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花蛋糕

搜索文档
曾年入14亿的网红蛋糕,破产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05 11:14
公司发展历程 - 克莉丝汀由创始人罗田安于1993年领投创建,初始总投资额为150万美元,罗田安旗下公司占股60%成为最大股东[2] - 1999年公司濒临破产时,罗田安通过收购两家上海国有合资单位的股份实现全资控股,并亲自担任总经理[2] - 2007年公司引进日本株式会社投资,金额达2.2亿元人民币[3] - 2012年公司在港交所上市,被称为"烘焙第一股",当年实现营收13.88亿元,市值一度突破20亿港元[4] 公司高光时刻与经营策略 - 2008年为公司经营高峰期,每日可生产1万多只裱花蛋糕和几十万只面包,通过全国600家门店销售[4] - 高峰时期上海有14%的人口是克莉丝汀的忠实消费者,其产品成为长三角地区白领早餐的"标配"[4] - 公司坚持使用高端原料,如新西兰奶油和法国巧克力,以保证产品口感[4] - 公司通过一系列收购扩张市场份额,包括收购上海吉元德食品、双红面包以及丹比艺术蛋糕等[3] 公司衰落与财务危机 - 公司业绩自2012年上市后即开始由盈转亏,门店数量从全国最高纪录的1052家缩水至2022年上半年的200多家[5] - 2022年7月公司被曝经营异常,近乎所有门店暂停营业,待兑付的储值卡金额超过2.5亿元[5] - 2022年12月公司因拖欠贷款、资金约5700万元导致银行账户被冻结,全部门店歇业[5] - 2023年3月公司现金流紧张,被迫靠卖楼卖房(出售位于上海的两处物业)来偿还拖欠的租金和员工薪资[5] - 2024年12月27日,克莉丝汀被撤销上市地位[5] 公司破产与管理层内斗 - 2025年3月12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克莉丝汀破产清算案[1] - 公司上市后管理层内斗严重,罗田安与董事会矛盾公开化,罗田安指责"基金追求快钱,战略无法落地"[5] - 2017年罗田安在股东大会上被资本方联合罢免董事职位,理由是其"战略冒进导致亏损"[7] - 2020年5月罗田安向港交所递交实名举报信,指控执行董事朱永宁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股权和投票权[7] - 2024年6月公司内部矛盾升级,罗田安就账目问题向香港警务处报案,并希望有能力者"接盘"进行破产重整[7] 行业背景与影响 - 克莉丝汀的破产被视为一代传统烘焙企业终结的标志[8] - 烘焙行业曾是最受投资机构热衷的赛道,融资动辄以"亿元"为单位,"国潮风格"和"中式烘焙"是主要标签[8] - 克莉丝汀作为国民品牌的消失可能只是烘焙行业萧瑟现状的开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