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星集团(00326)
icon
搜索文档
ST凯利(300326.SZ):拟转让上海利格泰7.013%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9-29 13:44
格隆汇9月29日丨ST凯利(300326.SZ)公布,鉴于目前已触发《上海利格泰股东协议》中约定的回购条 件,公司已于近期向上海利格泰相关方发出书面回购通知,要求回购公司持有的上海利格泰股份。经协 商一致,回购义务人同意履行回购义务,并指定受让方利格智创承担回购责任。同时,利格智创一并受 让公司于2022年12月取得的换股股份。根据基于本次交易签订的《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 份转让协议》,公司将其持有的上海利格泰全部股份,即7.0130%的股份(对应出资为人民币459.3800 万元)以人民币152,029,483.02元转让给受让方利格智创。 ...
中国星集团(00326) - 致非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申请表格 - 中期报告2025之刊发通知
2025-09-26 11:00
报告发布 - 公司发布2025年中期报告,有中、英文版本,已上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2][6] 报告获取 - 非登记股东接收网站报告有困难可通知公司免费获取印刷本[3][6] - 非登记股东欲电子收取报告应联系中介提供邮箱,否则收印刷版通知[4][7] 相关事宜 - 对相关事宜有疑问可工作日9:00 - 18:00致电或电邮咨询[5][7] - 索取印刷本请求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继续收取需书面请求[9]
中国星集团(00326) - 致登记股东之通知信函及回条 - 中期报告2025之刊发通知
2025-09-26 10:58
财报信息 - 2025年中期报告已上载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2][8] 通讯方式 - 可免费选收印刷本或浏览网上版本[3][9] - 有困难可填回条获印刷本[4][9] 联系方式 - 疑问可在工作日致电或发邮件咨询[5][9] 回条相关 - 回条可从两网站下载,需填股东资料[4][9][12] 其他规定 - 股东有责任提供有效邮箱[3] - 请求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或被取代[7]
中国星集团(0032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6 10:5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256.52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2.7%(从193.317百万港元)[5] - 毛利润为76.39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1.9%(从57.941百万港元)[5] - 期间亏损为133.602百万港元,同比略有收窄(从134.239百万港元)[5]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10.875百万港元[5]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4.56港仙(去年同期为5.57港仙)[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达11.087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3.548亿港元有所收窄[9]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93.317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56.52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2.7%[18] - 公司除税前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133.833百万港元略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33.640百万港元[18]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0.875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8%[71] - 期间亏损133.60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4.239百万港元略有改善,主要得益于毛利76.391百万港元的贡献[7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融资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75.071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1.868百万港元[27] - 多媒體及娛樂業務成本激增至6718.1万港元,去年同期仅为330万港元,增幅达1935.2%[28] - 行政开支增长28%至8171.9万港元雇员福利开支增长10%至3195.2万港元[83] - 市场推广销售及发行开支为3521.4万港元同比下降29%[84] - 融资成本为5186.8万港元同比下降31%[85] - 建筑贷款资本化融资成本3311.3万港元同比增长971%[85] - 已付利息支出3110.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750.9万港元减少54%[10] - 员工总数247名 较上年减少44名 雇员福利开支4290.2万港元同比下降2%[102] 物业开发及投资业务表现 - 物业开发及投资经营业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79.147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33.01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5.8%[18] - 物业开发及投资经营业务分类业绩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65.113百万港元扩大至2025年上半年的92.251百万港元[18] - 物业开发及投资经营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益1.33亿港元同比下降26%[78] - 物业开发及投资经营业务2025年上半年分类亏损9225.1万港元同比扩大42%[78] - 狄芃尼·豪舍项目累计完成17个住宅单位交易总代价1.32亿港元[77] - 天玺·湖项目预售认购超50个住宅单位销售金额超3亿港元[76] - 物业存货撇减4394.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916.7万港元增长379%[78] - 除税前亏损包含物业存货撇减4394.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916.7万港元增长379.5%[28] 多媒体及娱乐业务表现 - 多媒体及娱乐经营业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3.004百万港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23.19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47.3%[18] - 多媒体及娱乐经营业务分类业绩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25.165百万港元收窄至2025年上半年的3.837百万港元[18] - 多媒体及娱乐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益1.2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300万港元增长847%[80] - 公司商品交易总额(GMV)达2.95亿元人民币[80] - 自有品牌产品销售额达7258.8万港元占多媒体业务收入的59%[80] - 直播电商业务推出自有保健品牌"ivywell" 并于2025年7月进入医疗保健领域[105] 电影相关业务表现 - 电影相关业务经营业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166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0.31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3.1%[18] - 电影相关业务经营业务收益仅314,000港元,分类亏损1.185百万港元,公司目前无制作中的电影或电视剧[74] 各地区表现 - 澳门地区收益占比52%达1.33亿港元中国地区收益占比48%达1.23亿港元[82] 现金流表现 - 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3.350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7.1254亿港元下降53%[10]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3.8059亿港元,主要由于偿还银行借贷11.5436亿港元[10] - 投资业务现金净流入288万港元,主要来自利息收入451万港元[1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期末余额为1.1125亿港元,较期初2.2844亿港元减少52.7%[10]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以及受限制现金为98.827百万港元,较期初126.257百万港元下降21.7%[7] - 现金及等价物总额为9899.8万港元较期初下降22%[86] 资产和抵押品状况 - 物业存货为3,094.366百万港元,较期初3,081.340百万港元略有增加[7] - 物業存貨期末余额309.44亿港元,较期初308.13亿港元微增0.4%[37] - 物業存貨抵押品总额达309.44亿港元,其中已落成物业129.23亿港元,发展中物业180.2亿港元[38] - 物业存货抵押品账面总值1,819,598,000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670,860,000港元增加8.9%[51] - 投资物业抵押品账面值为171,306,000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50,297,000港元增加14.0%[53] - 电影投资余额2517.1万港元,較期初2611.2万港元減少3.6%[40] - 电影投资公平价值为25,171,000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6,112,000港元减少3.6%[54] - 上市证券投资公平价值维持在约1180.2万港元,微增1.2%[43] - 上市股本证券公平价值为11,939,000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1,802,000港元增加1.2%[54] - 受限制现金从1.034亿港元降至8770万港元,减少15.2%[45]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底的4.2055亿港元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1829亿港元[20] - 物业开发及投资经营业务资产从2024年底的3.6633亿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6303亿港元[20] - 总资产为41.83亿港元流动比率为3.4[86] - 流动比率为3.42(流资3,623.539百万 / 流负1,059.754百万)[7][8] - 资产抵押包括账面总值16.2亿港元物业、物业存货及银行账户作为17亿港元银行信贷抵押品[96] - 资产抵押包括账面总值18.2亿港元物业存货及银行账户作为5.5亿港元建筑贷款信贷抵押品[96] - 澳门物业开发保证金质押17.1万港元定期存款予澳门政府[96] - 账面总值4169.9万港元物业质押作为短期贷款信贷抵押品[96] - 账面总值1.71亿港元投资物业质押作为有抵押贷款信贷抵押品[96] - 集团将澳门部分物业存货以成本265.957百万港元转拨至物业、机器及设备[65] 债务和融资状况 - 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为1,651.122百万港元(非流动1,192.306百万 + 流动458.816百万)[8] - 有抵押银行借贷从10.578亿港元降至9.424亿港元,减少10.9%[45] - 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从16.111亿港元增至16.511亿港元,增长2.5%[48] - 一年内到期借贷从2.701亿港元增至4.588亿港元,大幅增长69.8%[48] - 定期贷款实际年利率从7.2%上升至7.3%[49] - 其他借贷总额为402,422,000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72,315,000港元增加47.8%,以账面总值1,819,598,000港元的物业存货及受限制现金作抵押,年利率18%[50] - 其他借贷165,000,000港元以账面值41,699,000港元的租赁土地及楼宇作抵押,年利率13.5%[50] - 借贷总额为16.67亿港元其中定期贷款9.42亿港元[87] - 短期贷款年利率13.5%将于2025年11月到期[90] - 定期贷款需在未来12个月内偿还9239.4万港元[89] - 资本负债比率升至86%较期初79%上升7个百分点[92] 权益和储备变化 - 总权益为1,917.286百万港元,较期初2,054.400百万港元下降6.7%[8] - 非控股权益亏损2272.7万港元,导致总权益减少至19.1729亿港元[9] - 公司股本总额24.288亿港元,其中股份溢价达151.8037亿港元[9] - 汇兑储备由期初2126万港元转为负1338万港元,主要受汇率变动影响[9] - 每股基本虧損計算採用加權平均普通股2,428,911千股,較去年同期2,431,723千股微減0.1%[33] 投资和金融工具 - 金融資產公平價值虧損77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100.3万港元改善30%[28] - 匯兌收益1064.9万港元,去年同期为虧損540万港元[28] - 投資物業公平價值收益为零,去年同期收益217.3万港元[28] - 电影投资公平价值变动产生亏损69,433,000港元[55] - 第三等级金融资产估值采用11%贴现率[57] - 持有香港上市证券公平价值1193.9万港元期内亏损77.1万港元[93] 应付和应收款项 - 贸易应收账款从192.2万港元增至409.5万港元,增幅达113%[42] - 逾期31-60日的贸易应收账款为13.3万港元,而2024年末为零[42] - 贸易应付账款从7672.9万港元增至1.0018亿港元,增幅30.6%[47] - 超过90日的贸易应付账款为5053.7万港元,占总额50.5%[47] - 应付董事款项为35,000,000港元,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59] 承诺和或有事项 - 物业开发承付款项为889,701,000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25,212,000港元减少13.2%[52] - 未履行承担总额9.23亿港元 其中澳门物业存货开发经费8.9亿港元[98] - 澳门餐厅装修工程诉讼达成和解 需支付757.4万澳门币余额于2025年底前清偿[99] - 公司董事及联系人士为集团其他借贷提供个人担保165百万港元[61] - 陈女士为集团定期贷款提供个人担保92.306百万港元[61] - 向先生与陈女士为集团定期贷款提供个人担保1.7亿港元[61] - 向先生及陈女士为集团可动用借贷提供个人担保550百万港元[61] 资本支出和投资活动 - 物业機器設備收購額僅16.4万港元,較去年同期3049.6万港元驟降99.5%[36] - 集团确认新租赁安排的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8.411百万港元[65]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董事向华强与陈明英通过控股公司共同持有67.5%公司股份约16.4亿股[106] - 主要股东HWKFE持有公司股份1,640,375,595股,占总股本67.5%[109] - 公司可供授出的购股权及奖励数目为242,890,615股[112] - 报告期内无购股权及奖励授出、行使或失效,相关股份占比为0%[112] - 报告期内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15]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6] - 公司已采纳经修订购股权计划取代2012年旧计划[110] - 公司于2023年采纳股份奖励计划用于人才激励[112] - 报告期内董事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14] - 公司声明期间无其他5%以上股权权益或淡仓[109] - 公司确认遵循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113] - 公司采用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中期财务报告,以历史成本为基准[11][12]
中国星集团(00326) - 截至2025年8月31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1 10:34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亿港元,股份500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1] - 上月底和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24.28906151亿股[2] 债券情况 - 上月底和本月底红利可换股债券已发行总额均为1161.36港元[4] - 本月内红利可换股债券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4645股[4] - 红利可换股债券认购价/转换价为0.25港元[4]
中国星集团(00326.HK)中期收益2.6亿港元 同比增加33%
格隆汇· 2025-08-29 14:44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256,521,000港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33% [1] - 期间亏损为133,602,000港元 上年同期亏损为134,239,000港元 [1]
中国星集团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1.11亿港元 同比减少18.16%
智通财经· 2025-08-29 14:06
业绩表现 - 公司取得收益2.57亿港元 同比增加32.69%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1亿港元 同比减少18.16% [1] - 每股亏损4.56港仙 [1] 收益构成 - 多媒体及娱乐经营业务贡献收益1.23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1300.4万港元大幅增长 [1] - 物业开发及投资经营业务收益下降至1.33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1.79亿港元减少 [1] - 多媒体业务收益增长部分抵消了物业开发业务收益下降的影响 [1]
中国星集团(00326)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亏损1.11亿港元 同比减少18.16%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4:05
业绩表现 - 公司取得收益2.57亿港元 同比增加32.69%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1亿港元 同比减少18.16% [1] - 每股亏损4.56港仙 [1] 业务分部表现 - 多媒体及娱乐经营业务贡献收益1.23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1300.4万港元大幅增长 [1] - 物业开发及投资经营业务收益下降至1.33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1.79亿港元减少 [1] - 多媒体业务收益增长部分抵消了物业开发业务收益下降的影响 [1]
中国星集团(0032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3:1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增长32.7%至256.521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3.317百万港元增加[5]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933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565亿港元,同比增长32.7%[16] - 公司总收益为256.52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3%,主要受多媒体及娱乐业务收入增长驱动[35] - 毛利润同比增长31.9%至76.391百万港元,毛利率为29.8%[5] - 经营亏损扩大至81.77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8.762百万港元增加39.2%[5] - 期间亏损为133.602百万港元,与去年同期亏损134.239百万港元基本持平[5]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4.56港仙,较去年同期的5.57港仙有所收窄[5]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10.875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8%[36] - 公司整体分类业绩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9352万港元扩大至9727万港元[1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物业存货撇减达43.944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9.167百万港元增长379%[26] - 物业存货撇减43,944,000港元,较去年同期9,167,000港元大幅增加379%[43] - 行政开支增至81.71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8%,雇员福利开支增至31.952百万港元(+10%)[48] - 市场推广开支降至35.214百万港元,同比减少29%[49] - 融资成本降至51.868百万港元(同比减少31%),其中33.113百万港元资本化为物业存货[50] - 融资成本为51.868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75.071百万港元减少31%[36] - 融资成本中银行借贷利息支出3548万港元,其他借贷利息支出4379万港元[25] - 通过损益以公平价值列账的金融资产亏损为0.771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1.003百万港元改善93%[26] - 汇兑收益净额10.649百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汇兑亏损5.400百万港元实现显著好转[26] - 雇员福利开支4290万港元同比减少2%[6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多媒体及娱乐业务收益大幅增长至1.23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300万港元增长847%[16] - 多媒体及娱乐业务收入大幅增至123.194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13.004百万港元),增幅达847%[35][38] - 多媒体业务收益为123,194,000港元,较去年同期13,004,000港元增长847%[45] - 多媒体业务分类亏损为3,837,000港元,较去年同期25,165,000港元收窄85%[45] - 多媒体及娱乐业务亏损收窄至384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517万港元改善84.7%[16] - 多媒体业务商品交易总额为人民币295,154,000元[45] - 自家品牌产品销售额为72,588,000港元[45] - 物业开发及投资业务收益下降至1.3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791亿港元减少25.7%[16] - 物业开发及投资业务收入下降至133.013百万港元(2024年同期:179.147百万港元),同比减少26%[35][38] - 物业开发业务收益为133,013,000港元,同比下降26%[43] - 物业开发业务分类亏损为92,251,000港元,较去年同期65,113,000港元扩大42%[43] - 物业开发业务亏损扩大至9225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511万港元增加41.7%[16] - 电影相关业务收益锐减至31.4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16.6万港元下降73.1%[16] - 电影相关业务收益为314,000港元,同比下降73%[39] - 电影相关业务分类亏损为1,185,000港元,较去年同期3,243,000港元收窄63%[39] - 业务收入构成:多媒体及娱乐占48%,物业开发及投资占52%,电影相关业务占比可忽略不计[38] - 狄芃尼豪舍完成17个住宅单位交易,总代价132,359,000港元[42] - C7物业于2025年6月底启动预售市场反应积极[68] 各地区表现 - 公司总收益256.521百万港元,其中澳门地区贡献133.013百万港元(52%),中国地区贡献123.494百万港元(48%)[4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民事申索和解协议需支付757.4万澳门币余额于2025年底前清偿[63] - 未履行承担总额9.23亿港元其中澳门物业开发经费8.9亿港元[62] - 员工总数247名同比减少15%[66] - 公司2025年中期报告将于2025年9月30日前寄发股东[74] - 中期报告将刊登于联交所网站www.hkexnews.hk[74] - 中期报告将同步发布于公司官网www.chinastar.com.hk[74] - 报告同时发布于www.irasia.com/listco/hk/chinastar[74]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向华强、陈明英及李玉嫦[74]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洪祖星、何伟志及戴良国[74]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以及受限制现金下降至98.827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126.257百万港元减少21.7%[7] - 现金及等价物降至98.998百万港元(期初:126.425百万港元),流动比率降至3.4(期初:4.6)[51] - 总资产下降至4,182.892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4,205.511百万港元减少0.5%[7][8]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42.055亿港元微降至2025年中的41.829亿港元[18] - 物业存货维持在3,094.366百万港元高位,与2024年末的3,081.340百万港元基本持平[7] - 物业开发业务资产规模最大达36.303亿港元,占总资产的86.8%[18] - 流动负债大幅增加至1,059.754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795.878百万港元增长33.1%[8] - 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为1,651.122百万港元,其中非流动部分1,192.306百万港元[8] - 总借贷增至1,667.437百万港元,其中定期贷款942.394百万港元需在未来12个月内偿还92.394百万港元[52][54] - 建筑贷款402.422百万港元(期初:272.315百万港元)以年利率18%计息[52][55] - 短期贷款165百万港元及董事贷款35百万港元均按年利率13.5%计息,将于2025年11月到期[52][55] - 资本负债比率升至86%(期初:79%),总债务1,667.437百万港元对应拥有人权益1,939.479百万港元[56] - 贸易应付账款中超过90天账期的金额达50.537百万港元,占总额50%[34] - 持有香港上市证券公平价值11.939百万港元,期内购入3.3百万港元并出售2.392百万港元[57] - 资产抵押物账面总值162.04亿港元作为17亿港元银行信贷抵押品[60] - 资产抵押物账面总值181.96亿港元作为5.5亿港元建筑贷款信贷抵押品[60] - 定期存款17.1万港元作为澳门物业开发保证金质押[60] - 物业账面值4169.9万港元质押作为短期贷款抵押品[60] - 投资物业账面值1.71亿港元质押作为有抵押贷款信贷[60]
ST凯利(300326.SZ):共计8.33万股股份接受收购人发出的要约 8月21日起复牌
格隆汇APP· 2025-08-20 10:12
要约收购结果 - 要约收购期限内共有26个账户接受收购 涉及83,297股股份 [1] - 接受要约股份数量远低于预定收购上限71,701,268股 [1] - 收购人涌金投资将按约定全部收购预受要约股份 [1] 股权结构变化 - 要约收购完成后涌金投资持股数量达50,183,297股 [1] - 持股比例升至6.9989% [1] - 上市公司股权分布仍符合深交所上市条件 [1] 公司复牌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1日星期四上午开市起复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