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木国际(01822)

搜索文档
中木国际(01822.HK)8月18日收盘上涨11.11%,成交9.08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8-18 08:35
股价表现 - 8月18日收盘价0.16港元/股,单日涨幅11.11%,成交量60.59万股,成交额9.08万港元,振幅12.5% [1] - 近一个月累计涨幅6.67%,年初至今累计跌幅14.27%,跑输恒生指数25.97%的涨幅 [2]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营业总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14.19% [2] - 归母净利润5906.38万元,同比大幅减少94.69% [2] - 毛利率8.2%,资产负债率41.18% [2] 估值水平 - 市盈率(TTM)1.86倍,在原材料行业中排名第3位 [2] - 行业市盈率平均值21.58倍,中位数6.3倍 [2] - 同业对比:骏东控股0.94倍、大成生化科技1.15倍、中国三江化工4.08倍、武汉有机4.72倍、帝王实业控股5.24倍 [2] 公司概况 - 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代码01822.HK),2009年创立,注册于开曼群岛,总部位于香港 [3] - 主营业务涵盖木材贸易及加工、仿古木家具制造销售、汽车租赁 [3] - 采用多元化战略,拥有多元业务结构和市场竞争力 [3] 机构关注度 - 目前暂无机构对该股提供投资评级建议 [2]
中木国际(01822)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03:46
业绩总结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2亿港元,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20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822,438,680股,库存股份数目为0股[2] - 本月公司相关股份数目均未增减[1][2]
中木国际(0182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18 14:2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营业额约3.564亿港元,2023年(经重列)约3.121亿港元[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净额约6380万港元,2023年约1.2008亿港元[4]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付末期股息,2023年亦为零港元[4]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3.56374亿港元,2023年为3.12085亿港元[5] - 2024年毛利为2922.9万港元,2023年为3700.3万港元[5] - 2024年年内溢利为6378.1万港元,2023年为1.200803亿港元[5]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全面收入总额为6570.2万港元,2023年为1.193518亿港元[6] - 2024年基本每股盈利(来自持续及已终止经营业务)为17.62仙,2023年为662.29仙[6]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855.5万港元,2023年为3221万港元[8] - 2024年流动资产净额为3470.2万港元,2023年为 - 6419.6万港元[8] - 2024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为4022千港元,2023年为8849千港元;递延税项负债2024年为0,2023年为876千港元[9]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净额为39235千港元,2023年为 - 41711千港元[9] - 2024年12月31日股本为41122千港元,2023年为34273千港元;储备2024年为 - 1887千港元,2023年为 - 75984千港元[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持续经营所得亏损约484.4万港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约1132.1万港元[2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70.6万港元,远低于流动负债2344.3万港元[27] - 2024年木材相关业务销售货品收益为355,317千港元,2023年为312,085千港元[40] - 2024年食品及饮料业务销售货品收益为1,057千港元,2023年不适用[40]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总收益为356,374千港元,2023年为312,085千港元[40] - 2024年木材相关业务分部业绩为5,922千港元,2023年为13,976千港元[40] - 2024年食品及饮料业务分部业绩为274千港元,2023年不适用[40]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为1,291千港元,2023年溢利为1,213,358千港元[40] - 2024年中国市场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外部客户收益为323,053千港元,2023年为289,614千港元[41] - 2024年香港市场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外部客户收益为33,321千港元,2023年为22,471千港元[41]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客户合约销售货品收益,2024年为356,374千港元,2023年为312,085千港元[44] - 其他收入及亏损净额方面,2024年为23千港元,2023年为1千港元[46] - 融资成本上,2024年为926千港元,2023年为68,315千港元[49]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亏损)/溢利相关,2024年销售成本为327,145千港元,2023年为275,082千港元[50] - 所得税开支方面,2024年即期中国企业所得税开支为3,553千港元,2023年为4,844千港元[51] - 来自已终止经营业务的年内溢利/(亏损),2024年为68,625千港元,2023年为 - 7,711千港元[54] - 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本年度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2024年为362,003,848股,2023年为181,309,717股[57] - 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024年为63,781千港元,2023年为1,200,803千港元[57] - 计算来自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亏损)/盈利之(亏损)/溢利,2024年为 - 4,844千港元,2023年为1,208,514千港元[58] - 公司拥有人应占已终止经营业务年内溢利约6862.5万港元,2023年亏损771.1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18.96港仙,2023年每股亏损4.25港仙[59] - 2024年应收账款654.3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489万港元,净额165.3万港元;2023年应收账款788.9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53.2万港元,净额535.7万港元[61] - 2024年预付款项2220万港元、按金481.8万港元、其他应收款项2904.2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44.7万港元,净额5461.3万港元;2023年预付款项2520.4万港元、按金560.4万港元、其他应收款项5629.7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181.6万港元,净额8528.9万港元[65] - 2024年应付账款276.3万港元,均为365天以上;2023年应付账款296万港元,30天内1.4万港元、31至60天42.6万港元、61至180天16.8万港元、181至365天227.3万港元、365天以上7.9万港元[66] - 2024年末法定股本2亿股,金额2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4.1121934亿股,金额4112.2万港元。2023年末法定股本20亿股,金额2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34.272934亿股,金额3427.3万港元[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3.564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4.2%[104] - 集团销售及提供的服务成本由上一年度的约2.751亿港元增长约18.9%至本年度的约3.271亿港元[10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毛利约2920万港元,较往年减少约21.1%;毛利率由11.9%减至8.2%[10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合共约348.4万港元(2023年:254.3万港元)[109] - 集团销售及分销费用增加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110万港元(2023年:约90万港元)[112] - 集团行政费用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2530万港元减少约1.2%至本年度的约2500万港元[11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计划收益约12.73亿港元[114] - 融资成本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6830万港元(经重列)减少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90万港元[115] - 所得税开支从2023年的约480万港元(经重列)降至2024年的约360万港元[116]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5.81亿港元,流动负债为2.34亿港元,流动比率为2.48;2023年分别为9.61亿港元、16.03亿港元和0.60[118]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70万港元,2023年约为350万港元;2024年无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2023年约为1410万港元[118] - 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0%,2023年为11%;2024年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贷为零,2023年约为1410万港元[119] - 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本为4.11亿股每股0.10港元的普通股,面值总额约为4110万港元;2023年为34.27亿股每股0.01港元的普通股,面值总额约为3430万港元[12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为25名,2023年为45名(经重列);本年度成本总额约为630万港元,2023年约为690万港元(经重列)[126]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发任何股息,2023年为零港元[125] - 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产生经营业务年度亏损约484.4万港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约1132.1万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约70.6万港元,远低于流动负债2344.3万港元[141] 公司业务线相关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木材相关业务、中国的食品及饮料业务和汽车租赁业务,2024年10月出售汽车租赁业务分部后,该业务已计提为已终止经营业务[11] -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从2023年约312,100,000港元增至2024年约355,300,000港元[77] - 2024年傢俬木材加工及分销收益约322,000,000港元,2023年约274,100,000港元[79] - 2024年仿古木傢俬及其他木材产品制造及销售收益约33,300,000港元,2023年约38,000,000港元[80] - 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2023年收益估计约367.7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至约676.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9.1%[81]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成立深圳维健宝,从营运资金拨出最多2,000,000港元用于初期成立及营运[83] - 2024年功能性食品及饮料业务通过直销渠道录得收益约1,100,000港元[83] - 2024年10月28日,集团出售从事汽车租赁业务的出售集团,代价为50,000港元[84] - 供股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4460万港元,其中约44.8%(约2000万港元)用于投资中国功能性食品及饮料业务,约55.2%(约2460万港元)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89] - 集团计划额外招聘功能性食品及饮料行业人员、开展研究活动、成立销售及市场推广团队以发展该业务[87] 公司资本重组及股权相关情况 - 2021年2月2日,罗申美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马德民等获委任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15] - 2022年3月11日计划会议上,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许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处长[16] - 2022年8月30日股东大会上,有关资本重组等提呈决议案获通过,8月22日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16] - 2023年5月17日资本重组生效,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18]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股新股[18]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中的5000万港元已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20] - 公司已向债权人配发自823739687股新股,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金额获发一股[22][24]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24] - 2022年董事会建议资本重组,2023年5月17日生效,包括注销股份溢价约10.597亿港元、股本削减约6510万港元、注销未发行股本等[70]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亿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70] - 2023年按计划向China Wood Scheme Limited配发8.23739687亿股新股,每股公平值0.072港元[72] - 2025年1月28日公司建议供股,发行4.1121934亿股供股股份,最高筹集约4560万港元,预期3月底前完成[73] - 2024年6月18日,公司按每十股面值0.01港元的已发行及未发行普通股合并为一股面值0.10港元的普通股[74] - 2024年9月20日,公司完成配售68,490,000股新股份,发行价每股0.226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15,244,000港元[74]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委任罗申美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马德民及黎颖麟以及R&H Restructuring (Cayman) Ltd.的Martin Nicholas John Trott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92]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宁江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进行重组交易[94] - 2022年3月11日,计划会议举行,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94] - 2022年4月26日,加盖印章的
中木国际(0182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09:02
公司业务环境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房屋动工率持续下跌,公司业务环境仍具挑战[3][4] 各业务线收益情况 -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约9690万港元增至2024年报告期约1.703亿港元[5][6] - 家具木材加工及分销业务2024年报告期收益约1.525亿港元,2023年中期约8100万港元[8][9] - 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业务2024年报告期收益约1780万港元,2023年中期约1590万港元[9][10] - 汽车租赁业务2024年报告期收入约480万港元,2023年中期约530万港元[12] - 报告期内集团汽车租赁业务分部收益约480万港元,2023年中期约530万港元[14] - 报告期内集团收益约1.751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约1.023亿港元增加约71% [43][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汽车租赁分部收入482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321千港元[1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木材相关业务分部收入17026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6938千港元[152] - 2024年上半年销售货品收入为170,26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6,938千港元;汽车租赁收入2024年为4,822千港元,2023年为5,321千港元[161] 核心业务发展战略 - 公司自2020年起持续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未来将继续拓展[13] - 集团自2020年起持续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未来将继续发展及扩大运营[15] - 集团将探寻与行业供应链中游至下游市场参与者战略合作机会,以扩大木材相关业务[16][19] 业务多元化与调整 - 因中国房地产投资下滑,集团木材相关业务潜在市场将缩小,公司正评估业务多元化可行性[16][19] - 集团正研究中国功能性食品及饮料、健康与美容行业业务机会,并考虑开展集资活动[17][19] - 集团考虑终止汽车租赁业务,以腾出资源投入更有前景业务[17][19] 公司重组历程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委任罗申美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等人员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进行重组[21][23] - 2022年3月11日香港法院根据公司申请召开债权人会议考虑安排计划[22][23] - 2022年3月22日香港法院将批准安排计划,4月26日将批准令送交香港公司注册处[24] - 2022年8月30日股东大会通过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等相关决议[26] - 2022年2月16日公司等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涉及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及计划[27] - 2023年5月17日资本重组生效,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28][29] - 投资者已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亿股新股[29][31] - 2023年5月投资者认购事项先决条件达成,认购事项成无条件[30][31] - 计划对公司及其债权人具法律约束力,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及出售事项[30][31] - 投资者认购所得款项中的5000万港元将按比例分配给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34][37] - 公司预计向债权人配发及发行不超8.23739687亿股新股偿债,每1.80港元债权获1股新股[35][38] - 集团除外公司将出售给计划公司,相关应收账款及债务由计划管理人处理[36][39] - 2023年6月16日公司公告完成重组等后将具偿债能力,不再面临紧迫流动性风险[40] - 2023年6月14日开曼法院批准公司撤回呈请及解除共同临时清盘人任命申请,公司退出临时清盘[40]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亿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8.23739687亿股新股按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获发一股的基准配发给China Wood Scheme Limited [41][42]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根据公司申请作出命令,委任罗申美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奥斯曼·穆罕默德·阿拉布和赖伦以及R&H Restructuring (Cayman) Ltd.的马丁·尼古拉斯·约翰·特罗特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以进行重组[125]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诉传票,2月8日法院聆讯公司申请,3月11日根据香港法院传令召开计划会议[126][128]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宁江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将进行涉及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及计划的重组交易[127][129] - 2022年3月11日,计划会议上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3月22日公司律师收到香港法院信函,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许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127][129] - 公司与投资者订立2020年12月31日的融资协议,2022年10月17日该协议及相关条款和资金获开曼法院认可[130][133]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股东特别大会上相关提呈决议案正式通过[131][133] - 2023年4月14日,开曼法院发出命令确认股本削减,5月1日开曼群岛公司注册处登记相关文件,5月16日联交所上市委员会批准新股上市及买卖,5月17日资本重组生效[132][133] - 资本重组实施生效后,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0.01港元的新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万港元,分为3.42572857亿股每股0.01港元的新股[134]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的发行价认购22.60980856亿股新股,公司有条件同意配发给投资者[134][136] - 投资者认购事项的所有先决条件达成后,该认购事项成为无条件[135][136] - 计划的所有先决条件达成后,计划成为无条件,该计划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和出售事项[138][139] - 投资者认购所得款项中的5000万港元将按比例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140] - 公司预计向债权人配发达8.23739687亿股新股用于清偿债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可获1股新股[140] - 集团的除外公司将出售给计划公司,除外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债务由计划管理人处理[141] - 2023年6月14日,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141][143]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亿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142][143] - 2023年7月11日,8.23739687亿股新股按计划条款配发给China Wood Scheme Limited,将进一步分配给债权人[142][143]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销售成本及服务成本从2023年同期的约8020万港元增长约99%至报告期的约1.596亿港元 [45] - 报告期集团毛利约1550万港元,较前期约2210万港元减少约30%,毛利率从21.6%降至8.9% [45] - 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3年同期约60万港元降至报告期约10万港元 [46][50] - 行政费用在报告期增长约45%至约1480万港元(2023年中期约1020万港元) [47][51] - 融资成本从2023年同期约6470万港元降至报告期约120万港元 [48][5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7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350万港元),银行及其他借贷约1790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1410万港元) [48][54] - 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19.49%(2023年为11.00%) [55] - 2024年上半年收益175,09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2,259千港元[11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15,51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2,105千港元[114]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55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3,403千港元[11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2,36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8,210千港元[11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236.1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5821万港元大幅收窄[115] - 2024年上半年换算境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67万港元,而2023年同期为亏损557.6万港元[11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亏损229.4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6378.6万港元有所收窄[1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產总值为2494.4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21万港元有所减少[1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產总值为6695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608.8万港元有所减少[1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2857.1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028.4万港元有所减少[1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6162.1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419.6万港元有所减少[1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732.8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972.5万港元有所减少[1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负债净额为4400.5万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171.1万港元有所增加[1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3427.3万港元,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117][118]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 - 4,26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2,642千港元[121] - 2024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 - 162千港元[121]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9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6,496千港元[122] - 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2,877千港元,2023年同期增加48,976千港元[122] - 2024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522千港元,期末为701千港元;2023年期初为4,060千港元,期末为50,781千港元[12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236.1万港元[145][1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约为6162.1万港元[145][1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净额约为4400.5万港元[145][1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1791.3万港元[145][1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索偿拨备约为4761.2万港元[145][1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约为70.1万港元[145][148]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为69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60,577千港元;可换股债券利息2023年为4,108千港元,2024年为0 [161] - 2024年上半年出售存货及提供服务成本为159,48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5,033千港元[163]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4,13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413千港元[163]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1,80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4,807千港元[16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361,000港元,2023年同期为58,210,000港元[169]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计算基于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及报告期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24年加权平均数为342,729,340股,2023年为34,257,285股[16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606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889千港元有所下降;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为3531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357千港元下降[170] - 90天内应收账款为1173千港元(2024年6月30日),较2023年12月31日的3705千港元下降;超过90天及一年内在2024年6月30日为235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52千港元上升[17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284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960千港元略有
中木国际(0182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3 08:3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中木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01822 [2][7] 业务环境 - 2024年上半年中国物业房产板块未从信贷危机走出,新房屋动工率持续下跌,公司业务环境严峻 [8][9] - 中国房地产投资下滑,公司木材相关业务潜在市场缩小,正评估业务多元化可行性[21][24] 木材相关业务数据 -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从2023年上半年约9690万港元增至2024年报告期约1.703亿港元 [10][11] - 家具木材加工及分销业务在2024年报告期收益约1.525亿港元,2023年中期约8100万港元 [13] - 报告期内,家具木材加工及分销业务收益约1.525亿港元,2023年中期约8100万港元[14] - 报告期内,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业务收益约1780万港元,2023年中期约1590万港元[14][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木材相关业务分部收入为170,26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96,938千港元[1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木材相关业务分部资产为62,25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2,933千港元[1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木材相关业务分部负债为19,067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182千港元[142] 汽车租赁业务数据 - 报告期内,汽车租赁业务分部收益约480万港元,2023年中期约530万港元[17][1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汽车租赁分部收入为4,82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321千港元[1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汽车租赁分部资产为18,67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25,120千港元[1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汽车租赁分部负债为77,40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85,783千港元[142] 木材相关业务发展战略 - 公司自2020年末成立中木绿色资源(深圳)有限公司开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 [13] - 公司自2020年起持续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未来将继续发展扩大运营[18][20] - 公司将探寻与行业供应链中游至下游市场参与者战略合作,扩大木材相关业务[21][24] 业务多元化探索 - 公司正研究中国功能性食品及饮料、健康与美容行业业务机会,并考虑开展集资活动[22][24] - 公司考虑终止汽车租赁业务,以投入更有前景业务[22][24] - 截至中期报告日期,业务机会及潜在集资活动未作决定和达成协议[23][24] 债务重组相关 - 董事会决定在开曼群岛法院监督临时清盘制度下实行管理层主导的债务重组[25] - 2021年2月2日(開曼群島時間),開曼法院聆訊共同臨時清盤人申請,羅申美企業顧問有限公司的馬德民及黎頴麟以及R&H Restructuring (Cayman) Ltd.的Martin Nicholas John Trott獲委任為公司共同臨時清盤人[26][28]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根据公司申请作出命令,委任罗申美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奥斯曼·穆罕默德·阿拉布和黎颖麟以及R&H Restructuring (Cayman) Ltd.的Martin Nicholas John Trott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以轻触方式重组[121]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師在香港法院取出單方原訴傳票,2月8日聆訊申請,3月11日召開計劃會議[27][28]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诉传票,2月8日香港法院聆讯公司申请,3月11日召开计划会议[122] - 2022年2月16日(交易時間後),公司、共同臨時清盤人、投資者及呂先生訂立有條件重組協議[29][32]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宁江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将进行涉及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及计划的重组交易[122] - 2022年3月11日,計劃獲法定所需多數債權人批准,3月22日香港法院通知批准計劃,4月26日加蓋印章的認許令交付香港公司註冊處處長[29][32]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3月22日香港法院通知将批准计划,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可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122] - 2022年8月22日,證監會企業融資部執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股東特別大會通過相關提呈決議案[31][32]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股东特别大会通过有关资本重组等的提呈决议案[124][126] - 2022年10月17日,融資協議、已提供及將提供的條款及資金獲開曼法院認可[30][32] - 2022年10月17日,2020年12月31日公司与投资者订立的融资协议及相关条款和资金获开曼法院认可[123][126] - 2023年4月14日,开曼法院发出命令确认股本削减,5月1日开曼群岛公司注册处登记相关文件,5月16日联交所上市委员会批准新股上市及买卖[125][126] - 2023年5月16日公司公告,隨先決條件達成,資本重組於5月17日生效[33] - 2023年5月16日公司公告,随着资本重组先决条件达成,资本重组于5月17日生效[125][126] - 資本重組生效後,公司法定股本為200,000,000港元,分為20,000,000,000股每股0.01港元新股;已發行及繳足股本為3,425,728.57港元,分為342,572,857股每股0.01港元新股[34] - 资本重组实施生效后,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0.01港元的新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万港元,分为3.42572857亿股每股0.01港元的新股[127] - 投資者有條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認購2,260,980,856股新股,隨先決條件達成,投資者認購事項無條件[34][36]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的发行价认购22.60980856亿股新股,公司有条件同意配发给投资者[127][129] - 投資者認購事項的所有先決條件達成後,認購事項成為無條件[128][129] - 計劃涉及現金紅利、計劃股份發行及出售事項,隨先決條件達成,計劃無條件,投資者認購所得款項中的50,000,000港元用於分配給擁有獲認可債權的債權人[35][36][37][39] - 计划的所有先决条件达成后,计划成为无条件,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和出售事项[131][132] - 投资者认购所得款项中的5000万港元将按比例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133] - 公司向债权人配发及发行不超823,739,687股新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一股新股以清偿债务[40][43][46][47] - 公司预计向债权人配发达8.23739687亿股新股用于清偿债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可获1股新股[133] - 集团除外公司将出售给计划公司,除外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债务由计划管理人处理[134] - 2023年6月14日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134][136]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46][47]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亿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135][136] - 2023年7月11日根据计划,8.23739687亿股新股配发给China Wood Scheme Limited并将进一步分配给债权人[135][136]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集团收益约1.751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约1.023亿港元增加约71%[48][49] - 销售成本及服务成本从2023年约8020万港元增长约99%至报告期约1.596亿港元[50] - 报告期毛利约1550万港元,较上期约2210万港元减少约30%,毛利率从21.6%降至8.9%[50] - 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3年约60万港元降至报告期约10万港元[51][55] - 行政费用报告期增长约45%至约1480万港元,2023年中期约1020万港元[52][56] - 融资成本从2023年约6470万港元降至报告期约120万港元,因债务重组计划2023年7月生效[53][57]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提拨备,与2023年中期相同[53][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等价物约70万港元,银行及其他借款约1790万港元[5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700,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3,500,000港元[5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17,900,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4,100,000港元[5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19.49%,2023年12月31日为11.00%,上升主因是报告期内动用的总资产减少[60] - 2024年6月30日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17,900,000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4,100,000港元,其中约13,400,000港元以人民币计值,2023年12月31日约为13,700,000港元[61][63] - 2024年6月18日公司实施股份合并,每10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股份合并为1股每股面值为0.10港元的合并股份[62][6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342,729,340股每股面值0.10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427,293,400股每股面值0.01港元,面值总额均约为34,300,000港元[65][68]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并无资产被抵押,2023年12月31日也无[66][68] - 报告期内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任何股息,2023年中期也无[7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雇用49名雇员,报告期员工成本总额约为3,300,000港元[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75,09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2,259千港元[109]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5,51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2,105千港元[109]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55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3,403千港元[109]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361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58,210千港元[109]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0.69港仙,2023年同期为169.9港仙[10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24,944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210千港元[1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66,950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6,088千港元[1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28,571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0,284千港元[1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负债净额为44,005千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711千港元[1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34,273千港元,储备为 - 78,278千港元[112] - 2024年1月1日公司股本为34,273千港元,股份溢价为127,944千港元,外币汇兑储备为 - 5,868千港元,累计亏损为 - 198,060千港元,权益总额为 - 41,711千港元[113] - 2024年上半年换算境外票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67千港元,全面收入总额为 - 2,294千港元[11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34,273千港元,股份溢价为127,944千港元,外币汇兑储备为 - 5,801千港元,累计亏损为 - 200,421千港元,权益总额为 - 44,005千港元[113] - 2023年1月1日公司股本为68,515千港元,股份溢价为1,059,713千港元,股本储备为14,593千港元,外币汇兑储备为1,417千港元,累计亏损为 - 2,538,258千
中木国际(0182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30 04:02
宏观经济数据 - 2023年中国经济逐步稳定复苏,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增长5.2%[6] 木材相关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自2020年底成立多家附属公司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10] - 2022年公司踏入木材相关业务下游,开展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的制造及销售[12]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情况 - 公司木材相关业务收益从2022年约1.33亿港元显著增加至2023年约3.121亿港元[9] - 2023年集团自家具木材加工及分销产生的收益约2.741亿港元,2022年约1.204亿港元[11] - 本年度公司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收益约3800万港元,2022年约1260万港元[14] - 木材相关业务营业额从2022年约1.33亿港元增加至2023年约3.121亿港元[61] 汽车租赁业务情况 - 自2014年起汽车租赁业务是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由北京途安负责运营[15] - 北京途安车队与客户正常租期3个月至2年或更长,高端客户可指定车型[16] - 本年度公司汽车租赁业务收益约1130万港元,2022年约1190万港元[19] 公司业务战略规划 - 公司将继续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探索与行业供应链中下游市场参与者战略合作[21][22] - 中国房地产投资下滑将缩小公司木材业务潜在市场,公司正评估业务多元化可行性[23] - 公司正积极研究中国功能性食品及饮料行业的业务机会[24] - 公司考虑开展集资活动,为业务机会提供资金,也考虑终止汽车租赁业务[25] - 截至年报日期,业务机会及潜在集资活动未作决定,可能落实也可能不落实[27] 公司人事变动 - 陈力山先生于2023年1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3] 公司地址变更 - 公司总办事处及香港主要营业地点自2023年8月16日起迁至金钟夏慤道18号海富中心第2座11楼[5] 公司重组相关事项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根据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作出公司寻求的命令,罗申美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等相关人员获委任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33]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诉传票,2月8日聆讯公司申请,3月11日举行计划会议[34]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涉及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及计划[36]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3月22日香港法院告知将批准计划,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许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处长[37]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相关提呈决议案获股东或独立股东通过[40] - 2022年10月17日,融资协议、已提供及将提供的条款及资金获开曼法院认可[39] - 2023年5月16日,公司宣布资本重组所有先决条件达成,5月17日资本重组生效[42][43] - 资本重组实施生效后,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44] - 资本重组实施生效后,公司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分为342572857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44]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股新股,公司有条件同意配发及发行[45]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有先决条件达成,于2023年7月11日完成[60] - 计划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及出售事项,所有先决条件达成后计划已成为无条件[47][48] - 投资者认购所得款项5000万港元用于按比例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50] - 公司向债权人配发及发行最多823,739,687股新股用于清偿债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获1股新股[53] - 公司预计完成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及计划后将具备偿债能力,不再面临迫切流动性风险[57] - 2023年6月14日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58]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3.234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22.4% [61] - 集团销售及提供的服务成本从2022年约1.213亿港元增长约134.6%至2023年约2.846亿港元[62] - 2023年公司毛利约3870万港元,较上一年增长约60.5%,毛利率从2022年的16.6%降至12.0%[63]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从2022年的约310万港元降至2023年的约20万港元[64] - 2023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226.8万港元,2022年为3557.8万港元[66] - 2023年销售及分销费用维持在约100万港元,与2022年持平[71] - 行政费用从2022年的约2240万港元增加约18.3%至2023年的约2650万港元[72] - 2023年确认计划收益约12.73377亿港元[74] - 融资成本从2022年的约1.137亿港元降至2023年的约6880万港元[75] - 2023年当期所得税开支约510万港元,2022年约350万港元[76] - 2023年递延税项拨回约470万港元,2022年支出约40万港元[77] 公司投资情况 - 2022年底公司持有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重大投资[79] - 2023年7月11日,集团取消合并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Spring Power Holdings Limited等投资,作为出售除外公司的一部分[82][83][85] 公司资本及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总资本为人民币9,363,296元,其中部分代表金额为人民币1,029,963元[80] - 2023年和2022年流动资产分别为96,088千港元和136,060千港元,流动负债分别为160,284千港元和1,592,572千港元,流动比率分别为0.60和0.09[87] - 2023年和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约为350万港元和410万港元,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分别约为1410万港元和8.469亿港元[87] - 2023年和2022年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分别为14,120千港元和846,873千港元,资产总值分别为128,298千港元和196,155千港元,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11.00%和431.74%[8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1410万港元(2022年约为8.469亿港元),其中约1370万港元(2022年约为5570万港元)以人民币计值[9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3,427,293,400股(2022年为342,572,857股),面值总额约为3430万港元(2022年约为6850万港元)[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若干其他借贷由总额约零港元(2022年约为6.006亿港元)的应收账款作抵押[93] 公司外汇风险情况 - 集团外汇风险主要来自非功能货币的收益、成本、开支及借贷,外币交易及货币资产负债主要以港元列值,预期汇率波动风险不重大,未进行对冲活动[94][95] 公司财务资源评估 - 董事会深信集团在可见将来有充裕财务资源应付债务偿还及业务融资需要[88] 公司法律诉讼情况 - 2020年4月21日,公司子公司被诉偿还约5950万元贷款本金及应计利息[96] - 2022年1月,法院判被告支付约3700万元及750万元违约损害赔偿,公司上诉被驳回并申请重审[9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计提索赔拨备约4450万元(约4990万港元)[100] 公司其他财务指标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付资本承担约为零港元(2022年约3380万港元)[102] 公司股息政策及派息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2年无)[103]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任何股息,2022年亦无派息[195] - 公司有既定股息政策,董事会派息时会考虑集团经营业绩、现金流、财务状况、资本需求及股东整体利益[196] - 公司派发股息受开曼群岛公司法、公司章程细则及适用法律法规限制[197][198] - 股息政策允许董事会在中期及/或全年股息外不时宣派特别股息,无保证特定期间宣派特定金额股息[199] 公司员工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49名(2022年64名),年度成本总额约790万港元(2022年约690万港元)[104] 公司重大收购或出售计划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子公司或联营公司计划[106] 公司董事会成员信息 - 吕宁江64岁,2020年12月3日任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有超15年企业高管经验[108] - 胡永刚57岁,2020年12月3日任非执行董事,汽车业务超20年经验[109] - 赵宪明47岁,2014年7月16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多个职务[111] - 陈力山53岁,2023年1月27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0年相关工作经验[114] - 苏彦威61岁,2021年12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从事专业会计超30年[116] 公司企业管治报告相关 - 董事会呈列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118]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4(自2023年12月31日重编为附录C1)所载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119] - 董事会每年至少检讨公司企业管治常规一次,2023年除披露偏例外遵守守则适用条文[121] - 年报日期,董事会由1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4] - 公司主席吕宁江负责集团整体策略规划及管理,同时担任首席执行官[126] - 董事会认为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职务由同一人担任可提高公司制定策略和执行计划的响应性、效率及效益[126] - 董事会相信现董事会架构中超半数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可制衡权力,无意作重大变动[127] - 董事会将不时检讨成员组成,适时作必要变动并知会股东[127] - 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26日,公司因赵小莲女士辞职未满足上市规则中董事会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审核委员会仅由非执行董事组成且至少三名成员的要求,2023年1月27日陈力山先生获委任后符合规定[128][130] - 上市规则要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须占董事会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129] - 本年度内,吕宁江、胡永刚、赵宪明、苏彦威董事实际出席次数/有权出席次数均为4/4,陈力山先生为3/3[132] 公司薪酬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09年11月27日成立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赵宪明、陈力山和苏彦威先生,主席为赵宪明先生,本年度举行一次会议,各成员出席情况均为1/1[134][137] - 本年度已付集团高级管理层成员(包括董事)薪酬低于100万港元的有15人,100.0001万至150万港元的有1人[137] 公司提名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09年11月27日成立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吕宁江、赵宪明、陈力山和苏彦威先生,主席为吕宁江先生[138]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将每年讨论并协定实施多元化的可计量目标[141][142] - 董事会将不迟于2024年12月31日委任一名不同性别的董事[142] - 本年度召开一次提名委员会会议,吕宁江、赵宪明、苏彦威出席率为100%,陈力山于2023年1月27日获委任无参会记录[144] 公司审核委员会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赵宪明、陈力山、苏彦威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本年度召开两次会议,三人出席率均为100%[145][149]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财务报表及业绩,认为业绩按适用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编制[145][146][148] - 本年度审核委员会审阅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中期及全年业绩[147] 公司企业管治职能情况 - 董事会未设企业管治委员会,相关职能由董事会整体承担[149] - 企业管治政策重点在于董事会素质、有效内部控制、严格披露惯例及对股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151] - 本年度董事会成员在定期会议检讨及讨论公司企业管治政策及常规等多项内容[152] 公司董事证券交易守则情况 - 公司已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定期提醒董事禁售期规定,确认全体董事回顾期内遵守守则[154][155] 公司外聘核数师费用情况 - 外聘核数师2023年提供核数服务费用为1300千港元,非核数服务费用为250千港元[162] 公司风险管理情况 - 公司于2017年设立企业风险管理框架[168] - 本年度公司委任独立第三方博奕顾问有限公司协助识别评估风险、进行内部监控检讨及评估系统效能[166] - 公司采纳“三道防线”企业管治架构,包括运营管理、财务及合规团队监控和外判独立内部审核[171
中木国际(0182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4-05 08:3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额约3.234亿港元,2022年约1.454亿港元[1]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净额约12.008亿港元,2022年亏损约1.501亿港元[1] - 2023年毛利为3877.2万港元,2022年为2411.2万港元[3] - 2023年经营所得亏损345万港元,2022年亏损3275.1万港元[3] - 2023年除税前溢利12.01171亿港元,2022年亏损1.46489亿港元[3] - 2023年年内溢利12.00803亿港元,2022年亏损1.50402亿港元[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3221万港元,2022年为6009.5万港元[5] - 2023年流动负债净额为 -6419.6万港元,2022年为 -1.456512亿港元[6] - 2023年负债净额为 -4171.1万港元,2022年为 -1.402852亿港元[6]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0.66港元,2022年每股亏损0.44港元[4] - 2023年总收益为323,411千港元,2022年为145,378千港元,同比增长122.47%[45][46][47]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1,201,171千港元,2022年为亏损146,489千港元[45] - 2023年资产总值为128,298千港元,2022年为196,155千港元,同比下降34.59%[45] - 2023年负债总额为170,009千港元,2022年为1,599,007千港元,同比下降89.37%[45] - 2023年融资成本为68,756千港元,2022年为113,738千港元,同比下降39.55%[52] - 2023年计划收益约1,273,377千港元[51] - 2023年销售及提供的服务成本为284,639千港元,2022年为121,266千港元,同比增长134.72%[52]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9,330千港元,2022年为8,901千港元,同比增长4.82%[52]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401千港元,2022年为939千港元,同比增长49.20%[52] - 2023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2,268千港元,2022年为35,578千港元,同比下降93.63%[52]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36.8万港元,2022年为391.3万港元,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提[55][56] - 2023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2.00803亿港元,2022年亏损为15013.3万港元;2023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为18.1309717亿股,2022年为3.42572857亿股[58] - 2023年指定为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非流动金融资产为0,2022年为1225.5万港元,2023年7月11日取消合并相关投资[59] - 2023年应收账款为788.9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253.2万港元,净额为535.7万港元;2022年应收账款为9.02363亿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8337.72万港元,净额为685.91万港元[66] - 2023年应收贷款为0,2022年为1562.9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562.9万港元,2023年7月11日取消合并[69][70] - 2023年应付账款为296万港元,2022年为576.21万港元,应付账款不计息,一般月结后30至90天结算[71] - 2023年财务担保公平值为0,2022年为36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联营公司贷款融资提供2.0496亿港元担保,已动用约3616.6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取消合并[72] - 2023年末法定股本为20000000000股,金额200000千港元,2022年末为1000000000股,金额2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7293400股,金额34273千港元,2022年末为342572857股,金额68515千港元[7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3.234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22.4%[11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销售及提供服务成本约2.846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长约134.6%[12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毛利约3870万港元,较往年上升约60.5%,毛利率由16.6%减至12.0%[1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约2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1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226.8万港元(2022年:3557.8万港元)[12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行政费用约265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8.3%[12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融资成本约688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12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96,088千港元,流动负债160,284千港元,流动比率0.60;2022年流动资产136,060千港元,流动负债1,592,572千港元,流动比率0.09[13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500,000港元,2022年约4,100,000港元;2023年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约14,100,000港元,2022年约846,900,000港元[134] - 2023年资产负债比率为11.00%,2022年为431.74%,大幅下降因进行债务重组[136]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一年内到期银行及其他借贷约14,100,000港元,2022年约846,900,000港元;其中以人民币计值的约13,700,000港元,2022年约55,700,000港元[13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3,427,293,400股,面值总额约34,300,000港元;2022年普通股总数342,572,857股,面值总额约68,500,000港元[13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作为抵押总额约零港元,2022年约600,600,000港元[13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付资本承担约为零港元,2022年约33,800,000港元[14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49名,2022年64名;2023年成本总额约7,300,000港元,2022年约6,900,000港元[147][14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约为6419.6万港元及4171.1万港元,或对集团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问[16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从2022年约133000000港元增至2023年约312100000港元[84] - 傢俬木材加工及分销收益2023年约274100000港元,2022年约120400000港元[86] - 仿古木傢俬及其他木材产品制造及销售收益2023年约38000000港元,2022年约12600000港元[88] - 集团汽车租赁业务年内收益约1130万港元,2022年约1190万港元[92] 公司股本及股份相关 - 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万港元,分为3.42572857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19]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的发行价认购22.60980856亿股新股[20][28]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中的5000万港元已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24] - 公司已向债权人配发给8.23739687亿股新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金额将获一股新股[25][28] - 2023年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75] - 2023年按计划向China Wood Scheme Limited配发及发行823739687股新股,每股公平值0.072港元[76][77]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亿股新股[110] - 投资者认购事项先决条件达成,已成为无条件[111]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得款项5000万港元用于按比例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114] - 公司向债权人配发自最高823,739,687股新股,每1.80港元获配一股[115] - 2023年7月11日,2,260,980,856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118] 公司重组相关事件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委任罗申美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等相关人员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101]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14] - 2022年3月11日,计划会议召开,计划获法定多数债权人批准[15] - 2022年3月11日计划会议上,计划获法定多数债权人批准,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许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105]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上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相关提呈决议案获股东大会通过[107] - 2022年8月30日,有关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计划及清洗豁免的提呈决议案在股东特别大会上通过[17] - 2022年10月17日,融资协议及相关条款资金获开曼法院认可[106] - 2023年5月17日,资本重组生效[18] - 2023年5月17日资本重组生效,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108][109] - 2023年6月14日,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27]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8] - 资本重组于2023年5月17日生效,需满足多项条件[74] 公司业务规划 - 集团考虑开展中国功能性食品及饮料行业业务,同时考虑终止汽车租赁业务[96][97] 公司治理及合规 - 公告日期,董事会由1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55] - 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月26日,公司因赵小莲女士辞任未符合上市规则相关规定,2023年1月27日陈力山先生获委任后已符合[157][159]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所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回顾期内已遵守[161] - 公告日期,审核委员会包括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财务报表[162] - 集团核数师长青同意初步公告所载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相关报表数字与初步综合财务报表相符,但未发表意见或核证结论[163][164] 公司公告及会议安排 - 公司拟举行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通告将适时刊发给股东[166] - 全年业绩公告已在公司及联交所网站刊登,年报将寄发给股东并在相关网站可供查阅[167] - 公司股份自2024年4月2日上午9时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168] - 公司将申请自2024年4月5日上午9时起恢复股份买卖[168]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吕宁江、非执行董事胡永刚、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力山、苏彥威及赵宪明[168] 行业环境 - 2023年中国GDP按年增长5.2%,但物业房产板块未从信贷危机走出,新房屋动工率持续下跌[81][82] 公司资本架构管理 - 公司经常检讨资本架构,通过多种方式平衡整体资本架构[79] 公司上市规定相关 - 公司为维持股份于联交所上市,须至少拥有25%已发行股本总额的公众持股量[80] 公司投资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投资成本111,750千港元,公平值为0;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投资成本67,050千港元,公平值11,
中木国际(0182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4-04 10:10
财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营业额约为32.34亿港元,较2022年增长约122.94%[1]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本公司净利润约为12.01亿港元,较2022年亏损15.01亿港元[1] - 每股基本盈利为0.66港元,较去年同期的每股亏损0.44港元有显著改善[4] - 本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64,196,000港元,负债净额约为41,711,000港元[31] - 本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约为3,522,000港元,仍处于相对低水平[31] - 公司已向債權人配发和发行了823,739,687股新股,用于清偿債务[25] - 投资者已同意认购每股新股0.044港元,公司已同意发行2,260,980,856股新股[20] 业务发展 - 本集团拥有四个经营分部,包括汽车租赁、木材相关业务、融资服务及投资、其他服务[41] - 本集团汽车租赁业务收入约11,300,000港元[92] - 本集团将继续发展和扩大木材相关业务[93] - 本公司正积极评估拓展业务的可行性,特别是在中国功能性食品及饮料行业[95] - 本集团将探索与行业供应链中游至下游的市场参与者进行战略合作[94] - 本公司正考虑集资活动,为功能性食品及饮料业务提供资金[97] - 本公司正考虑终止汽车租赁业务,以投入更有前景的业务领域[97] 财务重组 - 公司已提交清盘呈请,以轻触方式进行财务重组[100] - 公司已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告传票,请求召开债权人会议考虑批准公司建议的安排计划[103] - 公司已与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订立有条件的重组协议,涉及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和计划[104] - 资本重组已于2023年5月17日生效,公司法定股本为200,000,000港元,分为20,000,000,000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新股[108] 投资情况 - 本集团持有的重大投资中,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投资价值于2022年2月31日维持在零港元[1] - 本集团持有的重大投资中,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的投资公平值变动为180%,达到11,225千港元[2] - 本集团持有的重大投资中,Spring Power Holdings Limited的投资公平值变动为-719%,达到1,030千港元[3]
中木国际(01822)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7 08:34
木材相关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自2020年底成立中木绿色资源(深圳)有限公司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9] - 中木绿色于2022年踏入木材下游行业,开展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业务[12] - 2020年起,公司持续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未来将继续发展扩大运营[22]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情况 - 公司木材相关业务收益从2022年上半年约4190万港元增至2023年上半年约9690万港元[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家具木材加工及分销收益约8100万港元,2022年约4070万港元[11] - 报告期内,公司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收益约1590万港元,2022年约120万港元[15] - 2023年6月30日,木材相关业务分部销售货品收益为96,9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887千港元[190] - 2023年上半年销售货品收入为96,9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887千港元[196] 汽车租赁业务情况 - 自2014年起,汽车租赁业务是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由北京途安负责运营[17] - 北京途安的高端客户可指定租赁车辆品牌及型号,公司按要求购入[18] - 2021年,北京途安与北京德润丰签订车辆租赁协议,租入16辆高级行政用车[20] -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租赁业务收益约530万港元,2022年约660万港元[21] - 2023年6月30日,汽车租赁分部收益为5,32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99千港元[190] - 2023年上半年汽车租赁收入为5,32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99千港元[196] 公司重组相关事件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委任罗申美企业顾问等的人员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28]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根据公司申请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进行重组[149]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传票,2月8日聆讯召开债权人会议申请[29] - 2022年2月8日香港法院聆讯公司召开债权人会议申请,会议于2022年3月11日举行[150][151] - 2022年2月16日,公司等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涉及资本重组等事项[31]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152] - 2022年3月11日,香港法院传令召开公司债权人会议[30]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债权人法定多数批准,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许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32]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多数债权人批准,3月22日公司律师收到香港法院信函,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可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处长登记[154]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计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156] - 2022年8月30日,有关资本重组等提呈决议案获股东通过,8月22日证监会授出清洗豁免[35] - 2022年8月30日,有关资本重组等的提呈决议案在股东特别大会上正式通过[156] - 2022年10月17日,融资协议及相关条款和资金获开曼法院认可[155]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与投资者订立融资协议,2022年10月17日该协议获开曼法院认可[33][34] - 2023年5月17日资本重组生效,生效后法定股本2亿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3425728.57港元[37][38][39] - 2023年5月17日资本重组生效,生效后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0.01港元的新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分为342572857股每股0.01港元的新股[158][159][160]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亿股新股[40]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的发行价认购22.60980856亿股新股,公司有条件同意配发给投资者[161]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有先决条件达成,已成为无条件[41] - 投资者认购事项的所有先决条件达成,该事项已成为无条件[163][164] - 计划对公司及其债权人具法律约束力,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及出售事项[42] - 计划对公司及其债权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和出售事项[165] - 计划所有先决条件达成,已成为无条件[44][45] - 计划的所有先决条件达成,计划已成为无条件[166][167] - 投资者认购所得款项5000万港元将按比例分配给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46] - 投资者认购所得款项中的5000万港元将按比例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168] - 计划预计公司将配发给债权人不超过8.23739687亿股新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得1股新股[47] - 计划股份发行预计公司将配发及发行最多823,739,687股新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金额获1股新股[170]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亿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8.23739687亿股新股按每1.80港元债权获发一股的基准配发给China Wood Scheme Limited并将进一步分配给债权人[54]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176] - 2023年7月11日根据计划,823,739,687股新股按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金额获1股新股的基准配发给中国木业计划有限公司[176] - 2023年6月14日开曼法院批准公司撤回呈请及解除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52] - 2023年6月14日开曼法院批准公司撤回呈请及解除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公司同日退出临时清盘状态[175] - 基于董事会预测,完成资本重组、投资者认购事项及计划后,公司将具备偿债能力,不再面临迫切流动性风险[51] - 2023年6月16日公司公告基于董事会预测,资本重组等完成后公司将具备偿债能力,不再面临迫切流动资金风险[175] - 集团于2023年5月17日完成资本重组[92] - 投资者认购事项于2023年7月11日完成[92] - 集团于2023年5月17日履行计划的先决条件[93] - 公司于2023年5月17日恢复股份于联交所交易[93] - 公司股份自2021年10月22日上午9时起暂停买卖,2023年5月16日公告称已达成复牌指引,并申请自5月17日上午9时起恢复买卖[126][127] - 公司股份自2021年10月22日上午9时正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177] - 2023年5月16日公司公告董事会认为所有复牌指引已达成,并申请自2023年5月17日上午9时正起恢复股份买卖[178] 集团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报告期内集团收益约1.02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4890万港元增加约109.2%,主要因木材业务营业额从约4190万港元增至约9690万港元[55] - 集团销售成本及服务成本从2022年同期约4300万港元增长约86.5%至报告期约8020万港元,因木製品销量增加[56] - 报告期集团毛利约2210万港元,较往期约590万港元上升约274.6%,毛利率从12.1%升至21.6%[57] - 集团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2年同期约10万港元增加约400.0%至报告期约60万港元,因木材业务增长[59] - 集团行政费用从2022年同期约820万港元增长约24.4%至报告期约1020万港元[60] - 融资成本从2022年同期约5950万港元略微增加至报告期约6470万港元[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08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410万港元[7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8.63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8.469亿港元,可换股债券之负债部分零港元[71]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452.95%,2022年12月31日为431.74%,上升主因是报告期内所用总资产减少[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8.63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8.469亿港元[7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一年内到期已发行可换股债券之负债部分为零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零港元[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342572857股,面值总额为6850万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部分其他借贷以约6.006亿港元应收账款作抵押,与2022年12月31日相同[7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102,2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8,930千港元[13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本及提供的服务为80,15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3,025千港元[13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22,10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905千港元[13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53,40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949千港元[13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为58,2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506千港元[13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58,2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506千港元[134] - 2023年上半年换算境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亏损5,57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收益6,385千港元[1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52,87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0,095千港元[1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137,83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6,060千港元[13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651,27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92,572千港元[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负债净额为1,466,63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02,852千港元[13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0,26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6,029千港元[134] - 2023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亏损为3,51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2千港元[1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454,28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94,020千港元[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12,34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8,832千港元[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2,6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055千港元[1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15千港元[1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6,49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65千港元[1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48,97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005千港元[140] - 2023年6月30日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06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39千港元[140] - 2023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0,78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84千港元[1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102,2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8,930千港元[19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分部资产为156,35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5,640千港元[19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为190,70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6,155千港元[19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分部负债为314,54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36,397千港元[19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1,657,3
中木国际(01822)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5 14:4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01822[5] - 公司为于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址自2023年8月16日起变更[143][145]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报告期主要在中国从事木材相关业务和汽车租赁业务[147] 宏观经济数据 - 2023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6]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房屋动工率持续下跌[6] 业务发展历程 - 2020年底公司成立全资附属公司中木绿色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11] - 2022年中木绿色踏入木材相关业务下游行业,开展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业务[14] - 自2014年起汽车租赁业务为公司核心业务之一,由北京途安负责运营[19] - 2021年北京途安与北京德润丰订立车辆租赁协议,租入16辆高级行政用车[22] -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发核心木材相关业务[9] - 公司自2020年起持续发展核心木材相关业务,未来将继续发展及扩大运营[24] 业务线收益数据 - 木材相关业务收益从2022年同期约4190万港元增至报告期约9690万港元[10] - 家具木材加工及分销业务报告期收益约8100万港元,2022年约4070万港元[13] - 仿古木家具及其他木制品制造销售业务报告期收益约1590万港元,2022年约120万港元[17] - 汽车租赁业务报告期收益约530万港元,2022年约660万港元[23] - 报告期内集团收益约1.02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890万港元增加约109.2%[57] - 木材相关业务营业额从2022年的4190万港元增加至报告期的9690万港元[5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为102,2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8,93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09%[192][194][198] - 2023年上半年商品销售收益为96,9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1,88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131%[192][198] - 2023年上半年汽车租赁收入为5,32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99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9%[192][198] - 2023年上半年服务收入为444千港元,2022年同期也为444千港元[192][198] 财务重组相关 - 公司董事会决定在开曼群岛实行由管理层主导的“轻触”方式临时清盘进行债务重组[26] - 公司向开曼法院提交清盘呈请及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以促进财务重组[28]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委任罗申美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马德民及黎頴麟以及R&H Restructuring (Cayman) Ltd.的Martin Nicholas John Trott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30]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诉传票,2月8日聆讯召开债权人会议申请,3月11日召开计划会议[31][32]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33]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3月22日香港法院将批准计划,4月26日认可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34]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相关提呈决议案获股东通过[37] - 2023年5月16日,资本重组先决条件达成,5月17日生效[39][40] - 资本重组生效后,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0.01港元新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分为342572857股每股0.01港元新股[41]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股新股[42] - 投资者认购事项先决条件达成,已成为无条件[43] - 计划对公司及其债权人有法律约束力,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及出售事项[44]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中的5000万港元将用于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48] - 公司将向债权人配发及发行最多823,739,687股新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将获1股新股[49]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56] - 2023年6月16日公司公告完成资本重组等后将具备偿债能力,不再面临迫切流动性风险[53] - 2023年6月14日开曼法院批准公司撤回呈请及解除共同临时清盘人职务,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54] - 公司于2023年5月17日完成资本重组[94] - 公司于2023年7月11日完成投资者认购事项[94] - 公司于2023年5月17日履行计划的先决条件[95] - 公司于2023年5月17日履行所有复牌指引并恢复股份于联交所交易,联交所授出上市批准[95] - 董事会决定在开曼群岛法院监督的临时清盘制度下实行由管理层主导的重组[148] - 公司向开曼法院提交清盘呈请及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的申请以进行重组[150] - 2021年2月2日,开曼法院根据共同临时清盘人申请作出公司寻求的命令,相关人员获委任为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151] - 2022年1月28日,公司律师在香港法院取出单方原诉传票,2月8日聆讯申请,计划会议于3月11日举行[152][153] - 2022年2月16日,公司、共同临时清盘人、投资者及吕先生订立有条件重组协议[154] - 2022年3月11日,计划获法定所需多数债权人批准,4月26日加盖印章的认可令交付香港公司注册处[156] - 2022年10月17日,融资协议及相关条款和资金获开曼法院认可[157] - 2022年8月22日,证监会企业融资部执行董事授出清洗豁免,8月30日相关提呈决议案获通过[158] - 2023年5月16日,公司公告资本重组所有先决条件达成,5月17日生效[160][161] - 资本重组生效后,公司法定股本为2亿港元,分为200亿股每股0.01港元新股;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3425728.57港元,分为342572857股每股0.01港元新股[162] - 投资者有条件同意按每股0.044港元认购2260980856股新股,公司有条件同意配发给投资者[163] - 投资者认购事项所有先决条件于2023年达成,包括资本重组生效、联交所上市委员会于5月16日批准股份上市及买卖等,认购事项成为无条件[165] - 计划对公司及其债权人具法律约束力,涉及现金红利、计划股份发行和出售事项,所有先决条件达成后计划于2023年成为无条件[167][168] - 投资者认购所得款项中的5000万港元将按比例分配给拥有获认可债权的债权人[170] - 计划股份发行预计公司将配发给债权人不超823,739,687股新股,债权人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获1股新股[172] - 集团除外公司将出售给计划公司,应收账款和债务由计划管理人处理[174] - 公司预计完成资本重组、认购事项和计划后将具偿债能力,不再面临迫切流动资金风险[177] - 2023年6月14日开曼法院批准公司撤回呈请及解除委任共同临时清盘人,公司退出临时清盘状态[177] - 2023年7月11日投资者认购事项完成,2,260,980,856股新股按每股0.044港元配发给投资者[178] - 2023年7月11日根据计划,823,739,687股新股按每1.80港元获认可债权获1股新股的基准配发给代表债权人的公司[178]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销售成本及服务成本从2022年的4300万港元增长约86.5%至报告期的8020万港元[58] - 报告期集团毛利约2210万港元,较往期的590万港元上升约274.6%[59] - 毛利率从2022年的12.1%上升至报告期的21.6%[59] - 销售及分销费用从2022年6个月约0.1百万港元增至报告期约0.6百万港元,增幅约400.0%[61] - 行政费用从2022年约8.2百万港元增至报告期约10.2百万港元,增长约24.4%[62] - 融资成本从2022年6个月约59.5百万港元略微增加至报告期约64.7百万港元[63] - 中国企业所得税按25%税率计提拨备[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对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投资公平值为10,730千港元,占集团总资产5.6%,6个月公平值变动为 - 495千港元[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对做实事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投资公平值为11,225千港元,占集团总资产5.7%,年度公平值变动为180千港元[67]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0.8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4.1百万港元[72]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863.8百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846.9百万港元[73]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为452.95%,2022年12月31日为431.74%[75] - 资产负债率上升主要因报告期所用总资产减少[7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贷约为8.63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469亿港元有所增加;其中以人民币计值的借贷约为521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570万港元有所减少[7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一年内到期已发行可换股债券之负债部分为零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7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普通股总数为3.42572857亿股,面值总额为6850万港元,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7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部分其他借贷以约6.006亿港元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与2022年12月31日持平[80] - 报告期内,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任何股息,2022年中期亦无派息[9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雇用64名雇员,报告期内员工成本总额(包括董事酬金)约为410万港元[9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53,40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949千港元[135] - 期内公司亏损为58,2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2,506千港元[13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產总值为52,87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0,095千港元[137] - 同日,公司流动资產总值为137,83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6,060千港元[13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651,27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92,572千港元[138] - 同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1,513,43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56,572千港元[13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净额为1,466,63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02,852千港元[138] - 同日,公司资本亏绌为1,466,63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02,852千港元[1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2,6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055千港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15千港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6,49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065千港元[141][14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亏损58,2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62,227千港元[139][140] - 2023年上半年换算境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为-2,0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198千港元[139][1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466,6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19,940千港元[139][14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借贷所得为47,38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552千港元;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为30,46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0[142]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48,97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005千港元[1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90,706千港元,2022年为196,155千港元,同比下降约3%[19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1,657,344千港元,2022年为1,599,007千港元,同比增长约4%[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