] - 1年内到期的贸易应付款项为4523.6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末的3626.7万元人民币增长24.7%[148] - 应付关联方的租赁负债为人民币21,786千元,较2020年底的人民币17,610千元增长23.7%[158] - 使用权资产为人民币22,629千元,较2020年底的人民币18,511千元增长22.2%[158]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非流动部分)账面值为人民币678千元,公允价值为人民币720千元[160]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公允价值较2020年底的人民币704千元增长2.3%[160][16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38,184千元,较期初增长6.0%[126] 资本结构和融资活动 - 公司资本结构为35.4%债务及64.6%股权,较2020年末的29.9%债务及70.1%股权有所变化[85]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5.99亿港元,已动用23.9百万港元,未动用金额为1,575.1百万港元[91] - 35.8%募集资金(572.4百万港元)用于新建及升级医院,已动用2.2百万港元[91] - 44.8%募集资金(716.4百万港元)用于收购新市场医院,已动用12.0百万港元[91] - 9.4%募集资金(150.3百万港元)用于升级信息系统,尚未动用[91] - 10%募集资金(159.9百万港元)用于营运资金,已动用9.7百万港元[91] - 公司发行137,500,000股新股,发行价每股10.60港元,募集总额约1,458百万港元[92] - 超额配股权部分行使发行20,125,000股新股,募集总额约213百万港元[93] - 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380,000港元,分为1,520,000,000股股份[85] - 公司股份于2021年7月7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发行137,500,000股新股,每股10.60港元[166]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总额(扣除开支前)约为1,458百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216百万元)[166] - 超额配股权部分行使后发行20,125,000股新股,所得款项总额约213百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77百万元)[166] - 已发行股份总数经拆细和资本化发行后为550,000,000股[166] - 公司股份于2021年7月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72]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张波洲、张小利、张俊峰、张丰生及张玉梅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共同持有公司股份286,065,000股,合计持股比例40.43%[99][102] - 张文雯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股份36,465,000股,持股比例5.15%[95][101] - Jutong Medical Management Co. Ltd持有公司股份77,292,000股,持股比例10.92%[101] - Sihai Medical Management Co. Ltd持有公司股份84,266,000股,持股比例11.91%[101] - Guangming Medical Management Co. Ltd持有公司股份59,966,000股,持股比例8.47%[101] - 厦门朝翕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持有公司股份45,485,000股,持股比例6.43%[101] - 王晖通过受控法团持有公司股份78,540,000股,持股比例11.10%[101] - Orchid Asia VII 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67,320,000股,持股比例9.51%[101] - 张波洲在厦门信康诺持股26.64%,张小利持股29.03%,张俊峰持股20.67%[97] - 公司于2021年6月30日尚未上市,证券及期货条例相关条款当时不适用[95][99] - 公司股东包括阳光融汇(由非执行董事张文雯控制)和阳光润丰(由非执行董事张文雯控制)[175] - 公司股东包括厦门聚鹭达洲股权投资(由张波洲控制)和Xiwang Medical Management(由张丰生全资拥有)[175] - 公司通过厦门信康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20年8月成立)合并财务报表,该公司由张波洲(26.64%)、张小利(29.03%)、张俊峰(20.67%)、张丰生(20.67%)及张玉梅(2.99%)共同拥有[175] - 股份面值为每股0.00025港元[175] 业务网络和规模 - 公司经营17家眼科医院,总登记病床数达957张,覆盖中国五个省份[21][27] - 公司经营23间视光中心网络,其中蒙西及邻近地区10间,蒙东及邻近地区8间,浙东1间,浙北2间,苏北2间[33] - 公司拥有1,705名全职雇员,其中医院专业人员占比54.43%(928名)[71] - 专业眼科医师共161名,占全职医师总数的83.0%(194名)[71] 收购和历史 - 公司于2017年12月收购宁波博视医院和象山仁明医院[30][32] - 公司于2018年6月收购宁海医院[31] - 公司附属公司包括宁波博视眼科医院有限公司(2016年8月注册成立)[173] - 公司附属公司包括宁海眼科医院有限公司(2016年11月注册成立)[173] - 公司附属公司包括天津朝聚阳光医疗器械贸易有限公司(2017年1月注册成立)[175] - 公司附属公司包括象山仁明眼病医院有限公司(2015年4月注册成立)[175] 市场前景和行业数据 - 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的127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2231亿元人民币[40] - 中国华北地区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的212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337亿元人民币[40] - 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2015-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5.0%[40] - 中国华北地区眼科医疗服务市场2015-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2.5%[40] 其他财务信息 - 公司处于净现金状况,无重大或然负债及资产质押[63][64][65] - 公司未使用任何利率掉期合约或其他金融工具对冲利率风险[86] - 金融负债公允价值计量全部采用第二层级(重大可观察输入数据)[163][164] - 报告期间定义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173]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支出为2488.7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的1415.3万元人民币增长75.8%[145] - 基本每股盈利为0.15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0.08元人民币增长87.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