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达国际控股(00111)
icon
搜索文档
信达国际控股(0011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2 02:47
公司名稱: 信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10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111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 | HKD | | 0.1 | HKD | | 1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 | HKD | | 0.1 | HKD | | 100,000,000 | 本月底法定/註冊股本總額: HKD 100,000,000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 ...
A股两大板块全线爆发,300111,连续3天20%涨停
证券时报· 2025-09-24 10:43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低开高走 超4500只个股上涨 成交小幅萎缩至2.35万亿元[1] - 科创50盘中大涨逾5%创3年半新高 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均创多年来新高[1] - 电子行业获36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 计算机和电力设备获超百亿元净流入 机械设备获92亿元净流入[2] - 银行、煤炭、食品饮料三行业遭主力资金小幅净流出[2]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3853.64点涨0.83% 深证成指收13356.14点涨1.80% 创业板指收3185.57点涨2.28%[2] - 科创50收1456.47点涨3.49% 北证50收1578.92点涨2.03% 中证500收7323.71点涨1.99%[2] 板块表现 - 业绩预升、芯片、光伏、黑色家电等板块涨幅居前[1] - 元器件、旅游、通信设备、电机制造等板块小幅调整[1] - 芯片概念股全线走强 板块指数大涨近3%创历史新高[3] - 第三代半导体、存储芯片、光刻机、先进封装等多个细分板块纷纷创历史新高[6] - 光伏设备、BC电池、TOPCon电池、HJT电池等多个细分板块放量大涨[8] 个股表现 - 恒合股份开盘10分钟直线30%涨停 神工股份、江丰电子、长川科技、兴福电子等多股20%涨停[3] - 张江高科、通富微电等超30股涨停或涨超10%[3] - 联合化学、华软科技、百合花、彤程新材等批量涨停[6] - 向日葵连续3日20%涨停 蓝丰生化、TCL中环、福达合金、福莱蒽特等强势封板[8] 存储芯片行业 - 美光科技预计全球存储芯片(尤其HBM)供需不平衡将加剧 DRAM库存低于目标 NAND库存持续下降[8] - 2026年HBM出货量增速预计超整体DRAM 成为存储板块核心增长动力[8] - 全球存储器产业加速迈向DDR5与HBM DDR4规格逐步迈入停产[8] - 预计至2026年第四季全球DDR4产能将仅剩2025年第一季的25%-33%[8] - 电视、WiFi路由器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对DDR4有高度依赖 DDR3/DDR4报价有望持续上涨[8] 光伏行业 -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 明确加强屋顶光伏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开发利用[10] - 国家能源局局长指出加快破解光伏产业链上下游阶段性供需失衡矛盾 专项整治光伏产业"内卷式"竞争[10] - 10月多晶硅四川地区面临减产预期 可能导致上游供给收紧[11] - 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自7月开始集体减产 推进多晶硅产能整合[11] 机构观点 - 太平洋证券指出国庆节前五个交易日指数下跌概率60% 上涨概率40% 建议规避融资占比较大板块[3] - 华泰证券认为市场短期或存在结构性机会 但弹性仍需增量资金配合 关注资金高切低换配置机会[3] - 开源证券建议关注硅料环节兼并重组及控产进展受益标的[11]
信达国际控股(00111)购买本金总额为3000万元的债券
智通财经· 2025-09-18 09:01
公司债券购买交易 - 公司于2025年9月17日在公开市场购买债券 本金总额为人民币3000万元(相当于约3300万港元) [1] - 购买总代价为约人民币2872万元(相当于约3159万港元) [1]
信达国际控股购买本金总额为3000万元的债券
智通财经· 2025-09-18 08:54
债券购买交易 - 公司在公开市场购买本金总额为人民币3000万元(约3300万港元)的债券 [1] - 购买总代价为人民币2872万元(约3159万港元) [1] - 债券购买折价率为95.73%(2872/3000*100%) [1]
信达国际控股(00111.HK)斥资2872万元收购债券
格隆汇· 2025-09-18 08:50
格隆汇9月18日丨信达国际控股(00111.HK)公布,于2025年9月17日,公司于公开市场购买本金总额为人 民币3000万元的债券,总代价为约人民币2872万元。 ...
信达国际控股(00111) - 致非登记持有人通知信函 - 刊发2025中期报告
2025-09-18 08:50
报告发布 - 信达国际控股2025中期报告中、英文版本分别上载于公司及港交所网站[3][6] 通讯获取 - 非登记持有人可填申请表或电邮获取印刷本,费用全免[4][7] - 非登记持有人想电子收取通讯应联络中介提供邮箱[5][7][10] 咨询方式 - 对通知有查询可工作日9:00 - 18:00致电热线(852) 2980 1333[6][8] 公司信息 - 公司为信达国际控股,股份代号111[10]
信达国际控股(00111)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8 08:4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税后利润为165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313万港元上升26%[12] - 公司总营收为1028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8671万港元增长19%,其中营业收益9181万港元同比增长3%[12] - 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9180.8万港元,同比增长2.8%(2024年:8928.3万港元)[64] - 2025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为1062.5万港元(2024年:亏损564.1万港元)[64] - 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826.5万港元,同比下降5.7%(2024年:1936.4万港元)[64] -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1652.3万港元,同比增长25.8%(2024年:1313.2万港元)[64]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2.58港仙,同比增长25.9%(2024年:2.05港仙)[64] - 公司本期间溢利为1652.3万港元,同比增长25.8%[65] - 公司其他全面收入净额为301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395.3万港元[65] - 通过其他全面收入以公允价值入账的债务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带来收益2296.1万港元[6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91,80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9,283千港元增长2.8%[8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净额10,109千港元,较2024年汇兑亏损5,745千港元实现显著改善[7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6,523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13,132千港元增长25.8%[90] - 公司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89.283百万港元微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91.808百万港元,增幅2.8%[94]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13.132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6.523百万港元,增幅25.8%[10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公司经营成本6312万港元同比上升18%,主要因办公室还原工程费用[12] - 财务费用同比上升19%,因平均借贷额增加66%[12] - 2025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为556.1万港元,同比下降51.8%(2024年:1153.8万港元)[64] - 2025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1686.4万港元,同比增长18.6%(2024年:1422.1万港元)[64] - 利息开支同比增加15.7%,从2024年上半年13,762千港元增至2025年同期15,920千港元[84][86] - 员工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31.210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5.481百万港元,降幅18.4%[95]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11.538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561百万港元,降幅51.8%[96] - 其他营运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22.684百万港元大幅增长65.9%至2025年上半年的37.638百万港元[97] - 融资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14.221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16.864百万港元,增幅18.6%[99] - 公司所得税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6.232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742百万港元,降幅72.0%[10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资产管理规模同比下降11%至479亿港元,该分部利润下跌55%至691万港元[14] - 固定收益投资平均债券仓位达10293万美元,同比增加128%,收益3464万港元同比增长174%[18] - 企业融资分部营业收益1121万港元同比下降36%,债权承销费收入1006万港元下跌32%[16] - 销售及交易业务营业收益2390万港元同比增长11%,但亏损扩大至896万港元[17] - 固定收益投资分部收益同比大幅增长174.6%,从2024年的12,616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34,639千港元[84][86] - 资产管理分部收益同比下降42.3%,从2024年的37,494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21,646千港元[84][86] - 销售及交易业务分部亏损扩大,2025年除利息及税前提亏8,965千港元,较2024年亏3,826千港元恶化134.4%[84][86] - 资产管理业务收益降至20.96百万港元,同比减少43.1%[76] - 销售及交易业务收益增至15.7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49.8%[76] - 企业融资业务收益降至11.21百万港元,同比减少35.5%[76] - 投资收入增至34.6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74.6%[74] - 关联方交易中基金管理费收入从2512.2万港元大幅降至660.4万港元[176] - 新增资产管理费收入987.7万港元来自合资企业[176] - 证券经纪佣金收入从135.9万港元增长至260.7万港元[176]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客户合约收益增至47.9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31.1%[76][77] - 内地地区客户合约收益降至0港元,同比减少100%[76][77] - 香港地区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60.942百万港元大幅增长50.6%至2025年上半年的91.808百万港元[9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未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派付中期股息[30] - 公司未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对冲[27] - 公司期内未发行任何债券[25] - 控股股东中国信达需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至少50%股权[40] - 公司通过设定任何借款人或发行人的债务上限金额管理信贷风险[165] - 公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采用第一级估值技术(活跃市场报价)[171] - 公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采用第二级估值技术(经调整权益证券资产净值)[171] 其他财务数据:资产和负债 - 公司总权益从9.3579亿港元增至9.8242亿港元,增长5%[67][68] - 流动金融资产中通过其他全面收入以公允价值入账的债务工具增长74.4%至10.798亿港元[66] - 公司借款大幅增长59.8%至11.295亿港元[66] - 联营公司权益增长2.8%至4.4238亿港元[66] - 使用权资产增长373.7%至3496.1万港元[66] - 交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增长31.7%至2.8692亿港元[66] - 固定收益投资分部资产同比增长74.3%,从2024年末619,400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1,079,808千港元[85][87] - 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44.8%,从2024年末1,194,048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1,729,623千港元[85][87]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864.194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2,435.550百万港元,增幅达30.6%[91]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928.398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453.121百万港元,增幅达56.5%[91] - 物业及设备总成本从2024年12月31日的37,619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2,531千港元,减少5,088千港元或13.5%[109] - 物业及设备累计折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2,024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6,804千港元,减少5,220千港元或16.3%[109] - 物业及设备账面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5,595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727千港元,增加132千港元或2.4%[109] - 于合资企业的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29,388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0,407千港元,增加1,019千港元或3.5%[111] - 应收购合资企业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49,542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52,794千港元,增加3,252千港元或2.2%[114] - 应收购合资企业款项中应收盛云达从141,432千港元增至144,684千港元,增加3,252千港元或2.3%[114] - 于联营公司的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430,328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42,387千港元,增加12,059千港元或2.8%[115] - 上市固定利率债务投资公允价值为107.981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74.4%[118] - 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入账的金融资产总额为2388.8万港元,较去年末增长104.5%[121] - 交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3.5738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14.2%[122] - 证券经纪应收客户交易款项为2.1283亿港元,较去年末增长73.9%[122] - 企业融资应收客户交易款项为426.7万港元,较去年末增长681.5%[122][124] - 应收合资企业资产管理交易款项为987.7万港元,应收同系附属公司及控股公司款项为648.9万港元(2024年:494.6万港元)[125] - 交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21.48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8.69亿港元[139] - 银行借款从2024年底的6.63亿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9.86亿港元[141] - 租赁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6,992,000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6,644,000港元,增幅424.3%[149] - 使用权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7,380,000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4,961,000港元,增幅373.7%[149] - 2025年6月30日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入账的金融资产中上市基金投资公允价值为2388.7万港元[171] - 2024年12月31日透过损益以公允价值入账的金融资产中上市基金投资公允价值为1167.1万港元[171] - 2025年6月30日透过其他全面收入以公允价值入账的上市债务投资公允价值为10.798亿港元[171] - 2024年12月31日透过其他全面收入以公允价值入账的上市债务投资公允价值为6.191亿港元[171] - 非上市权益证券公允价值为1000港元[171] - 第三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从年初3202万港元降至零,期间因出售附属公司减少1695.1万港元[174] 其他财务数据:现金流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增长36.5%至5435.6万港元[69] - 公司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增至407.0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17.3%[70] - 公司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增至386.84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60%[70]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降至284.55百万港元,同比减少45.2%[7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未抵押部分)为28.45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底的27.55亿港元略有增加[138] 其他财务数据:融资和信贷 - 公司可动用银行循环贷款及透支额度为16.9亿港元,其中已动用9.86亿港元[25] - 融资协议一未偿还贷款金额为人民币224,000,000元(等值245,336,000港元)[37] - 融资协议二未偿还贷款金额为200,000,000港元[39] - 融资协议三已提取贷款金额为238,000,000港元[43] - 融资协议五未偿还贷款金额为人民币91,000,000元(等值99,667,000港元)[47] - 融资协议四未偿还贷款金额为0港元[45] - 融资协议六提供4000万美元循环贷款融资,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偿还金额为6000万港元[48][49] - 融资协议七提供1350万美元循环贷款融资,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偿还金额为4380万港元[50][51] - 银行总授信额度从2024年底的14.82亿港元扩大至2025年6月30日的16.87亿港元[142] - 公司提取受特定履约责任的银行授信额为886,804,000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66,271,000港元增长56.6%[143] - 以人民币提取的银行授信额为345,003,000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22,271,000港元增长55.2%[143] - 公司通过回购协议出售债务投资组合获得现金代价18,339,000美元(等值143,041,000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579,000美元(等值43,516,000港元)增长228.8%[143] - 回购协议实际利率为4.7%,高于2024年12月31日的2.7%-2.8%区间[143] - 公司杠杆比率(净负债与经调整资本比)为117.64%,较2024年12月31日的68.41%上升71.9个百分点[146] - 子公司获得银行融资总额200,000,000港元,由公司提供等额企业担保[150] - 回购协议以公允价值329,156,000港元的债务投资作抵押,较2024年12月31日的59,962,000港元增长448.8%[143] - 已抵押银行存款为1285万港元(2025年6月30日),作为2亿港元银行授信的担保[136] - 独立信托户口结余从2024年底的147.10亿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41.74亿港元[137] 其他财务数据:投资和风险敞口 - 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资企业溢利67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539万港元下跌56%[13] - 2025年上半年应占联营公司溢利净额为573.5万港元,同比下降62.7%(2024年:1539.1万港元)[64] - 应占联营公司溢利净额同比下降62.7%,从2024年15,391千港元降至2025年5,735千港元[90] - 本期间应占联营公司溢利净额5,735千港元,应占其他全面收入6,080千港元[115] - 联营公司权益变动中汇兑差额为244千港元[115] - 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应占资产净值为3.148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3%[117] - 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应占溢利及其他全面收入为1049.4万港元,同比增长51%[117] - CPI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应占资产净值为5002.3万港元,同比增长4.9%[117] - CPI Absolute Return Fund应占资产净值为7623.7万港元,同比下降1%[117] - 公司所持债务投资100%为B+级或以上或内地评级机构信用评级至少AA级[166] - 公司所持债务投资0%为无评级[166] - 第三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造成1082.5万港元损失[174] - 首次赎回CPIAR基金股份获得391万美元(约3050万港元)[180] - 第二次赎回剩余6万股获得581万美元(约4532万港元)[181] - 完成赎回后公司不再持有CPIAR基金股权[181] 其他财务数据:孖展融资和信贷风险 - 保证金及交易按金实际年利率为0.01厘(2024年末:0.01厘)[126] - 孖展融资贷款实际年利率介于8厘至13厘(2024年末:8厘至13厘)[128] - 抵押股份公允价值为1.314亿港元(2024年末:1.746亿港元)[128] - 五大孖展客户信贷集中风险占比64%(2024年末:65%)[129] - 孖展客户应收款项减值拨备3385.4万港元(2024年末:2936.3万港元)[129] - 本期计提孖展客户减值拨备449.1万港元(2024年同期:1066.3万港元)[129] - SEOCH专户结余757.9万港元(2024年末:651.5万港元),HKFECC专户结余627.7万港元(2024年末:1184.1万港元)[129] - 交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值3.912亿港元,其中孖展融资贷款7084.8万港元[130] - 第三阶段孖展融资贷款减值拨备3339万港元,占该类别贷款账面值的78%[130] - 源自证券经纪之孖展融资贷款预期信用损失率从2024年底的32.23%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47.79%[133] - 第三阶段(已发生信用减值)孖展贷款预期信用损失率高达77.99%(2025年6月30日)[133] - 孖展融资贷款总余额从2024年底的9.11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
信达国际控股(00111) - 致登记股东通知信函 - 刊发2025中期报告
2025-09-18 08:49
报告信息 - 2025中期报告中、英文版本已分别上载于公司网站及港交所网站[3][7] 股东通知 - 登记股东有责任提供有效邮箱地址,未提供或需更新可填回条交回股份过户登记分处或电邮至指定邮箱[5][8] - 若公司无股东有效邮箱地址,只能以印刷本发送登载通知和可供采取行动的公司通讯[5][8] 咨询方式 - 对通知有查询可于周一至周五(除公众假期)9:00 - 18:00致电股份过户登记分处热线(852) 2980 1333[6][8] 其他规定 - 甲部指示适用于公司日后通讯,直至股东书面更改或公司下一个财政年度最后一天到期[11] - 表格上额外手写指示公司不予受理[11] - 股东可书面要求查阅或修改个人资料,可邮寄或电邮申请[11]
信达国际控股(00111) - 须予披露交易 - 购买债券
2025-09-18 08:47
投资情况 - 2025年9月17日公司购3000万元(约3300万港元)债券,总价2872万元(约3159万港元)[2][4] - 债券2028年7月22日到期,利率6.7%,于MOX上市[12] 交易性质 - 购买事项属须披露交易,超5%低于25%,豁免股东批准[3][10] 目的与资金 - 购债用于投资,均衡组合、稳定回报,支持业务发展[9] - 资金来自内部资源及信贷融资,债券按固定收益入账[6] 公司与发行人 - 公司为信达国际,百慕达注册,联交所主板上市[12] - 发行人由邹城国资间接控制,是核心营运实体[7]
信达国际控股获授2亿港元的无承诺循环贷款融资
智通财经· 2025-09-17 08:57
融资安排 - 公司作为借款人接纳香港持牌银行提供的2亿港元(或等值美元、人民币等货币)无承诺循环贷款融资 [1] - 贷款融资可动用期自2025年9月17日起为期一年 [1] - 融资函件包含对公司控股股东的特定履约责任条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