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N539

搜索文档
市场规模超千亿元 各方竞相布局眼科治疗领域
新华网· 2025-08-12 05:54
眼科药物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1年中国眼科药物市场规模达260亿元 预计2030年将超千亿元 增长潜力巨大[1] - 国内眼科药物市场未来10年增长空间预计扩展至当前5倍[3] 研发进展与产品管线 - 兆科眼科核心产品NVK002正在进行全球首个近视治疗药物III期临床试验 预计2023年向FDA提交新药申请[2] - 欧康维视OT-401新药上市申请获NMPA批准 用于治疗慢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2] - 维眸生物创新药VVN539完成美国II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 成为国内首个进入快速推进阶段的青光眼自主创新药[3] - 箕星药业以1.1亿美元引进两款老花眼治疗药物在中国独家权益[3] 资本投入与融资活动 - 2021年以来眼科药物研发领域发生至少10次融资事件 涉及红杉中国、高瓴投资等知名机构[1][3] - 拨云制药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 纽福斯生物完成B轮和C轮融资共募集8亿元人民币[3] - 康睿生物2022年1月完成A+轮融资[3] 市场需求与患者群体 - 中国儿童青少年2020年总体近视率达52.7% 较2019年上升2.5个百分点[4] - 干眼症患者数量持续增加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视网膜疾病患者群体进一步扩大[4] - 中国仍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4] - 眼健康管理覆盖全生命周期 行业拥有持续扩容的患者群体和诊疗需求[4] 行业竞争格局 - 诺华、日本参天和爱尔康三家外资企业占据中国眼科药物市场近50%份额[7] - 外资企业整体市场份额达60%-70%[7] - 国内企业如康弘药业、兴齐眼药在抗感染药、环孢素滴眼液等产品取得突破[7] 政策环境与发展阶段 - 眼健康自2016年起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4] - 2022年《"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标志眼健康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4] - 医保控费政策压缩药企利润空间 需要开拓更多渠道提高药物可及性[8] 研发模式特点 - 行业普遍采用从国外大药厂授权引进研发模式 纯自主研发药物相对较少[7] - 引进药物因跳过源头发现难关更受投资者青睐[7] 审批与商业化挑战 - 国家药监局眼科创新药法规仍在完善 审批速度相对较慢[8] - 美国审批进度快于国内 因其法规体系更成熟[8] - 医药科技公司需从研发期开始搭建商业渠道应对医保控费压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