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

搜索文档
赚钱越来越难?
虎嗅· 2025-09-29 06:58
不争的事实是,钱越来越难赚了。 过去二十年,你不需要很优秀,只需要胆子大,敢折腾,站在风口上就能飞起来。房地产、互联网、外贸,三大造富机器轮番启动。现在机器都慢下来 了,进入了存量博弈时代。 你赚的每一分钱,都可能是别人亏的钱。这意味着对个人能力、信息渠道、资源整合的要求呈指数级上升,绝大多数人的体感就是,钱越来越难赚了。 这种感受并非无病呻吟,它已被无数个体的真实经历所印证:它是豆瓣"上班这件事"小组里,那位35岁大厂员工被裁后,面对房贷车贷的深夜叹息;它是 小红书上,那位月薪八千的"沪漂",靠着极致的精打细算,才为自己挣得一丝安全感 ;它也是知乎上,那位中小企业主在后疫情时代订单断崖式下跌后 的无奈倒闭。 这种焦虑如此普遍,以至于"消费降级""副业刚需""向下兼容",甚至是"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上香", 都从段子变成了无数人的生活现实。 面对这个时代课题,许多深刻的分析将矛头指向了宏观结构:我们正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过去依赖上述三大造富机器的模式已经落幕,产业升 级的阵痛带来了结构性失业。许多人发现,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自己努力的那个领域,"地板正在消失" 。 这些洞察无疑是精准的,但是,这些解 ...
胡泳:什么是“信息蜂房型”的互联网产品?
36氪· 2025-08-27 13:26
信息蜂房概念核心观点 - 腾讯研究院提出信息蜂房概念以对抗信息茧房造成的封闭极化现象 强调用户作为能动协作的信息生态参与者[1] - 信息蜂房倡导多元信息源 动态开放的信息组织方式 人与信息的能动关系以及更具公共性的知识系统[1] - 该概念指向自主赋能的信息获取方式 要求互联网产品具备多元流动 主动探索和协作共建特征[2] 信息蜂房型产品特征 - 多元信息入口包括订阅 社交 搜索和专业渠道 避免单一算法推荐导致的信息单向流通[3] - 强用户主动性允许自主探索信息 形成个性化知识地图 而非被动刷流造成的认知局限[4][5] - 协作共建机制使用户成为信息创造者和传播者 通过共享机制和对话降低个体隔离风险[6][7][8] - 生态互联要求不同信息节点间保持通道畅通 通过开放接口和数据互通实现信息自由流动[9][10] 符合信息蜂房特征的产品案例 - 维基百科采用开放式协作编辑 多语言版本和结构化知识网络 实现全球用户共同维护的动态知识系统[13] - Quora类问答平台形成多角度知识网络 用户通过提问回答和点赞关注机制构建社会化知识市场[14] - 豆瓣通过兴趣小组和用户评分机制 形成以动态流和社区互动为主的主观体验化知识社区[14] - Reddit的subreddits社区结构允许用户跨社区流动 通过投票机制形成多元化信息生态[15] - RSS/播客产品通过订阅驱动实现去中心化信息获取 支持多感官内容呈现和个性化知识流构建[16] - 开源社区如GitHub提供版本控制和协作工具 支持开发者共同贡献代码文档实现知识迭代流动[17] - 开放获取系统如PubMed Central提供免费全文文献 通过结构化数据支持全球科研公平获取[18][19] 信息生态优化方向 - 增强用户能动性 through提供搜索订阅工具实现主动探索 打破算法过滤造成的认知局限[20] - 推动多元共生 through多样性激励机制引入跨圈层内容 形成不同观点并存的生态[21] - 促进群体协作 through社区化和开源共建机制 实现信息在共享对话中生长结网[21] - 构建健康信息生态需要兼顾多元化透明度与公共性 支持理性讨论和终身学习[21][22]
拒绝被污染,维基百科宣布向AI内容开战
36氪· 2025-08-11 02:05
生成式AI内容对互联网的污染问题 - 生成式AI内容已渗透至知乎、小红书、抖音、微信朋友圈及电商平台 几乎覆盖互联网所有角落[1] - AI生成内容导致互联网中真实人类创作内容比例显著下降[3] 维基百科应对AI内容的策略 - 赋予管理员更高权限 可快速删除满足特定条件的AI生成内容[3] - 重点删除包含典型AI话术(如"作为大语言模型")或存在明显引用错误的内容[3] - 将AI内容泛滥视为"生存威胁" 因传统依赖讨论与共识的工作流程难以应对AI高效生成虚假内容的问题[3] - 2024年1月以来维基共享资源带宽增长50% 达1.44亿个文件 主要流量来自AI厂商爬虫而非人类用户[9] 维基百科抵制AI的根本原因 - 平台核心价值在于可靠性、可追溯性及人人可编辑的协作模式 内容经全球志愿者精心打磨与确认[5] - AI存在幻觉问题 导致答非所问、前后矛盾且无法保证真实性 与百科全书对内容真实性的基础要求相悖[5] - 2024年6月尝试加入AI总结功能但遭用户强烈抵制 最终以标注"未经验证"的折叠形式呈现[3] 行业应用AI的普遍局限 - 生产环境使用生成式AI需依赖人类员工后期校正 例如AI客服答非所问需人工介入 AI生图违反物理规律需画师润色[7] - 维基百科作为开源社区存在编辑门槛极低的特点 导致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甚至未通读提交内容[7] 互联网平台对AI内容的整体应对 - Facebook、YouTube等平台同步积极打击AI生成垃圾内容[9] - 谷歌和Meta主要担忧机器生成内容导致真实用户流失 进而影响平台商业价值[9] - AI厂商高度依赖维基百科高质量语料训练模型 若平台放任AI垃圾内容泛滥将导致训练效率下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