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2
icon
搜索文档
Tesla's Dojo, a timeline
TechCrunch· 2025-09-02 16:39
公司战略转型 - 特斯拉旨在从汽车制造商转型为人工智能公司 重点发展自动驾驶技术 [1] - 公司通过定制超级计算机训练全自动驾驶神经网络 以实现从辅助驾驶到完全自动驾驶的跨越 [2] 计算平台发展历程 - 2019年首次提及Dojo超级计算机 专为神经网络和自动驾驶汽车设计定制芯片 [4] - 2021年正式发布Dojo 采用3000片D1芯片与英伟达GPU共同构建AI集群 [9] - 2022年展示Dojo进展 完成首个机柜安装 进行2.2兆瓦负载测试 计划建设7个Exapod集群 [10] - 2023年启动Dojo生产 计划至2024年投入超10亿美元 处理每日1600亿帧视频数据 [13] - 2024年宣布投资5亿美元在布法罗建设Dojo超级计算机 [14] 技术架构演进 - 开发D2下一代训练瓦片 将整个Dojo瓦片集成到单个硅晶圆上 已进入生产阶段 [14] - 德克萨斯超级工厂扩建部分将容纳5万片H100芯片用于FSD训练 [15] - 2024年AI相关支出约100亿美元 其中内部支出占一半 英伟达硬件占训练超集群建设成本三分之二 [15] 计算能力规划 - 2023年预测到2024年2月计算能力进入全球前五 2024年10月达到100 exaflops [12] - 2024年6月AI训练能力约4万片H100等效GPU 预计年底达到9万片等效能力 [16] - Dojo 1预计2024年底具备约8000片H100等效训练能力 [16] 战略重心转移 - 2024年8月推出Cortex超级计算集群 采用约5万片H100英伟达GPU [18] - Cortex助力FSD V13版本实现安全性和舒适性重大提升 数据量增加4.2倍 [19] - 累计AI相关资本支出约50亿美元 包括基础设施投入 [20] 项目终止与团队调整 - 2025年8月解散Dojo团队并关闭项目 团队负责人Peter Bannon离职 [23] - 近20名Dojo员工离职创办DensityAI公司 专注于AI芯片和软硬件开发 [22] - 资源集中到AI6芯片开发 该芯片设计可扩展用于FSD、Optimus人形机器人和高性能AI训练 [23] 未来技术路线 - Dojo 2预计2026年达到规模运营 等效10万片H100计算能力 [21] - 与三星签署165亿美元协议获取下一代AI6芯片 [22] - AI5约18个月后进入大规模生产 现有车辆硬件可能不支持下一代AI模型 [17]
南京不怕输
虎嗅· 2025-06-06 08:36
江苏城市联赛与足球文化 - 江苏城市联赛在社交平台播放量破亿,专业足球网站开辟"苏超"积分榜专区,13支战队轮番对决[1] - 参赛选手包括职业球员、个体工商户、大学生等业余选手,比赛被誉为"世界上最纯粹的足球"[3] - 比赛以恩怨情仇为特色,没有内幕与假球,竞争激烈[4] 新能源产业与足球成绩的关联 - 新能源产业发达城市(苏锡常)在联赛中表现惨淡:苏州倒数第三,无锡倒数第二,常州三战全败[5] - 南京凭借2胜1负5个进球进入前三,与当地造车产业的起伏形成对比[7] 南京汽车产业历史 - 南京汽车制造厂(南汽)1985年累计生产汽车20万辆,年产量超2.2万辆,全国第三[10] - 1995年依维柯轻客出货超1万台,南汽总产量超8万台,成为中国轻型车生产冠军[13] - 1998年南汽依靠依维柯进账超4亿元[14] - 南京菲亚特项目和MG罗孚收购案导致南汽资不抵债,2007年被上汽收购[15]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与挫折 - 2015年南京成为新能源造车中心,吸引前途、知豆、拜腾、博郡等新势力[18] - 知豆2017年销量达4.2万辆,估值12.6亿美元[21] - 前途汽车2015年推出75万元电动跑车K50,2017年母公司长城华冠获20亿元投资[23][24] - 博郡2016年宣布投资100亿元建厂,承诺年产能10万辆[26] - 拜腾2017年落户南京,投资110亿元建厂,2018年完成5亿美元B轮融资[28][29] - 格力银隆2017年开工,目标年产2.5万辆商用车,年产值146亿元[32]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衰退 - 2018年起行业低迷,多家新势力倒闭:银隆2018年7月被查封[36],知豆2018年销量跌至1.8万辆[38],前途K50一年仅售59台[40] - 博郡2020年6月倒闭,首期10亿元注资仅履行1400万元[44] - 拜腾2020年6月烧光84亿元崩盘,量产计划失败[46]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转型与复苏 - 创维汽车(前身南京金龙)2024年销量3.5万台,中东市场单车利润5000元[54][55] - 创维EV6耐高温电池在沙漠气候下续航600公里,衰减率低于10%[56] - 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生产的MAZDA 6e出口欧洲[60],恒天领锐新能源客车在韩国累计销售超700辆[61] - 2023年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模达2400亿元,同比增长18%[64] - 2024年一季度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9.5%[67] 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布局 - 与合肥签署合作协议,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作[66] - 通过麦格纳、欣旺达等零部件巨头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63] - 南京官方表态积极应对竞争,推动产业升级[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