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米奥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2025 智谱 Z DemoDay :24 家值得关注的 AI 创企,看看今年创业都在做什么?
Founder Park· 2025-09-04 04:05
活动概况 - 星连资本与智谱Z计划于8月31日在中关村举办Z DemoDay活动 展示24个早期AI项目 覆盖Agent、多模态、AI陪伴、生产力工具、AI4S、具身智能等赛道[2][3][6] - 活动吸引450位投资人参与 路演项目聚焦金融、法律、具身智能、教育、动漫、效率工具六大核心赛道 所有项目均具备AI Native基因[6] 项目融资阶段分布 - 24个项目中 天使轮阶段项目占比最高 包括阿米奥机器人、LATIOS.AI、Fortunetell AI等[38][43][52] - 部分项目已进入Pre-A轮及B轮 如奇点灵智(Pre-A轮)、6Estates(B轮) 显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共同参与[70][85] 技术领域创新 - 具身智能领域涌现突破性方案 阿米奥机器人专注工业场景柔性生产需求 BeingBeyond研发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 其Being-Dex系统降低90%真机数据采集成本[36][79][80] - AI4S(科学智能)应用深化 鑫研微末开发冷冻电镜+AI技术平台 深原质药利用AI算法开发生物大分子药物 部分项目进入临床阶段[38][98] 跨行业解决方案 - 法律科技公司幂律智能联合智谱打造法律大模型PowerLawGLM 服务数百家央国企及头部企业 获数亿元融资[61] - 教育领域创新密集 iOffer提供AI驱动的留学申请助手 奇点灵智推出AI英语伴学机器人 内测显示儿童用户高频次使用[53][68][69] 团队背景特征 - 多个项目由顶尖学术机构孵化 境瞳科技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首个孵化项目 趋境科技团队出身清华计算机系高性能研究所[56][73] - 国际化团队成为趋势 LATIOS.AI团队全部为海外大厂与名校背景 6Estates核心团队扎根东南亚市场十多年[42][84] 商业化进展 - 部分项目已实现显著用户增长 AiPPT.com全球拥有超2000万用户 国内垂直赛道排名第一[15] - 效率工具类产品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LemonAI将单任务成本降至竞品的1/10 星魄云渺将漫画产能从1周50张提升至500张[77][85] 技术架构突破 - 趋境科技首创"以存换算"技术架构 将大模型推理门槛降低10倍 解决方案性能超越同类4-20倍[71][72] - 天大智图构建440万实体的中医药知识图谱 显著提升问答准确率 项目已在药企、医院和科研院所落地[74][75]
“小米系”人形机器人创企,又融资了!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6-10 17:42
公司融资与股东背景 - 阿米奥机器人于2025年5月30日完成新一轮融资,新增股东欣旺达(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军企业),但尚未官宣 [1] - 2025年3月10日完成约亿元种子轮融资,由安克创新领投,Z基金(智谱生态基金)、险峰长青跟投 [2] - 股东方涉及头部消费电子上市公司、头部大模型创企和制造业龙头,三个月内累计完成两轮融资 [2] 创始人及团队背景 - 创始人刘方为小米汽车原自动驾驶产品技术负责人和量产交付负责人,小米造车业务17位核心成员之一 [3] - 刘方本硕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曾任职谷歌中国搜索业务部门,后加入小米并主导MIUI生活黄页业务 [3] - 公司于2024年9月成立,2025年2月刘方正式担任法人,定位为规模化商业场景中的机器人应用 [4] 产品与技术路线 - 产品聚焦半身机器人,专注于制造类企业的柔性生产,强调机器人手的柔性和通用性 [4] - 采用双系统架构技术路径,将VLA模型拆分为VLM(视觉语言模型)和动作执行模型,与行业主流趋势一致 [6] - 依托智谱提供的基础大模型,不自研大模型,专注于动作理解和操作模型的开发 [5] 行业竞争与趋势 - 具身智能赛道2025年掀起融资狂潮,自动驾驶领域技术人才纷纷入局创业 [8] - 国内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如它石智航(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星海图(三轮累计1亿美元A轮融资)表现突出 [8] - 行业“攒局”模式:挖角头部车企/科技公司智驾负责人、引入量产经验技术骨干、包装市场概念 [9] 车企与产业链动态 - 全球15家知名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其中国内11家,小米和小鹏为目前仅有的双足产品亮相车企 [9] - 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频繁曝光,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量产 [9] - 智驾产业链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或切入上游零部件方式布局具身智能 [9] 技术合作与风险 - 阿米奥机器人与安克创新合作开发机器人底层工具链,结合产业资源推动B端应用 [5] - 依赖智谱大模型存在潜在风险,因智谱同时投资竞品逐际动力 [7] - 行业观点认为自研大模型是初创公司掌握核心技术主动权的关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