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泰(00197)

搜索文档
亨泰发布年度业绩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05亿港元,同比增加4.4%
智通财经· 2025-09-26 10:55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收入4.28亿港元 同比减少3.16%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05亿港元 同比增加4.4% [1] - 每股基本亏损1.16港元 [1] 收入变动原因 - 收入减少主要由于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收入减少 [1] - 农产品业务收入增加部分抵销了整体收入下降 [1]
亨泰(00197)发布年度业绩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05亿港元,同比增加4.4%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0:53
财务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收入4.28亿港元 同比减少3.16%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05亿港元 同比增加4.4% [1] - 每股基本亏损1.16港元 [1] 收入变动原因 - 收入减少主要由于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收入减少 [1] - 农产品业务收入增加部分抵消了整体收入下降 [1]
亨泰(00197.HK)年度总收入约4.28亿港元 同比跌幅约3.2%
格隆汇· 2025-09-26 10:37
财务表现 - 公司总收入约4.28亿港元 同比下跌3.2% [1] - 亏损净额约2.05亿港元 较上一财年1.96亿港元扩大 [1] - 每股亏损1.16港元 [1] 业务板块分析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收入持续下跌 主要受市场需求疲弱及国内品牌竞争激烈影响 [1] - 农产品业务收入实现增长 部分抵消快消品业务下滑 [1] 经营策略调整 - 公司下调部分产品售价以维持市场竞争力 [1] - 优化产品组合 减少饮料等竞争激烈品类 削减营销等经营开支 [1] - 通过改善采购网络和栽培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 成功提高售价 [1]
亨泰(00197) - 2025 - 年度业绩
2025-09-26 10:2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427,993千港元,较上年的441,951千港元下降3.2%[3] - 毛利为34,371千港元,较上年的36,633千港元下降6.2%[3] - 经营亏损为204,572千港元,较上年的196,362千港元扩大4.2%[3] - 除税前亏损为204,907千港元,较上年的196,688千港元扩大4.2%[3] - 年度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05,083千港元,较上年的196,448千港元扩大4.4%[3] - 公司年度净亏损为196,448千港元,较上年亏损205,083千港元有所收窄[4] - 公司2025年综合亏损扩大至205.083百万港元,较2024年的196.448百万港元增加4.4%[27] - 公司2025年总收入下降至427.993百万港元,较2024年的441.951百万港元减少3.2%[28] - 公司除税前亏损总额为204,907千港元,较2024年的196,688千港元增加4.2%[33] - 年度净亏损约205.1百万港元(上一财年:196.4百万港元),同比增加4.4%[59] - 营业额减少3.2%,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18.9%,行政开支增加3.7%[59]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为205.083百万港元,较去年196.448百万港元增加4.4%[36] - 集团整体收入同比下降3.2%至4.28亿港元(2025年)对比4.42亿港元(2024年)[48] - 公司总收入为4.28亿港元,同比下降3.2%[5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393,622千港元,较上年的405,318千港元下降2.9%[3]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51,867千港元,较上年的43,610千港元增长18.9%[3] - 行政开支为64,658千港元,较上年的62,355千港元增长3.7%[3] - 非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为117,121千港元,较上年的112,840千港元增长3.8%[3]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18.9%至5190万港元,占收入比例由9.9%升至12.1%[54] - 行政开支增加3.7%至6470万港元[55] - 非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同比增加约4.3百万港元[59] - 已售存货成本386,693千港元,同比下降3.1%[34] - 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大幅增加至13,515千港元,同比增长147.5%[34] - 非金融资产减值亏损达117,121千港元,同比增长3.8%[34] - 固定资产减值亏损62,900千港元,同比增长14.3%[34] - 审计师酬金总额2,567千港元,与去年基本持平[34] - 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净额为48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630万港元[55] - 其他经营开支由0.5百万港元增至1.1百万港元,主要包含一次性重组成本约1.0百万港元[5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消费品销售收入为248.6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6.7%[20] - 农产品销售收入为178.2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3%[20] - 证券买卖佣金及经纪收入为0.03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94.4%[20] - 保证金融资利息收入为1.069百万港元,同比下降55.1%[20] - 客户合约总收入为426.92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9%[20] - 总收入为427.99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2%[20]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总收入为427,993千港元,其中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收入248,670千港元,农产品业务收入178,220千港元,其他分类收入1,103千港元[2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总分类亏损为192,680千港元,其中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亏损25,199千港元,农产品业务亏损167,466千港元,其他分类亏损15千港元[25] - 公司主要运营分类为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和农产品业务,其他经营分类包括证券买卖及保证金融资服务[22][24] - 来自外部客户的总收入为441.951百万港元,其中消费品业务收入266.463百万港元,农产品业务收入172.5百万港元[26] - 分类亏损总额为186.322百万港元,其中消费品业务亏损169.072百万港元,农产品业务亏损14.137百万港元[26] - 折旧及摊销总额40.065百万港元,其中消费品业务32.768百万港元,农产品业务7.291百万港元[26] - 生物转化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9.715百万港元[26] -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55.054百万港元[26] - 使用权资产减值损失10.621百万港元[26] - 在建工程减值损失10.297百万港元[26] - 生产性植物减值损失34.421百万港元[26] - 分类资产总额725.493百万港元,其中消费品业务348.243百万港元,农产品业务350.018百万港元[26] - 分类负债总额72.994百万港元,其中消费品业务36.154百万港元,农产品业务35.2百万港元[26]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收入约248.7百万港元,同比减少6.7%[60] - 快速消费品业务中包装食品/饮料/家庭消费品占比分别为85%/10%/5%[61] - 农产品业务收入约178.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3%[62] - 证券经纪及保证金融资业务收入较上一财政年度减少约63.1%[66] - 东莞加工中心需求及收入保持稳定增长[63] - 上游耕作业务收入与上一财政年度相比保持相对稳定[64] - 公司放缓新耕地开发及江西水果加工中心计划[65] - 公司录得上游耕作业务相关资产及投资的减值亏损[65]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收入下降,部分被农产品业务收入增加所抵消[50] - 农产品业务毛利率改善但被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毛利率下降抵消[48]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中国(香港除外)市场收入从2024年度的388,103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度的372,712千港元,香港市场收入从51,467千港元增长至54,212千港元[21] - 中国(香港除外)地区2025年收入为372.712百万港元,较2024年388.103百万港元下降4.0%[28] - 中国(香港除外)非流动资产2025年大幅减少至143.202百万港元,较2024年272.709百万港元下降47.5%[28] - 中国地区除税前亏损为179,293千港元,占总额87.5%,同比基本持平[33] - 澳门地区除税前亏损扩大至16,440千港元,同比增长145.7%[33] - 澳门附属公司适用12%所得税率,首600,000澳门元盈利免税[31] - 中国附属公司适用25%企业所得税率[31] - 澳洲业务适用30%国内法定税率[32] - 公司雇员总数约为243名,分布在中国、香港及澳门地区[9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5年度末期股息[35] - 公司未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派付末期股息[99] - 公司偏离企业管治守则条文C.2.1,由同一人兼任主席及行政总裁[101] - 除已离任执行董事外,所有董事确认已全面遵守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02] - 莫赞生先生于2025年4月15日离任公司执行董事[103] - 孔庆文先生自2024年8月1日起辞任中国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股份代号:8178)独立非执行董事[103]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财政年度内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104]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状况表、综合损益表及其他全面收益表[105] - 集团核数师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已核对初步公告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数额一致[105] - 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未对初步公告发表任何鉴证意见[105] - 全年业绩公告已发布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06] - 公司2024/25年度年报将于适当时机寄发股东并登载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106] - 公告日期董事会包括4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8] - 经济及金融市场波动可能严重打击证券经纪业务[67] - 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削弱公司竞争力[68] - 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增加进口成本及降低产品竞争力[69] - 供应链受阻可能导致货运成本激增[70] - 恶劣天气可能损害农作物收成及影响上游业务收入[71] - 中国零售销售增长率区间为2.1%-6.4%(2025财年)[48] - 2025年6月零售销售增长率降至4.8%(四个月最低水平)[48] 其他财务数据 - 因生物转化引致公平值变动亏损10,157千港元,较上年的19,715千港元改善48.5%[3] -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6,176千港元,对应递延税项负债增加1,545千港元[4]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7,262千港元,上年同期无此项变动[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折旧及摊销总额为42,984千港元,其中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12,412千港元,农产品业务30,571千港元[25] - 公司分类非流动资产添置总额为37,359千港元,其中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12,812千港元,农产品业务24,328千港元,其他分类219千港元[25]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总分类资产为534,787千港元,其中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307,073千港元,农产品业务202,696千港元,其他分类25,018千港元[25]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总分类负债为71,783千港元,其中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37,386千港元,农产品业务32,399千港元,其他分类1,998千港元[25] - 公司收入全部在某一时间点确认,2025年度确认收入426,924千港元,2024年度为439,570千港元[21] - 公司2025年可呈报分类总资产下降至534.787百万港元,较2024年的725.493百万港元减少26.3%[27] - 公司2025年财务费用中借贷利息支出为335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支出为334千港元[30] - 公司2025年递延所得税支出为176千港元,而2024年为抵免240千港元[30] - 所得税开支由2024年抵免240千港元转为支出176千港元[33] - 毛利率为8.0%,较去年同期的8.3%保持相对稳定[51] - 生物转化公允价值变动由1970万港元减少至1020万港元[52] - 其他收益及收入降至107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230万港元[53] - 非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约117.1百万港元,其中固定资产约62.9百万港元、生产性植物约32.0百万港元、使用权资产约10.8百万港元、在建工程约5.1百万港元及预付款项约6.3百万港元[56] - 税前贴现率从上一财年10.45%降至本财年9.67%[56] - 生物转化公允价值变动减少约9.6百万港元[59] - 加权平均普通股数量为176.189百万股,较去年112.809百万股增加56.2%[36] - 应收贷款总额为19.332百万港元,减值亏损为4.72百万港元,净额为14.612百万港元[38] - 应收贷款按年利率6%计息,其中流动资产部分为4.37百万港元,非流动资产部分为10.242百万港元[38] - 贸易产生应收账项总额为165.458百万港元,较去年184.818百万港元下降10.5%[40] - 应收账项减值亏损为12.823百万港元,较去年31.671百万港元减少59.5%[40] - 逾期但未减值贸易应收账项为4.881百万港元,其中超过90天账龄部分为25千港元[41] - 应收现金客户账项为5.779百万港元,全部已逾期且已减值,年利率为9.25%[42] - 保证金客户贷款抵押品证券总市值为17.225百万港元[43] - 应收保证金客户账项在去年按年利率6%至8%计息[42] - 贸易应付账款总额为5542.9万港元(2025年)对比5533.6万港元(2024年)[45][46] - 证券买卖应付现金客户账款为15.6万港元(2025年)对比26.5万港元(2024年)[45][46] - 1-30天账龄贸易应付账款占比32.0%(2025年1730万港元)对比55.7%(2024年3084.9万港元)[46] - 31-60天账龄贸易应付账款占比32.9%(2025年1824.3万港元)对比33.5%(2024年1858.3万港元)[46] - 61-90天账龄贸易应付账款占比17.2%(2025年953.8万港元)对比9.6%(2024年533.5万港元)[46] - 超过90天账龄贸易应付账款占比17.7%(2025年982.5万港元)对比1.2%(2024年66.2万港元)[46] - 持有中国智能健康发行的可换股债券本金额1680万港元及普通债券本金额5550万港元[77][78] - 可换股债券年利率6%换股价每股0.088港元最高可转换190,909,090股占扩大后股本19.86%[79] - 普通债券年利率8%未偿还本金5550万港元公允价值4820万港元[79] - 可换股债券未偿还本金1680万港元公允价值2080万港元录得投资收益400万港元[79] - 债券公允价值合计6900万港元占公司总资产10.5%[80] - 债券投资产生利息收入490万港元[80] - 配售2100万股普通股每股0.233港元所得款项总额490万港元[81] - 配售事项净额460万港元每股净发行价0.22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81]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无计息借贷,资本负债比率为0%(2024年6月30日:10万港元,资本负债比率0.02%)[82]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4.216亿港元(2024年:5.144亿港元),流动负债为6620万港元(2024年:6580万港元),流动比率为6.4(2024年:7.8)[84]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6.585亿港元(2024年:8.696亿港元),总负债为8160万港元(2024年:8270万港元)[84] - 公司银行融资以公司担保及证券押记作为抵押,2024年6月30日押记包括350万港元投资及200万港元银行存款[82] - 公司所得款项总额为460万港元,已全部用于一般营运资金[93] - 购股权计划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数目为9,363,480份,占已发行股份约5.2%[95] 会计政策与准则 - 公司采纳《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对借款分类政策进行调整[9] - 新会计政策未对现有借款分类产生实质性影响且无需追溯调整[10]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16]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将于2025年1月1日生效[18]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第7号修订预计对公司财务无重大影响[1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重点改变损益表架构及披露要求[14] 资本运作与筹资 - 公司2017年供股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2.073亿港元[85] - 2017年供股款项已全部动用,其中80百万港元用于证券经纪业务,12百万港元用于上海冷链升级,14百万港元用于江西水果加工中心,17百万港元用于江西冷链设施,34百万港元用于东莞加工中心[87] - 2024年供股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1740万港元[88] - 2024年供股款项中1390万港元计划用于发展肥料贸易业务,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动用670万港元,剩余720万港元[90] - 2024年供股款项中350万港元用于一般营运资金,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全部动用[90] - 2024年配售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460万港元[91]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同比下降24.3%至658,525千港元,上年同期为869,556千港元[5] - 固定资产大幅减少41.2%至107,020千港元,上年为182,034千港元[5] - 生产性植物资产骤降70%至15,031千港元,上年为50,045千港元[5] - 在建工程下降84.1%至2,385千港元,上年
亨泰(00197) - 提名委员会职权范围
2025-09-26 10:17
提名委员会成立 - 公司董事会于2005年7月1日决议成立提名委员会[1] 成员与主席规定 - 成员不少于三名,大部分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一名不同性别的董事[5] - 主席由董事会委任,由董事会主席或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5] 会议相关 - 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主席可决定额外会议[5] - 法定人数为两名成员[5] - 书面决议与正式会议决议效力同等[5] 职责与汇报 - 至少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人数及组成并提建议[9] - 向董事会汇报决定或建议,除非受限[6] 其他要求 - 主席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回应提问[7] - 在港交所及公司网站刊登职权范围[8]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9月19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08:43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9月19日收盘 共有93只股票创52周新高[1] - 华科智能投资(01140)以22.30%创高率位居榜首 收盘价0.170港元[1] - 新晨动力(01148)创高率20.00% 收盘价0.300港元[1] - 华商能源(00206)创高率17.65% 最高价达0.400港元[1] 前十大创高率个股 - 滉达富控股(01348)创高率16.89% 收盘价0.158港元[1] - 美捷汇控股(01389)创高率13.75% 最高价0.910港元[1] - 中国罕王(03788)创高率8.55% 收盘价3.630港元[1] - MOS HOUSE(01653)创高率8.33% 收盘价0.990港元[1] - 长飞光纤光缆(06869)创高率7.35% 收盘价61.600港元[1] - A三星亚太元宇宙(03172)创高率7.09% 收盘价23.840港元[1] 中高创高率个股 - 民银资本(01141)创高率6.93% 最高价1.080港元[1] - 中创智领(00564)创高率6.87% 收盘价23.520港元[1] - 中国秦发(00866)创高率5.81% 收盘价3.150港元[1] - 普天通信集团(01720)创高率5.10% 收盘价0.153港元[1] - 南方港美科技(03442)创高率4.81% 收盘价9.580港元[1] 科技与半导体类表现 - 华虹半导体(01347)创高率2.98% 最高价62.300港元[1] - 商汤-W(00020)创高率2.95% 收盘价2.740港元[1] - 宁德时代(03750)创高率0.87% 最高价521.000港元[2] - 三星环球半导体(03132)创高率1.21% 收盘价31.480港元[2] 消费与医疗类个股 - 农夫山泉(09633)创高率0.46% 最高价54.900港元[2] - 药明合联(02268)创高率0.55% 最高价72.800港元[2] - 保诚(02378)创高率0.55% 收盘价108.800港元[2]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山高控股(00412)创低率-34.98% 最低价3.160港元[3] - 华营建筑(01582)创低率-21.47% 收盘价0.360港元[3] - 中国信息科技股权(08568)创低率-17.74% 最低价0.255港元[3] - 太兴置业(00277)创低率-11.90% 收盘价1.500港元[3] 新低率较高个股 - 中庆股份(01855)创低率-8.91% 最低价3.580港元[3] - 企展控股(01808)创低率-6.56% 收盘价3.000港元[3] - 完美医疗(01830)创低率-4.61% 收盘价1.470港元[3] - 禹洲集团(02943)创低率-3.57% 收盘价0.270港元[3]
亨泰(00197) - 董事会召开日期
2025-09-16 09:18
会议安排 - 公司董事会将于2025年9月26日举行会议[4] - 会议将批准刊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经审核综合年度业绩公告[4] - 会议将考虑宣派期末股息(如有)[4] 董事会构成 - 截至公告日期,董事会有四名执行董事[4] - 截至公告日期,董事会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
亨泰拟开拓亚洲及欧洲出口市场 应对本土进口业务挑战
智通财经· 2025-08-29 10:37
业务战略调整 - 公司计划拓展新产品选项 由中国出口至亚洲及欧洲市场 以扩充现有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1] - 将精简及缩减无利可图的进口商品贸易业务 同时降低营运成本及间接费用以保持竞争力[1] - 探索东莞农产品加工中心在中国本土市场的进一步扩展 该中心为知名速食连锁品牌及学校食堂提供预制加工产品[1] 市场环境变化 - 中国产品品质大幅提升及价格优势 导致进口贸易业务面临不利市场竞争环境[1] - 本地品牌通过广告活动增加市场份额 中国消费者对本地商品偏好日益增长[1] - 疫情后东莞加工中心的新鲜农产品需求和收入保持稳定增长[1] 战略目标 - 通过进军新市场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应对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当前挑战[2] - 利用在中国建立的供应链和市场专业知识 支持出口业务及本地新鲜农产品贸易发展[2]
亨泰(00197.HK)有意拓展不同种类的新产品选项
格隆汇· 2025-08-29 09:55
业务战略调整 - 公司计划拓展中国至亚洲及欧洲市场的新产品出口业务 以扩充现有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1] - 出口业务拓展考量中国产品品质大幅提升及价格优势 同时应对进口贸易业务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1] - 公司将精简无利可图的进口商品贸易业务 降低营运成本及间接费用以保持竞争力[1] 本地业务扩展 - 公司计划扩大中国东莞农产品加工中心的业务规模 该中心是新鲜农产品贸易业务的重要枢纽[1] - 加工中心为知名速食连锁品牌及学校食堂提供预制、加工及即煮新鲜农产品[1] - 疫情后该加工中心需求和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公司将探索中国本土市场的进一步扩展机会[1] 战略目标 - 进军新市场有助于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应对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当前面临的挑战[2] - 公司在中国建立的供应链和市场专业知识将支持出口业务及本地新鲜农产品贸易业务发展[2]
亨泰(00197) - 自愿公告 – 业务更新
2025-08-29 09:25
业务拓展 - 拓展新产品选项,出口至亚洲及欧洲扩充快消品贸易业务[4] - 扩大东莞农产品加工中心业务并探索本土市场扩展[4] 业务调整 - 精简缩减无利可图进口商品贸易业务并降成本[4] 未来规划 - 进军新市场实现收入多元化应对挑战[5] - 或进行集资活动并适时通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