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音EchoCare超声大模型

搜索文档
专访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黄鸿亮:30%主动脉疾病患者在急诊中被漏诊 超声大模型诊疗应用迫在眉睫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5:35
"主动脉疾病死亡率,比很多癌症都更令人绝望,40%的患者没到医院就已离世,即便能够及时接受手术,欧美地区死亡率仍超17%。"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外科学系教授、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黄鸿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及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更棘手的是"漏诊魔咒"。由于主动脉疾病症状极具迷惑性,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腹痛、咳嗽、头晕,与普通感冒、肠胃炎等病症高度相似。黄鸿亮团队研究发 现,急诊室中30%的胸痛患者实际患有主动脉相关疾病,却因漏诊被当作普通病症处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没有医生想漏诊,但主动脉疾病可能堵塞脑 部血管,症状复杂且隐蔽,再加上急诊室患者量大、诊疗时间紧张,漏诊几乎成了行业顽疾,引入AI超声诊断迫在眉睫。" 作为深耕心胸外科数十年的专家,黄鸿亮及其团队长期聚焦主动脉瘤、主动脉撕裂等高危疾病的诊疗难题,他见证了无数主动脉疾病患者与死神的博弈。他 认为,当下AI(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成为这场"生死竞速"中的关键变量,也是他们破解"高死亡率、高漏诊率、诊疗资源错配"三大痛点的关键突破口。 日前,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发布了其最新科研成果"聆音"EchoCare超声大模型。黄鸿亮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 ...
专访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黄鸿亮:30%主动脉疾病患者在急诊中被漏诊,超声大模型诊疗应用迫在眉睫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5:01
每经记者|甄素静 每经编辑|魏官红 调研显示40%主动脉疾病患者未到医院便离世,30%患者在急诊中被漏诊 "主动脉就像城市里最繁忙的高速公路,负责将心脏血液输送到脑部、内脏等所有重要器官,一旦出问题,整个'交通系统'都会瘫痪。"黄鸿亮形象地比喻 道。主动脉最致命的问题,莫过于动脉瘤(血管壁膨胀形成"血肿瘤")与主动脉撕裂,这两种情况一旦发生,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就能夺走患者生 命。 临床数据揭示了这场"生死战"的残酷。黄鸿亮团队通过长期研究发现,40%的主动脉撕裂患者在抵达医院前就因大出血或器官衰竭离世;即便顺利入院,等 待手术间隙,仍有患者因病情急转直下离世。即便是医疗水平领先的欧美国家,此类疾病的手术死亡率仍高达17%~20%,且术后有33%的患者需要再次接 受血管修复手术。 在香港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加大了临床难度。黄鸿亮表示,香港公立医院中,仅3家医院具备开展主动脉疾病急诊手术的能力,其余医院若接收此类患 者,必须通过转院才能让患者获得有效救治。"从患者确诊到转院,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消耗生存机会,很多患者没能撑到手术台。" "主动脉疾病死亡率,比很多癌症都更令人绝望,40%的患者没到医院就已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