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蒜鸟系列发声毛绒玩具
icon
搜索文档
江城迎来“大河对话” 武汉交出“绿色答卷”
人民日报· 2025-09-25 22:03
江城武汉,伴水而生,因江而兴。近年来,不少市民漫步长江畔,惊喜地捕捉到"长江江豚与黄鹤楼同 框"的美妙画面。"微笑天使"长江江豚的归来,是武汉以生态修复推动城市发展的生动缩影。 9月25日至27日,武汉市举办2025"大河对话"活动,邀请全球政界、学界、智库、企业及国际组织代 表,围绕大河流域文明的传承发展、水资源安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播等议题,深入开展对话、推动务 实合作。 含"绿"量带来含"金"量 武汉,一座被水滋润的城市,境内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65条,列入保护目录的湖泊166个,自古便 是诗人笔下的山水之城。 近年来,在这幅碧色画卷中,出现了一个虽久违但依然熟悉的身影——长江江豚。它们成群游弋,时而 跃出江面,时而潜入江中。长江江豚性情活泼,亲近人类,嘴部弧线天然上扬呈微笑状,被誉为"微笑 天使"。如今,武汉的金口、天兴洲、双柳等水域,已成为它们稳定栖息的家园。 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的坚定实施,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回升,也让中国长江江豚保护工作被誉 为"全球小型鲸类保护的典范"。今年6月,来自柬埔寨、缅甸、泰国等5个东南亚国家的专家专程造访武 汉交流学习,希望为濒危的伊洛瓦底江豚寻得一剂"保护 ...
会说话的武汉故事 ——武汉好礼出圈记
长江日报· 2025-08-02 01:48
武汉特色伴手礼行业分析 传统老字号创新出海 - 蔡林记热干面2023年电商销售额突破2亿元,通过天猫、京东覆盖全国及海外华人市场 [3] - 2023年9月新加坡首店开业后出现排队现象,热门菜品需提前预订 [3] - 计划未来三年海外门店数量翻番,重点拓展欧美市场 [3] 文化赋能与产业融合 - 周黑鸭"卤味食光"礼盒获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全国金奖,融合传统技艺与年轻化设计 [4] - 打造全国首家AAA级卤文化体验中心,提供生产参观与DIY互动项目 [4] - 规划推出音乐节、IP主题打卡点及文旅线路,强化文化IP价值 [6] 文创IP商业化突破 - "蒜鸟"毛绒玩具上半年线下销量超15万个,销售额达1000万元 [7] - 主题快闪店首日客流量2800人,每小时营业额破万元 [7] - 已整合110余家本地企业形成伴手礼产业联盟,目标创造百亿级增量 [7] 数字化渠道升级 - "武汉文旅码"平台集中展示109款特色商品,支持线上下单 [8] - AR技术应用于黄鹤楼等场景,数字文创巴士实现商品即时邮寄 [8] - 技术融合推动从产品销售到沉浸式体验的转型 [8]
会说话的武汉故事——武汉好礼出圈记
长江日报· 2025-08-01 00:39
传统老字号品牌发展 - 蔡林记作为1928年创立的百年老字号 从汉口小面馆发展为全球近300家门店的连锁品牌 是首个出海的湖北老字号餐饮企业[6] - 2023年电商销售额突破2亿元 通过天猫京东触达全国 并吸引海外华人隔空下单[6] - 2023年9月新加坡首店开业 中晚餐高峰期需排队等位 热门菜品需提前预订 2024年马来西亚吉隆坡首店开业[6] - 计划深耕欧美市场 未来三年海外门店数量再翻番[6] 文创IP与新兴品牌崛起 - 蒜鸟系列将武汉口头禅"算鸟"转化为毛绒鸟IP 成为2025年最火城市代言人 上半年发声毛绒玩具线下销量超15万个 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10][11] - 全国首家蒜鸟主题快闪店3月在武昌开业 首日迎客超2800人 平均每小时营业额破万元[11][12] - 6月与湖博文创组成CP互动 引发新一轮抢购[11] - 武汉礼物公司整合110余家本地文创食品特产头部企业 形成伴手礼产业联盟 推动从单品爆款到IP矩阵到品牌集群的行业进阶 带动百亿级产业增量[13] 产品创新与文化赋能 - 周黑鸭卤味食光礼盒斩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全国金奖 融合国潮风手绘插画与武汉特色文化元素如樱花黄鹤楼等[9] - 打造全国首家以卤为主题的AAA景区"湖北周黑鸭卤文化体验中心" 游客可参观现代化生产车间并参与互动体验[9] - 未来计划推出鸭鸭音乐节 景区周边IP主题打卡点 策划跟着周黑鸭游武汉文旅线路 并开发传统节日限定礼盒[9] - 加快国际化步伐让武汉卤香飘向世界[9] 数字化与渠道升级 - 武汉文旅码平台集中陈列109款精选商品包括十大伴手礼非遗手作老字号特产 支持线上下单与邮寄到家服务[14] - 数字文旅巴士覆盖巴公房子江汉路东湖等核心景区 搭建流动沉浸式移动文旅场景 支持AR跨时空互动与定制化数字剧游[14][15] - 蒜鸟系列打通线上线下全域渠道 布局机场核心景区商圈自营门店 与主流电商深度合作实现快速破圈[11] - 通过营销整合帮助缺乏渠道的本地文创团队实现月销万只突破[11]
千年文脉碰撞创新基因 武汉文旅“蝶变”向世界展翅
长江日报· 2025-05-28 00:31
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武汉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五一"假期表现尤为突出 [1] - 一季度营业性演出突破1.1万场,同比增长14%,"演艺+文旅"模式显现乘数效应 [2] - 刀郎演唱会期间,外地观众带动周边消费:机票火车票预订量环比增10%,场馆5公里内酒店入住率同比增31.1%,永旺梦乐城经开店单日人流量同比增83% [3] 文化资源活化与创新 - 通过保护与活化历史街区(如昙华林),假期日均客流达8万-10万人次,成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样本 [2] - 加速推进"一桥两山"世界级景区建设,整合黄鹤楼、知音文化旅游区等资源统一运营 [2] - 文创产品表现亮眼:"鹤舞流光"冰箱贴销量超8万个,销售额破1000万元;"蒜鸟"玩具线下销售超15万个,带动方言系列文创研发 [3][4] 国际营销与影响力提升 - 樱花季期间,国际旅行者大会吸引200余位海外网红,相关内容获超4000万次曝光 [5] - "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70%,增速领跑中部地区 [5] - 海外推广成效显著:文旅部门赴6国推介,黄鹤楼等元素成为全球"云打卡"对象,年度宣传片获外交部官方账号转发 [5] 文旅融合战略方向 - 以"文旅+"深度融合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1] - 通过赏花经济、赛事经济、会展经济、演艺经济形成"流量矩阵",如"汉马"赛事与樱花季叠加效应显著 [3] - 构建文化认同体系,创新表达历史(如央视春晚汉口老房子、楚剧与知音文化结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