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脑融合超算系统

搜索文档
《环球时报》专访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类脑智能领域是一片蓝海”
环球网资讯· 2025-06-10 23:05
类脑智能技术发展现状 - 全球首台100亿神经元类脑算力规模的类脑融合超算系统已发布 相当于人脑1/9规模 [3] - 类脑智能技术通过借鉴大脑结构原理开发智能系统 具备感知理解学习和决策能力 [3] - 中国在类脑智能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3] 类脑智能与其他技术区别 - 类脑智能与人工智能脑仿生存在显著差异 理论基础和技术框架不同 [3] - 类脑智能被视为下一代人工智能 但拥有独特发展领域和应用场景 [5] - 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全球领先 而类脑智能开辟了新赛道 [3][5] 技术驱动因素 - 基因测序大规模电极记录核磁共振等技术进步推动大脑研究深入 [4] - 脑科学交叉研究为类脑智能提供新理论出口 当前技术基本自主开发 [4] - 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结合政策为研发提供支持 人才培养能力增强 [5] 应用领域拓展 - 脑机接口技术已实现医学突破 帮助残障人士恢复功能并改善健康 [5] - 类脑计算将提升通信信息传输效率 推动网络智能化革新 [5] - 未来类脑计算机可能普及至家庭和办公场景 提供便捷智能服务 [5] 产业发展前景 - 类脑智能将带动医学通信物联网互联网等服务网产业升级 [6] - 中国庞大人口基数和多样化应用场景为技术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6] - 技术发展强调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保持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放 [6]
中科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解锁类脑智能产业密码
上海证券报· 2025-05-09 19:25
类脑智能产业定位与前景 - 类脑智能属于下一代人工智能 是脑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的一部分 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探索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 [2][3] -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与完善的产业链而具有先发优势 [5] - 类脑智能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涵盖脑感知认知神经网络的生物学研究 从脑机接口 类脑智能算法模型 智能芯片 再到通用类脑计算机等环节 [2][4]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功构建全球首台100亿神经元类脑融合超算系统 相当于人脑九分之一规模 该系统由30台高密度类脑算力服务器和6个机柜组成 具有体积小能耗低的特点 [3] - 类脑智能在医疗领域已实现中文语句解码 音调解码 可通过意念传输编码展示内容 指挥人或机器人运动 在促眠方面能通过实时采集脑电波分析并编码出有利于睡眠的个性化波形 [5] - 受大脑散热机制启发研发的无源相变散热系统能将超算中心或数据中心电能消耗降低至少40% [4] 产业生态体系 - 类脑智能产业生态圈包含四个层面 专业研究机构处于核心层 基础设施行业企业包括类脑智能处理器 芯片 计算机 传感器企业等 产业链供应链涵盖硬件生产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 科技赋能企业包括智能服务网络 算力网 互联网等企业 [4] - 产业发展亟需补齐芯片制造 封测等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升级设备制造业 [7] 发展挑战与需求 - 类脑智能行业在算力 投资 人才培养等领域尚需补齐短板 软件开发面临将脑数据转化为算式模型并使其在芯片上运行的挑战 [7] - 算力层面虽然需求和功耗大 但通过新的计算系统和软件降低能耗已有很大进展 未来新计算系统和老计算产业改造都存在机遇 [7] - 管理人才短缺是产业发展痛点之一 需通过开设科普课程 举办讲座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 尤其要从科研院所和高校入手 同时应鼓励更多战略性投资 [7]