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80 Ah储能电芯
icon
搜索文档
储能“芯荒”引爆行业,专家:不应过度兴奋,要冷静下来
新浪财经· 2025-10-03 03:06
行业需求状况 - 全球储能电池需求强劲,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246.4 GWh,同比增长115.2%,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232.03 GWh,同比增长118.4% [4] - 多家头部储能电池厂商处于满产状态,订单爆满,产能不足以支撑新订单,例如楚能新能源今年新增订单已超过80 GWh,总计110 GWh的有效产能已全部满产 [1] - 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前8个月中国储能企业新获海外储能订单超250个,总规模达188 GWh,同比增长183%,中东、澳大利亚和欧洲是主要市场 [7][8] 产能与供应紧张 - 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高,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龙头产能利用率接近90%,部分优质产线满负荷运转,为消化订单部分企业需外协代工 [3] - 储能电芯供应紧张导致价格上涨,近期涨价幅度为0.01-0.03元/Wh [4] - 供应紧张部分原因在于技术迭代,行业正从280 Ah电芯向314 Ah及以上大容量电芯升级,新产能释放需要时间 [14] 政策影响 - 中国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印发的136号文明确5月31日之后不得强制配储,引发国内储能抢装潮,5月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15.85 GWh,同比增长228% [11][12] -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2025-2027年全国储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到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13] - 政策转向市场化竞争,储能产业从“计划”模式全面转向“市场”模式,发展逻辑改变 [14]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头部企业订单饱满,产能紧张,而二、三线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在30%-60%,个别企业因技术与订单不足跌破30% [15] - 客户优先选择品牌、质量有保障的头部企业,头部厂商在质量、研发、技术、成本及规模化生产上更具优势 [15][16] - 技术能力落后的企业可能被淘汰,剩余企业将瓜分更多订单,行业竞争从“价格内卷”转向“技术内卷” [13][15] 市场区域表现 - 海外市场呈现“主力引领、多点开花”态势,中东市场订单规模达38.75 GWh,澳大利亚达37.88 GWh,欧洲市场贡献32.49 GWh [7][8] - 欧洲市场因电价高企、波动剧烈及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促进储能需求,德国等地动态电价机制提升投资回报率 [10] - 美国市场因中美贸易不确定性导致需求前置,同时数据中心发展及制造业回流增加用电负荷,电网老化依赖储能保障供电 [10] - 亚太、中东、非洲等地区成为增长黑马,或因政府扶持,或因电力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储能刚需爆发 [9]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处于从300+Ah向500+Ah及更大容量电芯升级的关键窗口期,新一代电芯有望降低系统成本约40% [14][18] - 规模化应用大容量电芯是推动储能平价的关键路径,技术迭代加快降本增效 [18] - 头部厂商将资源聚焦于下一代产品研发与产能建设,加剧当前主流产品供应偏紧 [14][15] 行业前景与挑战 - 储能市场有望趋于理性化,以“技术内卷”取代“价格内卷”,部分企业可能被淘汰 [13] - 长期电力市场化下国内储能盈利模式有望更清晰,需求将持续增长,海外非美国电力紧缺地区和新兴市场被看好 [18] - 行业面临周期性波动,需求集中释放后可能出现下滑,需谨慎对待产能投入 [14][17] - 行业发展呈波段性前进,需要优质产能,产品、产线、研发能力决定企业未来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