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机器人

搜索文档
首个“全国科普月”,中国科技馆创新成果展带来前沿成果科普展品
新京报· 2025-09-19 13:29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9月19日至27日,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中国科技馆"科创筑基 科普惠民"创 新成果展在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奥林匹克塔西侧)亮相。展览包括"科技改变生 活""创新赢得未来"两大展区,集中呈现25件源自前沿科研成果的科普展品,以及"空气动力与未来飞 行"展示空间,让公众近距离触摸"硬科技"。 以沉浸体验的高新展示技术"包装"前沿科技成果,是展览另一亮点。展览融入了机电互动、全息投影、 AI交互、VR体验等多种展示技术:公众可以在"波浪补偿自稳平台"操控摇杆模拟波浪、控制按钮启动 补偿,了解海上波浪中的小球如何保持水平稳定,见证海上智能装备的硬核实力;在"表情机器人"前感 受机器人AI像"镜子"般模仿并再现你的表情;通过舰载机起降巡航VR,化身飞行员体验航母舰载机全 飞行流程;戴上VR 设备穿梭于"生命灵境",目睹DNA转录成蛋白质的过程…… 展览还挖掘科学家成长和科研背后的故事,发挥科技馆连接科研与科普、贯通科技与公众的平台作用, 拉近科技与大众的距离。 从去年开始,中国科技馆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深挖实验室里的"科研宝藏"——从标志我国量 子计算"领跑" 的"祖冲之 ...
上海教授创业10年,拿下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续航第一
创业邦· 2025-05-13 03:20
公司技术优势 - 采用肌腱仿生驱动方案,将电机安装在关节远端并通过绳索传导力量,使总功率密度需求降低50%,机器人更轻、续航更久、更安全[15] - "行者二号"身高1米7,体重仅28公斤,续航能力突出:连续跑4小时或走6小时[2] - 技术研发获得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等数百人团队支持,构筑技术壁垒[16] 行业地位与里程碑 - 创始人李清都2015年研发的"行者一号"以0.8度电行走134公里,打破康奈尔大学保持的吉尼斯纪录[8][9] - 北京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公司两台"行者二号"完赛,一台获季军,另一台连续奔跑15公里[5] - 2016年创业时国内人形机器人公司不足5家,目前行业已发展至近百家[8][10] 商业化进展 - 2024年获得1亿元A轮融资,2025年完成A+轮融资(金额未披露)[18][19] - 规划三类商业化场景:科教(当前最大市场)、情绪价值(如医疗终端、商场迎宾)、重复劳动(如巡检、装配)[22] - 表情机器人产品线具备超写实视觉眼球和柔性皮肤传感器,已应用于舞台剧《巨物之城》[19][21] 产品迭代与成本控制 - 公司成立至今迭代不低于10款人形机器人[10] - BOM成本显著低于同行,因仿生驱动设计减轻重量,未来可能形成"论斤卖"的价格优势[16] 行业前景判断 - 预计未来2-3年人形机器人将出现在多种社会场景,5年内进入家庭[3] - 行业核心挑战在于平衡、能效、智能、安全、经济五要素的调和,电机功率密度和电池能量密度仍是瓶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