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井

搜索文档
故宫里的“避火咒”与“镇火兽”丨京华物语
新京报· 2025-08-18 04:48
故宫古建筑防火设计 - 藻井装饰具有镇火象征意义 太和殿藻井为三层结构 含轩辕镜装饰 古人认为可主雷雨镇火 [5] - 藻井造型源于星官井宿 八颗星形似水井 古人认为其主水事 绘荷花水草等图案产生厌火作用 [5] - 水草纹饰广泛用于室内装饰 如文渊阁天花板金莲水草彩画 荷花水草为主图案 花头沥粉贴金 [6] 匾额书写避讳与防火文化 - 宫门匾额门字不带钩为防火避讳 源于南宋玉牒殿火灾事件 明代宫城城门均采用此写法 [6] - 宁寿宫建筑群匾额门字带钩 为乾隆帝题写 无严重火灾记录 显示乾隆帝不认同该避讳 [8] 屋顶神兽镇火功能 - 螭吻为屋脊两端龙形兽首 由鸱尾演变而来 传说可激起巨浪降雨灭火 最早见于西汉记载 [8][9] - 螭吻在唐代演变为龙首獠牙吞脊造型 明清时期普及 太和殿螭吻用于镇火防灾 [9] - 文渊阁彩绘游龙负书和海马负书图案 龙司水布雨 海马不惧水火 均寓避火之意 [10] 太和殿特殊防火设计 - 行什为太和殿独有第十只屋脊兽 形似雷震子 持金刚杵 寓意防雷击火灾 [12][13] - 太和殿因火灾重建后开间增至十一间 匠师梁九增加行什填补瓦件空间 应对雷火历史 [12][13] - 太和殿历史上至少三次因雷击焚毁 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后增设防火墙阻断火势蔓延 [12][16] 物理防火设施与河道系统 - 内金水河全长约两公里 环绕紫禁城大部 弯曲设计便于就近取水 曾扑灭多起火灾 [14] - 康熙年间将木质斜廊改为砖砌卡墙 形成防火墙 成功阻断火势东西向蔓延 [16] - 雍正时期设立封后檐墙 围房后檐不留门窗 用砖墙封砌木质构件防止火星蔓延 [18] 特殊防火建筑结构 - 四间石头房位于凤彩门等门廊南侧 墙内填碎砖 为实心防火结构 漆皮脱落显露石心 [18] - 灵沼轩为钢结构不怕火建筑 计划以石材为墙 引金水河水 因清政府停建未完工 [19] 皇家灭火器具 - 紫禁城设三百零八口铜铁缸 口径达五尺 最大铜缸耗铜约三千四百公斤 冬季烧炭防冻 每月加水两次 [21] - 激桶为机械灭火枪 唧筒式长两米 配合水桶喷水 水龙式利用杠杆取水 喷水高效可灭高处远火 [21][23] - 水龙灭火威力显著 五六人操作胜百人 清中期起取代唧筒 成为主要灭火神器 [23]
敦煌金,黄金行业首获文化展览类国家级大奖
搜狐财经· 2025-05-20 23:59
文化展览与奖项 - "敦煌金"支持的"何以敦煌艺术大展"获第二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成为贵金属行业首个获得文化展览类国家级奖项的品牌[1] - 展览在106天内吸引超过30万人次参观,举办文化活动200余场,媒体曝光超2亿人次[3] - 展览分4个单元展示敦煌文化,采用"文物+复刻经典洞窟+壁画彩塑"形式[5] 展览运营与商业合作 - 公司全程运营"何以敦煌艺术大展",特设400平方米文创区,展出20余款贵金属文创产品[11] - 联合东方航空、支付宝等头部企业策划文旅融合项目,构建黄金行业与文化产业生态圈[5] - 展览实现门票与文创产品直接经济收益,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落地[5] 品牌定位与文化战略 - 公司定位为"文化黄金品牌",以文化驱动产品、艺术连接消费者[3] - 品牌基因植根敦煌文化,产品涵盖飞天、藻井等经典文化元素[11][12] - 通过公益行动、国际展会、城市节庆等多渠道推广敦煌文化[7][9] 产品与展陈创新 - 在莫高窟景区设立"敦煌金·莫高窟展陈空间",将石窟艺术转化为贵金属产品[12] - 开发千佛吊坠、佛塔型"金敦敦"等创新产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14] - 产品设计灵感来自敦煌壁画、彩塑等文化遗产元素[12][14] 行业影响与认可 - 公司被誉为"贵金属行业的文化清流",获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十佳"称号[7] - 品牌活动覆盖五大洲,实现敦煌文化国际传播[11] - 开创黄金行业"文化赋能产业"新模式,引领行业文化转型[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