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L商品
icon
搜索文档
永辉超市的“胖改”,难逃资本的涸泽而渔
搜狐财经· 2025-09-10 15:45
核心观点 - 胖东来在消费者心中以商品品质为核心标签 其自营商品和服务模式成为行业标杆[1] - 永辉超市通过"胖改"尝试复制胖东来模式 短期内带来股价大幅波动和客流增长 但长期面临模式复制困难 供应链差异和文化冲突等根本性挑战[3][4][5][6][7][8][10][12][13][14] 财务表现 - 永辉超市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17亿元 为近几年最高水平[4] - 自2021年开始净利润持续亏损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41亿元 五年累计亏损达97.42亿元[4] - 2024年5月8日因"胖东来帮扶"传闻股价单日涨停10% 从2.32元/股跳涨至2.73元/股 较4月最低点2.08元/股累计反弹超31%[5] - 2024年5月30日至6月3日股价连续三日大涨20.42% 6月3日单日涨停突破3元/股 市值达262亿元[5] - 2024年12月16日股价达年度最高点7.87元/股 较年初最低点涨幅超250% 全年累计涨幅124.82%[5] - 2024年12月31日收盘报6.34元/股 较峰值回落19.4% 2025年8月14日收盘价跌至4.74元/股 较去年最高点跌幅近40%[6] 业务转型 - 永辉超市宣布借鉴胖东来商品结构及服务模式 对郑州信万广场店进行首家调改[5] - 调改门店商品结构与胖东来标准相似度达80% 通过引入网红大月饼 DL果汁等胖东来自有品牌吸引客流[7] - 郑州首店直接移植胖东来商品体系 导致90%以上商品未适配本地偏好 开业期新鲜感褪去后复购率骤降[7] - 上海门店通过海鲜品类扩容 增加避风塘皮皮虾等本地化风味小菜实现客流稳定[7] - 调改后门店客流量向熟食 生鲜 肉类等区域聚集 但出现价格偏高现象 丢失平价超市原有印象[6] 供应链对比 - 胖东来采用自营供应链+中央厨房垂直整合模式 自建烘焙工厂 生鲜加工中心和物流基地[8] - 胖东来商品从生产到上架周期压缩至12小时以内 毛利率控制在18%-20%合理区间[8] - 永辉调改门店虽增加烘焙 熟食区面积 但仍依赖第三方供应商 导致商品同质化严重且成本难以下降[8] - 上海金山万达店鲜活梭子蟹热销 但死蟹打折乏人问津 暴露出供应链新鲜度管控短板[8] 服务与人力资源 - 永辉复制胖东来暖心服务 提供切丝 切片 绞肉等加工服务 设置免费充电宝 智能血压计等设施[10] - 胖东来基层员工月薪超4500元 工作时长缩短至8小时 享有10天带薪年假 通过商学院提供系统化服务培训[10] - 永辉将上海区域员工薪资提升15%-20%并推行分红制度 但员工留存率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10] - 郑州首店开业三个月后因员工热情消退导致服务质量下滑 客流锐减至巅峰期三分之一[10] 企业文化与商业模式 - 胖东来90%商品采购 门店布局调整由一线员工决定 管理层仅负责战略把控[12] - 永辉沿用总部集权模式 调改门店商品结构 服务标准需层层审批 导致本地化响应滞后[12] - 胖东来采用商业地产变现模式 通过超市引流提升周边物业价值 门店位于自有物业[12] - 永辉采用轻资产扩张策略 门店以租赁为主 调改投入难以通过物业增值回收[12] 行业转型启示 - 零售行业转型需要长期坚持 山姆会员店用了20年构建供应链壁垒 Costco通过会员制沉淀用户忠诚度 胖东来用30年打磨服务细节[13] - 破局之道在于回归零售本质 用合适商品满足目标客群真实需求 用优质服务提升复购意愿 用高效运营降低供应链成本[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