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xx经办APP
icon
搜索文档
“315”投教专栏 | 警惕假冒仿冒持牌证券经营机构从业人员的不法行为
假冒证券从业人员诈骗案例 - 近期出现不法分子冒充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利用假冒App和交易软件实施诈骗 [4] - 诈骗手法包括伪造从业证书、仿冒合法证券公司名称及业务 [5][8]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仿冒APP清退学费诈骗 - 诈骗者自称xx证券员工,伪造从业证书诱导投资者下载"xx经办"仿冒App [5] - 谎称可通过购买股票清退其他平台学费,最终以账户异常为由要求追加资金 [5] - 涉案证券公司及投资者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5] 案例2:虚假快速交易通道诈骗 - 诈骗者冒充证券公司员工,伪造证书宣称可付费使用涨停板快速交易通道 [7][8] - 投资者缴纳高额费用后仍使用普通交易通道,相关证券公司无此业务 [8] - 涉案方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8] 投资者防范建议 - 对自称证券/基金/期货公司人员的业务推荐需保持警惕 [9][10] - 拒绝安装来源不明的文件/APP,避免点击可疑链接 [10] - 从业人员资质可通过证监会及行业协会官网查询验证 [10] - 发现诈骗线索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10] (注:原文中关于免责声明、风险提示等内容已按指令跳过)
“315”投教专栏 | 警惕假冒仿冒持牌证券经营机构从业人员的不法行为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3-14 08:37
文章核心观点 - 提醒投资者警惕假冒仿冒持牌证券经营机构从业人员的不法行为,介绍相关诈骗案例并给出防范建议 [2][6] 案例情况 - 案例一:张某冒充xx证券工作人员,伪造从业证书,诱导投资者下载“xx经办”APP,以清退学费为由让投资者购买股票,后以账号异常封禁要求再次入金,造成投资者大额损失,涉嫌诈骗犯罪 [4] - 案例二:李某冒充xx证券工作人员,伪造从业证书,以收费使用快速交易通道抢涨停板为名收取投资者大额费用,但实际投资者仍使用一般客户端交易,该证券公司也无此收费业务,涉嫌诈骗犯罪 [5] 防范建议 - 投资者接到自称证券、基金、期货公司或培训机构工作人员推荐业务、退费的电话短信时不要轻信,勿随意安装来历不明的文件和APP软件,勿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 [6] - 可通过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查询合法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息,发现涉嫌诈骗犯罪线索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