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AM通路抑制剂
icon
搜索文档
乳腺癌五年生存率不足50%,如何提高患者治疗可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0:46
疾病背景与治疗现状 -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 其中HR+/HER2-亚型占比70% 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1][3] - 早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 但约30%会进展为晚期 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3] - 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标准治疗方案[1][3] 耐药机制与突破 - 57%的中国HR+/HER2-乳腺癌患者存在PIK3CA、AKT1或PTEN基因改变 其中PTEN改变占8.4% AKT1改变占7.7%[4] - PAM信号通路(PI3K/AKT/mTOR)过度激活是导致内分泌治疗、化疗和CDK4/6抑制剂耐药的关键机制[1][3] - AKT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靶向药物联合内分泌治疗可逆转耐药 显著提升疗效[1][4] 精准诊疗发展 - 对辅助治疗期间复发或治疗结束后一年内复发的HR+/HER2-患者推荐进行PAM通路基因检测[4][5] - 精准检测可指导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5] - 分型精准治疗理念已成为晚期乳腺癌主流治疗方式 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6] 创新药支付体系 - 基本医保通过国家谈判降低创新药价格 大幅降低患者自付比例[6][7] - 药物经济学应用帮助医保筛选性价比更高的药物 提升资源利用率[7] - 商业保险(包括惠民保、省级特色保险)通过多元支付方式降低患者自付压力[2][8] 行业挑战与机遇 - 创新药研发投入巨大 需在定价和可及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以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8] - 医保目录纳入更多首创一类靶向药物 体现"真创新"导向 为价值买单[7] - 基本医保在追求效率基础上 加大对特定疾病亚型和小众人群的支持力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