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泰(00197)

搜索文档
昊海生物科技与亨泰光学终止OK镜独家合作 获8000万元补偿并全资控股亨泰视觉
智通财经· 2025-08-20 13:40
独家经销与技术授权安排 - 公司全资子公司昊海控股与亨泰光学及亨泰视觉签署独家经销协议 获得高端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产品"迈儿康myOK"在中国大陆地区10年独家经销权 期限截至2030年12月31日 [1] - 亨泰光学同时授予亨泰视觉儿童近视管理及控制光学镜片"贝视得"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经销权 昊海控股作为采购平台 [1]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昊海发展以人民币2500万元取得亨泰视觉55%股权 亨泰视觉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 [1] 合作终止与股权结构调整 - 因卡尔蔡司拟收购亨泰光学100%股份导致控制权变更 昊海控股与亨泰光学主要股东签署《终止合作协议》 [2] - 亨泰光学主要股东及利害关系人向昊海控股支付终止合作补助金人民币8000万元 独家经销协议于股份转换基准日前一日终止 [2] - 在独家经销协议终止前各方继续正常履行协议 交接完成后亨泰视觉少数股东金亨泰(厦门)将所持45%股权全部转让给昊海发展 [2] - 股权转让价格以亨泰视觉截至2025年9月30日账面净资产为依据计算 转让完成后亨泰视觉成为昊海发展全资子公司 [2]
昊海生物科技(06826)与亨泰光学终止OK镜独家合作 获8000万元补偿并全资控股亨泰视觉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13:30
独家经销协议签署与终止 - 公司全资子公司昊海控股与亨泰光学及亨泰视觉签署独家经销协议 获得高端角膜塑形镜产品"迈儿康myOK"在中国大陆地区10年独家经销权(截至2030年12月31日)[1] - 协议同时授予亨泰视觉儿童近视管理光学镜片"贝视得"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经销权 昊海控股作为采购平台[1]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昊海发展以人民币2500万元取得亨泰视觉55%股权 使其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1] 控制权变更与协议调整 - 因卡尔蔡司拟收购亨泰光学100%股份导致控制权变更 昊海控股与亨泰光学主要股东签署《终止合作协议》[2] - 独家经销协议于股份转换基准日前一日正式终止 亨泰光学方向昊海控股支付终止合作补助金人民币8000万元[2] - 协议终止前各方仍需正常履行协议 后续亨泰视觉少数股东将所持45%股权全部转让给昊海发展[2] 股权结构调整 - 交易完成后亨泰视觉将成为昊海发展全资子公司 继续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2] - 股权转让价格以亨泰视觉截至2025年9月30日账面净资产为依据计算[2]
Zhongshen Hengtai Capital Limited中深亨泰资本有限公司增持宏基集团控股2304万股 每股作价0.21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8 13:01
股东持股变动 - Zhongshen Hengtai Capital Limited于8月15日增持宏基集团控股2304万股 每股作价0.215港元 总金额495.36万港元 [1] - 增持后最新持股数量为2304万股 持股比例达10% [1] - 本次交易关联方包括Zhongshen Jianye Holding Limited、Zhongshen Xihe Enterprise Limited及桑先锋 均涉及相同股数与交易价格 [1][2] 股权结构关联 - 披露表格显示四家实体持股数量均为2304万股(L) 代表长期持股性质 [2] - 所有关联方每股平均价均为0.215港元 交易总价值一致为495.36万港元 [1][2] - 持股变动记录表格序号为CS20250815E00512至CS20250815E00515 披露日期覆盖2024年8月18日至2025年8月18日 [2]
Zhongshen Hengtai Capital Limited中深亨泰资本有限公司增持宏基集团控股(01718)2304万股 每股作价0.21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12:58
公司持股变动 - Zhongshen Hengtai Capital Limited于8月15日增持宏基集团控股2304万股 每股作价0.215港元 总金额495.36万港元 [1] - 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为2304万股 持股比例达10% [1] - 交易涉及关联方包括Zhongshen Jianye Holding Limited、Zhongshen Xihe Enterprise Limited及桑先锋 [1]
亨泰(00197)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3-27 09:13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下半年收入23.831亿港元,2023年同期为24.1559亿港元[1] - 2024年下半年经营亏损3796.1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4265.3万港元[1] - 2024年下半年亏损3823.8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4283万港元[1]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84.1971亿港元,6月30日为86.9556亿港元[3] - 2024年12月31日总权益75.2492亿港元,6月30日为78.6891亿港元[4] - 2024年12月31日总负债8947.9万港元,6月30日为8266.5万港元[4] - 2024年下半年经营业务耗用现金净额1935.2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3544.9万港元[6] - 2024年下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1344.3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745.6万港元[6] - 2024年下半年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407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 - 558.3万港元[6]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值为6716.5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8693.3万港元[6] - 2024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为237,05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40,381千港元;来自其他来源的收入2024年为1,257千港元,2023年为1,178千港元[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可呈报分类的亏损总额为29,910千港元,本期综合亏损为38,238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37,431千港元和42,830千港元[21]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财务费用分别为154千港元和177千港元[22] - 2024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递延税项为12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0[24]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摊销及折旧分别为20,987千港元和16,586千港元[27]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已售存货成本分别为212,929千港元和217,010千港元[2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期亏损约38,238,000港元,2023年为42,830,000港元;本期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73,785,781股,2023年为106,529,670股[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约2.38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416亿港元减少约1.3%[44] - 与去年同期相比,毛利率由约8.1%下跌至约7.3%[45] - 因生物转化导致公平值变动由去年同期约1210万港元减少至约510万港元[46]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约1990万港元增加约11.4%至约2220万港元,占营业额比例由8.2%增至9.3%[47] - 行政开支由约2990万港元增加约3.9%至约3100万港元[47] - 其他经营开支由约570万港元减至约240万港元[48] - 集团亏损净额减少,因生物转化产生公平值变动减少约700万港元及其他经营开支减少约330万港元,但部分被毛利减少约200万港元、其他收益及收入减少约20万港元、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约11.4%以及行政开支增加约3.9%所抵销[50] - 集团毛利率下跌0.8%[5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计息借贷(2024年6月30日:10万港元),无资本负债比率(2024年6月30日:0.02%)[5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4.908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5.144亿港元),流动负债约7220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658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6.8(2024年6月30日:7.8)[5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8.42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8.696亿港元),总负债约8950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8270万港元)[5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消费品销售为140,871千港元,农产品销售为95,890千港元,证券买卖的佣金及经纪收入为292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147,395千港元、92,664千港元、322千港元[13] - 2024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香港地区收入为25,378千港元,中国(香港除外)地区收入为211,675千港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26,107千港元、214,274千港元[14] - 2024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140,871千港元,农产品业务为95,890千港元,所有其他分类为1,549千港元,总计238,310千港元[18] - 2024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分类亏损为7,353千港元,农产品业务分类亏损为23,371千港元,所有其他分类溢利为814千港元,总计亏损29,910千港元[18] - 2024年12月31日,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分类资产为330,556千港元,农产品业务为352,370千港元,所有其他分类为28,309千港元,总计711,235千港元[19]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约4.4%,为集团总收入贡献约59%,其包装食品、饮料及家庭消费品贡献分别约为84%、9%及7%[52][53] - 农产品业务产生约95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5%[53] - 上游耕作业务收入增加约5.2%[54] - 证券经纪及保证金融资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2%[54] 金融资产及负债相关数据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经常性公允价值计量总额为151,705千港元,其中第1级为123千港元,第3级为151,582千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经常性公允价值计量总额为153,987千港元,其中第1级为3,669千港元,第3级为150,318千港元[10][12]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及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的金融资产中,港元计值为72,423千港元,6月30日为72,704千港元[35]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项为230,750千港元,减值亏损为31,671千港元,净额为199,079千港元;6月30日分别为227,014千港元、31,671千港元和195,343千港元[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应收现金客户账项逾期约601.2万港元,减值约585万港元,无减值亏损(2024年6月30日:逾期585万港元,减值585万港元,减值亏损53.6万港元),按年利率9.25%计息[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保证金客户抵押证券总市值约1984.5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1722.5万港元)[3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应付账项总计6236.4万港元(2024年6月30日:5560.1万港元),其中贸易产生6210.8万港元,证券买卖现金客户产生25.6万港元[39] - 2024年8月19日至11月22日,公司认购中国智能健康发行本金总额7230万港元债券,其中可换股债券本金1680万港元,普通债券本金5550万港元[56] - 可换股债券年利率6%,换股价每股0.088港元,最多可配190909090股新股份,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19.86%;普通债券年利率8%,债券到期日均为2024年12月31日起两年[57] - 2024年12月31日,债券未偿还本金及投资公平值723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8.6%;2018年债券录得公平值收益约330万港元及利息收入约220万港元[57] 股权及股息相关信息 - 2024年8月12日,公司发行2100万股普通股,总面值21万港元,所得款项超出面值约439.1万港元记入股份溢价账[41] - 2024年8月12日,公司以每股0.233港元配售2100万股普通股,所得款项净额约460万港元,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58]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派息[28] - 2017年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2.073亿港元已按计划使用[60][61][62] - 2024年供股所得款项净额约1740万港元,发展肥料贸易业务已动用520万港元,一般营运资金已动用350万港元[63][64][65] - 2024年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460万港元[66] - 2024年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460万港元,全部用于集团一般营运资金[67][6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根据购股计划授权可供授出的购股数目为9363480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5.2%[70] - 2024年12月31日,林国兴和李彩莲分别持有30606157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7.14%;陈卓宇持有15053003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约8.43%[71] - 2024年12月31日,周燕文持有25753774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4.42%;Best Global持有20630918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1.55%;Glazy Target持有15053003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约8.43%[75] 公司治理及报告相关信息 - 自2024年8月1日起,孔庆文辞任中国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7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但偏离守则条文C.2.1,主席及行政总裁职责均由林国兴担任[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董事均全面符合《标准守则》规定标准[8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但未经外聘核数师审核[82] - 报告日期为2025年2月28日[83] - 董事会有5名执行董事[83] - 董事会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3] 人员及业务规模相关信息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在中国、香港及澳门业务约有250名雇员[69] 宏观经济相关信息 - 中国经济2024年增长约5.0%,月度零售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介乎2.1%至4.8%[51]
亨泰(0019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2-28 10:1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半年对比)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238,31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241,559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销售成本为220,817千港元,去年同期为222,108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毛利为17,493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9,451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亏损为37,961千港元,去年同期为42,653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为38,115千港元,去年同期为42,830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本期亏损为38,238千港元,去年同期为42,830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基本每股亏损为40.2港仙,去年同期为22.0港仙[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因生物转化导致的公平值变动为 - 5,12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 - 12,094千港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其他全面收益为 - 76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973千港元[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 - 39,00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 - 41,857千港元[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运营资金变动前的经营亏损为14,65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0,208千港元[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运营资金增加4,698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25,204千港元[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耗用的现金净额为19,352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5,449千港元[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3,443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7,456千港元[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4,070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耗用5,583千港元[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减少净额为1,839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33,576千港元[9] - 2024年7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为69,137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120,889千港元[9]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为67,165千港元,2023年同期为86,933千港元[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总计237,053千港元,较2023年的240,381千港元有所下降[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238,310千港元,分类亏损为29,910千港元[2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241,559千港元,分类亏损为37,431千港元[29] - 2024年和2023年可呈报分类的亏损总额分别为29,910千港元和37,431千港元[29] - 2024年和2023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的金融资产的公平值收益净额分别为2,252千港元和661千港元[29]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的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为2,351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亏损[29] - 2024年和2023年其他企业开支分别为8,229千港元和6,060千港元[29] - 2024年和2023年期间综合亏损分别为38,238千港元和42,830千港元[29] - 2024年和2023年借贷的利息分别为1千港元和37千港元,租赁负债的利息分别为153千港元和140千港元[29] - 2024年递延税项为123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开支[30] - 2024年和2023年摊销及折旧(扣除已拨充额)分别为20,987千港元和16,586千港元[33] - 2024年和2023年已售存货成本分别为212,929千港元和217,010千港元[33] - 2024年和2023年董事酬金分别为2,697千港元和2,988千港元[33] - 2024年和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期间亏损分别约为38,238,000港元和42,830,000港元[35] - 2024年和2023年期间已发行公司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173,785,781股和106,529,670股[3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约为238,30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约241,600,000港元减少约1.3%[54] - 与去年同期比较,毛利率由约8.1%下跌至约7.3%[55] - 因生物转化导致公平值变动由去年同期约12,100,000港元减少至约5,100,000港元[57] - 其他收益及收入约为5,300,000港元,与去年同期比较相对稳定[57]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约1990万港元增加约11.4%至约2220万港元,占营业额比例从8.2%增至9.3%[58] - 行政开支由约2990万港元增加约3.9%至约3100万港元[59] - 其他经营开支由约570万港元减少至约240万港元[59] - 集团亏损净额减少,主要因生物转化产生公平值变动减少约700万港元及其他经营开支减少约330万港元,但部分被毛利减少约200万港元、其他收益及收入减少约20万港元、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约11.4%和行政开支增加约3.9%抵销[62] - 集团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跌0.8%[6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不同时间点对比) - 2024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为181,312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82,034千港元有所下降[5] - 2024年12月31日使用权资产为25,781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27,082千港元有所下降[5] - 2024年12月31日在建工程为7,473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4,971千港元大幅下降[5] - 2024年12月31日生产性植物为50,045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48,561千港元有所上升[5] - 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总计351,208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355,194千港元有所下降[5] - 2024年12月31日生物资产为6,231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2,096千港元大幅下降[5] - 2024年12月31日存货为97,811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00,974千港元有所下降[5]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为199,079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95,343千港元有所上升[5] - 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计490,763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514,362千港元有所下降[5] - 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841,971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869,556千港元有所下降[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786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576千港元增加210千港元[7][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储备为750706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785315千港元减少34609千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为752492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786891千港元减少34399千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17233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16846千港元增加387千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为72246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65819千港元增加6427千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89479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82665千港元增加6814千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权益及负债为841971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869556千港元减少27585千港元[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418517千港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448543千港元减少30026千港元[7] - 2024年7 - 12月公司亏损38238千港元,其他全面收益为 - 762千港元,全面收益总额为 - 39000千港元[8] - 2024年7 - 12月配售时发行股份使股本增加210千港元,股份溢价增加4391千港元,合计增加4601千港元[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经常性公平值计量总额为151,705千港元,其中第1级为123千港元,第3级为151,582千港元[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经常性公平值计量总额为153,987千港元,其中第1级为3,669千港元,第3级为150,318千港元[17] - 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香港非上市债务投资分别为55,500千港元和0千港元[37] - 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中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的香港非上市债务投资分别为16,800千港元和69,035千港元[37] - 2024年12月31日和6月30日流动资产中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的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分别为123千港元和3,669千港元[37]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的金融资产于2024年12月31日账面金额为7242.3万港元,6月30日为7270.4万港元[41] - 2024年12月31日,无金融资产就授予集团银行融资向银行抵押,6月30日为354.9万港元[41]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项总额为2.3075亿港元,6月30日为2.27014亿港元,减值亏损均为3167.1万港元[42]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产生的应收账项1至30日为4412.8万港元,31至60日为3125.8万港元,61至90日为2616.2万港元,超过90日为7915万港元[44]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现金客户账项逾期约6012万港元,约5850万港元已减值,6个月无确认减值亏损[44] - 2024年12月31日保证金客户贷款抵押证券总市值约为1984.5万港元,6月30日为1722.5万港元[45]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产生的应付账项为62,108千港元,6月30日为55,336千港元;证券买卖产生的应付现金客户账项12月31日为256千港元,6月30日为265千港元[46]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产生的应付账项中,1至30日为26,114千港元,31至60日为17,869千港元,61至90日为11,677千港元,超过90日为6,448千港元;6月30日对应分别为17,730千港元、18,243千港元、9,538千港元、9,825千港元[47] - 2024年法定普通股数目为100,000,000,000股,金额为1,0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份6月30日和7月1日为157,605,453股,金额为1,576千港元,12月31日为178,605,453股,金额为1,786千港元,8月12日配售21,000,000股[4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6月30日也无[5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息借贷(2024年6月30日为10万港元),无资本负债比率(2024年6月30日为0.02%)[7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4.908亿港元(2024年6月30日为5.144亿港元),流动负债约7220万港元(2024年6月
亨泰(0019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10-30 09:31
宏观经济数据 - 2023/24财政年度中国GDP增长最后一季下跌至4.7%,零售销售以2% - 3%的速度缓慢增长[9] - 2023/24财年中国GDP增长最后一季降至4.7%,为2023年第一季以来最微弱年度增长[20] - 2023/24财年零售销售下半年增长率介乎2%至3%[2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24财政年度公司收入上升约0.3%至约4.42亿港元[10] - 2023/24财政年度亏损净额约为1.964亿港元,上一财政年度亏损净额约为1.256亿港元[10] - 2023/24财政年度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约42.8%[10] - 2023/24财政年度应收账项减值亏损增加约350万港元,订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和非金融资产的减值亏损增加约1.128亿港元[10] - 2023/24财政年度营业额上升约0.3%,毛利率上升约1.2%[10] - 2023/24财政年度因生物转化引致公平值变动减少约2220万港元[10] - 2023/24财政年度行政开支减少约3.0%,其他经营开支减少约2670万港元[10] - 2023/24财年集团总收入约442,000,000港元,较2022/23财年约440,600,000港元升幅约为0.3%[22] - 毛利率由2022/23财年约7.1%增加至约8.3%[23] - 因生物转化导致公平值变动由约41,900,000港元减少至约19,700,000港元[23] - 其他收益及收入增至约12,300,000港元,2022/23财年约为10,100,000港元[24] - 投资于中国智能健康可换股债券产生利息收入约4,300,000港元、公平值收益约5,900,000港元,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约2,300,000港元,其他杂项收入约1,300,000港元,投资于环球大通集团及First Bullion Holdings公平值亏损分别约1,200,000港元及约300,000港元[2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2/23财年约3050万港元增加约42.8%至约4360万港元,占总收入比例从6.9%升至9.9%[25] - 行政开支从2022/23财年约6430万港元减少约3.0%至约6240万港元[25] - 应收账项以及订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约为630万港元,较2022/23财年的280万港元增加约350万港元[26] - 其他经营开支从约2720万港元减至约50万港元[27] - 非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约1.128亿港元,2022/23财年无此项亏损,采用10.45%(2022/23财年:9.17%)的较高税前贴现率[2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亏损净额约为1.964亿港元,较2022/23财年的1.256亿港元增加[29] - 2024年公司收入为7441951千港元,2023年为440600千港元[144]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为405318千港元,2023年为409124千港元[144] - 2024年公司毛利为36633千港元,2023年为31476千港元[144]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为196362千港元,2023年为125179千港元[144]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96688千港元,2023年为125729千港元[144] - 2024年公司本年度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96448千港元,2023年为125596千港元[144] - 2024年公司基本每股亏损为1.74港元,2023年为1.18港元[144] - 2024年公司本年度本公司拥有人应占除税后其他全面收益为 - 4240千港元,2023年为 - 12724千港元[145] - 2024年公司本年度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 - 200688千港元,2023年为 - 138320千港元[145]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869,556千港元,较2023年的1,073,509千港元下降19.0%[147]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355,194千港元,较2023年的481,731千港元下降26.3%[147] - 2024年流动资产为514,362千港元,较2023年的591,778千港元下降13.1%[147] - 2024年总负债为82,665千港元,较2023年的103,439千港元下降20.1%[149] - 2024年总权益为786,891千港元,较2023年的970,070千港元下降18.9%[147] - 2024年公司亏损196,448千港元,2023年亏损125,596千港元[150] - 2024年其他全面收益为 - 4,240千港元,2023年为 - 12,724千港元[150] - 2024年固定资产为182,034千港元,较2023年的207,485千港元下降12.3%[147] - 2024年存货为97,811千港元,较2023年的105,317千港元下降7.1%[147] - 2024年应付账项为55,601千港元,较2023年的64,106千港元下降13.3%[149] - 2024年除税前亏损196,688千港元,2023年为125,729千港元[152] - 2024年经营活动耗用的现金净额为22,312千港元,2023年为6,688千港元[152] - 2024年投资活动耗用的现金净额为34,993千港元,2023年产生现金净额39,467千港元[153] - 2024年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5,897千港元,2023年耗用现金净额4,409千港元[153]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减少净额为51,408千港元,2023年增加净额28,370千港元[153] - 2024年已收利息3,359千港元,2023年为3,750千港元[153] - 2024年供股所得款项净额17,509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153] - 2024年偿还银行借贷15,000千港元,2023年为32,000千港元[153] - 2024年提取银行借贷5,000千港元,2023年为30,000千港元[153] - 2024年年终现金及现金等值为69,137千港元,2023年为120,889千港元[153]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收入较2022/23财政年度减少约2.7%[11] - 2023/24财政年度农产品业务收入增加,主要因国内新鲜农产品贸易及上游耕作业务收入增加[12] - 2023/24财年上游耕作业务收入较上一财年增加约9.0%[14] - 2023/24财年证券经纪及保证金融资业务收入减少,公司将逐步缩减该业务直至完全退出[14] - 国内新鲜农产品贸易业务本财年贡献增加约17.1%[20] - 上游耕作业务收入较上一财年增长约9.0%[20]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2023/24财年贡献收入约2.665亿港元,较2022/23财年减少约2.7%[29]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中,包装食品、饮料及家庭消费品贡献分别约为83%、12%及5%,包装食品贡献百分比增加,饮料贡献下降[30] - 农产品业务2023/24财年收入约1.725亿港元,较2022/23财年的约1.636亿港元增加约5.4%,上游耕作业务收益增加约9.0%[30] - 进口农产品贸易收入保持相对稳定,毛利率略有改善[30] - 国内农产品贸易业务收入较上一财年增加17.1%,收入占农产品贸易业务总收入百分比持续稳定增长[31] - 上游耕作业务收入较上一财年增加约9.0%,增长因产量提高[31] - 2023/24财年确认上游耕作业务若干资产及投资的减值亏损约1.128亿港元[32] - 证券经纪及保证金融资业务收入较上一财年减少约7.7%,因香港资本市场疲弱及业务缩减策略[33] 公司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将专注核心业务,加强及扩展传统贸易业务采购网络[16] - 公司将提升东莞加工中心,运用灵活定价策略抵销采购成本波动[16] - 公司将采取更严格信贷政策减轻坏账风险[16] - 公司将慎重投资上游耕作业务,加强研发提高农业技术[16] - 公司将尝试进军中国肥料贸易业务以产生稳定收入[16] - 公司将实施节约成本举措降低营运成本,检讨业务发展计划[16] - 集团将专注于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及农产品贸易业务,加强及扩展采购网络,提升东莞加工中心[59] - 集团将有效调整销售价格以抵销采购成本增加,通过批量采购争取更优惠价格,采取更严格信贷政策以减轻坏账风险[59] - 上游耕作业务受市场需求疲弱、恶劣天气及耕作成本上涨威胁,公司将审慎发展该业务并减少开支和资本承担[60] - 公司将聘请农业专家、加强研发、使用优质肥料提升农业技术,并尝试进军中国肥料贸易业务[60] - 公司将专注核心业务,采取更保守立场,实施节约成本举措降低营运成本并检讨业务发展计划[60] 公司股本及融资情况 - 2024年5月24日公司按每持有两股股份获发一股供股股份基准发行52,535,151股普通股,认股价每股0.35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17,400,000港元的80%用于发展肥料贸易业务[21] - 2023年12月28日每二十股每股面值0.10港元股份合并为一股每股面值2.00港元合併股份[49] - 2024年3月6日股本重组生效,每股已发行合併股份面值由2.00港元削減至0.01港元,未发行合併股份分拆为每股面值0.01港元新股份[49] - 2024年5月24日公司按每持有两股获发一股供股股份基准发行5253.5151万股普通股,所得款项净额约1740万港元,约1390万港元用于发展肥料贸易业务,约350万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50] - 2024年8月12日公司以每股0.233港元向不少于六名独立承配人发行2100万股普通股,所得款项净额约4600万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5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以浮动利率计息借贷约10万港元,全部港元计值且一年内到期,2023年6月30日为1050万港元[5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融资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担保、账面金额约350万港元投资押记及账面金额约200万港元已抵押银行存款作抵押,2023年6月30日分别为10万港元和1220万港元[5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无尚未履行重大对冲工具[51] - 2017年1月11日公司自供股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2.073亿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动用约2.045亿港元,余下约280万港元原拟用于宣传及营销活动,后变更为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预计于2025年6月30日或之前使用[53][55] - 2024年5月24日公司自供股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约1740万港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动用约40万港元,余下约1700万港元,其中1350万港元拟用于发展农产品业务下的肥料贸易业务,预计于2025年9月30日前使用;350万港元拟用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预计于2025年6月30日前使用[56] - 2023年12月22日股东特别大会决议,公司法定股本合并为10亿港元,分为5亿股每股面值2港元普通股,2023年12月28日生效;2024年3月6日进一步拆分为10亿港元,分为100万亿股每股面值0.01港元普通股[125] 公司人员及薪酬情况 - 林国兴68岁,自2001年4月起任执行董事,负责公司整体策略远景及规划[62] - 李彩莲64岁,自2001年4月起任执行董事,负责公司一般行政及管理[62] - 高勤建64岁,自2012年1月起任执行董事,监管公司在华北及华东地区的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63] - 陈卓宇47岁,自2017年2月起任执行董事,在投资银行等方面拥有逾15年经验[63] - 莫赞生53岁,自2022年7月起任执行董事,负责公司策略发展计划及投资项目[64] - 麦润珠66岁,自2004年4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公司审核、薪酬及提名委员会主席[66] - 潘耀祥70岁,自2003年11月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保险及会计方面拥有逾30年经验[66] - 自2023年7月1日起,陈卓宇先生酬金由每月13万港元修订为4万港元;自2023年7月13日起,莫赞生先生酬金由每年120万港元修订为每年6万港元[76] - 高勤建女士、莫赞生先生
亨泰(0019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9-27 11:0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年度,公司收入为441,951千港元,上一年度为440,600千港元[1]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96,448千港元,上一年度为125,596千港元[1][2] - 本年度每股基本亏损为1.74港元,上一年度为1.18港元[1]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55,194千港元,2023年为481,731千港元[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514,362千港元,2023年为591,778千港元[3] - 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为869,556千港元,2023年为1,073,509千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总权益为786,891千港元,2023年为970,070千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6,846千港元,2023年为18,054千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82,665千港元,2023年为103,439千港元[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448,543千港元,2023年为506,393千港元[4] - 2024年可呈报分类的亏损总额为186,322千港元,2023年为83,307千港元[20] - 2024年综合亏损为196,448千港元,2023年为125,596千港元[20] - 2024年综合总资产为869,556千港元,2023年为1,073,509千港元[20] - 2024年综合总负债为82,665千港元,2023年为103,439千港元[20] - 2024年综合收入为441,951千港元,2023年为440,600千港元[21] - 2024年借贷利息为48千港元,2023年为150千港元[22] - 2024年租赁负债的利息开支为278千港元,2023年为400千港元[22] - 2024年递延税项为 - 240千港元,2023年为 - 133千港元[22]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96448亿港元,2023年为1.25596亿港元;本年度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12809468亿股,2023年为1.0652967亿股(经重列)[29] - 其他无形资产摊销为5460港元,审核服务酬金为2582港元,2023年为2608港元;非审核服务酬金为0,2023年为181港元[27] - 已售存货成本及固定资产折旧(扣除已资本化金额)为399070港元和20772港元,2023年为408195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扣除已资本化金额)为16396港元,2023年为17005港元和10295港元[27] - 汇兑亏损净额及按公平值计入损益账的金融资产的公平值(收益)/亏损净额为106港元和 - 4323港元,2023年为1026港元和26144港元[27] - 应收账款减值亏损为9860港元,2023年为3485港元;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回为 - 3545港元,2023年为 - 7港元;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回为 - 49港元,2023年为 - 674港元[27] - 贸易证券买卖及保证金融资产生的应收账款为184818千港元,2023年为187319千港元;现金客户应收账款为5850千港元,2023年为6899千港元;保证金客户应收账款为36346千港元,2023年为33961千港元[31] - 按销售确认日期,贸易产生的应收账款1 - 30日为43322千港元,2023年为49961千港元;31 - 60日为30177千港元,2023年为34573千港元;61 - 90日为29673千港元,2023年为27436千港元;超过90日为74946千港元,2023年为70619千港元[32] - 2024年6月30日,贸易产生的应收账款约4705000港元已逾期但无减值,2023年为5457000港元;其中最多90日为3947千港元,2023年为5450千港元;超过90日为758千港元,2023年为7千港元[32][33] - 2024年6月30日,证券买卖产生已逾期的应收现金客户账项为5850000港元,2023年为6803000港元;约5850000港元已减值,2023年为5839000港元;年内确认的减值亏损净额约为536000港元,2023年为369000港元[34] - 2024年6月30日,证券买卖产生已逾期的应收现金客户账项按年利率9.25%计息,2023年相同[34] - 2024年6月30日,保证金融资产生的应收保证金客户账项年利率为6%至8%,与2023年相同[35] - 2024年6月30日,保证金客户贷款抵押证券总市值约为1722.5万港元,2023年为2824.3万港元[35] - 2024年贸易产生的应付账项为5533.6万港元,2023年为5709.7万港元[36] - 2024年证券买卖产生的应付现金客户账项为26.5万港元,2023年为691.9万港元[36] - 2024年证券买卖产生的应付结算所账项为0,2023年为9万港元[36] - 2024年贸易产生的应付账项中,1至30日为1773万港元,31至60日为1824.3万港元,61至90日为953.8万港元,超过90日为982.5万港元[37] - 2024年证券买卖产生的应付现金客户账项中,存放于法定金融机构信托及独立账户的相关客户款项约为26.5万港元,2023年为719.9万港元[37] - 回顾财政年度内,集团总收入约4.42亿港元,2022/23财政年度约为4.406亿港元,升幅约为0.3%[42] - 毛利率由2022/23财政年度约7.1%增加至约8.3%[43] - 生物转化导致公平值变动由约4190万港元减少至约1970万港元[44] - 其他收益及收入增至约1230万港元,2022/23财政年度约为1010万港元[44]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2022/23财政年度约3050万港元增加约42.8%至约4360万港元,占总收入约9.9%(2022/23财政年度:6.9%)[44] - 行政开支由2022/23财政年度约6430万港元减少约3.0%至约6240万港元[45] - 应收账项以及订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约为630万港元(2022/23财政年度:280万港元)[45] - 其他经营开支由约2720万港元减至约50万港元[46] - 非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约1.128亿港元(2022/23财政年度:无)[47] - 采用10.45%(2022/23财政年度:9.17%)的较高税前贴现率[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的亏损净额约为1.964亿港元(2022/23财政年度:1.256亿港元)[48] - 亏损净额增加主要因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约42.8%、应收账项等和非金融资产的减值亏损分别增加约350万港元及1.128亿港元,部分被营业额上升约0.3%等抵销[48] - 2024年6月30日,集团以浮动利率计息的借贷约为1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1050万港元),全部借贷以港元计值且均于一年内到期[6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融资以公司及若干附属公司提供的公司担保、一间附属公司账面金额约35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10万港元)的投资押记及若干附属公司账面金额约20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1220万港元)的已抵押银行存款作抵押[6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5.144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5.918亿港元),流动负债约为658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8540万港元)[7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维持于约7.8的水平(2023年6月30日:6.9)[7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约为8.696亿港元(2023年6月30日:10.735亿港元),总负债约为8270万港元(2023年6月30日:1.034亿港元)[7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约为0.02%(2023年6月30日:1.0%)[7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消费品销售客户合约收入为266,463千港元,2023年为273,726千港元[15] - 2024年农产品销售客户合约收入为172,500千港元,2023年为163,635千港元[15] - 2024年证券买卖的佣金及经纪收入为607千港元,2023年为947千港元[15] - 2024年来自其他来源的收入为439,570千港元,2023年为438,308千港元[15] - 2024年保证金融资的利息收入为2,381千港元,2023年为2,292千港元[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香港地区农产品收入为50,860千港元,证券买卖服务收入为607千港元,总计51,467千港元[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国(香港除外)地区消费品收入为266,463千港元,农产品收入为121,640千港元,总计388,103千港元[1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年度,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266,463千港元,农产品业务为172,500千港元,所有其他分类为2,988千港元,总计441,951千港元[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年度,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分类亏损为14,137千港元,农产品业务为169,072千港元,所有其他分类为3,113千港元,总计186,322千港元[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分类资产为348,243千港元,农产品业务为350,018千港元,所有其他分类为27,232千港元,总计725,493千港元[1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分类负债为35,200千港元,农产品业务为36,154千港元,所有其他分类为1,640千港元,总计72,994千港元[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年度,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273,726千港元,农产品业务为163,635千港元,所有其他分类为3,239千港元,总计440,600千港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年度,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分类亏损为3,371千港元,农产品业务为74,608千港元,所有其他分类为5,328千港元,总计83,307千港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分类资产为390,767千港元,农产品业务为495,660千港元,所有其他分类为36,326千港元,总计922,753千港元[1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分类负债为34,708千港元,农产品业务为39,608千港元,所有其他分类为8,540千港元,总计82,856千港元[19] - 2024年农产品业务因生物转化导致公允价值变动为19,715千港元,2023年为41,896千港元[18][19] - 2024年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和农产品业务添置分类非流动资产分别为9,746千港元和26,358千港元,2023年分别为1,845千港元和35,317千港元[18][19]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在2023/24财政年度为集团贡献收入约2.665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减少约2.7%[49]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中,包装食品、饮料及家庭消费品贡献分别约为83%、12%及5%[50] - 2023/24财政年度包装食品贡献百分比增加,饮料贡献下降[50] - 农产品业务在2023/24财政年度产生约1.725亿港元收入,较上一财年增加约5.4%[51] - 农产品业务中,上游耕作业务收益较上一财政年度增加约9.0%[51] - 农产品贸易业务受市场需求疲软和国内产品竞争影响,进口农产品贸易业务受影响更大[52] - 与上一财年相比,进口农产品贸易收入保持相对稳定,毛利率略有改善[52] - 与上一财年相比
亨泰(00197)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3-27 09:02
财务状况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241,55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1] - 本期间虧損为42,83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1] - 本公司擁有人每股虧損为40.8港仙,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1]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的固定资产为198,608千港元,较上一年度有所减少[3]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的流动资产为612,182千港元,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3]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为928,213千港元,较上一年度有所减少[4] 现金流量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的經營業務現金流量净额为-35,44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6]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的投資活动現金流量净额为7,45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6] - 本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的融資活动現金流量净额为-5,58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6] 业务分析 - 本集团按主要产品或服务线拆分客户合同收入,消费品销售为147,395千港元,農产品销售为92,664千港元[15] - 本集团在香港和中国(除香港外)市场通过转移产品和服务产生收入,中国市场收入为214,274千港元[16] - 主要營運決策者被識別為董事會,董事會審閱内部报告以分配資源及評估分類表現,本集团有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和农产品业务两个可呈报分類[17] - 本集团的分類資料显示,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收入为147,395千港元,农产品业务收入为92,664千港元,分類資產总额为865,422千港元[21] 经营情况 - 本期間綜合虧損为42,830千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中期股息[28] - 每股基本虧損为0.41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9] 公司发展 - 公司将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包括扩大采购网络发展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63] - 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谨慎发展农业旅游业务,提升加工中心及农科产业园区[64] 股东情况 - 林先生、李女士和陈先生分别持有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的13.92%、13.92%和14.33%[80][81] - 主要股东包括Best Global、Glazy Target和Smart Empire Group,分别持有公司股份的13.09%、14.33%和8.10%[84]
亨泰(00197)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2-29 10:24
财务状况 - 亨泰消费品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241,55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1] - 公司已採納由香港會計師公會頒佈的所有新訂及經修訂《香港財務報告準則》[9] - 公司股本合并后,每股面值为2.00港元,已发行股份为105,070,359千港元[44] - 公司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底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45] - 公司资本承担中,已订约但未拨备的固定资产为6,571千港元,未拨备的在建工程为7,503千港元[46] - 公司未宣派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底的中期股息[47] - 公司流动资产约612,200,000港元,流动负债约76,900,000港元,流动比率约为8.0,总资产约1,023,100,000港元,总负债约94,900,000港元,资本负债比率约为0.6%[78] 业务表现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收入为147,395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略有下降[21] - 本集团2023年12月31日的所有其他分类业务收入为1,500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有所增长[21] - 快速消费品贸易业务是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单位,贡献约61%的总收入[63] - 包装食品是最重要的产品类别,贡献约79%的收入,飲品类次之[62] - 农产品业务中,国内农产品贸易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5%,毛利率提高[65] 环境挑战 - 全球经济继续面临多项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逐步恢复但仍面临困难和挑战[60] - 公司在挑战环境下,整体毛利率有所改善,主要归因于稳定的定价策略和提高營運效率[61] 财务细节 - 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业务的现金流量營運資金变动前的经营虧損为10,208千港元[6]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作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守则[9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已由公司审计委员会审阅[96] - 公司将在适当时候寄发2023/2024年度中期报告给股东,并在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上发布[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