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桦树汁

搜索文档
深陷内斗,汇源何去何从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10:22
核心观点 - 北京汇源与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因注资纠纷和资本公积补亏方案产生严重分歧 双方已对簿公堂 导致公司重整后的发展前景面临不确定性 [1][2][3][4][6][9] 股东注资争议 - 诸暨文盛汇承诺注资16亿元换取北京汇源70%股权 但实际仅实缴7.5亿元 占注册资本22.8% 逾期8.5亿元超一年且经11次催缴未到位 [2][3][6] - 已实缴的6.47亿元资金存入公司账户但由诸暨文盛汇直接管控 未投入生产经营活动 [6] - 北京汇源主张控股股东未完成注资不应享有60%股东权益 文盛资产则称因工商登记未完成阻碍后续注资 [2][3][6] 公司治理冲突 - 诸暨文盛汇被指控在8月11日临时股东会上程序违规 包括关闭监事麦克风阻止发言 单方面表决监事提名和资本公积补亏方案 [2] - 北京汇源工会委员会发布声明呼吁职工抵制股东会决议 管理层主导两次公开信质疑控股股东行为 [2] - 控股股东被指滥用股东权利 小股东可通过股东会决议限制其权益分配比例或提起诉讼维权 [9][10] 法律诉讼进展 - 北京汇源已对诸暨文盛汇与文盛资产提起诉讼 法院已受理案件 [9] - 若胜诉 控股股东需返还不当分红并赔偿损失 法院可判令公司回购小股东股权 相关决议可能被撤销或认定无效 [10] - 法律途径包括依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限制未实缴股权表决权和分红权 主张出资违约责任 提起法人人格否认之诉或债权人代位诉讼 [11] 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 文盛资产2022年通过诸暨文盛汇和天津文盛汇持股平台投资北京汇源 分别持股60%和10% [2][13] - 国中水务2024年计划收购诸暨文盛汇51%股权间接控股北京汇源 但因文盛资产股东粤民投申请诉讼保全冻结52.47%股权而于2025年4月终止收购 [13][14] - 北京汇源直接股东包括诸暨文盛汇持股60% 天津银晟汇二号持股24.1097% 天津市文盛汇持股10% 天津银晟汇一号持股5.6498% 天津源州持股0.2405% [14] 业务经营表现 - 重整后2023年营业收入27.45亿元 净利润4.24亿元 2024年营业收入24.75亿元 净利润3.44亿元 [16] - 公司启动业务调整 聚焦果汁主业 SKU从400多个精简至不足100个 2022年签约易烊千玺代言并投资15亿元建设高端矿泉水项目 [16] - 2025年推出NFC桦树汁 气泡果汁等新品 签约新代言人发力年轻消费市场 渠道重心转向下沉市场 完善乡镇经销体系 [17][18] 管理层变动 - 执行总裁咸晓芳2023年推动聚焦主业和SKU精简 目标3年后实现百亿元营收 但2024年7月因违反财务规定被免职 [16][17] - 原汇源集团副总裁朱琳2024年11月升任新任执行总裁 主持2025年春节订货会 [17]
深陷内斗,汇源何去何从
经济观察网· 2025-08-20 09:25
公司治理与股东纠纷 - 北京汇源指控控股股东诸暨文盛汇在8月11日临时股东会中存在程序违规 包括单方表决及阻止监事发言[1] - 北京汇源认为诸暨文盛汇仅实缴注册资本22.8% 对应7.5亿元 但未完成16亿元注资承诺 尚有8.5亿元逾期超一年[2][4] - 北京汇源已对诸暨文盛汇与文盛资产提起诉讼 指控其未履行出资义务且滥用股东权利[4][6] 资本运作与重整进程 - 文盛资产2022年通过诸暨文盛汇增资16亿元换取北京汇源70%股权 其中60%由诸暨文盛汇持有[1][9] - 国中水务原计划2024年7月收购诸暨文盛汇不低于51%股权 但因股权冻结于2025年4月终止收购[9] - 北京汇源资本公积补亏方案存在争议 因半数以上债权人未完成债转股登记 可能剥夺债权人选择权[4][7] 经营与财务表现 - 北京汇源2022年下半年营业收入11.59亿元 亏损0.84亿元 2023年营收27.45亿元 净利润4.24亿元 2024年营收24.75亿元 净利润3.44亿元[11] - 公司2022年启动业务调整 包括签约代言人 投资15亿元建设矿泉水项目 预计年产值30亿元[11] - 2023年执行总裁咸晓芳推动SKU从400多个精简至不足100个 目标三年实现百亿元营收[11] 产品与渠道战略 - 北京汇源2025年推出NFC桦树汁 气泡果汁"NFC果乐"等新品 并签约新代言人发力年轻市场[12] - 渠道重心转向下沉市场 通过乡镇经销体系完善网络覆盖 并推出多重激励政策[12] - 公司获"100%果汁全国销量第一"认证 2025年经营正常但受股东纠纷影响策略执行[12][13] 管理层变动 - 执行总裁咸晓芳2024年7月因违反财务规定被免职 原汇源集团副总裁朱琳于2024年11月接任[12] - 人事变动与国中水务收购计划时间点重合 但国中水务称未参与该决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