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uro Driver™
icon
搜索文档
与比亚迪合作的它,放弃造车、改行做智驾供应商
36氪· 2025-09-18 01:33
融资情况 - 上月末完成E轮追加融资9700万美元 参与方包括优步 英伟达 贝利·吉福德 冰屋风投 亲和风投 誓言风投等投资基金 [1][3] - 今年4月先期注入1.06亿美元资金 本轮融资总额达2.03亿美元(约14.44亿人民币) [3] - 4月E轮融资企业估值约60亿美元 较2021年D轮融资86亿美元估值下跌超过三成 [3] 公司背景 - 2016年由前谷歌Waymo项目资深工程师朱佳俊和戴夫·弗格森共同创立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 [8] - 朱佳俊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 2008年获弗吉尼亚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硕士学位 [10] - 差异化选择末端无人配送细分赛道 直接瞄准L5级无人驾驶技术但不以载人车辆为方向 [11] 产品与技术 - 2018年造出初代无人配送原型车R1 后升级R2车型 加大货箱并升级智能驾驶系统 [14][16] - 2022年与比亚迪合作完成第三代纯电动无人驾驶配送车 命名"Nuro" 采用比亚迪三电技术 配备独立制冷设备 [17][19] - 2024年业务转型为提供自动驾驶技术授权 推出Nuro Driver™自动驾驶系统平台 采用英伟达DRIVE Thor芯片 [25][27] 合作与监管 - 2018年起与沃尔玛 达美乐披萨等北美零售商建立合作试点 [14] - 成为首家获准在公开道路上测试无方向盘 无脚踏板专用无人配送车的公司 [14] - 优步计划在Lucid Gravity纯电SUV上集成Nuro系统 从2026年起部署超过2万台自动驾驶Robotaxi [29] 行业环境 - 2022年至2023年智能驾驶产业经历"资本寒冬" 企业受困于技术"长尾问题"和成本效益挑战 [19][21] - 北美外卖平台UberEats和DoorDash通过众包模式实现低成本末端配送 对无人配送车成本构成竞争压力 [21] - 行业从重资产造车模式转向轻资产技术赋能 强调生态合作与商业化能力 [25][29] 战略调整 - 2022年末裁员30% 暂缓第三代物流车量产计划 检讨激进扩张策略(员工规模从700人增至1500人以上) [23] - 2023年彻底检讨发展战略 2024年宣布从造车运营转向自动驾驶技术授权模式 [25] - 资本层面大致认可转型 投资方战略着眼点各异 英伟达侧重芯片与算力合作 优步侧重Robotaxi部署 [27][29]
Lucid, Nuro, and Uber Partner on Next-Generation Autonomous Robotaxi Program
Prnewswire· 2025-07-17 12:30
核心观点 - Uber计划在未来6年内在全球数十个市场部署超过2万辆搭载Nuro Driver™的Lucid电动汽车,首站将于明年在美国主要城市推出[1][2] - 该计划整合了Lucid Gravity的领先软件定义车辆架构、Nuro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以及Uber的全球网络和动态车队管理能力,旨在提供舒适、安全且可扩展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3] - Uber计划向Nuro和Lucid分别投资数亿美元,以深化合作关系[4] 合作细节 - 车辆将由Uber或其第三方车队合作伙伴拥有和运营,并通过Uber平台独家提供给乘客[4] - 首款Lucid-Nuro无人驾驶出租车原型已在Nuro拉斯维加斯试验场进行封闭测试[4] - Lucid Gravity的450英里EPA续航里程将减少充电停机时间,提高车辆可用性[7] 技术优势 - Lucid Gravity采用冗余电气和控制架构,适合大规模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6] - Nuro Driver™结合汽车级硬件和AI驱动的自动驾驶软件,具有可靠性和成本效益[6] - Nuro将主导安全验证工作,包括模拟测试、封闭场地测试和监督道路测试[8] 市场潜力 - Uber平台覆盖70个国家,日均提供3400万次出行服务,具备规模化优势[7] - Lucid认为此次合作是其进入数万亿美元自动驾驶市场的开端[5] - Nuro表示其经过5年多城市无人驾驶部署验证的技术将与Lucid和Uber的资源结合,服务全球数百万人[5] 公司背景 - Uber成立于2010年,已完成超过610亿次出行服务[9] - Lucid是硅谷电动汽车技术公司,以Lucid Air和Gravity车型著称,在亚利桑那州拥有垂直整合工厂[10] - Nuro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可扩展的自动驾驶技术,其Nuro Driver™已支持多种应用场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