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亨鑫科技(01085)
icon
搜索文档
亨鑫科技(01085) - 自愿公告 - 近期业务发展
2025-08-01 13:12
标准参与 - 公司执行董事及附属公司参与《元宇宙参考架构》标准起草[4] - 《元宇宙参考架构》标准已获批准实施[4] 未来展望 - 公司将凭借技术优势开发关键元件与解决方案[4] 公司人员 - 执行董事为彭一楠、刘斐[5] - 非执行董事为崔巍、陶舜晓、曾伟[5]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钱自严、林霆、陈汉聪[5]
亨鑫科技(01085)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3:10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截至月份: | 2025年7月31日 | 狀態: 新提交 | | --- | --- |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 | | 公司名稱: | 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以HX Singapore Ltd. 名稱在香港經營業務) | | | 呈交日期: | 2025年8月1日 | | |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不適用 | | FF301 II. 已發行股份及/或庫存股份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其他類別 (請註明)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1085 | 說明 | 普通股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目 | | 庫存股份數目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 上月底結存 | | | 465,600,000 | | 0 | | 4 ...
亨鑫科技:陈汉聪已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智通财经· 2025-07-31 13:08
公司人事变动 - 李珺博士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职务 自2025年7月31日起生效[1] - 陈汉聪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成员、提名委员会成员职务 自2025年7月31日起生效[1] - 人事变动原因为李珺博士希望投入更多时间于其他事务[1]
亨鑫科技(01085.HK)委任陈汉聪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格隆汇· 2025-07-31 12:45
公司人事变动 - 李珺博士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成员及提名委员会成员职务,原因为希望投入更多时间于其他事务 [1] - 陈汉聪先生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成员及提名委员会成员,自2025年7月31日起生效 [1]
亨鑫科技(01085):陈汉聪已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12:40
人事变动 - 李珺博士因希望投入更多时间于其他事务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成员及提名委员会成员职务 自2025年7月31日起生效 [1] - 陈汉聪先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审计委员会成员及提名委员会成员 自2025年7月31日起生效 [1]
亨鑫科技(01085) - 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和职能
2025-07-31 12:36
公司信息 - 公司为亨鑫科技有限公司,香港股份代号为1085[2] 董事会构成 - 董事会有8人,含执行、非执行、独立非执行董事[4] - 执行董事长为彭一楠、刘斐先生[4] - 非执行董事有崔巍、陶舜晓、曾國偉先生[4]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钱自严、林霆、陈汉聪先生[4] 委员会设置 - 董事会设3个委员会,2025年7月31日起生效[5] - 崔巍担任审计、薪酬委员和提名主席[6] - 陶舜晓担任薪酬委员[6] - 钱自严担任审计主席和薪酬、提名委员[6] - 陈汉聪担任审计、提名委员和薪酬主席[6]
亨鑫科技(01085) - 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变更及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的组成的变更
2025-07-31 12:35
人事变动 - 李珺博士2025年7月31日起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3] - 陈汉聪先生2025年7月31日起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5] - 陈汉聪先生任期三年,每年董事袍金30万港元[7] 公司现状 - 2018年6月富邦银行因创达科技控股无力偿还约946.9025万美元债务提交清盘呈请[9] - 截至公告日期,创达科技控股现况为「仍注册」,清盘模式为「强制清盘」[10] 人员履历 - 陈先生曾在多家公司任职,有相关学位[6][7] 执行董事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彭一楠先生及刘斐先生等[13]
亨鑫科技(01085)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09:3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收入达到2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从2023年的22.56亿元增长至25.2亿元)[10][13] - 2024年公司收入为人民币2,519,987千元,同比增长11.7%[16][21] - 2024年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4.2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5%(2023年为6.97亿元)[10][14] - 2024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42,189千元,同比下降39.5%[16][21] - 2024年财政收入为2520.0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54] - 除税前溢利减少36.8百万元(29.3%)至88.7百万元[70]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减少27.5百万元(39.5%)至42.2百万元[73] 毛利率 - 2024年毛利率为18.5%,较2023年的19.3%有所下降[10][15] - 2024年毛利率为18.5%,较2023年的19.3%略有下降[16] - 公司整体毛利率2024财年为18.5%,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2023财年:19.3%)[6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4年利息开支增至5147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099万元增长66%[10] - 2024年贸易应收及其他应收款项之减值亏损为704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2661万元大幅减少[10] - 其他经营收入2024财年增加4.4百万元或13.9%(2023财年:31.6百万元)[64] - 销售及分销开支2024财年增加23.4百万元或21.7%(2023财年:107.8百万元)[64] - 行政开支2024财年增加27.3百万元或37.7%(2023财年:72.5百万元)[66] - 其他经营开支增加33.7百万元(26.9%)至159.2百万元,主要由于研发开支增加33.6百万元(29.3%)[68] - 利息开支增加20.5百万元(66.1%)至51.5百万元,主要由于收购中光新能源的银行借款利息[69] - 所得税开支减少6.0百万元(28.0%)至15.4百万元,因享受15%优惠税率[72] - 2024年实现成本降低超过人民币55.0百万元[37] 各业务线表现 - 新能源及服务业务拥有两座聚光太阳能发电站,运营规模分别为10兆瓦和50兆瓦[5] - 江苏亨鑫年产能为168,000公里移动通信用射频同轴电缆、7,860,000件配件及120,000面天线[5] - 掌御公司2024年贡献收入238.3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6%[54] - 中光新能源2024年贡献收入186.0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2%[54] - 无线通信业务2024年收入为2095.7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55] - 集成电路及数字科技业务分部2024财年收入238.3百万元,同比增长17.6%(2023财年:202.7百万元)[56] - 集成电路及数字科技业务分部2024财年毛利率36.2%,同比下降5.5个百分点(2023财年:41.7%)[60] - 新能源及服务业务分部2024财年收入144.2百万元,来自50MW及10MW发电设施的太阳能销售[58] - 新能源及服务业务分部2024财年毛利率47.6%,同比下降14.2个百分点(2023财年:61.8%)[60] - 无线通信业务分部2024财年收入增长119.5百万元或6.0%[59] - 新能源及服务业务分部2024财年毛利贡献88.3百万元(2023财年:47.6百万元)[63]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中国以外地区收入占比降至4.9%,较2020年的18.0%显著下降[16] - 2024年海外市场业务同比增长44%[36] 资产和负债 - 2024年总资产达到46.66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2.48亿元增长9.8%[10] - 2024年总负债增至23.1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5.09亿元增长53.7%[10] - 2024年债务资产比率上升至50%,较2023年的36%大幅增加[16] - 2024年利息覆盖率为2.7倍,较2023年的5.1倍明显下降[16]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7.85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8.129亿元略有下降[10] - 无形资产减少14.0百万元(5.8%)至227.5百万元,主要因摊销[74] - 存货及其他合约成本增加32.3百万元(16.6%)至227.2百万元,主要因在途货物增加[76]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净额增加465.5百万元(56.1%)至1,295.8百万元,主要因第四季度收益增加[77] - 贸易应付款项增加349.1百万元(122.5%)至634.0百万元,因预期原材料成本上涨[78] - 流动及非流动银行贷款增加485.1百万元至1,498.0百万元,主要因收购掌御公司股权融资[79] - 公司2024年资产总值为人民币4,666,187,000元,较2023年的4,247,771,000元增长[85] - 公司2024年负债总额为人民币2,319,095,000元,较2023年的1,509,198,000元大幅上升[85] - 公司2024年债务资产比率为50%,较2023年的36%显著增加[90] - 公司2024年现金及存款为人民币1,455,212,000元,较2023年的1,380,821,000元略有增长[85] - 公司2024年未动用银行借款融资为人民币2,844,000,000元,较2023年的3,251,000,000元减少[8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持续加大在集成电路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及智能解决方案领域的研发投入[40] - 公司将重点研发4G&5G融合天线、特殊场景应用天线等新产品[45] - 公司计划推进市场多元化发展,开拓国内运营商省采、非运营商市场及海外市场[45] - 公司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6,970亿美元,增长率为11.2%[92] - 公司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531~583GW,中国占比超40%[93] - 2025年5G基站建设预计将建成450万座[96] - 公司重点研发4G&5G融合天线、特殊场景应用天线等新产品[96] - 公司启动卫星通信毫米波相控阵天线新业务,为5G-A及6G时代布局[96] 关联交易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向亨通集团及亨通光电销售制成品金额为56,13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44,556千元人民币增长25.99%[1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从亨通集团及亨通光电采购原材料金额为246,38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98,393千元人民币增长24.19%[126] - 新销售框架协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销售上限为57.4百万元人民币[128] - 新供应框架协议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供应上限为253.0百万元人民币[130] - 2024年公司从上海掌御获得的服务器租赁总收入为4,456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7,550千元人民币下降40.98%[132] - 服务器租赁协议的月租金为700,000港元,年度调整幅度不超过5%,2024年度上限为8.82百万港元[133] - 2024年7月17日公司完成对上海掌御的收购,间接拥有其全部股权,服务器租赁协议不再构成持续关联交易[134] - 2024年集团与亨通集团及亨通光电的销售制成品交易额为56,13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181] - 2024年集团与亨通集团及亨通光电的原材料采购额为246,38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181] - 新销售框架协议及新供应框架协议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182] - 2024年度持续关连交易的年度销售上限为57.4百万元人民币[18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供應上限為人民幣253.0百萬元[184] - 2024年伺服器租賃所得總收入為人民幣4,456千元,較2023年的7,550千元下降41%[185] - 伺服器租賃協議的月租金為700,000港元,年度上限為8.82百萬港元[186] - 2024年7月17日完成對上海掌御的收購後,本公司間接擁有其全部股權,伺服器租賃協議不再構成持續關連交易[188] 收购和投资 - 2024年公司完成收购南京掌御和上海掌御剩余49%股权,实现100%控股[22] - 鑫科芯以总代价人民币522.0百万元收购南京掌御及上海掌御剩余49%股权[152] - 收购代价的60%(约人民币313.2百万元)由银行借款支付[152] - 目标公司100%股权于2023年12月31日的总市值约为人民币1,066.8百万元[153] - 配售股份价格为每股0.96港元,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折让约17.24%[158] - 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72.6百万港元[158] - 所得款项净额的50%(约36.3百万港元)将用于研发人工智能技术产品[160] - 所得款项净额的30%(约21.8百万港元)将用于发展集成电路及数字科技业务[160] - 截至报告期末,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40.7百万港元,未动用31.9百万港元[162] - 研发人工智能技术产品方面已动用7.3百万港元,剩余29.0百万港元预计2025年使用[162] - 一般营运资金方面已动用11.6百万港元,剩余2.9百万港元预计2025年使用[162]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原材料成本波动造成的商品价格风险[109] - 公司收入及成本以人民币、印度卢比及美元计值[111] - 公司面临全球经济状况、行业政策及技术变化等市场风险[108] - 集成电路行业属强周期行业,下行周期需求减弱,价格下降,竞争加剧[174] - 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数量增加,技术成熟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利润空间缩减[174] - 新能源及服务板块面临生产操作失误导致的生产事故风险[174] - 光热储能蓄热电站市场竞争加剧,对手运营水平提高[174] - 无线通信业务受电信运营商网络建设规模和投资进度影响[174] - 通信行业内部价格竞争激烈,尤其是5G天线等高毛利产品[174] - 集成电路及数字科技行业面临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速度快,技术壁垒高的风险[176] - 新能源及服务业务依赖专有技术提供商,可能面临技术服务中断或费用上涨的风险[176] - 无线通信业务在5G技术发展中存在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的不确定性[176] - 集成电路及数字科技业务需应对客户应收款未及时回收的坏账风险[176]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具备12nm至0.5um工艺节点的集成电路交付解决方案[27]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4项,计算机软著64项,行业标准6项,商用密码证1项[28] - 2024年全国5G基站总数突破400万座达到425.1万座,5G相关投资超过人民币2,000亿元[35] - 2024年累计中标集采项目金额约人民币1,195.53百万元[36]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23年的1,095名减少至2024年的902名,同比下降17.6%[113] - 公司于2024年10月21日采纳股份奖励计划以激励员工[113] - 公司董事崔巍先生持有108,868,662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23.38%[102][104] - 公司董事张钟女士持有15,894,525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3.41%[102][103]
亨鑫科技(01085)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5 12:31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增加约11.7%至约人民币25.2亿元[2] - 毛利增加约7.5%至约人民币4.673亿元[2] - 毛利率减少约0.8个百分点至约18.5%[2]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纯利减少约39.5%至约人民币4220万元[2]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097元[2] - 公司不建议就2024财年派付末期股息[2] - 利息收入从2023年的人民币2251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币3402万元[3] - 经营溢利从2023年的人民币1.5652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1.4017亿元[3] - 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从2023年的人民币10.3068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7.424亿元[4] - 资产净值从2023年的人民币27.3857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人民币23.4709亿元[6] - 2024年可呈報分部來自外部客戶的收入為2519987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2255903千元人民幣[20][25] - 2024年可呈報分部除稅前溢利總額為105881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137201千元人民幣[21] - 2024年綜合除稅前溢利為88722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125532千元人民幣[21] - 2024年中國地區來自外部客戶的收入為2397163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2140809千元人民幣[23] - 2024年其他經營收入合計36048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31607千元人民幣[26] - 2024年利息開支合計51470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30993千元人民幣[27] - 2024年研發開支為148317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114650千元人民幣[28] - 2024年存貨成本為2052682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1821205千元人民幣[28] - 2024年所得稅開支為15399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21357千元人民幣[29] - 2024年員工成本合計233863千元人民幣,2023年為178449千元人民幣[28] - 2024年公司完成配售发行普通股77600千股,金额67849千元,年末股份总数达465600千股,股本362849千元[35] - 2024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42189元,每股基本盈利0.097元;2023年应占溢利69702元,每股基本盈利0.180元[36] - 2024年集团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约1500万元,2023年为3030万元[38] - 2024年集团添置无形资产约650万元,2023年为2820万元[39] - 2024年贸易应收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13.97586亿元,2023年为9.26982亿元[40] - 2024年末贸易应收款项中含应收省级电网公司太阳能电力销售款1420.8万元及应收电价附加2.75697亿元,2023年分别为345.5万元和2.45839亿元[42] - 2024年末应收省级电网公司贸易款项3.19396亿元及应收票据863.2万元已作银行贷款抵押,2023年分别为2.49294亿元和764.6万元[43]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2024年末结余为46,369千元,2023年末为39,690千元[44] - 贸易应付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2024年末为740,065千元,2023年末为390,823千元[45] - 银行贷款2024年末总额为1,498,019千元,2023年末为1,012,909千元,有抵押银行贷款利率2024年为2.40% - 4.25%,2023年为4.35% - 4.90%,无抵押银行贷款利率2024年为2.90% - 3.65%,2023年为1.26% - 4.00%[47] - 2024年末未动用银行借款融资约为28.44亿元,2023年为32.51亿元[47] - 关联方销售商品及服务2024年为57,774千元,2023年为44,557千元,采购货物及服务2024年为263,941.8千元,2023年为204,517千元[48]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2024年为10,867千元,2023年为9,105千元[49] - 捐款及资本承担2024年末为1,914千元,2023年末为12,077千元[50] - 公司2024财政年度收入约为25.2亿元,较2023年增加2.641亿元,增幅约11.7%[52] - 2024财年集团整体毛利率约为18.5%,较2023财年约19.3%同比减少约0.8个百分点[57] - 其他经营收入由2023财年约3160万人民币增加约440万人民币或约13.9%至2024财年约3600万人民币[60] - 行政开支由2023财年约7250万人民币增加约2730万人民币或约37.7%至2024财年约9980万人民币[62] - 2024财年贸易应收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约700万人民币,2023财年为约2660万人民币[63] - 其他经营开支从2023财年约1.255亿元增至2024财年约1.592亿元,增加约0.337亿元或约26.9%[64] - 利息开支从2023财年约0.31亿元增至2024财年约0.515亿元,增加约0.205亿元或约66.1%[65] - 除税前溢利从2023财年约1.255亿元减至2024财年约0.887亿元,减少约0.368亿元或约29.3%[66] - 所得税开支从2023财年约0.214亿元减至2024财年约0.154亿元,减少约0.06亿元或约28.0%[67]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从2023财年约0.697亿元减至2024财年约0.422亿元,减少约0.275亿元或约39.5%[68] - 无形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约2.415亿元减至2024年12月31日约2.275亿元,减少约0.14亿元或约5.8%[69] - 存货及其他合约成本从2023年12月31日约1.949亿元增至2024年12月31日约2.272亿元,增加约0.323亿元或约16.6%[71] - 贸易应收及应收票据净额从2023年12月31日约8.303亿元增至2024年12月31日约12.958亿元,增加约4.655亿元或约56.1%[72]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3年12月31日约2.849亿元增至2024年12月31日约6.34亿元,增加约3.491亿元或约122.5%[73] - 流动及非流动银行贷款从2023年12月31日约10.129亿元增至2024年12月31日约14.98亿元[75] - 2024年12月31日抵押给银行作担保的按金约为4.03659亿元,2023年为3016.4万元;已抵押银行存款平均实际年利率为1.4610%,2023年为1.3933%[79] - 2024年12月31日抵押给银行获融资的按金约为3500万元,发电设施约为7.90562亿元,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约为3.28027亿元;2023年对应金额分别为3500万元、8.24517亿元、2.5694亿元;年利率为2.40% - 4.25%,2023年为4.35% - 4.90%[7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约为46.66187亿元,2023年为42.47771亿元;负债总额约为23.19095亿元,2023年为1.509198亿元;公司权益股东应占股东权益约为15.61877亿元,2023年为19.25709亿元[8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定期存款以及已抵押存款约为14.55212亿元,2023年为13.80821亿元[8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流动银行贷款约为4.24602亿元,2023年为1.76543亿元;非流动银行贷款约为10.73417亿元,2023年为8.36366亿元[8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动用银行借款融资约为28.44亿元,2023年为32.51亿元[80] - 2024年末债务资产比率为50%,2023年为36%[83] - 2024年和2023年服务器租赁所得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45.6万元和755万元[115][11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按业务线和地区组合的分部管理业务,有集成电路及数字科技、新能源及服务、无线通信三个可呈报分部[16][19] - 集团主要营运决策者按特定基准监控各可呈报分部业绩,以除税前溢利计量分部溢利[18] - 数字科技及数字安全业务分部于报告期间更名为集成电路及数字科技业务分部[19] - 新能源及服务分部聚焦太阳能生产销售及光热发电技术开发咨询与服务[19] - 无线通信分部为全球移动通信运营商等提供信号传输产品和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19] - 掌御公司2024财政年度贡献收入约2.383亿元,同比增加3560万元,增幅17.6%;中光新能源2024财政年度贡献收入约1.86亿元,较2023年下半年增加1.089亿元,增幅141.2%[52] - 2024财年集成电路及数字科技业务分部收入约2.383亿人民币,较2023财年增加约3560万人民币或约17.6%[54] - 2024财年新能源及服务业务分部太阳能销售及运维等收入约1.86亿人民币,50MW发电站发电4915小时(同比减少约5.7%),发电量1.4015亿千瓦时(同比减少约8.1%),上网电量1.3826亿千瓦时(同比减少约7.8%)[55] - 2024财年无线通信业务分部收入较上年小幅增长1.195亿人民币或6.0%[56] - 2024财年集成电路及数字科技业务分部毛利率约为36.2%,较2023财年约41.7%同比下降约5.5个百分点,毛利贡献约8640万人民币,较2023财年增加约190万人民币或约2.2%[57][58] - 2024财年新能源及服务业务分部毛利率约为47.6%,较2023财年约61.8%同比下降约14.2个百分点,毛利贡献约8830万人民币[57][58] - 2024财年无线通信业务分部毛利贡献由2023财年的3.025亿人民币,同比小幅减少约270万人民币或0.9%至2.998亿人民币[57] 财务报表相关说明 - 本年度业绩初步公布所载财务资料源自公司2023年及2024年综合财务报表,但并非法定年度综合财务报表[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包括集团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权益,以人民币呈列,价值凑整至最接近千元[9] 会计准则相关 - 本年度集团首次应用2024年1月1日开始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多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1] - 集团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多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及其修订本[12]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应用预计对集团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5] 税收政策相关 - 中国运营附属公司法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部分公司可享15%优惠税率,青海中控有三年免税、三年减税50%优惠,香港合资格公司首200万港元溢利按8.25%征税,超200万港元按16.5%征税[30][33] - 中国附属公司需向中央退休金计划作雇员底薪24%的供款[31] 未来业务规划 - 2025年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6970亿美元,增长率为11.2%,公司将加大集成电路及数字科技领域研发投入[85] - 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531 - 583GW,中国预计新增装机215 - 255GW,全球占比超40%,公司将深耕光热发电领域[86] - 2025年公司将优化无线通信产品结构,拓展高频率、高速传输领域市场份额[88] - 2025年预计建成5G基站450万座[89] - 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三大业务板块核心竞争力[90] - 公司将深耕国内市场并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市场[91] - 公司将推动光热发电业务规模化发展助力能源转型[92] 股权结构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崔巍先生持有公司普通股108,868,662股,占已发行股本约23.38%[94][95] - 截至2024年12月
亨鑫科技(0108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8 09:35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同比增长人民币46.7百万元或4.4%至约人民币1,115.3百万元[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额同比增长人民币2.4百万元或1.2%至约人民币210.2百万元[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约0.6个百分点至约18.8%[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纯利同比减少人民币23.5百万元或46.9%至约人民币26.6百万元[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每股基本盈利约人民币0.065元,同比减少约人民币0.064元或49.6%[1] - 公司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 - 公司经营溢利同比增长至人民币67,491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5,493千元[2] - 公司期内溢利为人民币33,372千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40,726千元[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43,600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4%[2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11.1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主要得益于2023年7月完成对中光新能源的收购[5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1,115.3百万元,同比增长4.4%,但股东应占纯利同比下降46.9%至人民币26.6百万元[77] 业务板块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数字科技及数字安全、新能源及服务、无线通信三大板块[1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数字科技及数字安全业务收入为78,037千元人民币,新能源及服务业务收入为68,032千元人民币[1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无线通信业务收入为969,25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下降2.4%[14] - 无线通信分部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969,251千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86.9%[1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数字科技及数字安全业务板块收入为人民币78.0百万元,其中芯片定制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9.7百万元,半导体IP授权收入为人民币5.6百万元,数字安全收入为人民币22.7百万元[78] - 新能源及服务业务分部在2024年上半年贡献收入6800万元人民币,其中50MW发电站发电量同比增长8.4%[56] - 无线通信业务分部收入同比下降2.3%,主要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更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57] - 数字科技及数字安全业务分部毛利率同比增长5.6个百分点至35.3%,毛利贡献同比增长22.2%[59] - 新能源及服务业务分部毛利率为58.6%,毛利贡献为3990万元人民币[59] 资产负债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667,472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730,107千元有所减少[4]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人民币2,019,091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868,833千元有所增加[5]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保留溢利为1,331,130千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50,134千元人民币[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17.0百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期的6.6百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净额为915,478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底的830,346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3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703,253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底的453,042千元人民币显著增加[36] - 公司总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247,771,000元增长至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620,126,000元,增长约8.8%[75]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率为38%,较2023年12月31日的36%有所上升[76]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总额、定期存款及已抵押存款为人民币1,419,165,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380,821,000元略有增长[75] 研发与开支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72,18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6%[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为105,27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0%[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折旧及摊销开支为34,58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4.8%[21] - 研发开支由2023年上半年约人民币54.5百万元增加32.5%至2024年上半年约人民币72.2百万元,主要由于持续研发活动及掌御公司和中光新能源的研发活动[64] - 公司计划通过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和新技术应用力度,提升产品盈利能力[59] 政府补贴与利息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贴收入为21,64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8.7%[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短期银行贷款利息开支为23,79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6.9%[25] - 利息开支由2023年上半年约人民币5.7百万元增加319.3%至2024年上半年约人民币23.9百万元,主要由于收购中光新能源的银行借款利息开支[65] 关联交易与收购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与亨通集团及江苏亨通光电的关联交易中,销售制成品金额为34,399千元人民币,购买原材料金额为251,665千元人民币[38] - 公司已完成对浙江中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收购,并将其纳入无线通信分部[16] - 公司于2024年7月17日完成对南京掌御的收购,间接拥有其全部股权[50] - 公司于2024年5月20日以人民币522.0百万元收购南京掌御及上海掌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剩余49%股权[96] - 公司通过内部资源及银行借款支付收购代价,其中银行借款金额为人民币313.2百万元,占代价的60%[96] - 目标公司100%股权的总市值约为人民币1,066.8百万元,基于2023年12月31日的财务表现及市场法估值[96] 股东与股权 - 崔巍先生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3.38%[83] - 张钟女士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3.41%[83] - 金永实业有限公司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23.38%[86] - 配售事項完成後,公司主要股東Kingever Enterprises Limited持股比例從28.06%降至23.38%[100] - 配售事項完成後,公司主要股東Wellahead Holdings Limited持股比例從4.10%降至3.41%[100] - 配售事項完成後,公司主要股東杜西平持股比例從2.96%降至2.46%[100] 市场与行业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0%,第二季度GDP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7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6.7个百分点[7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收入同比增长19.3%,中国地区同比增长24.2%[7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中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总数391.7万个,较2023年末净增加54万个[77] - 中国光热发电累计装机截至2022年底为588MW,与“十四五”期间15GW的建设目标相比仍有约14.5GW的缺口[80] - 中光新能源已签约的外部光热电站运维订单累计合同金额为人民币1.24亿元,潜在合作客户合同总价预计超过人民币2亿元[8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绩同比增长约39.5%[8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内地主要电信运营商及各省份电信运营商的集中采购项目中中标额超过人民币19.0亿元[81] - 公司预计2024年下半年国际环境复杂,但中国将继续采取有力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预计能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82] 其他 - 公司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除以公平值列账的若干资产外,所有价值凑整至最接近的千元[12] - 公司预计采纳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会对综合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1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宣派任何中期股息[28] - 公司股本在2024年5月13日完成配售发行普通股77,600千股,金额为67,849千元人民币[2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065元人民币,摊薄每股盈利也为0.065元人民币[3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派发股息[9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综合中期业绩未经核数师审核或审阅[93]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聘有1,033名员工,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95名有所减少[95] - 公司于2024年4月23日与软库中华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订立配售协议,拟配售最多77,600,000股新股份,配售价为每股0.96港元[98] - 配售股份的发行基于公司股东于2023年4月28日股东周年大会授予的一般授权[98] - 配售價為每股0.96港元,較最後交易日收市價1.16港元折讓約17.24%,較前五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1.192港元折讓約19.46%[99] - 配售事項完成後,所得款項淨額約72.6百萬港元,其中50%(36.3百萬港元)將用於研發人工智能模塊的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99] - 配售事項完成後,所得款項淨額的30%(21.8百萬港元)將用於發展及擴張數字科技及數字安全業務以及新能源及服務業務[99] - 配售事項完成後,所得款項淨額的20%(14.5百萬港元)將用於業務營運及一般營運資金[99] - 配售事項完成後,公司已發行股本擴大至465,600,000股,承配人持股佔16.67%[100] - 配售事項完成後,公眾股東(包括承配人)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逾25%[101] - 配售佣金為配售價乘以配售股份數目總金額的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