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ZEEKR AI OS
icon
搜索文档
极氪不到一年拟退市,吉利要下盘大棋
36氪· 2025-05-20 00:55
私有化提案与战略背景 - 极氪董事会成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评估吉利汽车提出的私有化提案 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65.7%股份 计划收购剩余股份使极氪成为全资子公司并退市 [1] - 私有化要约价格为每份ADS 25.66美元 总收购对价约22亿美元 折合162亿元人民币 [6] - 吉利汽车现金流为436亿元人民币 具备收购资金实力 [6] 极氪经营表现与市场状况 - 极氪2024年4月交付量13727辆 同比下降15% 环比下降11% [3] - 极氪001车型销量持续下滑:1月4359辆 2月3933辆 3月2976辆 [3] - 公司2024年销量目标32万辆 前4个月仅完成17.22% [3] - 2021-2024年净亏损累计超260亿元:2021年45.14亿元 2022年76.55亿元 2023年82.64亿元 2024年57.9亿元 [5] - 股价从上市初期近70亿美元市值跌至最低33亿美元 长期徘徊在20-30美元区间 [4] 行业竞争格局 -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 小鹏通过研发布局实现排位提升 小米凭SU7入局 零跑实现盈利 华为推进鸿蒙智行体系整合四大品牌 [2] - 极氪面临"造血无力 输血受限"困境 估值缩水导致外部融资空间压缩 [4][5] 品牌整合与战略调整 - 吉利形成"极氪 领克 银河 中国星"四大品牌矩阵 延续"一个吉利"资源统筹逻辑 [1] - 2024年2月极氪完成与领克合并 新公司极氪科技集团由极氪持股51% 宁波吉利持股49% [9] - 整合后产品数量缩减20% 智能座舱系统从多个版本整合为Flyme Auto和ZEEKR AI OS两套系统 [7][10] - 2025年一季度成本178亿元 同比下降2.4% 环比下降38.6% 销售与市场开支26.45亿元 同比下降9.2% 环比下降35.8% [11] 整合挑战与未来展望 - 整合涉及两家独立上市公司存在效率问题 员工激励机制导致利益不一致 [12] - 私有化后并表可能暂时拉低吉利利润数据 [12] - 关键发展命题是打造下一款现象级车型 重现极氪001的成功 [12]
极氪智能座舱团队被整合,但极氪仍用ZEEKR AI OS座舱系统|36氪独家
36氪· 2025-05-08 00:02
吉利集团智能化业务整合 - 吉利集团将极氪智能座舱团队合并入吉利集团中央研究院,由新任首席座舱科学家姜军领导[3] - 极氪仍使用ZEEKR AI OS系统,短期内不会切换,因涉及10余款车型系统切换工作量巨大[4] - 极氪辅助驾驶团队已实质融入吉利中央研究院,由陈奇领导,路特斯和极氪开始共用辅助驾驶硬件[4] 智能化业务领导层调整 - 姜军原为华为自动驾驶COO,加入极氪后接管智能座舱和电子电气团队,现升任吉利集团首席座舱科学家[6][7] - 陈奇曾为"华为自动驾驶第一人",主导极氪自研辅助驾驶方案量产,现担任吉利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8] 智能化业务整合背景 - 吉利集团研发体系自2020年冯擎峰调离后扩张,极氪组建700人辅助驾驶团队,路特斯成立辅助驾驶子公司[8] - 行业竞争加剧促使吉利从内部赛马转向内部协同,比亚迪已进行类似整合[9] - 吉利CEO宣布智能座舱领域将最大化共享软硬件资源,实现技术底座统一[14] 整合前智能化业务布局 - 吉利集团曾有三支智能座舱团队:吉利中央研究院开发LYNK OS N,亿咖通与星纪魅族合作开发Flyme Auto,极氪团队开发ZEEKR AI OS[13] - 辅助驾驶领域曾有五股力量:研究院辅助驾驶中心、极氪团队、路特斯团队、亿咖通、福瑞泰克[14] 整合后智能化业务架构 - 发布统一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千里浩瀚"智驾系统,包含5个版本,H5已推送,H7计划年内落地[14] - 初步实现算力和数据共享,正在实施硬件统一[14] - 李书福发布《台州宣言》启动战略转型,整合涉及领克、极氪、银河等品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