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ower semiconductors
icon
搜索文档
Dear Wolfspeed Stock Fans, Mark Your Calendars for September 29
Yahoo Finance· 2025-09-26 20:16
Wolfspeed (WOLF) shares remained in focus on Friday as the semiconductor company announced plans of shifting its incorporation from North Carolina to Delaware by Sept. 29. The announcement, part of a broader restructuring effort, arrives as the silicon carbide and gallium nitride specialist continues to operate under Chapter 11 bankruptcy protection. More News from Barchart WOLF stock has been losing ground in recent weeks. At the time of writing, its down roughly 60% versus its 1-month high set on Sept ...
关于人工智能功率半导体电话会议的反馈-Feedback on AI power semi call
2025-09-22 01:00
Equity Research European Technology Hardware 17 September 2025 European Technology Hardware Feedback on AI power semi call We hosted the former SVP of R&D at Infineon, Bob Carroll. We highlight key takeaways below, including upcoming AI data centre architecture changes, challenges and their impacts to power semi content for Infineon (OW) and STMicro (UW). How datacentre power architectures are changing Datacentre power architectures are undergoing a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Traditionally, power was suppl ...
摩根士丹利:台湾半导体调研观点
摩根· 2025-07-02 03: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In-Line,即分析师预计该行业覆盖范围在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7][3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强劲支出将提升WFE设备估值,EDA市场有吸引力但中国和AI相关辩论结果不确定,功率半导体是增长领域但需细致分析 [1][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WFE设备(ASML、ASM、VAT Group) - 中国持续大力扩张半导体产能,政府补贴是主因,这为ASML和ASM的2025财年收入预期带来上行空间,但主要企业外利用率低,中期收入前景有不确定性 [3] - AI驱动需求虽强劲但面临后端测试产能瓶颈,台积电约400亿美元的年度资本支出可能足以维持AI增长,若无智能手机和PC需求增长,资本支出大幅增加可能性不大 [4] - 摩尔定律放缓,光刻强度未来十年将趋于极限,芯片制造商将重点转向系统级性能,有利于沉积、蚀刻和计量设备制造商,对前端公司利好较少 [4] EDA & IP(Cadence、Synopsys、Arm) - 尽管对中国的出口限制提议使EDA市场面临挑战,但仍具韧性,未来EDA公司有望在中国恢复部分业务,中国本土EDA解决方案竞争威胁有限 [5][11] - EDA企业开始有意义地利用AI,产品套件中代理能力的试点部署正在进行,长期定价能力取决于客户的成功采用 [11] 功率半导体(Infineon、STMicroelectronics、Aixtron) - 功率半导体是明确的增长领域,但垂直功率和800V技术的采用可能受限,数据中心短期内不太可能采用800V设计,不同供应链对垂直功率交付的接受程度不同 [12] - 数据中心使用的硅、SiC和GaN技术组合将因成本、性能和ODM合作伙伴的熟悉程度而多样,英飞凌在此有优势,但市场策略谨慎,中国企业如InnoScience在积极推进 [12] - 除AI领域乐观外,宏观不确定性使更广泛市场前景喜忧参半 [12] 其他重要公司情况 - 英特尔转型不确定,新技术进步下执行风险大,受组织复杂性和遗留挑战影响,PC和智能手机市场近期低迷,影响后端市场,内存市场2025年下半年因AI和边缘应用内容增长而表现强劲 [13]
三菱电机(6503.T):业务重组与增长战略并行;管理层致力于质性变革;买入
高盛· 2025-06-11 05: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对三菱电机的评级为买入 [1][2][14][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菱电机管理层有改变公司以日本为中心、内向型性质的强烈意愿,公司财务基础坚实且已进行1000亿日元股票回购以降低资本成本,但还需增长战略提升中长期企业价值,预计公司将通过改变组织思维模式实现更有活力的增长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公司会议要点 - 计划大幅削减FA业务人员,包括剥离部分业务 [1] - 正在对年销售总额达1.3万亿日元的业务进行审查,已决定退出部分业务并为并购做预算 [1] - 指示各业务部门积极使用数字平台Serendie,并就合作事宜与其他公司进行谈判以应对中国功率半导体竞争对手 [1] 2. 关键要点 2.1 1万亿日元并购预算 - 鉴于数字转型领域公司的高估值倍数,认为约1万亿日元的预算是必要的,还计划围绕2019年收购的ICONICS整合软件业务 [3] 2.2 FA及其他业务固定成本削减 - 计划调整FA业务整体人员数量,通过剥离部分业务大幅裁员,并指示各部门审查最佳人员配置水平 [4][6] 2.3 Serendie数字战略 - FA解决方案部门已完成基于云的系统开发,可将FA设备数据上传至云,方便客户用智能手机查看运行状态,公司要求各业务部门考虑如何利用Serendie [7] 2.4 目标市值 - 目标是实现10万亿日元的市值,但认为目前的方式无法达成,希望成为更具创新精神、敢于冒险和提出新想法的公司 [8] 2.5 考虑业务去留 - 考虑是否继续或退出年销售额合计8000亿日元的业务,如汽车业务、核心FA业务、铁路业务和公共工程业务等 [9] 2.6 FA业务状况 - 公司内部有人认为FA业务盈利恢复只是周期性问题,但管理层认为需认识到中国本土公司正变得非常强大 [10] 2.7 功率半导体业务 - 此前专注于击败英飞凌,现在视中国公司为主要竞争对手,与其他公司的合作讨论已进行约50%,以提高开发和生产效率 [11] 2.8 国防、基础设施和HVAC业务 - 对国防业务10%的营业利润率不满意,考虑包括TMEIC在内的公用事业和能源系统框架,还考虑重组空调业务领域 [12] 3. 投资论点 - 三菱电机涉足多个业务领域,计划剥离汽车设备业务并推进改革,虽投资者对FA和HVAC业务有担忧,但利润率在基础设施业务带动下稳步改善,公司有净现金头寸,预计将加强股东回报 [14] 4. 价格目标及方法 - 基于8.5倍的EV/EBITDA(2026财年3月至2027财年3月平均值,倍数基于历史EV/EBITDA和EBITDA利润率相关性),给出12个月目标价3600日元 [15] 5. 财务数据 |项目|2025年3月|2026年3月E|2027年3月E|2028年3月E| |----|----|----|----|----| |收入(十亿日元)|5521.7|5418.0|5823.0|6161.0| |营业利润(十亿日元)|391.9|417.6|512.7|590.6| |每股收益(日元)|156.2|168.1|208.3|243.3| |市盈率(倍)|16.3|17.7|14.3|12.2| |市净率(倍)|1.3|1.5|1.4|1.3| |股息收益率(%)|2.0|1.9|2.0|2.4| |净债务/EBITDA(不包括租赁,倍)|(0.8)|(1.2)|(1.2)|(1.2)| |现金投资回报率(%)|10.6|11.1|12.4|13.1| [17]
摩根大通:中芯国际-盈利复苏部分被合资企业亏损抵消,维持中性评级
摩根· 2025-05-12 03: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中性”评级 [1][7][12][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作为中国领先的功率半导体供应商,公司凭借产品组合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增加和产能升级,营收有望增长,但短期内盈利能力面临压力,因产能过剩带来的定价压力和合资工厂的高投资损失 [12][27] - 预计产品板块长期增速将超过服务板块,2025 - 2027E产品板块销售复合年增长率为18%,服务业务为10% [7] - 短期内盈利能力仍面临压力,预计公司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将有所改善,但重庆和深圳两家合资工厂亏损增加,可能导致近期净利润率降低,预计2025 - 2027E销售/盈利复合年增长率为14%/39% [7] - 维持“中性”评级,将目标价期限延长至2026年12月,目标价为40元人民币,基于26倍的一年远期市盈率 [1][7][13][28] 各部分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为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环比下降11%),净利润为830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环比下降68%) [1] - 预计2025 - 2027E销售额/盈利复合年增长率为14%/39% [1][7] - 2025 - 2026E营收预测分别为113.31亿元和129.83亿元人民币 [2][3][11][20][31] - 2025 - 2027E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分别为8.91亿元、14.59亿元和20.96亿元人民币 [11][31] - 2025 - 2027E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8.58亿元、14.21亿元和20.35亿元人民币 [11][20][31] 风格暴露 - 价值因子当前排名76,历史1年、3年、5年排名分别为62、61、76 [4] - 成长因子当前排名56,历史1年、3年、5年排名分别为61、50、12 [4] - 动量因子当前排名34,历史1年、3年排名分别为60、63 [4] - 质量因子当前排名80,历史1年、3年、5年排名分别为64、56、72 [4] - 低波动因子当前排名52,历史1年、3年、5年排名分别为21、71、99 [4] - ESGQ因子当前排名23,历史1年排名91 [4] 价格表现 - 年初至今绝对涨幅1.0%,相对涨幅1.0%;1个月绝对涨幅14.0%,相对涨幅7.4%;3个月绝对涨幅0.5%,相对涨幅 - 0.9%;12个月绝对涨幅30.1%,相对涨幅23.0% [10] - 流通股数量13.28亿股,52周股价范围为33.06 - 65.00元人民币,市值87.5亿美元,自由流通股比例26.6%,3个月日均成交量688万股,3个月日均成交额4480万美元,90天波动率39 [10] 关键指标 - 2024 - 2027E营收分别为101.19亿元、113.31亿元、129.83亿元和149.36亿元人民币,营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2%、12.0%、14.6%和15.0% [11][20][31] - 2024 - 2027E息税前利润率分别为7.4%、7.9%、11.2%和14.0%,息税前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31.9%、19.3%、63.8%和43.6% [11] - 2024 - 2027E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分别为18.7%、18.8%、21.3%和23.1%,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8.4%、12.6%、29.6%和25.1% [11] - 2024 - 2027E净利润率分别为7.5%、7.6%、10.9%和13.6%,调整后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48.6%、12.2%、65.7%和43.2% [11] - 2024 - 2027E调整后税率分别为16.7%、21.2%、20.0%和20.0% [11] - 2024 - 2027E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5%、3.8%、5.9%和8.0% [11][31] - 2024 - 2027E自由现金流收益率分别为0.7%、 - 0.4%、1.6%和2.8%,股息收益率分别为0.3%、0.1%、0.1%和0.2% [11] - 2024 - 2027E企业价值/营收分别为5.5、4.9、4.2和3.5,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分别为29.4、26.1、19.6和15.1,调整后市盈率分别为82.7、73.7、44.5和31.1 [11] 预测变化 - 2025 - 2026E营收预测较之前略有下调,2025 - 2027E净利润预测分别下调40%、27% [20] 估值 - 2026年12月目标价40元人民币,基于26倍的一年远期市盈率,处于历史估值低谷水平,以反映行业整体逆风 [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